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9,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民以食為先(許開明牧師)2016.5.8

語音(廣東話): 請按→
[手機收看]或[手機收聽]下載。

主題:民以食為先
證道:許開明牧師
經文:約翰福音21:1-19

1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2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處。3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4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5耶穌就對他們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6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7耶穌所愛的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裡。8其餘的門徒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過來。9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裡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10耶穌對他們說:「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11西門.彼得就去,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魚雖這麼多,網卻沒有破。12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13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14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15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的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16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17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18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手出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19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

引言

中國人有句話:民以食為先(天),你同意嗎?每天你也要吃飯,吃對人生意義重大,但意義何在?你會怎樣回答?食,是以食為先,或以食為天?聖經如何看「食」這個問題?本主日的經課是約翰福音21章1至19節,可能有助你思想這問題。

自古到今,「食」是人類非常關注的課題。「食」有很多原因或目的,可以是為存在、工作、享受、健康、父母要食、嘴饞等。我們需要定時食,八時吃早餐;十二時吃午餐;七時吃晚餐。飲食,是人的本性,《禮記》寫道:「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這物質富裕的時代,人類在生活上的進步就是從有用,到合用,然後到好用;同樣地,人類在飲食上的進步是從有食物可食,到合符口味,再到吃美味好吃的食物,要求色、香、味全,甚至要吃得健康、吃得環保、吃得道德、吃得創新等。

飲飲食食

世上好些主要宗教,包括佛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都對飲食有嚴格規範。然而,大部份現代基督新教信徒,都不認為飲食的選擇跟信仰原則有什麼關係,傾向相信凡物皆可吃,因沒有律法禁止;又謂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所以吃什麼穿什麼,跟信仰完全無關。然而事實是否只是如此?

從基督信仰角度,我們應重新思索飲食在信仰中的位置,以及信仰在飲食中的位置。當上帝創造人後,不久,人就面對「食」的誘惑,並在「食」的問題上跌倒,他們因食了上帝禁止的食物而受罰,那日子必死,失去了永生,但卻得到智慧和發現了自由的意志。到底「食」是帶來祝福或咒詛呢?食可使人得飽足,食得好使人感覺幸福;但食得太多、太肥、太甜、太鹹、太放縱都不行,食錯了,更足以致命。

「食」是人的必須品,是人人賴以為生的東西。「食」不止是「食到」,「食飽」,或「食得好不好」的問題。「食」與人生的各方面都息息相關,是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的問題。「食」不止食這麼簡單,藉著食,還可以建立關係、聯絡感情、談情說愛、談生意、算帳、拜託別人幫忙等。

食與人生、社會民生皆有關連

社會大眾最關切的不是「民主」而是「民以食為天」,因為彼此問候時會問:「吃過了沒有?」更有許多與「吃」有關的詞語用法,例:吃苦、吃虧、吃教、吃人、吃不消、吃得開、吃裡扒外、食古不化等。維生之計是「搵食」、「為個口」、「糊口」,而大同理想是「民生」、「皆有所養」,但食是民生的首要問題等。

猶太人食的智慧

第一是飲食有度,如廁有度。飲食有度,即只「吃滿三分一胃的容量,喝三分一,留下三分一空」;而如廁有度,即不站著吃、吃不言、枕不語。

第二是飲食合宜,每天只吃早晚兩餐、晚上才飲酒(早上飲是石頭、午間飲是紅銅、晚上飲是白銀;三天一喝是黃金)、鼓勵素食,特別是蔬果。

第三是飲食小心,要分潔淨與不潔淨的食物,凡不潔淨的食物不接觸,偶蹄動物即羊、牛,鹿,是潔淨的,所以可吃;而奇蹄動物即駱駝、兔子、豬,是不潔淨的,所以不可吃;水中動物而有鱗有鰭的是潔淨的,所以可吃;而無鱗無鰭的,例如鰻魚、鱔、貝類等是不潔淨,不可吃。另外也不吃對身體有害的食物,如果吃了,即等於輕視自己,會得不到祝福。還需要分有益與無益的食物,例如魚(小魚)、蛋、蜂蜜、餅、麵包穀物等,小魚能使人體生殖力強勁,而這早餐能為大腦提供營養。耶穌為門徒預備的是營養早餐,比麥當奴和大家樂的早餐還要好。猶太人甘願受約朿卻能得健康的身體,這是有價值的。

