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78 不平凡的平凡人

徒6:1-7:60

很多時我們覺得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但若我們和神有好的關係,讓神引領我們的生命,卻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有深遠的影響。在使徒行傳中便記載了一位管理飯食的人,這只是平凡的工作,但卻有不平凡的表現。我們要好好研讀,藉此給我們鼓勵,不再輕看自己,能為主發光。

輕重之分

  教會剛剛開始,雖在沉重的打壓下,但仍有很大的增長,當時外在的打擊是使徒被捉拿下獄、被恐嚇不准再宣講神的道,但使徒卻不被打壓倒,「他們離開公會,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他們就每日在殿裡、在家裡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徒5:41-42)。那是涉及使徒的個人信心,較容易解決。但因信徒不斷增加,人多了問題自然多,這問題卻是內部問題,不易解決,「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徒6:1),是次最主要是一些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埋怨他們在慈惠的事上輕忽了他們。除了人手不足外,因言語的隔膜也有影響,當時女性失去丈夫便會失去依靠,回歸本土希望得到照顧——正如路得的奶奶拿俄米兩個兒子客死異鄉,她便回歸故土般——但當他們覺得被忽略便很容易發出怨言。

  欣賞使徒對怨言的回應,他們不輕看這些民怨。若不及早處理問題會越來越嚴重,不單做成分化,更會做成很大的破壞。但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的位份、工作的重點,「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徒6:2),他們絕不是輕看管理飯食,也不是輕忽那些寡婦,但他們知道「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4)。這也給每一位神的僕人一個提醒,我們的事奉重點是祈禱、傳道,牧者們應反思用了多少時間在禱告上——為教會、為會友禱告,用了多少時間撰寫講章,用了多少時間去接觸肢體,用神的話鼓勵、安慰、教導肢體,更重要向了多少未信者分享福音,恐怕很多牧者已經很少向未信者傳福音,若沒有,便是失職。因此他們便將這責任交付其他人,請他們跟進這些事,「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徒6:3)。

  故此我們每人均要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職責,要為我們面對繁多的事務重新釐定輕重、先後次序,並要表明給他人知道,否則我們便會漸漸迷失於繁瑣的事中。

重要條件

  當猶大自殺後要補選另一人加入其團隊中,他們在兩人——約瑟、馬提亞——中選一人,他們用搖籤選出馬提亞(徒1:23-26),但聖經很少提及馬提亞,他是否沒有甚麼大作為我們不得而知,但使徒們是次用「民選」方法選出七位人士負責管理飯食。

  某程度而言,管理飯食是一些庶務,普通人也可以勝任,但他們卻有要求:「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徒6:3),請留意是「有好名聲」,並不是「有名聲」,有些人或許是很多人均知其名,甚或有錢、有地位,但未必是人所敬佩、順服。「好名聲」直譯是「被見證過」,即不是自取,乃是被其他人見證他的人品、行為均被認同、讚賞,因管理飯食涉及錢財的管理,而錢財的誘惑很大,故必須要誠信、可靠的人當此任。因此被眾人稱許是條件之一,因為一個有好名聲的人不是一朝一夕、單一兩件好事便取得到,乃是生命累積的成果。

  「被聖靈充滿」即那被選者和神有好的關係,敏銳於神的心意、神的道;被聖靈充滿的人便有聖靈的果子結出,即有美好表現,「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

  「智慧充足」因面對不同的處境、挑戰,要有智慧的言語及方法去面對。當然這智慧並非世俗的智慧,世俗的智慧或許使那人能言善辯但卻是指鹿為馬、顛倒是非,這世俗的智慧只會引起紛爭(雅3:13-18)。

  我們會否奇怪只是分派飯食也需要這樣的條件,若是教會的領袖、牧者,豈非要求更高嗎?其實這是神要求每一個屬祂的人均有這樣的質素。

  不可忘記,平凡的人所作的事似是平凡,但卻可以賦予重大的意義。若那服侍者以熱情、愛心、公平和好的效率,以神聖、謙卑、認真的態度去幹一些俗務,可以將那俗務聖化,以高尚的人格去參加勞動,便增加勞動的尊嚴(dignity of labour)。很多事本身沒有分所謂貴賤的價值,乃在乎做事的人而定。有些事本身很重要,但因為做事的人敷衍了事、無心去作,而失去其重要性;反過來一些所謂小事,甚至被視為較卑賤的工作,但經偉大的人格參與其中便賦予不平凡的意義了。洗腳似是卑下的工作,但主耶穌為門徒洗腳卻有不同的意義;為人洗傷口、餵他們吃東西也很普通,但德蘭修女作這些事,其影響性何等的大。故此做事的人和做事的方法、態度便使那些事產生不同的意義和影響,所以我們怎樣做事便決定了那事的價值。

