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寶珠 – 隨傳隨愛
歡迎收看《星火飛騰》!
身為牧者,我常常去醫院探病人,不過有時忙起來很難分身,不過自從1984年,香港的公立醫院開始出現院牧,到現在幾乎全港醫院都有院牧部,顧名思議,院牧就是醫院的牧者,他們每天接觸病人,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關心他們身心靈的需要。
我們這集的嘉賓,由工廠打工到成為院牧,十年來她關心、安慰,幫助過無數病人,她的笑容和問候,為很多人帶來鼓舞,不過當她自己成為病人,更在今年腸癌復發,她又可以如何幫自己,還可以繼續將快樂帶給別人嗎?
很多人對院牧有誤解,以為院牧是醫院的傳道人,只向人傳道,其實院牧要關心病人的身心靈,平日有自己的傳呼機,我們輪流接緊急傳呼,總之放工後或半夜,醫院有緊急需要就馬上趕回去,候命那星期特別緊張,有壓力,睡覺只能淺眠,千萬不要聽不到。
梅寶珠是瑪麗醫院的院牧,每天工作時間按需要而定,病人想洗禮,她要留守陪伴,病人鬧情緒,她要多加安撫,所以絕對是隨時候命。
醫院有很多病人,我們院牧只得幾位,四、五位,面對眾多需要只能盡力做,病人如有自殺傾向,情緒很低落,想有人傾訴,疏導,尤其是彌留的病人,臨終前很想教會教牧同工來探望,可能在半夜,只要他們在病房要求,病房會緊急通知院牧回來。
每逢不穩定或心慌時我都會致電她,她常常接到電話就馬上趕來,就算來不了也會電話回覆我,解釋為何來不了,我覺得寶珠是很盡責的院牧。
吳家慧是癌症病人,認識寶珠兩年,兩人已是無所不談的好朋友,寶珠在這崗位一做十年,在生離死別中,她看透人情。
如果病人的家人,多給他愛的支持和鼓勵,他不願死,他就算多辛苦也掙扎求存,希望多一天生命就多一天機會,能夠跟家人在一起,但相反若家人對他不好,他連生存意志也失去,看到病人無助、無奈,面對病情的未知數,或者一天天惡化,其實很想跟他說,你試試祈禱,你試試求耶穌幫助你,祂很願意跟我們走這人生路,祂不單希望我們信耶穌得永生,將來不用丟在火湖裡永遠受痛苦,祂希望陪我們走這人生路,以至我們有主同行,我們不至徬徨。
神學畢業,加上讀過臨床牧關教育課程,才可以成為院牧,寶珠以往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在醫院出任這職位,因為她自小家貧,七兄妹靠父母賣魚養大。
小時候我們住在唐樓,四層高,我們住頂樓,閣樓房,向西,白天時床鋪很熱,所以我們常常放學就在街上玩,讀書沒人理我們,因父母讀書少,而且他們也不覺得讀書很重要,爸爸覺得讀不成書可出來幫忙賣魚,媽媽覺得女孩子不用讀書太多,幾年後就嫁人,公開試考得很差,13歲出來工作,問人借身份證,記得勞工處走來巡查時,我們要逃跑,做了一年包裝後我學車衣,那段日子香港的製衣業很賺錢,縫製軍裝,我做夾裡,那時在寫字樓做文員四百元,我一個月可賺八百元,逐件計,如果夜晚或週日加班,加五計。
在工廠工作四年,寶珠一心由藍領轉行白領,於是白天上班,夜晚進修,終於成功獲聘在律師樓做文職。
其中一位同事跟我分享信仰,我完全沒聽過,原來耶穌愛我,為我釘十字架,流出的血洗淨我的罪,以致我能信耶穌得永生,雖然我沒殺人放火,作奸犯科,但小罪也不少,所以聽了後很願恴接受,以前小時候媽媽帶我們去胡文虎花園,看到勾脷根,十八層地獄等等,其實很怕,知道原來信耶穌得永生,很棒,當然信。上教會幾個月後,我有一晚睡覺時被鬼壓,突然壓得我喘不過氣,想動卻動不了,想喊救命卻喊不出聲,當時很害怕,我記起耶穌趕鬼很厲害,於是我心裡叫耶穌救我,馬上離開了,嘩,很厲害!自己小時候很喜歡聽鬼故,既要聽又要怕,但不知道有沒有鬼,但那次的經歷讓我發現世上有鬼,鬼怕耶穌,耶穌很厲害,滿有權能,所以更願意上教會。
