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何處覓蓬萊?(陳偉光教授)2016.4.10

語音(廣東話): 請按→
[手機收看]或[手機收聽]下載。

主題:何處覓蓬萊?
證道:陳偉光教授

我今天的題目是《何處覓蓬萊》。「蓬萊」大概是一個夢想中的樂境、世人嚮往的烏托邦,但這地方究竟在那兒?「何處覓蓬萊?」一個充滿唏噓、無奈的問號,既問自己、又問蒼天。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是少年時代,在許冠傑的歌裡面。歌詞不過是寥寥數十字,卻挑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感慨,說出了雖然人人都「心嚮往蓬萊,想身處蓬萊」,但有誰曉得「蓬萊所在」?要到那天它才不再「似被浮雲掩蓋」?語調中的愁緒,勾起了大眾久別的當年,寫出了我們心中殷切期待的明天;既帶點苦味,又滿懷憧憬。我心裡在想,世人如此,那麼我們屬主的人又如何?我們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我們所盼望、所等待的,究竟是甚麼?我們所宣稱的國度、所尋找的家鄉,真的能夠說服自己、又說服別人嗎?

這些問題,我想了很多年,幾乎陪伴我走過整個信仰的歷程。我曾經把其中的一些感受,寫在兩年前崇基網頁上,同樣以《何處覓蓬萊》為標題的一篇我的網誌中。不過當日所寫的,只能說是這一份感動的起點。隨著日子的過去,隨著其間所發生的種種事情,我想或許是時候,讓我在信仰的反思中,把心中這份從未減退的感動,在今早重新整理一下。

網誌的開始,是憶述新聞報導中的一幕。容許我用一點時間,讀出這片段。

「噩耗傳來,父親在地盤意外中不幸離世,才十二歲的小女孩,勇敢地伴着母親,向那圖以數萬元草草了事的承建商,爭取應得的賠償1。鏡頭下輕輕掠過的一幕,雖不過數秒的新聞片段,卻真使人心酸、教人不忍。小小的年紀,在殘酷的際遇中,再無暇等待別人的安慰與憐恤,只知道要堅強地保護媽媽,不讓人家欺負她。堅強、成熟、懂事,原來都是有代價的。不錯,這代價確實很大;然而,造物主是善良的,公義的上天給他們預備的賞賜既豐且隆。我碰過多少滿懷熱誠與真情的年青人,他們原來都是在苦難的灌溉、困乏的滋潤中茁壯成長。看他們笑得燦爛時仍稚氣未減,但每當遇上關乎信念與價值的挑戰,他們都會沉著機智而毫不妥協地堅守壁壘。這些都是我所教過最優秀的學生,男的有為上進、女的聰慧可人,不少更以一等榮譽畢業,再當選全校優異畢業生代表。如此出色的一群,大可為自己選擇一條更寬闊的路,可是,我眼見今天的他們,還是在自己所認定的使命中,奮力掙扎,編寫着不一樣的故事。他們中有專注保護本土基層權益的法律工作者,也有選擇到第三世界國家服務的醫療人員。少時艱難的歲月、不幸的際遇,不但沒有為他們帶來詛咒,反成就了意想不到的祝福。這種福氣,是上天為那配受苦難的人預備的專利2,也是那些生活在無驚無憂、無風無浪中的孩子,所無緣領略的。」

重讀當日所寫的,我心中依然激動。世間的天國、人間的樂境,在一群不向命運低頭的孩子身上,忽然顯得輪廓鮮明,指日可待。但與此同時,我心裡更湧起一種莫名的納悶,究竟當日我所看見的祝福,就是那份化身作逆境的福氣,是否必然地能夠表現在如此高尚的情操上?昔日瑰麗的情操,今天是否已日漸褪色?各位,你有沒有留意到,曾經戰勝窘厄、走出陰霾的人,總喜歡相信,昔日能熬過非常的日子、跨越漫長的流涙谷,全憑自己心中的一份信念,相信世界不論變到那個樣子,人心那怕墮落到更壞的境況,詭詐還是永遠不能勝過良善,狂傲也定要在謙卑前降服,終有一天,真理與公義必要被高舉。各位,是不是聽起來非常動人?但微妙地、可怕地,只需要一點點的偏差,這信念足以叫我們的世界再容不下別人,這信念甚至足以令人相信,只要一天我們曾拒絕屈服強權,我們就可登上正義的高台,當上真理的代言人,高呼命運只許掌握在自己手中,人要對抗逆境、擺脫厄運,就得勇猛駕馭、強勢出擊,憑著一己堅定不屈的意志,在渺無生機的絕境中,創造明天,建設理想中的烏托邦。

