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50 奇盼、奉差

林前15:58

當新年時我們會祝人「新年快樂」,但我會告之「日日快樂」。復活節是記念主的復活,其實我們每天都經歷主的復活,祂每天均是復活的主,當然,在復活節我們特別思想這方面的信息會更有意義。

若我們研讀有關主復活的事便會發現兩個大致相同的地方:一方面是門徒面對主復活的反應很相似,另一方面是主給經歷祂復活的門徒、跟隨祂的人一個相同的指令。

跟隨者面對主的復活──不信

當我們研讀聖經便發覺那些跟隨主的人得悉主復活時他們即時的反應是不信。

「她去告訴那向來跟隨耶穌的人;那時他們正哀慟哭泣。他們聽見耶穌活了,被馬利亞看見,卻是不信。」(可16:10-11)

「這事以後,門徒中間有兩個人往鄉下去。走路的時候,耶穌變了形像,向他們顯現。他們就去告訴其餘的門徒;其餘的門徒也是不信。」(可16:12-13)

「後來,十一個門徒坐席的時候,耶穌向他們顯現,責備他們不信,心裡剛硬,因為他們不信那些在祂復活以後看見他的人。」(可16:14)

「便從墳墓那裡回去,把這一切的事告訴十一個使徒和其餘的人…她們這些話,使徒以為是胡言,就不相信。」(路24:9,11)

1.1 形像不同

他們不信應有兩個原因,其中一個因素是主的形像應該改變了,與祂受死前的樣貌有一些差異,故門徒認不出祂來。聖經描述耶穌的言行很多,卻從沒有描繪耶穌的身體,其中一個因素免得我們做像敬拜,聖經對主外貌差不多惟一的描繪是:「祂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祂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祂。」(賽53:2下),主因常經憂患故應較蒼老,當主宣告猶太人的祖宗亞伯拉罕仰望祂,猶太人的回應是:「祢還沒有五十歲,豈見過亞伯拉罕呢?」(約8:57),他們不是說:「祢還未夠三十五、四十歲」,可見祂是比實際年齡來得老些,但復活的主的形像一定比之前更榮美。其實主曾經「預示」給三位門徒知道,當日祂登山與摩西、以利亞對話時曾改變形像,「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太17:2),那是預示祂復活後的形像是怎樣。

我們可有想過當我們復活後是怎樣的身體?樣子是怎樣?是否如在世一般?若是,又是哪個年齡的樣子?去世時、壯年時……聖經沒有詳細告之──聖經的重點是我們在世的生活,但確實應許我們同樣會復活。

主復活後門徒認不出祂的樣貌,祂那時能超越時空,主與他們分享後可以突然之間「消失」了,「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祂來。忽然耶穌不見了。」(路24:31),但又會突然間出現,「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路24:36-37)。但多馬懷疑耶穌的復活時,主又可以叫他伸指頭探祂手上的釘痕及肋旁的傷口(約20:25),即祂復活的身體仍有那些傷痕。我們只可以從這些片段推想──但仍不太清晰,而使徒保羅在聖靈的啟示下清楚的告之復活的身體是超物質、是榮耀、不朽壞的,「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林前15:42-44,49),「祂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3:21),故主的復活帶給我們永恆、榮耀的盼望。

1.2 沒有期望

門徒「不信」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因認不出主的樣貌,因為很多門徒沒有親眼見到主,但仍是不相信別人講論主復活,最大原因是他們沒有「期待」──沒有期待主的宣告實現、沒有期待神蹟的出現。雖然他們不止一次清楚的聽到主宣告祂會為人的罪受死但會復活的言論,「從此,祂教訓他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耶穌明明地說這話」(可8:31-32上),「他們還住在加利利的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他們要殺害祂,第三日祂要復活。』門徒就大大地憂愁。」(太17:22-23),「但我復活以後,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太26:32),「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11:25)。他們很清楚知道但卻沒有甚麼期待,這便是他們的問題,故此他們聽到別人的分享仍懷著不信的心。

今天,不少基督徒在不知不覺中犯上同樣的錯謬,當我們活在一個現實的世界中,看到、觸摸到的才覺真實,信心──是面對未來,未來太多的不肯定、瞬息萬變,故抓著實在的東西似是上策,正如主叫少年富有的官變賣其家產分給窮人再跟隨祂,那官不願放棄所擁有的,寧放棄那刻抓不著的永生。我們遇到困難,我們會向主呼求,但禱告後又如何呢?仍是坐困愁城、不能展眉,憂慮仍緊緊的將我們綑綁著。我們禱告但沒有期待神蹟的發生,甚至不斷用人的方法去解決,沒有空間給主在我們身上工作。

