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8,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67 無語望蒼天

哈2:1 

面對此刻混亂、充滿衝突的世代,我們透過哈巴谷書給我們一些啟迪,先知給我們一個榜樣,願藉此書卷給我們有好的學習。

  1. 與世無爭?

作為神的兒女,我們是天國的子民,但同樣是社會的公民,我們不能抽離這世界而活,不是活在曠野的隱士,我們並非與世無爭,只是不應爭名奪利,但我們對社會有公民責任要承擔,應關心社會,作時代的守望者。

作為教會,我們是世界的燈台,是要在彎曲悖謬的世代中如同明光照耀(腓2:15)。教會不單是在建築物內敬拜神,是要和社會有密切關係。主耶穌不單在安息日在聖殿中敬拜神、分享天國福音,更多的記載是祂在街上、在不同地方與人接觸、交往,進到人群當中了解他們的需要,這便是「道成肉身」的精神與行動,故此教會、牧者亦應進到人群中。是次反「送中」條例便有不少牧者守護著一些年青人,他們均不贊成衝擊,但卻維護,這些牧者們的守望、在場的禱告使不少未信的人因此對信仰有另一個看法,甚至有些一向針對教會、信仰的網友也宣告不再針對我們,這是教會、牧者進到世界的一個見証。

作為神的僕人,不是單研讀神的話語──神的話語是時代的指標與警鐘──更是應了解世情,對世局有了解才可以有切合的信息向世人傳講。為甚麼今天不少人輕視我們的信仰;為甚麼今天不少未信者覺得信仰未能切合他們,乃因我們往往不了解世情,信息不切合時代需要。

先知對政治、世情有深切體會、了解,他們的信息不單針對子民信仰上偏離神,也針對社會的不公平、經濟問題。正如阿摩司先知指責當世代的人:有錢人剝削貧窮的人、道德淪亡、玩弄女性(摩2:6-8, 6:4-6)、用不誠實手法作生意(摩8:4-6)等;哈巴谷先知指責當時代法律顛倒、不公義的事層出不窮(哈1:4),他不會對不公的事情保持緘默。

今天我們是世上的過客(彼前1:17),但那只是表示我們不應為世上事物有所留戀,不被它們糾纏著,並不表示我們對世事不聞不問、與世無爭;況且我們確信神是掌管著歷史,因此我們更應對世事有所關注。

今天我們可了解社會及世界未來的趨勢如何、失業者面對的無奈、在職者面對的壓力、教育制度出了甚麼問題、年青人此刻的困境?若不了解世情怎樣去與他們分享、溝通呢!願我們多些了解這時代的問題,用我們的信仰、愛心去作出關心、評論。

2. 唾面自乾?

很多時我們以為基督徒是謙謙和和,甚麼事也忍耐、默言不語、唾面自乾、絕不可發忟憎、不能有任何火氣,這是絕對錯誤。若我們有原則、對人有情,我們怎可見到不義、不公的事而能一無所慟、一無所激、處之泰然呢?

摩西——當其兄長、姐姐嫉妒他、中傷他時他竟沉默不言,不為自己爭辯,他被神稱為世上最謙和的人,「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民12:3)。但不可忘記,當他領受誡命下山見到以色列人拜偶像時他怒不可遏,竟打碎神親手做的法版,燒金牛犢,將金粉撒在水面上要犯錯者喝下去,「摩西挨近營前就看見牛犢,又看見人跳舞,便發烈怒,把兩塊版扔在山下摔碎了,又將他們所鑄的牛犢用火焚燒,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出32:19-20),甚至吩咐利未子孫殺了帶頭犯罪的人,結果三千人被殺(出32:28)。我們覺得摩西做得對或錯?