魔鬼的詭計實在無處不在,就是這一絲微妙而隱晦的分別,足以叫我當日所讚嘆的華麗,所歌頌的「逆境中的堅毅,艱苦中的奮進」,在不經意間,變成了自義、自恃。可知道,這種變了質的「堅毅奮進」,今天已被包裝成漂亮的理想,就如廣告標語中所推銷的價值觀:「我們明知會輸,都一定要贏」,又有「命運在我,自己想點,自己話事」3,更有政治領袖一邊呼籲群眾要「謙卑、謙卑、再謙卑」,另一邊又宣告「從今以後,再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認同而道歉!」全都是非常動聽的說話、非常吸引的想法,都是我們期待已久的「肯定」,是公開而正面地,肯定我們的「自我中心」。我們感覺良好,心中暢快,但所為的,已經不再是清澈如昔的理想,而是一份自覺良善的優越。一線之差,天地之別。

我所描述的,其實是一個好像我這種一生走走跌跌、載浮載沉、心靈願意、肉體軟弱的信徒的故事。就如只要某天,我曾經有過一絲的真情和熱誠,我的焦點很快就會轉到別人的冷酷與無情,恨不得世上懂得「行公義、好憐憫」的,就只剩下我一人。多少時候,就在這一線之間,就在這種「眾人皆醉我獨省」的感覺裡,我成了魔鬼的俘虜。

還有更多時候,魔鬼叫我們心裡不甘,眼見別人做得轟轟烈烈,我的上帝卻不曾華麗登場,這樣等下去再不是辦法,唯有決定自己出手。看,我們真的需要很大的恩典和憐憫,讓我們在跟世人一起擁抱真理、愛慕良善、追求美麗光明的事物的同時,能夠展現出一種與別不同的生命素質,向世人見證我們所認識的「堅毅奮進」,是建基於我們知道唯有上帝是一切的主宰,萬物眾生不過是祂手中的工作。我們對抗不義,或可到流血的地步;我們堅守正直,或可不顧性命,但能掌管明天的至終只有上帝。當此人生種種,吊詭的是我們雖得全力以赴,卻深知事情的關鍵全不在我。如此,就任它風雨飄搖、境遇變遷,那怕純真被輕看、友愛遭踐踏、美意給佔盡便宜、善工落得全盤失敗,我們仍然可以心裡平安,「與素常一樣」4,過着渴慕天父性情的生活,滿懷感激地在祂為我預備的挫敗中繼續奮進,仍舊做着該做的事情。

世人堅毅,我也奮進,逆流之中,似是同舟。彼我之別,只在追隨基督的人,原來從不相信自己,卻唯獨依賴上帝,「信任祂安排」5。有沒有留意到,在剛才我為大家選唱的詩歌 “I Lift My Eyes”《舉目遙觀》中,就有這麼一句:「信任祂安排,蒙祂保守心安定」,一份在信徒生命中、也是我在聖詩文學中所找到,最高貴的氣質和情操。詩篇的作者說:「我曾耐心等候耶和華」6 (詩四十:1),所描繪的,也正是這種的情操,就是在聽不見祂聲音、看不見祂蹤影、無法確定祂是否還在我們中間的日子,我仍要等候祂。「等候」乃基督的追隨者一種很特別的氣質,我們等候,卻不無奈;遠景模糊,心仍踏實。不論是那種「天天有人來幫助大衛 7」的光境 (歷上十二:20)、還是那些「耶和華的言語稀少8」的日子 (撒上三:1),或在平順的旅途中、或在磨難的歲月裡,我們依然耐心等候祂。世人說「信心」難以捉摸,我們就拿「等候」來向他闡明;世人指「盼望」不過自欺,我們就拿「等候」來給他示範;就是世人對「愛仇敵」感到大惑不解時,那「曾耐心等候耶和華」的人亦只會說,這一切都不過是上帝的工作,仇敵既是上帝所賜的,也就是我的鄰舍。這樣看來,那不幸中仍能奮進、被置於低微而沒有心裡不甘、終久不見成果而不至心存苦毒的,都非甚麼人間異類,他們只因知道上帝的道路更高,就樂意一心順服,在等候中繼續奮力前行。而這一切,原來都是在「信、望、愛」裡,才能得以圓滿。

