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屋頂上的提琴手(鄧瑞強博士)2018.6.17

語音(廣東話):

屋頂上的提琴手(鄧瑞強博士)2018.6.17 (圖1)主題:屋頂上的提琴手
經文:啓示錄12章1-18節
證道:鄧瑞強博士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

  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是百老匯的一齣音樂劇,後來被拍成電影(在香港,片名譯作《錦繡良緣》)。故事的背景,是1905年的俄國,還是沙皇統治的年代,那裡有一條村,住著一群猶太人。在那裡,他們安樂地生活。忽然間,俄國政府驅逐他們離開。於是,全村猶太人各散東西。有人去歐洲,有人去巴勒斯坦,有人去美國。原先,他們有一個家;忽然,他們便無家可歸。原先,他們在熟悉的環境,過著愉快的生活;忽然,一切變得陌生,要在艱難的路上前行。原先,他們在和諧的生活中,經驗上帝的臨在;忽然,他們要在不知前路的旅途中,思考上帝的真實。

  主角說:「我們都是屋頂上的提琴手。」

  為什麼呢?

  一個人為什麼要站在屋頂上呢?

  因為我們無論活在這裡或那裡,這都不是我們永恆的家園。我們活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但我們知道,「資本」抑或背後的「主義」,都不能叫我們安身立命。或許,我們只想簡單地活在一個小社區裡,但小社區很多時被巨大的力量蠶食或吞噬。看來,我們很難在大地上找到一個穩固的立足點。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的一句話,或者很能描述我們當下的光景:「一切穩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由於無地立足,於是,要站在「屋頂上」。「屋頂」,是無處立足時勉強的立足處,無處安頓時的臨時安頓處,是飄浮在大海中唯一可以寄托的一塊浮木。

  為什麼在「屋頂上」的是一個「提琴手」?

  因為人無論多麼艱難、多麼漂泊,人總想追求意義,言說希望,拉出一首美妙的樂章。越是無家可歸,越是以希望為家。越是淒涼,越需要動人的音符。在無處立足的「屋頂上」,心靈深處的「提琴手」,要奏出托著生命的旋律。

  一個「提琴手」,如何能在「屋頂上」演奏,而不會失足跌下來?

  主角說,保持平衡的關鍵,是「傳統」(tradition)。所謂「傳統」,就是指,一種有「意義秩序」的生活。這種有「意義秩序」的生活,背後是「深厚的信仰」。「深厚的信仰」背後,是一位創造生命、救贖生命,並賦予生命以全面意義的上帝。是上帝,支撐著我們,讓我們這些無家可歸的人,這些站在「屋頂上」的人,能像「提琴手」,奏出生命的讚歌,而不至於失平衡而掉下來。我們總需要一個「傳統」、一個生命的支撐點,去托著我們飄搖的人生。

  今日講道的經文的內容,其實言說著同樣的故事,有一種強大的力量,不斷驅逐我們,令我們無家可歸,令我們走上「屋頂」。同時,有另一種力量,幫助我們平衡,使我們不至在「屋頂上」掉下來,並且使我們能像「提琴手」,奏出生命之歌。這種力量,就是我們的「傳統」,即:我們的「信仰」。在這「信仰傳統」背後,便是那創造生命、救贖生命,並賦予生命以全面意義的上帝。

  今日的講道經文:啟示錄12:1-17

(第一段)

啟12:1 天上現出大異象來:有一個婦人身披日頭,腳踏月亮,頭戴十二星的冠冕。

啟12:2 她懷了孕,在生產的艱難中疼痛呼叫。

啟12:3 天上又現出異象來:有一條大紅龍,七頭十角;七頭上戴著七個冠冕。

啟12:4 牠的尾巴拖拉著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龍就站在那將要生產的婦人面前,等她生產之後,要吞吃她的孩子。

啟12:5 婦人生了一個男孩子,是將來要用鐵杖轄管〔轄管:原文是牧〕萬國的;她的孩子被提到神寶座那裏去了。

啟12:6 婦人就逃到曠野,在那裏有神給她預備的地方,使她被養活一千二百六十天。

(第二段)

啟12:7 在天上就有了爭戰。米迦勒同他的使者與龍爭戰,龍也同牠的使者去爭戰,

啟12:8 並沒有得勝,天上再沒有牠們的地方。

啟12:9 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牠被摔在地上,牠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啟12:10 我聽見在天上有大聲音說:「我神的救恩、能力、國度、並他基督的權柄,現在都來到了!因為那在我們神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

啟12:11 弟兄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

啟12:12 所以,諸天和住在其中的,你們都快樂吧!只是地與海有禍了!因為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氣忿忿地下到你們那裏去了。」

(第三段)

啟12:13 龍見自己被摔在地上,就逼迫那生男孩子的婦人。

啟12:14 於是有大鷹的兩個翅膀賜給婦人,叫她能飛到曠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她在那裏被養活一載二載半載。

啟12:15 蛇就在婦人身後,從口中吐出水來,像河一樣,要將婦人沖去。

啟12:16 地卻幫助婦人,開口吞了從龍口吐出來的水〔原文是河〕。

啟12:17 龍向婦人發怒,去與她其餘的兒女爭戰,這兒女就是那守神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那時龍就站在海邊的沙上。