尼希米——當他發現負責管理神殿庫房的祭司以利亞實與外人結盟,將存於神殿的祭物、器皿及利未人所得十分之一的物品的房間被佔據私用,他非常忿怒,「我來到耶路撒冷,就知道以利亞實為多比雅在神殿的院內預備屋子的那件惡事。我甚惱怒,就把多比雅的一切家具從屋裡都拋出去」(尼13:7-8),他見到利未人因沒有人承擔責任供給他們需用而無奈放棄其職份,他非常憤怒,他不怕強權、不怕得罪權貴而沉默不語或單向神禱告,他怒言指責他們,「我就斥責官長說:『為何離棄神的殿呢?』我便招聚利未人,使他們照舊供職。」(尼13:11),又見到官員竟和外邦人合作在安息日給他們開方便之門做生意,他又再怒斥他們(尼13:17-18)。

他見猶太人與外邦人結婚,下一代失去其純正傳統,他很「暴力」地對待,「我就斥責他們,咒詛他們,打了他們幾個人,拔下他們的頭髮,叫他們指著神起誓,必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外邦人的兒子,也不為自己和兒子娶他們的女兒。」(尼13:25),因大祭司的孩子犯錯而趕他走(尼13:28)。我們覺得尼希米做得對或錯?

主耶穌——是何等的溫柔,祂自我宣告:「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但主進到聖殿看到殿中竟有人作買賣、兌換銀錢,祂作出「激烈」的行動,「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裡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太21:12-13)。我們覺得主做得對或錯?

請留意不論摩西、尼希米、主耶穌並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被虧損下而發怒,他們均為神的事發熱心、發烈怒。

同樣,先知哈巴谷看到當世代指鹿為馬、顛倒是非、黑白不分,「律法放鬆、公理也不明顯」而心中不忿,他氣憤異常。今天我們可有先知般的激情呢!

這世代要有激情、有理想的人才可以為神作大事。若是如「老油條」般異常冷靜的人又怎可以作時代的守望者呢!

3. 祢不理會?

若單了解世事、作出評論,那與寫社評的人或時事分析員何異?先知不單為世代不公之事而激憤,他轉眼仰望神,為世代的不公平發出呼喊、祈求,「他說,耶和華啊,我呼求祢,祢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祢,祢還不拯救。」(哈1:2),守望時代、為世代禱告是我們該學效的。

先知具有赤誠之心,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感受,他不明白便向神質詢、查問。在先知與神的對話中第一章便出現了五次「為何」,他甚至質問神「祢不應允,要到幾時呢?……祢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哈1:2-3節錄),「祢為何看著不理呢?……祢為何靜默不語呢?」(哈1:13)。

禱告的真義是將我們的真正感受向神傾訴,神不是要我們客客氣氣向祂背一些金句,而是要我們有真誠的傾訴,先知對神的處事方式有所不明,他向神質詢,甚至態度有點不恭,但神卻體諒、接納。真誠的疑問總比我們不明、不滿下放棄信仰來得更好。

今天,我們看到社會上有很多不公平的事發生,法律甚至乎無計可施,看到這些不公的事我們會否氣憤?我們可會問神:祢可知道?祢可察看?祢可插手?我們可會向神傾訴、訴冤、甚至質問呢?

4. 無語望蒼天

及後神給予先知答案──祂不是不理會行惡的人,祂要興起迦勒底人刑罰他們(哈1:6),但這答案使先知陷在更大的困惑中,因相對之下迦勒底人更敗壞,「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哈1:13),他對神的答案更不能接受。很多時當我們求問神時心中往往已有一既定答案,我們期望神按我們心中所期望的答案回覆我們,當那答案與我們所想的不符、甚至是南轅北轍,我們不單質疑、甚至否定那答案。

哈巴谷先知一定渴望神對那些不公、不義的事作出審判、賞善罰惡,本該如此,但神雖宣告會懲處那些犯罪者但祂刑罰的工具——迦勒底人——比他們更差勁、更不堪、更壞,他不能接受;但神是神。他不能完全明白神的心意,故此他作出一相應行動,「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樓上觀看,看耶和華對我說甚麼話,我可用甚麼話向他訴冤。」(哈2:1),他無語望蒼天。

