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救恩到了這家(戴浩輝牧師)2019.11.17
講題:今天救恩到了這家
講員:戴浩輝牧師
引言
福音是藉甚麼可以到自己的家裡呢?「福音到我家」這個題目是從路十九9耶穌對撒該所說的「今天救恩到了這家」而來的,因此,我也很想藉撒該這個很可愛的事蹟與大家分享這個題目。
路十九1-10這段經文的確是十分吸引的一段經文,我還記得約在二十多年前,我帶領兒童詩歌班唱過名為「撒該」的一首歌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他是一個矮小的人,有一天他定意爬上桑樹要看耶穌究竟是誰;耶穌從桑樹下經過,抬頭看見他在那裡,『今天我必住在你家,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耶穌到撒該的家那就是我們題目所說福音到他的家,因為聖經所載的就是耶穌基督的福音,耶穌基督在那裡,那裡就有祂所帶來的福音。然而,耶穌如何到撒該的家?換言之,福音如何到達撒該的家?撒該作了些甚麼使耶穌的福音臨到他的家?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謂十分關鍵,因為這問題的答案可以給我們一個示範作用,讓我們同樣的去做,使耶穌的福音臨到我們的家。
一 渴慕見主
在這個事蹟中,福音臨到的第一個條件是撒該渴慕見耶穌。聖經沒有記述他為何「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從聖經的記述中我們只可以想像,他是稅吏長,他是個財主,但他並不開心滿足,為何?因為稅吏在巴勒斯坦猶太人的地方並不是為本地政府工作,而是為敵人即羅馬政府工作,稅吏被視為賣國賊,而撒該是稅吏長,即賣國頭子;可想而知,他可能在眾稅吏中得到人家的奉承,但也知道這些稅吏各懷鬼胎,沒有真心。在自己的社群當中是一個如何不受歡迎的人,我們是這樣的人嗎?在今天可能有些公僕都面臨著撒該所面對的問題。聖經描述他是個矮小的人,當群眾都圍著耶穌的時候,如果他在群眾當中受尊重的話,他根本無需爬上桑樹上看耶穌。但他想見主面心切,他不惜在其下屬面前放下尊嚴,爬上樹去,為要見主一面。他這種渴慕見主的心,便成為福音到他家的第一個條件。各位弟兄姊妹,福音如何能到我的家?豈不是我們先有一個要認識主、追求主的心嗎?渴慕尋求主是撒該的心,故事的結尾卻提醒我們,耶穌來是要尋找我們。這裡第3節中的「看看」(尋求要看)ἐζήτει (ezetei)和第10節的「尋找」ζητῆσαι (zetesai)原文是同一個字,作者在這裡要提醒我們,我們渴慕主的時候,主耶穌一定使我們的渴慕得到滿足。
渴慕見主實在的意思就是天天的與主有交往,我們每天的讀經和禱告就是表明我們渴慕見主。當今天我們面對香港這個局面,我們更多要尋求見主,使我們得著福音,得著安慰。
二 接待救主
撒該渴慕見主的心得到回應,主耶穌叫喚他下來,並要到他家裡住宿;撒該的反應是怎樣的呢?第6節記載:「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地接待耶穌。」福音如何到我們的家呢?這個故事提醒我們,正如撒該一樣,福音是藉著我們接待主而臨到我們的。想到這裡我認為我們每一位都希望我們全家歸主,但很多時我們又成為我們全家歸主的絆腳石,因為我們的言行很多時都成為家人對信仰的誤會和拒絕。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在一天的生活中,我們的自我很可能使我們的基督徒身份受家人的攻擊,我們都不希望這樣,但單靠我們自己,我們只有壞見證。如果耶穌不到我們家裡來,我們家裡沒有福音。究竟耶穌怎樣來?我們如何接待救主到我們家?這個接待耶穌到我們家的第一步應該就是我們常禱告邀請主聖靈在我們家裡工作,充滿我們,使我們行事為人學像耶穌,以至人看見我們,便像看到耶穌一樣。