小結

從一個人如何吃,能否食之有道、能否自控,我們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今早,我們要透過這段經文,從復活主給門徒準備的精美早餐來思想。

食的問題與始祖有關

上帝創造人後,把他安置在伊甸園,並賜人各類果子作食物,只是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不可吃,吃了的話那日子必死。(創2:15-17)可惜,當女人聽見蛇說:「你們不一定死,反而吃了會使眼睛明亮,便能知道善惡。」於是女人見那棵樹好作食物,也悅人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他丈夫,她丈夫也吃了,結果人類要受罰。可見人受罰也與食有關,於是在尋找食物上,成為一種艱辛,因為人類要汗流滿面才得糊口,如果始祖早知這點,可能不會如此衝動食禁果。

無論如何,人類始祖已開始面對食的誘惑。食禁果在理性上,給人聰明智慧;食禁果在生理上,滿足人的欲望;但食禁果在靈性上,就是不聽從上帝的話,將失去永生。當中已引出一個問題:你的抉擇會是什麼?你會選擇食禁果,滿足即時的食欲、短暫的快樂、慢慢失去生命嗎?還是只聽上帝話、埋沒自由意志、不食禁果、得永遠居住在伊甸園和永遠不死?食與人生都充滿誘惑和疑惑,因為食為先,食就好像人生中最首要的。不相信嗎?試想想,要是吃不夠、不可吃,就會飢餓受苦、會病、會死。說到這裡,你可能又會說:食不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有人為得自由、得公平、得生命更高的理想,就會絕食;年青男女為身型苗條會節食;敬虔信徒會禁食。

【耶穌出道前面對食的試探】

魔鬼叫饑餓了四十天的耶穌把石頭變作食物,當時耶穌餓了四十天,也就是人性最軟弱的時候,祂面對人生中最大的敵人,也最需要吃飯來得到力量,才可面對強敵。如果耶穌打輸了這一仗,人類便得不到翻身,得不到救恩了。耶穌毅然拒絕了魔鬼,並引出一句震驚古今的名言:「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的話」,這裡引出上帝的話或道也是人生命所需。在耶穌來說,遵守上帝的話比滿足「食」的欲望重要。很明顯地,對耶穌而言食不是為先,祂在亞當跌倒的地方站起來。

當中有兩個重要的思想。第一,平衡理解食物的涵義。當耶穌提到「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路4:4)正指出身體的食物與靈性的食物是缺一不可的,當要耶穌在兩者作抉擇時,耶穌會選擇「靈性的食物」。

第二,生命的養分與目標不僅是食物,所以,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約4:34)鼓勵我們透過順服及事奉,得著生命養分,這個目標遠高於食物本身。

【耶穌最偉大的、最大型的神蹟: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

耶穌看見聽道的群眾得到上帝的道,卻在飢餓中,他就施行餵飽五千人的神蹟,使人經歷上主的大能與大愛。得道與得食二者皆成,這是天國的臨到,人類嘗到在地若天的滋味。所以,如果天堂沒有可吃的,對許多嘴饞的人是一種損失。

耶穌復活後,與門徒相聚,享用鮮魚早餐

「有①西門彼得,和稱為②低土馬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③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④⑤,又有兩個門徒⑥⑦,都在一處。」(約21:2)彼得連同六位門徒重操故業「打魚去」,自己的專業可使自己得食,也使人得食,更可以賺錢養活,在當代人來說,確是明智之舉。一起尋找食物、成捕魚團隊,互相幫助,彼此扶持,更明智。可惜,他們一起的時候仍找不到食物,因為「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古時漁夫喜歡在晚上打魚(參路5:5),據說夜晚正是打魚最好的時候,彼得是個老練的漁夫,他知道在何時、何處、何種方法可以打到魚;但他們竟然整夜打不著魚,多麼令人感到失望和挫敗;對彼得這老漁夫來說,更是深受打擊。