守望所是在邊界,不是繁榮、熙來攘往的地方,那是荒涼之地,但卻是寧靜之處,使人可以不受外在環境影響專注在神身上,與神有好的溝通,可以聆聽神的聲音,而且我們要「等候」。不得不承認我們在困難、困擾、困惑的情況下更想神即時出手或給予答案,但祂會在適當時間向我們啟迪祂的心意,亦藉此訓練我們的耐性,這是神給我們一貫的教導,「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因為作惡的必被剪除;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詩37:5,7-9)。當看到不公平的事心懷不平、氣憤異常下我們要學習等候神,「默言依靠神」——「無語望蒼天」,不是絮絮不休地伸訴,要等候,深信神必會有答案。

先知遠離群眾,在守望樓上等候神的信息,結果神再宣告迦勒底人的罪與結局,他們會同樣遭報(第二章出現「禍哉」或「有禍了」共5次)。神是公義的,絕不會不理會奸惡之事。神清楚地宣告並要先知將其宣告記下來以作日後的對照,「祂對我說:將這默示明明地寫在版上,使讀的人容易讀。」(哈2:2),祂清楚宣告祂的審判一定會來到並不虛謊,雖然從人的角度來看好像還未到,但神保證審判一定會臨到那些惡人身上,「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應驗,並不虛謊。雖然遲延,還要等候;因為必然臨到,不再遲延。」(哈2:3),這正是中國人的觀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當先知得悉那些迦勒底人至終也會遭到神的懲治,他們只是神的工具而已,他竟宣告一句似是無關的說話:「惟耶和華在祂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祂面前肅敬靜默。」(哈2:20)。其實他體會到神是掌管一切,他只有默然的等候!

5. 後續行動

當先知得悉神的答案,他知道自己國家因不斷犯罪、不悔改而會遭迦勒底人所滅,但那些迦勒底人也同樣因其凶殘、縱慾而被神懲治,那麼他如何面對未來的處境呢?他知道環境只會越來越惡劣、情況會越來越壞,但他有以下的回應:

——潔身自愛

「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哈2:4)。

在一個紛亂的世界中,人人都會隨己心意而行,自私自利,事實這樣作會帶來一定的好處,週遭的人均犯錯但得益,我們很易受感染而隨俗,實際利益會即時得到,故很難抗逆。「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詩37:1),經文很清楚指出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產生嫉妒,因那些行不義的人定會有即時的好處。

但他仍堅持要行義。「義人因信得生」(哈2:4)──並不是新約中觀念──因信稱義;舊約中的義乃是行為正直、按神的律法而行,當然背後包含著對神的信心。我們要確信神會審判犯罪的人,我們若隨眾犯罪神必審判。故此我們要潔身自愛──「惟義人因信得生」。

——接受現實

「我聽見耶和華聲音,身體戰兢,嘴唇發顫,骨中朽爛;我在所立之處戰兢。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哈3:16)。

先知清楚知道神會審判作惡的迦勒底人,但仍因自己不滿行邪惡之同胞受罰而戰兢,因為他清楚知道神已給予子民足夠的機會,可惜子民不悔改,神的審判是嚴厲的,他仍然求神「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哈3:2)。但神發怒有誰不戰兢呢!他只有順服,無奈地「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哈3:16)。

今天我們不一定要扭轉乾坤,若是神的定旨我們只有順服──或許是無奈的接受。

——處變心堅

雖然一切已成定局,先知預見他們同樣會遭受苦害,甚至一無所有,但他卻不再發怨言,他確定神的作為,神的審判乃為要煉淨子民,他仍確信「惟義人因信的得生」。他雖然失去一切,但他沒有失去神,這才是最寶貴。因仍有神,他仍有盼望;因仍有神,他仍有喜樂;因仍有神,他仍有力量,可面對洶湧的浪潮。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哈3:17-19)。

今天我們或許失去金錢、失去健康、失去享受、失去感情,若我們仍沒有失去信心、仍沒有失去神,終有一天我們仍可藉主穩行在高處,我們的信心不應建基在金錢、物質之上而應是在神身上,我們便相信神是掌管歷史的主,故不能失去神。

6. 結論

這是今天我們需學習的功課,當看到不公平的事我們要表達意見、有行動,但仍要仰望神,向神坦誠分享內心的感受,但更要學習找安靜地方仰望神,等候祂給我們的答案,並順服及信心仰望祂,小心不要讓自己困在不忿而陷在罪中。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