第二,是我們邀請基督的身體到我們家裡,那就是基督徒肢體到我們家中,讓我們家人都認識我們基督徒朋友,讓他們把耶穌的愛活現在我們家中。當然,這不是要放棄我們在家中的好榜樣,而是在第三者的不受家人偏見所影響下,讓基督徒的愛臨在我們的家中。讓我們的弟兄姊妹也成為我們家人的弟兄姊妹,這讓基督的福音在我們家中便有接觸點,就有可以往下扎根,往上結果的可能了。撒該是歡歡喜喜地迎接耶穌,讓我們也是歡歡喜喜地歡迎我們主內的弟兄姊妹到我們家裡,這樣也不知不覺的把福音接到我們自己的家中。
三 決心悔改
救恩到我家的第三個條件是決心悔改,這個故事有一個特別的地方,群眾兩次的把耶穌與撒該分開,一次是肉身上的,一次卻是心靈上的。所謂肉身是指群眾好像沒有給予撒該這個矮小的人機會見耶穌,他們築成人牆,把撒該的視線阻擋了。第二次是在第7節,他們私下議論,群眾用言論來阻止撒該親近耶穌。這兩個事件的主要原因可謂出於撒該平日如何對待群眾。一個財主如果是正當得財,又過著行律法的生活,一定受人家的歡迎的,撒該是個財主,但他不受歡迎。他是稅吏長,是戕害同胞的人,他又怎能得著同胞的接納?然而,這些阻隔卻可以被打破,那就是撒該的真心悔改。撒該要把一半所有的分給窮人,凡被他訛詐過的,他都還他四倍。所謂悔改,就是從從前的路回轉過來,因著與上帝在耶穌裡和好的緣故,也和上帝的造化一同復和。按撒該而言,他真正的悔改了,他首先把阻擋他與耶穌的障礙清除,那就是那些群眾;藉著他表達愛他們的心:分一半給窮人,訛詐了誰便還他四倍。假若他家財有十元,先給了五元分給了窮人,如果他真的訛詐了某人,那怕只是一元,他就要付出四元;他的財產只剩下一元。如果訛詐的是兩元,他還要欠債。撒該決心悔改給我們甚麼提醒?我認為最主要是好像撒該一樣,先清除阻隔我們與耶穌關係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很多時都不是他人的問題,而是自我的問題。家人不肯信主很多時都不是家人的問題,而是我們使他們不肯相信我們的上帝是那位又真又活的神;因為在我們的生命裡,並沒有表現這位又真又活的神。基督徒與其他人的分別在於他們能反省悔改,這是與我們罪性生命的機制相反的,我們罪性的機制都認為自己常常是對的,沒有錯誤的;但這是不真實的。當人說我們錯時,我們自我防衛的機制開動,我們拒絕與那些說我們錯的人來往,正所謂「忠言逆耳」,我們甚至會攻擊那些勸導我們的人。在今天,香港的問題豈不是我所眼見的就是真理嗎?於是我們都只能認為對方是錯的。於是,我們最後再也沒有人勸導我們,而我們便一錯再錯了。各位弟兄姊妹,福音到我家的第三個條件就是我們天天反省悔改,勝過昨日的我,而不是鬥爭勝過我們的家人或朋友。撒該得著耶穌,便如保羅一樣,將萬事看作糞土;我們得著耶穌,是否也將我們的所謂尊嚴、看法、不肯饒恕的心放下,以耶穌為至寶呢 (腓三8-9)?
或許,當我們思考到此時,我們可能仍看不到福音在哪兒?福音就是我們渴慕見主、接待救主和決心悔改嗎?這不是福音,都是我的行為!不錯,我們迎接救恩到我們的家是帶有行動的,而這救恩─耶穌基督的福音就是祂對撒該的宣告:「人子來是要尋找和拯救失喪的人。」
結語
今天撒該的故事提醒我們,救恩如何能在我們的家裡?我們的家人如何能得救?豈不是我們都有一個渴慕見主的心?這個心的實底就是我們天天藉靈修親近主。第二,福音到我們的家是藉接待主到我們家,實際的方法就是讓基督徒肢體參與我們家人得救恩的計劃,他們到我們家裡成為我們家人的朋友,他們的愛心激勵我們家人接受福音。最後,我們藉耶穌基督愛我們這些罪人的力量,天天反省悔改,特別使我們和家人和好,使和好的福音真正臨到我們家中。主耶穌今天向你我宣告:「人子來是要尋找和拯救失喪的人。」阿門!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
地址 Address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 |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