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0,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32 下山的挑戰

下山的挑戰
可9:14-29

一年之計在於神,更特別是我們第六間教會使命教會本年也有新的開始,教會崇拜地點搬下山,由一個很寧靜、較偏僻的地方轉為一個最旺、人流最多的地方,這是神奇妙的帶領!

教會座落的地方周遭有不少廟宇、庵堂,連天德聖教也在其中,它們地方寬敞、財雄勢大,相對使命教會便顯得渺小、卑微。這正如主耶穌刻意帶領門徒往該撒利亞腓立比,問門徒:「你說我是誰?」在此地的人崇拜很多偶像,特別巴力亞蘭的神,是宗教濃郁的地方。不單如此,他們對羅馬君王亦很尊崇,那裡有一座為該撒而建的白色大理石廟,巍峨高聳,是大希律王所建,令人肅然起敬,及後希律的兒子腓力更要美化此神廟,將名稱改為該撒利亞,意即該撒之城,再加上自己的名字──腓立比,即是原於腓力,這與地中海岸的該撒利亞有區別。

主耶穌與十二門徒在有不少宏偉廟宇拜不同神祗、在拜君王的地方下問門徒「我是誰?」這是不是合適的地方呢?原來主故意將自己放在世界宗教歷史和輝煌的背景中,要與它們比較,讓門徒在比較下認為祂是怎樣的人。那時祂身無豐厚財富,被人視為木匠的兒子,無家可歸,討厭祂、要逼害祂的人越來越多,反對的聲音亦越來越大,但這才使門徒能反思清楚了解祂是誰,不會後悔跟隨祂。特別感恩是使命教會的弟兄姊妹有屬靈的洞察力,不因教會外在的「寒酸」而放棄回來,仍堅持所信,這定會得到神的祝福,正如彼得給的答案:「祢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16:16),從而得到神的祝福。

山上真好

過了六天,主帶著彼得、雅各、約翰上山,主在他們面前變像,祂發出極大的光輝,「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太17:2),門徒見到祂的榮耀。是次登山後,他們「模模糊糊」地聽到摩西、以利亞談論主離世的事,但卻見到主榮耀真相,這使他們瞥見主永恆的生命,祂能超越死亡,死亡絕對碰不到祂,為他們日後面對挑戰時打好基礎。

彼得經過那特別經歷後向主發出一個呼求:「二人正要和耶穌分離的時候,彼得對耶穌說:『夫子,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祢,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甚麼。」(路9:33)

「主阿!我們在這裡真好!」彼得這樣說並非無因,因為在六日前主於該撒利亞腓立比分享祂要走上十架的路,彼得曾因愛心阻止主走十架的路遭主訓斥,使他們之間出現了隔膜,彼此間的距離拉遠,這六天他們是沉默無言,他們見到主是滿臉愁容,豈料此刻見到主身上發出榮耀的光輝,是何等尊貴,他渴望時間可以靜止(Pause),可以保留這美境,可以永遠擁有此景,而不用再走向耶路撒冷受苦,他冀望主不再提十字架,就留在這山上得榮耀吧!

他們上山是為了下山,這特殊的經歷是裝備他們日後面對更大更難的挑戰,故不應靜止在美景中。正如休息是為了再走更遠的路,學習是為了充實自己有更好的事奉,人生中往往有不少「良辰美景、寶貴經歷」,但生命的旅程是必須向前邁進,不應停留或靜止太久,我們要追求美好的經歷,但又不能輕忽責任的實踐,我們要在滿足自己的慾望與滿足別人需要的要求上取得平衡,我們要在自我造就與服侍他人之間權衡輕重,作出智慧的抉擇,這才是基督徒行出從神而來呼召的回應。

今天使命教會在山上一段很長的時間,不得不承認那地方是很不錯,作退修之用是好的,不會被繁囂影響,但當第一天接觸教會時我已明言我們一定要下山才可以接觸到未信者,才可以帶領人上山分享。而我們亦不斷朝這方向走,結果神奇妙的帶領,雖然我們經過不少挫敗──特別在運頭塘邨想開墾,結果多次失敗,但我們──最少我──不會因此放棄。神奇妙地帶領了我們到這意想不到的地方,當我們確認這是神的引導,但並不表示沒有攔阻。

當三位門徒興奮地與主一同下山,豈料卻遭到一連串的挑戰,其中一個挑戰是門徒不能治好一個患癲癇病被鬼附的孩子。

下山的挑戰

當他們下山到門徒那裡時便看見很多人圍著他們,更有文士和他們辯論(可9:14),因耶穌那時是一個矚目的人物,他們的門徒同樣也備受注視。門徒已領受了主的使命及能力去醫病、趕鬼,「耶穌叫齊了十二個門徒,給他們能力、權柄,制伏一切的鬼,醫治各樣的病,又差遣他們去宣傳神國的道,醫治病人」(路9:1-2),事實他們也曾運用此能力而有成功的個案,但是次他們沒有能力去趕鬼,結果他們便即時受到質疑、被挑戰,而挑戰他們最甚的便是那時的宗教人士──文士,與門徒辯論。他們成功沒有被記念,一次失敗便被指控,這是現實的無奈。