(1)第一段(啟12: 1-6):婦人、紅龍、曠野

啟12:1 天上現出大異象來:有一個婦人身披日頭,腳踏月亮,頭戴十二星的冠冕。

啟12:2 她懷了孕,在生產的艱難中疼痛呼叫。

  一個異象,所謂「異象」,即人間事情背後的、深層次的真實內容。

  這裡有一個婦人,她懷的孩子,明顯是耶穌。這女人包含了夏娃、馬利亞、教會的三重形象。創世記說,夏娃的後裔與蛇(或龍)的後裔彼此為敵、彼此為仇。人間的義者,必與人間的不義者,彼此為敵,這是人間無可避免的情景。在新約的福音書裡,馬利亞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的兒子,與邪惡的力量對抗,並要克服人間一切的不義。至於教會,教會是耶穌的至愛,以啟示錄的象徵來說,教會是基督的「新娘」。教會是一女性形象,她的生命深處,懷著基督的生命。

  這婦人「身披日頭,腳踏月亮,頭戴十二星的冠冕」,「十二」是神的子民的數目,這婦人,代表教會,散發著日與月的光明。「她懷了孕,在生產的艱難中疼痛呼叫」。新約常用「懷孕」來代表「有盼望的艱難」。「懷孕」是艱難的、是漫長的,但同時是有盼望的,只要孩子出世,就會歡天喜地,忘記過去的艱難。這就是神子民的光景,生命是光明的,但無可避免地與黑暗對抗。這一定是艱難的,但這艱難被盼望所覆蓋著。

啟12:3 天上又現出異象來:有一條大紅龍,七頭十角;七頭上戴著七個冠冕。

啟12:4 牠的尾巴拖拉著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龍就站在那將要生產的婦人面前,等她生產之後,要吞吃她的孩子。

  「大紅龍」:「紅」,代表血腥暴力;「龍」,是近東常見的神獸。在德國的柏林,有一間「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 Museum),或叫「別迦摩博物館」,當中有兩項大型的重要展品。一是別迦摩的祭壇,這可能就是啟示錄說的別迦摩城的「撒但的座位」。二是古巴比倫的「伊什塔爾城門」(Ishtar Gate),這城門上很多神獸,其中一隻便是「龍」。在古亞述或古巴比倫的文明裡,「龍」有時代表異教神明,有時代表皇帝。啟示錄在這裡,以「龍」代表魔鬼,牠是邪惡的根源。

  這「龍」有「七頭十角」。「七頭」代表什麼?啟示錄的作者為免我們亂猜,自行清楚說明。啟17:9說:「那七頭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這裡提及的女人,是另一個女人,啟示錄稱之為「大淫婦」。「女人所坐的七座山」意指什麼?原來,是指當時羅馬錢幣上的圖案,羅馬女神坐在七座山之上。羅馬,自古以來,被稱為「七山之城」。「龍」的「七頭」,其實指向「羅馬」,這是當時最強大、最倚仗軍力的帝國。「角」,意指「強力」。「十角」,就是指「十足的暴力」。這隻「七頭十角的大紅龍」,集合古亞述、古巴比倫、古羅馬的暴力帝國的性質,代表著人間自古以來所有的強大暴力。這強大暴力,掠奪財富,奴役人民,摧毀人性。這隻怪獸,要吞滅懷孕婦人要生的孩子,這孩子就是基督,是人類救贖的希望。

啟12:5 婦人生了一個男孩子,是將來要用鐵杖轄管〔轄管:原文是牧〕萬國的;她的孩子被提到神寶座那裏去了。

啟12:6 婦人就逃到曠野,在那裏有神給她預備的地方,使她被養活一千二百六十天。

  婦人要生的「孩子」,是牧養萬國的。他像牧人,引導軟弱無助的羊,找到生命的水源,找到安歇的地方。龍要吞吃他,神卻保護他。

  婦人,即教會,即神的子民,被人間的邪惡和暴力所迫,要逃到「曠野」。「曠野」,是遠離文明的地方,是什麼都沒有而只有神的地方,是無立足處的人的「屋頂」。一個人能在「屋頂」上拉「提琴」嗎?啟示錄說,能。在「龍」的逼迫之下,有神的救贖,有神預備的地方,有神定好的日子時間。

(2)第二段(啟12: 7-12):十架的勝利

啟12:7 在天上就有了爭戰。米迦勒同他的使者與龍爭戰,龍也同牠的使者去爭戰,

啟12:8 並沒有得勝,天上再沒有牠們的地方。

啟12:9 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牠被摔在地上,牠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這是「天啟文學」(apocalyptic literature)的特色,人間的善惡爭鬥,背後有更深的靈性根源。具體的邪惡背後,有靈性上的邪惡。天使米迦勒站在真理的神的那一方,去與邪惡的魔鬼爭戰。這「大龍」是誰?就是「迷惑普天下」的邪惡力量。「偶像崇拜」、「暴力威脅」、「虛言假語」、「金錢美色」,都可以迷惑人。啟示錄藉這異象,叫我們看清楚,我們生活背後的種種迷惑力量。這些迷惑力量,叫我們走向「虛假」,陶醉在「虛假」裡,也被「虛假」麻醉。