神豈不是宣告人若捨棄一切跟隨主必得祝福、獎賞;但又有多少人真的願全然委身?神豈不是宣告祂的話語是生命的糧,藉研讀、遵行神的話使我們生命成長、茁壯,能行在光明中;但又有多少信徒渴慕研讀神的話語,每天有好的靈修?神豈不是說當盡上本份呈獻使神的家有糧,神會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予我們,使我們得的更多;神豈不是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嗎?但又有多少信徒真的盡上當盡的責任奉獻,並樂於扶助有需要的人呢?我們沒有甚麼期待,雖知神的應許但卻沒有冀盼,這豈不是「奇待」──奇怪的等待呢!求神憐憫免得我們被復活的主同樣責備我們,「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路24:25)

復活的主面對跟隨者──差遣

2.1 抹大拉的馬利亞

馬利亞在清晨天仍未亮的時候便去主的墳墓那裡(約20:1),可見她對主的愛,因天黑,一個女子行在路上是不太方便,但當她發現主墓前的石被挪開便急忙走回告之彼得、約翰,她隨後再去。她難過怎麼屍體也不見了,當她進入墓穴見到兩個人──其實是天使,天使問她為甚麼哭,她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裡。」(約20:13下),當她轉身時看見主但卻認不出祂來,「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是耶穌。耶穌問她說:『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祂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祂放在哪裡,我便去取祂。』」(約20:14-15),但當主和她說話的時候她認出主耶穌的聲音,她興奮得很,用希伯來話向主說話,叫主「拉波尼」,但主回應那一句說話我們不太明白:「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約20:17上),不少人推測主的回應是否那刻身體仍未完全「變化」故不能觸摸祂,但原來的意思並非如此,原文是有兩個時式:「不要開始一個行動」或「不要持續一個行動」,在這裡乃是「不要再繼續拉著我」。馬利亞非常興奮拉著耶穌,主賦予她一個使命,要求她向門徒們宣講祂復活的信息,「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約20:17下),馬利亞即時回應主的差遣趕往門徒那裡宣告主的復活,「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她又將主對她說的這話告訴他們。」(約20:18)

很多時我們不能避免地遇到一些興奮或使我們沮喪的事,如一些成功的工作或親人離世,這均會牽動我們的情緒,但我們不能單陶醉或陷溺於這些情緒太久,要有行動去修正或改善,正如撒母耳為著掃羅的失敗而難受,但神提醒他不應再陷在這哀傷中,要有另一個行動去補救:「耶和華對撒母耳說:『我既厭棄掃羅作以色列的王,你為他悲傷要到幾時呢?你將膏油盛滿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恆人耶西那裡去;因為我在他眾子之內,預定一個作王的。』」(撒上16:1)。同樣我們要持續地遵神的指令去工作。

2.2 革流巴及同伴

主復活那天有兩個門徒由耶路撒冷往以馬忤斯,兩者距離廿五里(約十二公里路),他們在路上彼此談論耶穌及有關祂復活的「傳聞」,「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祂。」(路24:15-16),原因仍可能是主的容貌和祂復活前稍有不同,他們仍未接受主已復活,故是心中憂傷、面帶愁容(路24:17),他們向主耶穌說有關主釘十架,甚至有婦女告之主已復活,且有天使顯現等等,只是他們仍是不相信這是事實;主輕責他們:「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祂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路24:25-26),但主仍忍耐地再與他們分享,由摩西和眾先知指向祂所說的預言,給他們講解明白(路24:27),當主好像要離去時,他們很有愛心見那時天晚了便邀請耶穌與他們一起晚膳,主也樂於接受邀請──只要我們邀請主必有回應。當晚膳時,「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祂來。忽然耶穌不見了。」(路24:30-31),他們認到這是復活的主,但主忽然不見了。為甚麼他們會認到主?因主擘餅的動作他們似曾相識,那擘餅並不是聖餐的擘餅,因他們不是十二使徒,那是主叫五餅二魚使幾千人得飽的動作,他們見到主行神蹟的過程,而是次這行動是相似故便認得主!

