Saturday, Dec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53 破舊納新

路4:16-30

福音內容

主耶穌開始傳天國的信息時來到拿撒勒──祂成長的地方,在安息日如常進入會堂,站著要朗讀聖經──舊約書卷。主耶穌打開以賽亞書六十一章第一節,「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4:18-19),若將兩者對照卻有少許差別,「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或譯: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賽61:1),當中少了醫好傷心的人、被囚的出監牢,卻多了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這句是出自以賽亞書58:6,兩者表面有差異,但基本內容是一致的。這是主在世上工作的宣告,也是祂工作的內容。主引用這經文的目的是顯示、指明祂就是以賽亞所應許的末後神的僕人,但這僕人卻是被聖靈所膏的君王,祂是彰顯神的榮耀與能力,祂表明這是悅納人的禧年,也指出末世已來臨。

這經文論及「貧窮」、「被擄」、「瞎眼」、「受壓制」並非指四種不同的群體,這均指向被欺壓的子民,他們會得到拯救,因當時子民不斷犯錯、叛逆神,且屢勸不改,神施下刑罰,使他們亡國,但最終在神憐憫下而得到解放、自由。這預言經文是給他們盼望。

主耶穌在世真的使瞎眼者重見光明、使傷心的人得到安慰,這經文引申到今天的教會給我們清楚知道,傳福音的目的不單是叫人上天堂,乃是要改變那人生命的內涵。福音更是給貧窮的人──靈裡貧窮及實質貧窮的人。一個靈裡覺得是貧窮的人神的豐盛慈愛定能滿足他。登山寶訓八福第一個福氣是「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3),「虛心」原來的意思是「靈內貧富」(poor in spirit)的人,若一個人自覺非物質的生命是枯乾而追求認識神,他必得到飽足;同樣,一個貧窮的人,他常會被人輕蔑,需要人給予援手,故此我們更需向這些人傳福音,使他們得到安慰鼓勵。

福音使「被擄的得釋放」每一個罪人均被罪惡的枷鎖拘禁,是罪的奴隸,身不由己地犯罪,是撒旦魔鬼的俘虜,但主來將我們由罪惡的權勢下釋放出來。我們看到一些被毒品、賭博,甚至不同的嗜好控制著的人,若真正信主、靠著神的人是可以擺脫罪的枷鎖而得到自由。「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2)。

福音使「瞎眼的得看見」除了指肉體的眼瞎得到醫治外更指心靈的眼睛盲了的人,他們看不到甚麼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有不少人心靈的眼睛盲了!「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林後4:4上)。主是世上的光「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使瞎子重見光明。

福音使「受壓制的得自由」,不少弱勢社群受到壓制,他們需要得到釋放。正如奴隸亞尼西母逃離主人那裡,保羅寫信給他的主人腓利門要接納他,某程度信仰叫受壓的人得到解放。

以上所論述的也是我們傳福音、差傳工作應有的方向與內涵,事實當我們信主也經歷到這經文的真實。

固舊觀念

當主朗讀完以賽亞書的經文後便宣告,「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路4:21),眾人有不同的反應,有些稱讚,但大多數人卻質疑主,指出主耶穌祂豈不是在拿撒勒長大,是木匠約瑟的兒子嗎?他們有牢固的信念認為彌賽亞是帶領他們在政治舞台上再顯光輝的君王,故絕不能接受與他們一同成長的主耶穌是那受膏者彌賽亞而拒絕祂,隨即主講出一個真理,「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路4:24),這引申到主必被子民的拒絕、否定,甚至逼害。

恩及萬邦

主耶穌指出神的救贖、恩典不是單給祂所特選的子民──猶太人,也是給世上每一個種族的人,外邦人──非猶太人。祂特別引用兩位重要先知的事例作証明,以利亞、以利沙這兩位先知是要復興以色列國的靈命,可惜卻為子民所棄絕,以利亞被差派往亞哈王那裡宣告神的審判,及後他逃避亞哈王的追殺,神差派他到外邦人那裡,投靠西頓撒勒法的寡婦(路4:25-26),這一個卑微的外邦寡婦但卻蒙神揀選服侍神的僕人。

另一個是亞蘭王的軍長乃縵,他患痲瘋病,及後在藥石無靈下無奈地求助於以利沙,因而得到醫治(路4:27)。他全家歸向耶和華神,他宣告「乃縵帶著一切跟隨他的人,回到神人那裡,站在他面前,說:『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神。』」(王下5:15上),即外邦人能夠認識以色列神和祂的先知他一樣得到救贖。這肯定一個很重要的真理,耶和華神並非單是猶太人的神,是普世唯一的神,神的救贖不單給希伯來民族,是惠及每一個國家及其子民,而且不分貴賤,因如卑微被輕看的寡婦、位高權重的元帥一樣得贖。故此福音同樣是給不同民族、不同階層的人。這也是我們差傳,向異邦文化的人宣教的基礎。

但主宣講這些事例──他們也知道的事實──可惜他們卻不能接受,且怒氣填胸要殺死主,他們帶主到山上,想將主推下山崖,但主不會被他們所殺而離開(路4:28-30)。可見這固有觀念成為他們不能得救贖、拒絕主的絆腳石。

不單是這些猶太人有狹隘及固有的觀念,連主的信徒亦然。他們怎也不會向不同文化的人分享信仰,「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徒11:19),即使已經跟隨主三年多的門徒也是如此,彼得起初很難接受要向外邦人傳福音,神透過特別的異象才驅使他願意向外邦人哥尼流分享信仰(徒十章),他一開口宣講時便道出「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徒10:34-35),感恩,經歷神在不同的情況下教導磨練,他們終肯向不同文化的人傳福音,否則今天我們也不可能成為基督徒。相信我們在理性上必不會存著如他們那般的觀念,但實際行動又如何呢?我們曾幾何時會常向非相同文化的人分享信仰呢?