美好果效

  使徒們由信徒中揀選了七位出來,這七個人是希臘名字,即針對那些被忽略、講希尼利話的猶太人,真是對症下藥。使徒繼續以祈禱、傳道為本,便帶來美好的果效,「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徒6:7)。「神的道興旺起來」——當內部矛盾得以解決,使徒能專心祈禱傳道,便使更多人得聞福音,信主的人也增多,故此牧者需專注其職份,懂得甚麼是優先次序,更需放手予一些人,發掘可事奉的肢體,拓展領導空間,彼此配搭建立基督的身體。留意這裡提及「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祭司是信奉那和華,他們是屬於猶太教,猶太教否定耶穌是彌賽亞,故迫害耶穌、教會,祭司擔當重要的角色,但這些祭司竟信從耶穌,委實不易。

  祭司是利未人,按當時歷史家估算,在巴勒斯坦一帶約有一萬八千名利未人,當中約有八千名祭司。但當時祭司制度頗官僚,很多祭司是被剝削、活在貧窮中,與那些位高權重、生活富裕的撒都該人,是活在兩個世界中。但使徒時代的教會,除了有熱心的使徒、信徒傳揚福音外,更有關懷貧窮者。服侍者勤政愛民,有美好的生命見證,有更新的敬拜生活,而吸引了社會人士,包括宗教人員,故此不少祭司也信了主,這是何等美好的果效。

  教會需要做的——不是如何把他人帶進教堂裡,而是如何走出教堂去服侍人;其實世界最需要的——不是教會精彩吸引人的節目和活動,而是教會用服侍的愛觸摸人們的心。因此,教會要有好的增長也需具備這些條件——有美好的見證,關心有需要的人,這便能使未信者留意我們所信的,吸引他們歸向主!

  還有,使徒看到需要便設立「慈惠部」,他們是因實際需要而訂定政策,而非例行公事作出選舉。教會是因需要而增減行政架構,而非被架構控制,不要本末倒置,要有新意及切合時宜的改進,彼此配合,使牧者專心牧養,這才使神的道興旺!

受到逼迫

  七人中較突出的是司提反,其實腓利也不錯——第八章有記載。「司提反滿得恩惠、能力,在民間行了大奇事和神蹟。」(徒6:8),司提反不單管理飯食,他也擔當起傳福音的責任。傳福音是信徒責任,絕非牧者的專利,他在民間行了大奇事和神蹟,請留意聖經的論述:「司提反滿得恩惠、能力」,當中的次序是恩惠在先、能力在後,正如祈禱在先、傳道在後,而「恩惠、能力」是合併和有先後,若接受恩惠而無心無力去作則辜負了神的恩典,徒靠己力而不是從神而來的恩惠,那只會是一個自我中心、攬權操控的人,只為自己榮耀、利益而行,只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已。

  但「恩典太沉重」,因司提反的能力,有不少人因他的宣講、行事相信主,而引來那些猶太教領袖不滿,於是不同會堂的領袖便來挑戰司提反和他辯論(徒6:9),這字是指激烈爭辯,但因司提反滿有智慧和聖靈的能力,使他們無法回應、啞口無言。主耶穌很早已經宣告,當我們面對信仰的挑戰、逼迫時,不必籌算怎樣回應,聖靈會給我們啟迪該說甚麼的話(路12:11-12)。這些反對者在不能反駁下竟然收買人作假見證誣告司提反,又聳動百姓、長老、文士等,「忽然」來捉拿他到公會,指控他(徒6:10-14)。可見一些人心被嫉妒、主觀仇恨充滿下便會作出一些不義的事,甚至違背他們一直所持守的信念,因為每一個猶太人均會熟悉十誡,何況是宗教領袖,十誡中有「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出20:16),而且這是死罪;但是次他們竟然妄顧這些法例而收買人去誣告司提反。還有「百姓」也被聳動,他們之前欣賞司提反,此刻卻要對付司提反,正如百姓歡迎主騎驢入城,高唱和撒拿,但及後要求釘死耶穌也是這班人,可見人的善變。求神幫助我們持守真理,有智慧分辨是非呢!