在挫敗中,有人來問:「『小子,你們有魚吃的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約21:5)各位,當一個人考試成績不好時,最怕人問:「你的考試成績如何?」同樣地,漁夫捕不到魚,最怕就是有人問:「你捕到魚嗎?」或「你有魚可賣嗎?」他們回答說:「沒有。」這是一種對自己的失望,也會使別人失望。彼得和門徒跟了耶穌數年,彼得甚至把船和漁具全部拍賣來跟從主,結果最後夫子被釘十字架死了,真令人失望。停了數年捕魚生涯,為了生計,他首次重操故業,以為可以東山再起,再展雄風,怎料,整夜勞碌都只是「得個吉」,對彼得來說,打擊是何等沉重。

人的不能,正顯出復活主的大能

「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約21:6)當時門徒並未知那在岸上的是耶穌。那麼為何門徒會聽話?可能是這位陌生人是用了肯定的、命令的方式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而不是:「你們試試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或「可能把網撒在船的右邊,便會得著。」現代人一般都不敢說,肯定的、命令式的話。結果,「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約21:6)從無魚到多魚,耶穌問:你們有魚吃沒有?「沒有」應是令人失望的,但復活主能扭轉乾坤,「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必得著」,結果網拉不上來,因為魚甚多。從無到有,從有到豐盛;從捕不到魚,到捕大魚、捕大量的大魚;從靠自己的經驗與能力而失敗;到信靠復活主的指示而成功,這些都可看見復活主的能力。

復活主的能力

第一是轉化能力(Transformation),祂能把無轉化成有;把黑暗轉化成光明;把死亡轉化成復活;把不好轉化成好;把醜陋轉化成美麗等。

第二是優化能力(Optimization),祂能使擁有優化到擁有很多;使光明優化到非常光明;使再生優化到永生;使好優化到極好;使美優化到極美。

第三是從轉化能力到優化能力(From Transformation to Optimization),從無到有,從擁有到擁有很多;從黑暗到光明,從光明到非常光明;從死亡到再生,從再生到永生;從不好到好,從好到到極好;從醜到美,從美到極美。這種復活主轉化與優化的能力,使人生愈來愈好。

【認出復活主】

「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裏。」(約21:7)這是意想不到的收獲!使那不知名的門徒,就是耶穌所愛的門徒說:「這是主!」這話使彼得醒悟,以往的彼得是最聰明的、最先認得主的,為何他會遲鈍起來?可能是彼得曾三次不認主,這屬靈上的失敗,使他振作不起;更可能是彼得提出重操故業,結果整晚無所獲,更振作不起;更大可能是,彼得這位大漁夫整晚打不到魚,但這個陌生人竟能如此輕易指出右邊有魚,且是非常多的魚,使彼得在想這個人是誰?

他不會想起是主,因為理性上,他不能接受已死的耶穌能復活。

「這是主」是什麼意思呢?主是神的意思,他曾經稱呼耶穌為主。那門徒的「這是主」喚醒了他的信心的眼睛,「這是主」才能行出這種神蹟;「這是復活的主!」才能在現在行出這種神蹟;「主,沒有死,主從死裡復活!且在眼前!」

「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裏。」(約21:7)彼得開心得跳到水裡去,束上上衣即是他放棄眼前的魚獲、要上岸,想要看清楚復活的主;跳下海,即他不顧這樣會把上衣弄濕,因為見復活主比魚獲更為重要。「其餘的門徒,(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古時以肘為尺,一肘約有今時尺半〕),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過來。」(約21:8)「約有二百肘」,「肘」為古時長度單位,每肘約為十八英吋,故當時離岸約有一百呎。但其餘的六位門徒卻沒有甚麼反應,與彼得的興奮截然不同,可能除了那門徒外,其餘他們不確定祂是復活主。