我們可曾想過他們辯論的內容是甚麼呢?或許是:你跟隨的耶穌是否如其所言是神?你們真的有能力嗎?若有又怎會如此?鬼比你們勁呢!而我們又可曾想像到那時門徒是何等的焦急,他們真的百詞莫辯,因為事實擺在眼前,此刻他們真的無能為力,真是啞口無言,怎樣辯解下去也是不能在那刻說服到那些挑戰者。

在山上時門徒說:「在這裡真好!」這是事實,但他們仍要下山,上山退修乃為了下山事奉,主同樣享受在山上的寧靜,與摩西和以利亞的對談,但祂卻不會忘記門徒的窘境,及那因魔鬼壓制而受痛苦的孩子及其家人,故此祂便到他們當中。

主在門徒被人用難堪的說話責難、挑戰、被冷嘲熱諷情況下出現解救他們及那孩子。「眾人一見耶穌,都甚希奇」(可9:15上)──這句話是《馬可福音》獨特的記載,意即他們均預計不到主的出現,故甚覺得意外。神會在最適當的時候出現,給我們援手,但卻不一定是我們期待的時刻,神的時間是最好的。門徒肯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驚喜,挑戰門徒的人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失望與不快,但無論那些人有甚麼不同的反應,主總有祂自己的時間,人的歡迎不能驅使主早些出現,人的拒絕也不能延遲主的蒞臨,祂的時間是最好的,當我們感到焦慮、疑惑,主往往在我們「希奇」時出現。

結果主一呼喝,那鬼便要即時離開,主再次將其能力彰顯,撒旦一切的行動均不能勝過主。

當主面對門徒的失敗、旁人的嘲諷及只是看熱鬧的群眾,主也感「忟憎」而作出無奈的呼喊:「耶穌說:『噯!不信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可9:19),主這話並非針對門徒,乃是針對當時的世代,主也是用「世代」去描繪,「主又說:『這樣,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的人呢?他們好像甚麼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啼哭。施洗的約翰來,不吃餅,不喝酒,你們說他是被鬼附著的。人子來,也吃也喝,你們說祂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為是。』」(路7:31-35),祂也感到無奈,是次連跟隨祂的門徒也沒有信心,故主宣稱這是「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這是否也是今世代的寫照呢?

信心挑戰

主不單責備也作出教導。「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他就不出來。』」(太17:20-21),祂指出心弱力微──當我們的信心脆弱,我們的力量自然會衰微,信心與行動的果效是成正比,有大的信心便能為神作大事,當然信心並非一時一刻便可以增加,是需要對神有更多認識與信靠,就好像一粒芥菜種,但它終會有一天成為一棵樹,是會漸漸成長,而信心增加其中一個途徑是禱告,甚至禁食禱告。若我們留意耶穌趕鬼時並沒有為此禱告甚至禁食禱告,主當然不是單講一些理論,主恆常與神有密切的相交,恆常單獨與神相處,故此祂的生命是充滿著神聖的力量,但我們並不是如此,故此主教導我們該多禱告,甚至遇到一些較大的挑戰、困難更需專注──禁食禱告(禁食絕非用作刻苦己身討神喜悅),這樣我們可更深體會神的心意,從神那裡有更大的力量,而不怕面前的挑戰,不再是心弱力微乃是心強力壯──信心增強、力量壯大。

不單因門徒不能趕鬼而受挑戰,及後更有收丁稅的人質詢門徒他們是否不想交丁稅(太17:24),他們要從主的口中及信心跟從主的吩咐才能回應及得到銀錢交稅。即他們下山面對的挑戰是極大,反之在山上似乎是平安無事。

今天使命教會下山也會同樣面對昔日門徒面對的困難,我們在大埔頗旺、交通方便的地方崇拜,而且地方美麗,肯定會有不少人加入,或許是新鮮感、或許是好奇、或抱著不設實際的期望而來,我們或會應接不暇,或會面對不信者出於善意或惡意的信仰查詢。人多了,問題自然多了!一些難關很難衝過、困厄很難跨勝,我們會失望、情緒低落,那麼我們更需到主面前得力量,重拾信心,作為母堂,我們更需要支持她們,不單是人手,更是禱告。

努力下未必有好成果,有陣子會使我們感到灰心,因支出肯定多了,但怎樣努力似也留不下很多人,甚至其他人會質疑、取笑我們所作的是徒勞。我們必須有信心──邪惡最終會被擊敗──縱使有陣子邪惡力量似乎是佔上風,但我們願意依靠、仰望、對神有信心,便使我們有勇氣面對屬靈的爭戰。或許有陣子我們會受挫、未竟全功──正如門徒那刻未能趕鬼──但主必加以援手。使命教會豈不是被不少堂皇的廟宇、庵堂包圍嗎?但它們近期豈不是一一出問題?其根基已動搖,故此我們要有信心仰望神。

若我們對生命每一步均有把握,十拿九穩,那還需信心嗎?今天我們要竭力進深,使我們生命得以更新,當我們面對困厄不再是心弱力微,乃是心強力壯!

願我們看到神如何奇妙的帶領,在適當時間引導我們到這奇妙地方。

願我們看到這是何等大的禾場──特別是寶鄉邨這新建仍未完全入伙的禾場。我們需同心、努力追求、彼此配合而使我們經歷更深及使更多人成為神的門徒!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