  他們有計劃在司提反沒有防範下去捉拿他,「忽然」來捉拿他(徒6:12),是怕他聞風先遁。

扭曲言論

  他們誣告司提反指他的言論不斷「糟踐聖所和律法」,並指他說耶穌要毁滅這地(徒6:13-14)。誣告部分是扭曲了司提反的意思,主耶穌曾宣告祂會被殺,三天後復活,祂以自己身體比喻為聖殿,但卻被人誣告,「又有幾個人站起來作假見證告他,說:『我們聽見他說:「我要拆毀這人手所造的殿,三日內就另造一座不是人手所造的。」』」(可14:57-58),照樣現今卻說司提反要拆毁他們心中神聖所在地——聖殿。

  及後司提反在公會作出公開的自辯,信息鏗鏘有聲。新約除了主的登山寶訓外,其次最長的信息便是司提反的自辯。司提反的信息重點是,真正敬拜不是在地點,乃是心靈,故聖殿不是重點,「其實,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就如先知所言:主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嗎?」(徒7:48-50)。他不是否定摩西的律法,而是指責他們只守律法的表面,其實是沒有遵守神的法例,「你們這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常時抗拒聖靈!你們的祖宗怎樣,你們也怎樣。哪一個先知不是你們祖宗逼迫呢?他們也把預先傳說那義者要來的人殺了;如今你們又把那義者賣了,殺了。你們受了天使所傳的律法,竟不遵守。」(徒7:51-53)。猶太人以聖殿是神的居所,故反對聖殿即與神為敵,也與他們整個信仰——猶太教——為敵,當然是十惡不赦之罪

  當他們聽到司提反指責他們,又指出聖殿非最寶貴單一敬拜神的所在地,他們極其惱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齒地責罵(徒7:54),可見這班人對司提反的憎恨已到極點。但與那些扭曲的面容相比,司提反的面貌卻如天使般滿有神彩,「在公會裡坐著的人都定睛看他,見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徒6:15)。此刻司提反面對他們不合法的審判,並會不合法地被殺,但他卻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異象,「但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定睛望天,看見神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神的右邊,就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神的右邊。』」(徒7:55-56)。神的榮耀向不平凡的司提反彰顯卻對那些心硬的公會宗教人士隱藏,雖然群眾否定、拒絕司提反,但神卻欣賞、悅納他,最重要司提反向神仰望卻不屈服群眾壓力,司提反經歷、看到聖徒在末日之時才能目睹的異象。這裡特別提到主耶穌站在父神的右邊,這是很少的描繪,一直的記載是主坐在神的右邊(來1:3,13;8:1;10:12),這表示主站著歡迎司提反回到天國裡,這給司提反很大的安慰。

  他們推司提反到城外,用石頭將他打死。使徒行傳6:11按民數記15:30指出「褻瀆神必從民中剪除」,但在司提反的宣講中,他沒有褻瀆摩西,反而高抬摩西的地位(徒7:20-35),若指他褻瀆神可能指他指主耶穌是彌賽亞。「眾人大聲喊叫,摀著耳朵,齊心擁上前去,把他推到城外,用石頭打他。作見證的人把衣裳放在一個少年人名叫掃羅的腳前。」(徒7:57-58)。這是不合法的謀殺,因猶太人是被羅馬政府所統治,他們要遵守羅馬的律法,不能行私刑,正如耶穌被祭司們審判後仍須交由羅馬的總督彼拉多判決,故此司提反是不合法地被殺害。

  但當司提反面對死亡時卻如主般,「他們正用石頭打的時候,司提反呼籲主說:『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又跪下大聲喊著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說了這話,就睡了。掃羅也喜悅他被害。」(徒7:59-60),他求主耶穌接收他的靈魂,因在異象中他見到復活的主,他肯定死亡只是過渡至永恆的門檻。他更跪下為向他施酷刑的人代禱,他跪下大聲呼喊「求神赦免他們的罪」。這正如主耶穌在十架上為釘他的人禱告般(路23:34)。終於司提反「睡了」,可見「如何活」比「活得多久」更重要。

