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心靈:大衛與押尼珥(第 237 期)
3:17 押尼珥對以色列長老說:「從前你們願意大衛作王治理你們, 18 現在你們可以照心願而行。因為耶和華曾論到大衛說:『我必藉我僕人大衛的手,救我民以色列脫離非利士人和眾仇敵的手。』」 19 押尼珥也用這話說給便雅憫人聽,又到希伯崙,將以色列人和便雅憫全家一切所喜悅的事說給大衛聽。 20 押尼珥帶着二十個人來到希伯崙見大衛,大衛就為押尼珥和他帶來的人設擺筵席。 21 押尼珥對大衛說:「我要起身去招聚以色列眾人來見我主我王,與你立約,你就可以照着心願作王。」於是大衛送押尼珥去,押尼珥就平平安安地去了。(撒母耳記下3章17-21節)
押尼珥向以色列長老表明:「從前你們願意大衛作王治理你們」,讓讀者理解到,原來掃羅王戰死後,以色列人曾希望由大衛作王,只是因為押尼珥強行要掃羅王朝繼續下去,才未能成事。當政治形勢轉變以及民心向背清晰,押尼珥如今又卻說:「你們可以照心願而行。現在你們可以照心願而行。因為耶和華曾論到大衛說:『我必藉我僕人大衛的手,救我民以色列脫離非利士人和眾仇敵的手。』」押尼珥上述之說話內容,敘事者從來沒有提及過,不過這可能是當時廣為流傳的觀點,民心傾向大衛,加上掃羅家日漸衰微,押尼珥打著順服上主的旗號,竟成為大衛王朝的代表,奔走遊說以色列人歸順,其實只要他不再恃著北方的兵權,大衛早就可以和平統一全國。
押尼珥不單自己變節,更同時帶動北方各個支派歸順。他更加特別遊說便雅憫支派的長老,因為掃羅出自便雅憫,便雅憫人忠於掃羅及其子孫,並不叫人意外,相信作者特別提及,為要反映押尼珥對掃羅所屬的便雅憫支派,下了更多遊說工作。
看來押尼珥這一次順水推舟,取得良好成果,他來到希伯崙,將以色列人和便雅憫全家的正面回應——「一切所喜悅的事」,親自說給大衛聽。從上下文記述,可以得出結論:如果押尼珥真心相信上主揀選大衛,那麼他為何一直支持伊施波設,在北方掌權,劫持這位傀儡王帝,那豈非敵擋上主的旨意?如今因為形勢使然,他忽然變節,還拉攏其他支派,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機會主義者,試問這種人又怎可能是忠誠可靠的真正盟友?
敘事者描述押尼珥帶着二十個人來到希伯崙見大衛。作者沒有明言「二十個人」是誰,按照常理推論,有可能是猶大支派以外,以色列十一個支派的長老們,或者加上押尼珥的親信和軍官?作者的寫作手法高明,他表達押尼珥並非單獨行事,而是㩦同一個代表團——作為押尼珥的政治陣勢,去與大衛談判,至於這二十個人是誰,作者並沒有試圖滿足讀者的好奇心,這引發非常重要之聯想:二十個人是誰並不重要,真心順服上主的心意,才是人生重點!
弟兄姊妹,回到現實生活場景,我們也許想方設法,去找有身份、有實力的人去加持、背書、合作,非常重視那份「二十個人」的名單,甚至以此為自己的人生和事業之靠山,卻往往輕看了,人生貴乎真誠順服上主。
大衛為押尼珥和他帶來的人設擺筵席,那是大衛的外交手段,在這情景下的「設擺筵席」含有認定、慶賀盟約成立之意。押尼珥就對大衛說:「我要起身去招聚以色列眾人來見我主我王,與你立約,你就可以照着心願作王。」押尼珥表面支持大衛,參與國家統一大業,實質在政治上要求與大衛立約,為要成為大衛統一全國過程中,一名舉足輕重的人物。
親愛的弟兄姊妹,押尼珥打著忠於掃羅家的旗號,劫持伊施波放做傀儡,其實掩蓋不了自己對掃羅家的的背叛(與掃羅的妃嬪同房)。押尼珥仿似職場上位高權重的人,偽裝順從上主的心意,以「屬靈」的姿態,爭取別人的支持,其實只不過偽裝敬虔和順服,為要找到自己得利的途徑。
筵席過後,大衛送押尼珥離去,這次政治盟約,在押尼珥㩦同的「二十個人」之見證下確認了,大衛讓押尼珥平平安安地離開。當押尼珥躊躇滿志、平安無事地離開希伯崙,也許慶幸自己非常高超的政治手腕,充份掌握自己的事業與未來,誰知人生的反來覆去,正在等待著他!
香港工商基督徒協會
總幹事
劉國偉
市井心靈默想
我們也許想方設法,去找有身份、有實力的人去加持、背書、合作,非常重視那份「二十個人」的名單,甚至以此為自己的人生和事業之靠山,卻往往輕看了,人生貴乎真誠順服上主。
經文默想及祈禱……
於是大衛送押尼珥去,押尼珥就平平安安地去了。 (撒下3:2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