復活主為門徒預備早餐

彼得上岸不久,他們坐小船上了岸,因只離約一百呎,不算太遠,當門徒上岸後,發現那裡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上面有魚」即是說他們根本無須到海中去打魚,因為岸上已經有魚了。「上面有魚,又有餅」,「魚」代表海中的豐富,而「餅」代表陸上的豐富。上主早已為他們預備了魚和餅,這是他們最好的食物。既然已有餅和魚,為何耶穌要門徒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約21:10)是因為不夠吃嗎?他們共有八人,耶穌沒有預計這麼多人吃嗎?但祂是復活主,是神,怎會不知道呢?或是剛捕到的魚比較新鮮味美?因為耶穌的魚是變出來的或隔夜的嗎?原因是耶穌要彼得發現這神蹟的奇妙。耶穌一說,大哥彼得就行動,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肥美和價值高的大魚,共有一百五十三條,是個很大和驚人的數目,這數字更是有意思或意義,這是上主也數過的,是所有魚的分類數目、全共界民族的數目。還有,魚雖這麼多,網卻沒有破,沒有一條魚失掉,是上主的保守的大能,這網也可能是剛好只能承受一百五十三條魚,可見到上主能控制一切。

「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祂:『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約21:12)精美的早餐,從猶太人的食物來看,就是魚、蛋、蜂蜜、餅、麵包穀物,耶穌為門徒預備的是營養早餐,比麥當奴、大家樂的早餐還要好。在飢餓、失望、疲乏中吃鮮魚早餐,特別能夠感覺主的大愛。主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令人難忘,所以愛要懂表達。

復活主於鮮魚早餐後的考問

吃完精美的早餐後,復活主給彼得愛的召命。耶穌的論點是,若彼得愛主,就當餵養主的羊。吃並不是最終目的,吃飽後一起談心事、考問和託付使命才是最終目的。

這裡有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早上、捕魚後,彼得和其他門徒從無到有所獲,心情好的時候;地利就是在加利利海邊,有海風在吹,是個很舒服的環境;人和就是吃完早餐、吃飽後,他們都感到很滿足。

復活主與門徒相處交流的方法有很多,祂不用命令式、教訓式、恐嚇式、利誘式,但會用對話式、互動式、親切式、激發方式等,但更常用的是愛比較式、愛深入式、因愛而為,為的就是預告,祂將會變得孤單,又會失去自由,受苦並走上不願意的路。於是,復活主要考問及託付使命給彼得。當時的彼得肯定記得,數日前在大祭司的園子裡,一班僕人和差役生了炭火,有人問他是否跟從耶穌的人,彼得曾三次不認主,彼得當時心情矛盾,既開心見到復活主,卻又想避開復活主,最怕耶穌舊事重提,在眾多門徒面前,他便顏臉無存了。

這餐不是常餐,是非常餐,既舒服溫馨,又帶點難受,帶些悲情,帶點師生味,帶點愛情;當中有些恐懼,又點意外的驚喜,百感交集。耶穌並沒有問彼得:「彼得,你記得,你曾經三次不認我嗎?」這令人有秋後算帳的感覺!也沒有問:「彼得,你為何三次不認我?」這更是質問,把對方迫到牆角、沒有退路。體貼人的主,不會這樣問,因為這樣問已沒有意思了,只會弄巧反拙。耶穌三次問的方式與彼得三次的回答更是「高手過招」,值得深究。

【第一次考問】

「他們喫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初信或年少的信徒)。』」(約21:15)

〔原文〕「愛」是神聖的愛、犧牲的愛、深謀遠慮的愛(主耶穌問話裏所用的字原文是agapao);友誼的愛、回應的愛、情感的愛(彼得答話裏所用的字原文是phileo) ,另外還有比較的愛,優次的愛。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這些」若作主詞解,則本句意即:

「你愛我比這些門徒愛我更深麼?」「這些」若作受詞解,則可有兩種解法:①「你愛我比愛這些東西(指船、漁網、魚、餅、炭火等)更深麼?」②「你愛我比愛這些人(指其他門徒)更深麼?」

【第二次考問】

「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約21:16)

﹝原文﹞「愛」神聖的愛,犧牲的愛,深謀遠慮的愛(主耶穌問話裏所用的字,agapao);友誼的愛,回應的愛,情感的愛(彼得答話裏所用的字,phileo)。

﹝文意﹞「你牧養我的羊」,「牧養」不僅僅是餵食物,還包括看顧、監察、引導和保護等;「羊」指一般的羊,即信主多年或中年的人,不再是小羊。

【第三次考問】

「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麼,就憂愁,對耶穌說:『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約21:17)