由19歲信耶穌開始,寶珠的人生彷彿踏入另一階段,在教會有很多機會不斷嘗試,視野、能力都更上一層樓。
上教會很開心,他們不會因我是工廠妹或文員,而看不起我,被邀請參加詩班獻唱,很開心因為我喜歡唱歌,我廿一歲被選為理事,我是聖樂部部長,但其實我不曾修讀樂理,另外我也當教會司數,但我會考數學不合格。
她是心口有個「勇」字的人,交托給她的事奉她很用心。
神看人跟人看人不同,《歌林多後書》八章: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神不看你的學歷多高,或你的學識,你願意事奉祂就給你機會。
期間寶珠仍然繼續讀夜校,讀到中五畢業那年,她甚至不做律師樓去讀神學,準備奉獻一生傳道,91年她找到院牧這最適合自己的崗位。
上班第一天我探望了一位病人,他是遺傳性肌肉收縮的病人,躺在床上,無法說話,靠接駁呼吸機,探望了他半年,不斷關心他,他辛苦時讓他哭,後來建立了關係,他願意信耶穌,我很雀躍,感謝主,因為能經歷神很重要。
寶珠在院牧部是靈魂人物,有她出現就沒有冷場,當時她要探兒童癌症病人,我跟她去探病時,幾乎每張病床的小孩子她都記得名字,跟他們打招呼,小朋友們都反應熱烈,她花了很多心思,真誠地對病人,所以除了小孩子喜歡她,家屬也常找她傾訴心事。
寶珠一直保持獨身,她很享受在醫院工作的每一天,幫人之外,也贏得很多友誼,不過當她踏入50歲,發現自己突然多了病痛。
我大便時有點血,我看醫生,醫生探肛後說是內痔出血,照大腸鏡,結果發現乙結腸和橫結腸有顆息肉,乙結腸那顆吊著,是良性,橫結腸那顆,醫生說它沿著腸生長,切除時不能切太薄,太薄會穿腸,會引發腹膜炎,可以致命。他著我九月回來再照,若傷口結疤就沒事,十月初一照,已經在原位生長了三大顆,像三顆菩提子,很嚴重,很惡,八天後我在私家醫院施手術,切腸駁腸。
短短五個月做了兩次大手術,腸癌總算及時受控,經過12針的化療,醫生確診寶珠體內再無癌細胞,休養了半年,她急不及待重返崗位。
再當院牧,我心裡很想多去探望癌症病人。
她來到時會按我所說的話,找聖經金句讀給我聽,寶珠很愛笑,而且她的笑容很美,常常我看到她就會定下來,開心起來。
以前沒病時用理性關心,如他說做正電子掃描,或做肝臟的超聲波,我不知道是甚麼?但我經歷過化療階段,醫生曾說我的肝指數高了近倍,要照肝的超聲波,照過就知道怎麼回事,特別當他們說指數不合格,要停藥,我很感恩在我化療前,有院牧介紹我,紅菜頭花生連衣水,很棒,喝了可提升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我常常煮,聽到病人說指數不合格等等,我很樂意跟他們分享。
復職兩年後,在今年年中,寶珠發現頸部有一顆瘤狀異物,檢查下不幸發現,癌細胞已經由腸擴散到胰臟,肺、胸腔淋巴和頸淋巴。
初初無法接受,因為我今年二月照大腸鏡沒事,五月中卻通知我出事,很驚訝!我讓自己哭,我是不易哭的人,我哭得出,代表我心裡有很大需要,晚上睡覺時覺得很辛苦,想起家人或朋友,知道我復發他們會很傷心、很震驚,我唯有將他們交給主,求主安慰他們。
我很珍惜跟她的情誼,不知道生命有多長,不過…,可以跟她渡過我覺得是恩典。