渴慕天父性情的人在那裡,那裡就有「真、善、美」;何處得見等候耶和華的人,「信、望、愛」就在其中。「真、善、美」使人堅毅奮進,「信、望、愛」教我任祂安排。如此,在順服裡堅剛、在靜候中奮進,實乃真理的兩面,猶如劍之兩刃,二而為一。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今天的教會裡,這忠勇堅毅、熱誠奮進的行列,或許仍然聲勢浩大、旗幟飄揚,但那甘心順服、耐心等候的門徒,卻已不見幾人。

問題的癥結,在於人們始終執意相信,若真理仍在、浩氣尚存,那麼公義就必須在地上確實地顯明自己,讓人在日光之下、眾目之前,得以同證它的真實。且看今天,多少人已再沒有那種耐性,等待甚麼遙遠的家鄉。他們只知道,今生的選擇,理應在今生得見果效、得償報應。今世的種種,若誠然皆在上主的許可中而成,那末祂不也應該就在今世,為祂如此種種的判斷,來給我們一個圓滿的交代嗎?

剛才我們讀過聖經約翰福音第八章的一段記載,正好把我們帶到耶穌時代一個相似的場景。當日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從一開始就是我們眼中的壞人,但換一個角度看,很多時候他們不過是勇於主持正義,公開指斥律法道德所不容的事情。我想像他們可能都真誠地相信自己正在替天行道,全心全意地、徹徹底底地,做著當做的事情。他們的熱誠、他們的義憤,大概都是值得嘉許的,但非常可惜,就是因為這一線之差,就是因為這一點點隱晦而微妙的分別,他們都由「忠心的僕人」,變成了「毒蛇的種類」9 。聖經說:「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10 。原來關鍵全在我們內心的態度,全在我們在「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的時候,是否已經忘記了自己也是一個罪人,忘記了「在我裡頭沒有良善」11 ,以至我們在揭破別人罪行、當上仲裁者的一刻,自己竟然已經做了上帝。耶穌當日對這群捉拿淫婦的人所說的話,其實是對我們說的:「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12 。看來我們也應該「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13 !請留意,這時候,那位真正無罪的耶穌,對我們這些可憐的罪人,只說了一句話,一句驚天動地、改寫你我終極命運話:祂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14 。

回過頭來,檢視我們做主門徒的歲月,且別說曾否為公義出頭,以至在不經意間,變得自義、自恃、自覺優越。就是在個人的層面上,在自覺「艱苦奮進」的日子中,我們何嘗不是苦苦糾纏,死不放手。試想,有誰甘心在自己有生之年,讓一切苦了一輩子的事情,都可就此作罷?世事縱然不能盡如人意,但對於那決意「堅忍耐煩、任勞不避15 」的人來說,期望努力終能得到一點回報,也實不為過。無怪乎人都羨慕Thomas More筆下的烏托邦,因為它為悲苦的人生創造了一個輪廓鮮明的夢想,而這夢想更可望有一天,能真正得以實現人間。

在信主的人來說,我們也曾艱苦經營、用心栽種,窮一生所有、極力之能及,天天做個忠心的門徒。我們屬主的人,當然更有理由相信天下萬物既然由祂統管,努力進入天國的人,必能得見天國實現眼前。可是,在現實的經驗中,我們的道路卻沒見得比別人的通達,日子也未嘗比別人的好過。尤有甚者,在那些我們最為關切的事情上,就好比我們的孩子、愛侶、前途、事業等,往往投入的心力越大,換來的無奈也更深。

是天父對我特別嚴苛,要狠狠地把我教好,讓我痛定思痛,還是祂對我特別器重,要把我進行地獄式訓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記得電影【加菲貓】中的名句嗎?”Tomorrow will be a better day!” 勵志之語,想必無人異議。可是若把它當真,以為人只要努力耕耘,天國必可實現人間,那恐怕我們都要注定失望。危險的是,世人總愛憑一己良好的意願,繼續這樣想下去。看英國大文豪William Blake如何歌頌那「在地獄似的絕境中,重建人間的天國 16」的使命,就可見類似的情懷,在世人的心裡,已不成疑問地,被視作人間最高貴的情操。

一線之差,足叫人迷惘一生,魔鬼的詭計本來就是這樣。原來上帝既非把我嚴懲,亦非給我特訓,祂只是不忍看著我糊里糊塗地跟世人一樣,真的以為天國終會在人間實現!