這次主沒有明顯地差遣他們宣講甚麼,但他們興奮莫明,因是次親自見到主,知道主過去所言及婦女的宣講是真實,他們即時起來回耶路撒冷去,「他們就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見十一個使徒和他們的同人聚集在一處」(路24:33)。這似很簡單的描述,但請留意兩地相距是廿五里路,且是晚上,可能八、九點,在漆黑中趕路並不容易,但因經歷了主的復活,灰心變為熱心,喪志變得有鬥志,那股興奮的心成為很大的動力推動他們要將這信息宣講,故此他們將疲累(之前已經走了廿五里路)、危險置之度外,要傳揚這喜訊,這豈不是保羅所說:「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4-15)。今天我們若經歷復活的主給我們的救贖、祝福、恩典,我們便不會斤斤計較而充滿喜樂動力、樂於為主擺上,服侍祂。

雖然他們沒有期待、沒有信心,但因過去他們曾聽過主的宣告、與主有交往,這些宣告、主的行為已經烙印在他們心坎中,雖稍有迷糊、遲鈍但那些「帕子」除去後便會深切體會,但條件是之前要有好的學習、與主有交往。這也成為我們的提醒,我們有陣子也會有軟弱、迷糊的時刻,但假若一直與神有相交,縱使跌倒也不會跌得太傷,軟弱也不會倒退得太久,要再次起來、重整生命也較易。願我們能好好的親近神,經歷祂的恩典,使我們生命能常處高峰。

2.3 彼得與同伴

復活的主曾在提比哩亞海向門徒顯現,那時門徒離岸約二百肘,正在打魚,「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約21:4),主叫他們向右邊撒網,而使他們整夜勞力一無所得而變成滿載魚穫,甚至重到拉不上船(約21:6),彼得此刻認出主,便即時跳下海中游上岸見主,主已經為他們預備了早點(炭燒餅及魚),門徒們享受主為他們預備的美點但卻不敢作聲,「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祂:『祢是誰?』因為知道是主。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約21:12-14)

早飯完了主與彼得單獨相對,主三次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經歷過自負地誇下海口要保護主、甚至死也在所不計,卻三次在僕人面前不承認自己是主的門徒,挫敗後不敢再豪情壯語了,他戰驚地回應:「主啊,是的,祢知道我愛祢。」主三次的宣告:「你餵養我的小羊」(約21:15-17)。彼得只是一個漁夫,當日主呼召他「要叫你得人如魚一般」(可1:17),但仍是漁夫。主曾宣告祂是好牧人,認識每只羊、愛牠們、為羊捨命(約10章),但卻從沒有將牧羊人的職份賦予任何人──包括門徒,但主復活後卻將這使命給了彼得,因主復活後祂的能力便賦予受祂差遣的人身上,正如大使命:「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因主復活完成救恩,不再受著人肉身的限制,恢復祂的身份,祂得回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滿有能力,亦能將這能力賦予受差的人,而且能超越時空:「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若未復活仍是人子的身份、仍受肉體的限制下祂不能常與每一個人同在,故此這使命給彼得及每一位信徒均要待祂復活後才可作出,這是何等寶貴。

彼得與復活的主接觸,經歷祂的真實、體貼、體諒、寬恕而更愛主,懂得謙卑接受差遣,成為牧羊人;同樣,今天我們經歷主的真實、領受祂的救贖、豐富的預備及無盡的愛,我們同樣受差遣要進到人群中宣告祂的復活、救恩,並要建立、培育生命、牧養群羊。當然這是要付代價,因傳揚主、建立生命並不是一件易事,但有神賦予的能力、同在是可解決的,然而主指出這代價是不輕省的,甚至要為此將生命擺上,「『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21:18-19),事實彼得及後因宣講福音多次被捕、受逼迫甚至被釘死在十架上。但因為主的復活帶給我們一個盼望,就是我們也會復活,正如99高齡離世的葛培理牧師說:「當一天你收到我的死訊,那消息是假的,我不是死亡,我只是轉到永恆的家鄉與榮耀的父同在。」是的,因主的復活帶給我們盼望,我們離世但卻轉至永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故此,彼得欣然面對死亡也不懼怕,主的復活會否帶給我們信心使價值觀改變,我們注視的不單是今生,更是跨越現世,眺望永恆;這樣,整個生活、行事為人會有所不同。

當保羅論及主復活的引論是:「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15:19),結論卻是:「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小結

昔日門徒及跟隨主的人雖然聽過、知道主會受死、復活,可惜他們只是「奇待」──奇怪地沒有真正的期待,甚至不相信主的復活,我們會否犯上同樣的錯?我們沒有期待神應許的實現,以致我們信仰、生活出問題呢!

每個經歷主復活的人生命均有所轉變,由灰心變成充滿信心,由恐懼而轉化為平安,由畏縮變成一無所懼面對逼迫、挑戰而不逃避、放棄,他們均受到主的差遣去宣告主的復活、救恩及牧養群羊。今天我們同樣接受復活的主差遣,要承擔使命,求神幫助我們實踐祂的差遣,為主盡上當盡的本份以回報祂救贖之恩。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