﹝原文﹞「愛」友誼的愛,回應的愛,情感的愛(包括主耶穌的問話和彼得的答話裏所用的字,phileo)。「知」是指裡面主觀的知覺;「知道」是外面客觀的認識。

分析

復活主從愛心早餐考問中,轉化彼得,將他由失落變到回轉。復活主以愛為動力,彼得若愛主,就會愛教會中的羊,愛的方式是餵養,即以上主的話,餵養門徒。以愛的行動:關懷、照顧門徒的身心需要。

復活主要彼得回答,你愛我麼?不是復活主不知,而是信仰要認信,要讓其他人也知他對復活主的愛。

默觀式靈修:想像復活主對我說話

許多信徒以這段經文,即耶穌對彼得的考問作靈修,我也曾試過。在靈修中,我想像復活主,如此問我:「許開明,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這些可能是:工作、學業、家庭、喜好。我說:「我愛不愛你,你是知道的!」我每天在教會工作超過14小時,常常探病和探訪教友,又經常講道,並且用了很長時間準備講道,亦勤於行政工作,推動教會事工等。復活主回答說:

①「你若愛我,你要好好的照顧我給你的身體,給身體多休息!」

因為我曾經很用心事奉、進修、教學、寫作或寫論文、參與學術會議,每天只睡四小時。

②「你若愛我,你要好好的照顧我給你的身體,你要約束你的飲食。」

因為我自小很喜歡吃,並且胃口很好。牧會期間,會友很喜歡吃,特別是在跑馬地牧會,查完經後,就去找美食,吃到身體也有不良反應,體重不斷加增。

③「你若愛我,除了牧養教會這大家庭,也不要忽略了我給你的家庭,你的家人,也是我給你的羊,你也要以上主的話餵養他們,和關顧他們。」

我曾經因為教會建堂,日間除一般牧會工作外,也有許多重建教堂的事務要負責,晚上有無數的會議,因而忽略家人。

以上三次的靈修默想,都有價值,使我在身體得到調整和與家人的關係得到改善。你也可以方式默想。

愛主失自由,走苦路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約21:18)

【年少有自由】

「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象徵當彼得未認識主時,作事隨己意,不被約束,但生命並無目標,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這種自由只滿足自己的欲望,以「搵食」為中心。

【年老失自由】

「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這象徵了當彼得相信復活主,就能甘心忍受別人所給予的不便與束縛。年老的彼得身不由己,失去自由。這種無自由,是為主的緣故,甘願犧牲自己的自由。

「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來榮耀神(被判死時,要求倒轉釘十架)。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罷。』」(約21:19)就是要他跟耶穌死。耶穌向彼得提出,並挑戰彼得重新來跟從主,因彼得曾不認主、離開主,現在悔改再跟從主。彼得有自由去選擇:跟從或不跟從耶穌,他選擇了跟耶穌,甘願跟從主而失去自由。彼得找到比餬口更重要的,就是完成基督的使命。

結語

復活主在加利利海邊特別為門徒設立的愛心鮮魚早餐,是一個早餐的團契,是擘餅的聖餐聚會。這一餐是改變生命的聖餐,使彼得及其他門徒生命得回轉(Turing back)。當耶穌面向十字架步向死亡,彼得曾一次又一次的不認主、不再相信和跟隨主。當婦女傳播耶穌復活的好消息後,彼得仍然無動於衷,為要餬口,便重操故業,打魚去。

復活主在愛的早餐中,使彼得回轉。第一,主先讓他看見他的大能,從無到有,再到有餘,顯出了轉化和優化的大能;第二,主挑起他的愛心,要他愛主也愛主的羊;第三,主給予他餵養群羊使命,鼓勵他回轉重新跟從主,結果彼得成為上主重用的門徒,更被封為第一位教皇。在信仰靈程中,我們也會失落遠離主,如果有的話,願我們得到回轉歸向復活主。

在這愛心早餐中,彼得看到復活主耶穌比他所捕的魚獲或財富重要,甚至比他的自由和生命重要,而你又如何呢?彼得不會以食為先,因他回轉後的生命乃以「主」為先了。

祈禱

天父上帝,感謝袮賜人食物,使人得以生存。然而,「食」只是人生的一部份。求主教導我們懂得食,不被食欲操控,反能操控食欲,藉著食物得到健康力量,多作主工;藉著一起食,增長人神與之間團契。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