目前寶珠只有停職休養,每隔兩星期返醫院,接受化療和標靶治療,在這段可能是人生倒數的日子,她做足準備。
我打好安息禮拜的程序,負責人,或要聯絡甚麼人。
她不說自己是癌症病人,而且她的癌症擴散到其他地方,根本不像,她常臉帶笑容,我感受到這一切不是她能做到,她經歷到神與她同在。
有位姊妹跟我說,你有想過出書嗎?將你的經歷跟人分享,也好啊!我在醫院打第四針時,突然半夜有很大的感動,就是拍攝《星火飛騰》,我一直有追看《星火飛騰》,看到不同人的經歷都覺得有幫助,看到神奇妙的作為,所以盼望自己經歷神,也很想跟人分享,愈想愈棒,若我的安息禮拜能播《星火飛騰》,完場時可以送VCD給他們。
當CBN得悉寶珠這微小的願望,我們很快幫她實現,由接觸、拍攝到今天播出,在這兩個月,我們看到寶珠每一天都並無白過。
有一首歌《全因為祢》,我很體會無論我在任何環境,神會跟我一起面對,回想我的一生,我很感謝主,以往甚麼都不會的工廠妹,今天我可以關心病人,我很感謝主,若不是祂,我沒有今天,自己癌症復發,其實我心中有數,因為復發的治癒率會降低,將來如何不知道,耶穌說,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我深深體會神跟我同行這人生路,祂很明白我的需要,透過很多人為我禱告,我覺得自己很幸福,或許大家看我的樣子不像末期病人,不像癌症擴散到很多地方,我知道自己將來去那裡,離開這世界,我是回去更美的家鄉,我跟主永遠在一起。
寶珠是一位很喜樂,很愛笑的人,就算患癌,她也像比人病得開心,跟她相處過就知道,她的開心不是裝出來,其實在抗癌路上寶珠也曾哭過,但很快平伏心情,積極面對,寶珠因為認識耶穌,她可以見證,原來在耶穌基督裡,生命可以痛而不苦,淚中有笑,可能很多人面對癌症都無法接受,或者很多埋怨,為何是我?為何有這病?但寶珠從不怨天尤人,也從不自我放棄,因為她相信耶穌,會跟她一起走這條路,就好像她以前由一位工廠妹,成為現在的醫院院牧,好像沒可能的事,但耶穌就帶她走上這事奉路。主耶穌曾說:我將平安賜給你,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在寶珠身上,我們看到這句話是真實的,當寶珠發現自己癌症復發,她甚至為自己的安息禮拜,預備好所有程序,同時她主動邀請《星火飛騰》,要當《星火》的嘉賓,更要將這集見證,在安息禮拜播給她的親友看,這份平安在哪兒找到呢?
如果你覺得人生有很多困難和痛苦,你想好像寶珠經歷耶穌的幫助,不如你現在跟我一起合上眼,跟耶穌談幾句:
親愛的耶穌:我承認我的人生很困難,很痛苦,我無法改變,我看到寶珠倚靠祢,可以痛而不苦,淚中有笑,我現在願意打開我的心門,我邀請耶穌進入我心裡,作我的救主,求祢一生拖帶我,作我生命的主人,將平安、盼望、喜樂賜給我,謝謝祢愛我,主耶穌。
寶珠的人生從不是一帆風順,但無論處境如何,她也可以樂觀面對,這份喜樂就是耶穌給她最大的禮物,如果你在生活上,信仰上有任何疑難,我們這群想與你同行的朋友,很樂意聆聽和幫助你,歡迎你立刻致電CBN熱線,號碼是3188-3803,我們很想為你同心禱告,你也可用手機短訊跟我們聯絡,本地的號碼是 6526-5508,中國內地的號碼是 131-438-95508。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十七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