福音再思

主臨升天前將使命賦予跟隨祂的人,「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留意這使命很清楚,福音是由近至遠,由本地到近鄰再到遠方。先在耶路撒冷──是中心點,擴展至猶太全地,他們的社區,再跨越相近的文化──撒瑪利亞──他們先傳予有屬於猶太人的血緣的同胞,再超越不同的文化,再往更遠的地域一直到全地。故我們需反思在本土本地的福音工作可做得好,再而與我們文化相近但仍有異者分享,如我們家中印尼、菲律賓傭工,大家均是亞洲人,文化較相近,更有她們已經漸漸熟悉我們的生活甚至言語,那麼我們可有與他們分享信仰,特別我們是主人,若我們分享她表面也不會斷言拒絕不聽,我們可有把握這優勢呢?而聖經一些經文也可引申在她們身上「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5-16),「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8),故此當我們說投入差傳(特別跨文化的宣教)時家中的傭人便是最好的對象,不要捨近圖遠,這也實踐「傳福音給貧窮人」,我們應反思如何面對家中傭工。還有,在我們居住環境附近有不少南亞裔的人,葵涌幼稚園便有一些南亞裔小孩子,他們已經融入香港社會,懂廣東話,但我們可有想及怎樣向這些南亞裔人傳福音呢?往往捨近圖遠,是否「先知在本地不被尊重」的另類情況再現呢!

再回看主所講的:祂的工作方向是使被擄的得釋放,受壓制的得自由時,我們會否想及教會,信徒對不公義的事會否發聲、表達立場,如:清潔工人被解僱但又可即時受聘於只改換公司名稱的新公司,但工資福利反減,我們會否替他們發聲爭取公平的對待呢?

甚至我們可有關注「被擄」、「受壓制的人」的境況,遠至非洲、北韓地方的事我們未必完全了解、掌握真實情況,故不便發聲或果效不彰,但一些與我們相近的地方、較易得更多資料、相信是事實的不公事會否仍沉默呢!正如:汶川大地震十年了,那些失去兒女的父母仍得不到公平對待,仍沒有追究到製造豆腐渣工程的人,家長不能自由地紀念已死的兒女,上訪受阻;劉霞無理地被拘禁、親朋不能探訪她;電視台記者被打……我們想想主會對這些事沉默嗎?還有六四事件,我們會否沉默呢?很多教會沒有為這些事禱告,說這是政治事情,但真的可這樣分割嗎!今天我們沉默,日後我們可能會同樣遭到相同對待,如:四川王怡牧師與李英強傳道人在11/5晚上被成都市青羊區公安局和太升路派出所人員帶走,目的是阻止教會於12/5上午舉辦「512大地震十週年禱告會」,不單如此,有過百信徒同樣被警察帶走,我們──特別宗教界的高層可有替他們禱告發聲呢!我們會用沉默對待嗎?不得不承認很多人怕敏感,但教會應否在這方面有所表達,若我們確信我們的信仰不單是為了「上天堂」而是要切合時代的需要,我們的信仰是回應社會的需要,這是我們該反思福音是甚麼?

破舊納新

差傳工作絕對需要,但我們用的方法是否如二、三十年前的模式呢?福音內容不變但傳的方式可變靈活變通,在此分享一些差傳的新思維。

差派宣教士或支持當地牧者:斐濟一位當地牧師薪金港幣2,400元,故不足以應付一家四口的生活費,面對妻子的勸退,假若提升至港幣3,200元便可以專心事奉,而他本身是當地人牧師,會減省了宣教士要用年多時間學習當地言語適應環境,兩者差距甚大,我們支持一個香港委派出去宣教士的費用已經可以聘請多位當地牧者事奉,這是值得我們再思想的策略。

向當地人傳福音或向當地華人傳福音:委內瑞拉教會單向華人傳福音,但現今見有中國人離開,沒有中國人移民到他們當中,教會若單向中國人傳福音,無論怎樣努力也只會萎縮。一韓國教會向當地人傳福音,可用較低金錢做更有效的事,這是值得反思,更有、他們栽培留在那地的人投入事奉。

先知在本地不受重視的重現:很多信徒有一種特別的「宣教士情意結」,因覺他們有很大的犧牲。不否認宣教士有犧牲,但每個認真委身的事奉者均有不少犧牲。現今的宣教士與百多年前甚或六、七十年前的宣教有很大差別,因交通、通訊的發達與戴德生年代的宣教士所面對的有極大差異。有些宣教士的事奉並不是那麼積極,故監管很重要,特別要留意他們事奉的果效,不單是兒童工作,更要注意成人的果效。希望我們不要忽略本地同工的事奉,或國內同工的服侍,「先知在本地不被重視」希望不會用另類形式出現。

今天的信息特別最後應用部份相信一些人一下子未必可即時接受,好像主耶穌的宣告也不能即時得到子民的認同,對他們而言是新思維的教導,甚至惱怒祂所講的。但希望肢體細想 今天我的教導,同心面對差傳事工。

最重要仍要對家人及傭工,甚至我們接觸到不同文化的人有熱切傳福音的心志及行動,這必使自己得到神的祝福。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