這是何等的智慧,讓我們在這不會有完美答案的寄居之地,細味甚麼是沒法持久的健康、苦無出路的困局、不常相伴的笑臉、難望復和的關係、還有那更多更多終久難圓的夢,我們好在其中領略上帝所賜的「豐盛生命」,是多麼與世人所祈望的截然不同。

也就是這種超然的「豐盛」,每天都提醒着我們,「這世界非我家17」 ,我心仍要等候耶和華。

八十年前,美國印第安那州一個寧靜的旁晚,作曲家 Virgil Brock 相約朋友在湖邊聚舊,漫步暢談。這時候忽然有人發現遠處風雲色變,看來暴風雨頃刻將至。大家心裡都有點惆悵,恐怕眼前又是一個雷電交加的晚上。不過很奇怪,這時候,各人的目光忽然又回到眼前的景象,原來憂思愁緒或可一刻擁上心頭,卻不曾擾動這一幅優美寧靜的圖畫,湖水依然平靜如鏡,在夕陽照射下,金光閃耀,仿佛上帝臨在,親手保護;想到世事多變,儘管厄運當前,不論面對任何境遇,屬主的人大可無懼凶險,深知是誰鋪張穹蒼、統管萬有。

大家正沉醉於此刻美景,當中一位自小雙目失明的朋友,忽然非常感慨,禁不住大聲的說:「我從未見過像眼前般美麗的日落!」大家當然知道他其實沒可能真的看見此番景緻,所以對他當下如此雀躍,都感到十分詫異。作曲家 Virgil Brock 連忙回應說:「這句話出自你的口,實在太奇妙!」”People are always amazed when you talk about seeing.” 此人雖眼不能見,心中卻如此激動,確實令在場各人都讚嘆不已。想不到這位自小雙目失明的朋友,這時候竟然很認真地跟 Virgil Brock 說:「我真是看見的!」”Yes, I can see! I see through other people”s eyes.” 「是透過你們的眼睛,讓我看見的。」”And I think I often see more.” 「我深至覺得,說不定我看見的更多。」”I see beyond the sunset!” 不錯,我們都看見「日落」,但我們不是每一個都看見「日落的那邊」。

Virgil Brock就在當天晚上,創作了這一曲 “Beyond the Sunset”,也就是剛才由 Jeannette 和 Francis所唱出的《斜陽日影去》。這個新的音樂版本,是我今早特意為各位編寫的。我希望八十年前那動人的一刻,今早能叫我們再次心裡熾熱;我期待那昔日曾令人心醉的清純皎潔,今天可重臨這片「混濁之地」18 ;我深願歌曲中每一句曾打動我的詩詞,此刻再向眾人說話。

昔日我也曾「心嚮往蓬萊,想身處蓬萊」19 ,今日方知此處本非蓬萊所在。曾經無奈,人才懂得耐心等待,這才恍然驚覺,原來除祂以外,我心別無所愛。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意外發生於二零一一年七月八日,事件在翌日被傳媒廣泛報導。
2 這裡所指的,是那些不會在艱難的歲月裡,終日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者,亦可比作聖經中那「忍受苦難的人」。
3 廣東話口語用詞。
4 但六:10
5 「信任祂安排,蒙祂保守心安定。」這種基督追隨者的氣質,在Timothy Dudley-Smith 的詩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最廣為人知的 “I Lift My Eyes” 《舉目遙觀》一詩,可見於「恩頌聖歌」第408首。
6 詩四十:1
7 歷上十二:20
8 撒上三:1
9 太十二:34
10 撒上十六:7
11 羅七:18
12 約八:7
13 約八:9
14 約八:11
15 節錄自國父孫中山勸勉年青學子的名句:「人生的事,其不如意者,固十常八九。總要在堅忍耐煩、任勞不避,才能祈於有成」。
16 “Love seeketh not Itself to please, Nor for itself hath any care; But for another gives its ease, And builds a Heaven in Hells despair.” (William Blake) 『「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不戀慕在施贈中得享優越;是「愛」使人甘作他人的僕役,在地獄似的絕境中,重建人間的天國。』(陳偉光譯)
17 “This World Is Not My Home” 這是一首著名的黑人靈歌,歌詞可見於「生命聖詩」第485首。
18 見「生命聖詩」第485首《舉目遙觀》第一段末。
19 節錄自許冠傑的名曲【何處覓蓬萊】,首段歌詞如下:「心嚮往蓬萊,想身處蓬萊,仰望蓬萊所在,似被浮雲掩蓋。」
20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詩七十三:25)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