  從群眾反應我們看到有紥實信息、好的釋經、講道「成功」與否不單在乎宣講者,聽者的心態、思維及狀況更是重要,心中可有空間讓聖靈工作。公會帶著主觀、有前設下以一個審訊的心態去聽司提反的辯詞,怎會有好的反應?故此,不是司提反的宣講失敗,乃是公會的領袖、成員在聽道上失敗。

苦難結果

  司提反成為第一個殉道的信徒,這消息很震撼,亦展開了教會再被深深逼害的序幕。

  門徒四散,「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徒8:1),這裡首次用「逼迫」這詞在教會身上。那些門徒怕被逼害便逃離耶路撒冷往不同的地方去,但福音卻因此被傳到不同的地方,「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徒8:4),使更多人——特別外邦人——得聞福音。撒旦的詭計是要藉迫逼扼殺初初成長的教會,怎料卻因這些逼害使神的國度得以更大的擴展。

  昔日國內政權轉變,不少人逃亡至香港,卻使香港教會得以有更大的發展。同樣香港過去曾出現好幾次大的移民潮,卻祝福了美加、澳紐、英國等地,很多華人教會如雨後春筍般擴展。這兩年另一大的移民潮,不少家庭已經或進行中,移民往外地。我曾分享過當他們離開是捨不得的,特別是在教會多年的肢體,但為了他們及其下一代的好處,只有默默給他們祝禱。我清楚地叮嚀他們一定不可離開神,要到當地參與教會,投入當中,最重要好好傳福音,這會成為他人、他地的祝福。

  司提反的死亡卻影響著一個人——掃羅。聖經特別記載掃羅是在現場觀看司提反的被行刑,「把他推到城外,用石頭打他。作見證的人把衣裳放在一個少年人名叫掃羅的腳前。」(徒7:58),而且掃羅也很開心見到司提反被殺,「掃羅也喜悅他被害。」(徒7:60)。但司提反被公審時那種從容就義,面貌如天使般的榮耀,被擲石時竟安然地舉目望天,並跪下大聲求神不要怪罪於那些擲石於他的人,這些與別不同的景象一定深深烙印在掃羅心中,這是一粒重要的福音種籽埋在掃羅心中,日後掃羅在大馬色路上被主呼召時也起了很大的迴響作用。相信司提反怎也想不到當日歡歡喜喜看他被害的人,日後竟會成為偉大的使徒呢!保羅在使徒行傳22:2-4、20的自白中也提及此事,掃羅是有分於主持殺司提反的。故此當我們只要在崗位上盡上本份,有甚麼果效是我們意想不到。

你我均可

  其實一個平凡人只作一些平凡的事,可以產生不平凡的果效。一位風燭之年的老人家行動不便要用助行器行路,在自己花園繞圈,每圈25米,他行100個圈卻為醫護人員籌到1.2億港元;一些人每天在跑步機或到公園跑步也不止此數,但卻沒有這果效。行十米又如何?很短的路程。這位老人家的行動激發起一位6歲脊柱裂了的男童,艱難地行10米,也為醫護人員籌得超過100萬港元的款項,他因身體問題,在一年半前才開始學行路,他的熱心又激發起不少人。這兩人便顯出「無能者的大能」、「不平凡的平凡人」。

  司提反是一位信徒,並非主親自揀選的使徒之一,可算是一位平凡的人。他被選召要承擔的使命是照管安排飯食予一些有需要的人,某程度而言是一普通平凡的工作,但他卻忠心於其所託,不單如此更熱切傳福音。他被誣告但卻可以辯駁至對方啞口無言;雖被不合法地處死卻為敵人禱告,從容就義;透過他的申辯,深深體會他對神話語的熟悉及了解,可見他的屬靈生命是何等的健壯。這帶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信息:你我也可以如司提反般,只要我們平日和神有好的關係,甘心在神的手中,樂於被祂陶造,不論大小尊卑的事奉也忠心去作,我們均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

  看似是無能者卻能顯出神的大能,願我們均成為不平凡的平凡人!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