  邪惡的力量是真實的,但啟示錄並不承認它們是終極的。天使米迦勒與大龍戰鬥,並且勝過大龍。大龍的邪惡力量,不是終極的。

啟12:10 我聽見在天上有大聲音說:「我神的救恩、能力、國度、並他基督的權柄,現在都來到了!因為那在我們神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

啟12:11 弟兄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

啟12:12 所以,諸天和住在其中的,你們都快樂吧!只是地與海有禍了!因為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氣忿忿地下到你們那裏去了。」

  這段經文是本章的核心。邪惡的力量有強大的威嚇性,卻沒有終極性。信徒在這場真假善惡之戰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信耶穌,請不要常常想著上天堂。信耶穌,是向世界展示對抗虛假的真理,是在「屋頂」上向世人展示仍然可以演奏「提琴」的理由,是在這場必死的戰鬥中展示出生命的遠象。

  世上總有一些人,能為了世上的正義與美善,視死如歸。他們的生命,告訴我們,在可見的一切背後,有某種永恆而神聖的東西在。耶穌,作為軟弱的羔羊,以十架的愛,以十架的死,展示一種連死亡也不能克制的生命力,展示一種無邊的邪惡也不能取消的善,展示一種比暴力更強大的柔弱。耶穌勝過邪惡,是透過承擔苦難,是透過苦難中滲透出來的仁愛,是透過絕對的和平。

  他的死亡,對抗著塵世一切「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價值。他以這種反抗,去對抗「大紅龍」。他的死,展示了上帝的生命力。這不是失敗,而是一種勝利,一種分享上帝的永恆仁愛的勝利。

  信仰的深刻之處,是明白耶穌這種死亡中的勝利。信徒的尊榮,是分享基督的生命,在卑微中展示偉大,在捨棄中顯露豐盛,在受苦中活出榮耀。「十字架」,就是我們賴以存活的「傳統」(tradition)。就是這「傳統」,使我們能在「屋頂上」,不至掉下來,反能奏出動人的旋律。

  這是我們的盼望,當我們分享基督的生命,活出基督的仁愛時,人間的魔性會被克服,世間的邪惡會被消滅,這就是天國的臨現,這也是啟示錄終極的盼望。

(3)第三段(啟12: 13-17):婦人、紅龍、曠野

啟12:13 龍見自己被摔在地上,就逼迫那生男孩子的婦人。

啟12:14 於是有大鷹的兩個翅膀賜給婦人,叫她能飛到曠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她在那裏被養活一載二載半載。

  再出現第一段經文的情節,龍逼害那婦人。在無處立足時,神給婦人一對翅膀。這象徵對應舊約以賽亞先知所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賽40: 31)婦人飛到哪裡去?到曠野去。在那裡,等待三年半,等待天國的終極來臨。有逼迫,有救贖,有等待。在逼迫中,走上「屋頂」。在救贖中,拿出「提琴」,奏出生命之歌。

啟12:15 蛇就在婦人身後,從口中吐出水來,像河一樣,要將婦人沖去。

啟12:16 地卻幫助婦人,開口吞了從龍口吐出來的水〔原文是河〕。

啟12:17 龍向婦人發怒,去與她其餘的兒女爭戰,這兒女就是那守神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那時龍就站在海邊的沙上。

  這裡重現聖經裡一個重要的救贖主題,就是「出埃及」的主題。水,代表混亂與邪惡,龍要用水去消滅神的子民,正如出埃及時,神的子民面對的是無法越過的紅海。當時,神叫紅海分開,神的子民在海中走過旱地。經文如今,重複這主題,神叫我們在水的混亂中走過旱地。

  龍與神的子民的戰鬥,會持續一段時間。信徒能經歷的,是神的解救。在這段時間,信徒要做的,是持守神的誡命,為耶穌作證,即是說,懷著孕婦般的盼望,在不義的社會中,更堅持正義;在謊話的世界,更堅持真相;在暴力的人間,更堅持仁愛。然後,我們便能分享基督復活的勝利。

(4)結語

  啟示錄第12章,教我們什麼?

  教我們看清楚世界的本相,世界背後隱伏著邪惡,這是迷惑的力量,引導我們沉醉於暴力及虛謊的成果,遠離真理與仁愛。信徒要看清楚邪惡的真面目,要反對之。生命裡的善惡之爭,不能免。信徒看來被邪惡逼得無處立足,但神的救贖在。「出埃及」的故事,永遠在發生著。而我們,有當參與的角色,就是分享基督的生命,讓神透過我們,開展「出埃及」的故事。是我們,讓當今的「出埃及」故事,成為可能。我們是那「屋頂上的提琴手」,在那容易掉下來的「屋頂」,奏出救贖的凱歌。

  但願:榮耀歸於聖父、聖子、聖靈。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屋頂上的提琴手(鄧瑞強博士)2018.6.17 (圖1)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