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9,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基督在我們裡面(鄧瑞強博士)2014.6.1

語音(廣東話):
主題:基督在我們裡面
證道:鄧瑞強博士
經文:約翰福音 14:15-24

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有一個「合一亭」,是記念錢穆先生的。錢穆先生以九十六歲高齡,寫下他人生最後一篇文章:《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貢獻》。這篇文章有時稱為《天人合一論》。錢穆先生認為,「天人合一」論是中國文化對人類作出的最大貢獻。

讓我們簡約地讀讀這篇重要文章。

錢穆先生說:「從來世界人類最初碰到的困難問題,便是有關天的問題。…西方人喜歡把『天』與『人』離開分別來講。換句話說,他們是離開了人來講天。…中國人是把『天』與『人』和合起來看。中國人認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離開『人生』,也就無從來講『天命』。離開『天命』,也就無從來講『人生』。…西方人常把『天命』與『人生』劃分為二,他們認為人生之外別有天命,顯然把『天命』與『人生』分作兩個層次,兩次場面來講。如此乃是天命,如此乃是人生。…所以西方文化顯然需要另有天命的宗教信仰,來作他們討論人生的前提。…總之,中國古代人,可稱為抱有一種『天即是人,人即是天,一切人生盡是天命的天人合一觀』。…即如孔子的一生,便全由天命,細讀《論語》便知。…倘孔子一生全可由孔子自己一人作主宰,不關天命,則孔子的天命和他的人生便分為二。…就此而言,孔子的人生即是天命,天命也即是人生,雙方意義價值無窮。換言之,亦可說,人生離去了天命,便全無意義價值可言。…。孔子為儒家所奉稱最知天命者,其他自顏淵以下,其人品德性之高下,即各以其離於天命遠近為分別。」(參《新亞生活》36:4 (2008年12月))

以我有限的見識來說,以上引文有幾個重點。

一,人類其中一個大問題,就是有關「天」的問題。我十分同意,「天」的問題,是人生的一大問題。人類生命有限,但有一種追求永恆的天性。人類仰賴物質而活,但尋求一種物質以外的價值。追求「天」、追求「超越」、追求「神」,是人之常情。

二,中國文化的特質,是將「天」與「人」合起來說,即所謂「天人合一」。「天命」內貫於「人生」裡。的確,沒有「天命」的「人生」,是淺陋不堪的。遠離「人生」的「天命」,則無處可尋。

三,單純講「天人合一」,畢竟仍屬抽象之論,必須具體地說。錢穆先生以孔子作為「天人合一」的具體說明。孔子作為一完美人格的代表,他的生命全依「天命」。「天命」透過孔子這具體的人,展現其內容。沒有孔子,天命無從揭露。沒有天命,孔子只是凡夫。當孔子以其「人生」展露「天命」為何時,「天人合一」便有了具體說明。「天命」流行於孔子生命裡,他成了有別於他人的「聖人」。他的生命成了一標準,判定其他人的「人生」價值。

四,相對於中國文化言,西方文化將「天」與「人」分開,在「人生之外別有天命」。「天命」既在「人生」以外,尋索「天命」,便「需要另有天命的宗教信仰」了。按錢穆先生的講法,西方的宗教自有一超越的理,卻與「人生」兩相分離,不能在「人生」中體悟「天道」。

錢穆先生的文章,點出了幾個人生大問題。

一,「天」,透過什麼途徑展露其內容?
二,「天」,是一個什麼樣的天?
三,「天」,與一般世人關係如何?

今日的講道,將以這幾個問題為中心。

在錢穆先生眼中,基督教算是「西方」的宗教。基督教講的「天」,一定是與「人」分隔的了。這是事實嗎?

有了以上資料作基礎,我們看看今天的講道經文:約14: 15-24

約14:15 「你們若愛我,就必就遵守我的命令。
約14:16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或譯:訓慰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
約14:17 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面。
約14:18 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
約14:19 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
約14:20 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裏面,你們在我裏面,我也在你們裏面。
約14:21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
約14:22 猶大(不是加略人猶大)問耶穌說:「主啊,為甚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
約14:23 耶穌回答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裏去,與他同住。
約14:24 不愛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們所聽見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來之父的道。

首先,我們討論一下,「天」透過什麼途徑展露其內容?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一個人努力求道,努力體會生命意義何所寄託,努力實現價值,則去到某個階段,便能「知天命」,明白「天」的心意。明白過後,便會按天的心意去理解萬事萬物,不再因別人的批評、謾罵、惡言惡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方向,此之謂「耳順」。然後,不為名利所誘,不為世物所纏,不為逆境所困,而能大膽地實現「天」的價值,此之謂「從心所欲、不踰矩」。就是透過這種聖人人格的實踐,「天」展露其內容。聖人不出,天道不顯。聖人出,天道朗現。這就是錢穆先生所言,「天命」不離「聖人」的「人生」。

今日的講道經文出自約翰福音。約翰福音很重視「天」與「人」的關係。

約翰福音開首時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約1:1)天道即神聖。然後,「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1:14)約翰說:「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1:18)

天父無形,以基督為形。耶穌將天父的生命表達出來。

耶穌說:「你們所聽見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來之父的道。」(約14:24)

耶穌一如孔子,內心全無自己的心念,只有「天命」、「天道」、「天意」。從耶穌生命流露出來的,正是「天」的內容。耶穌體驗這上「天」,為一「有情之天」,他稱之為「天父」。

有一次,耶穌的門徒腓力對耶穌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耶穌對他說:「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約14:8-9)

天父透過耶穌展露其「容貌」,耶穌透過順從天父旨意去活出生命的意義。基督教的「天命」與「人生」,並不如錢穆先生講的,分隔得很遠。

現在,我們討論一下,這個「天」,是一個什麼樣的天?

按錢穆先生的講法,「天」與「人」要和合起來說,互為表裡。順這思路而下,便很容易得到「天道即人心」的想法。

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人回復自己的本性,便知道什麼是「天」了。孟子又說:「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天之道,全然在我心內。回到自己,則有大樂。努力接納他人,「仁」便得到實現了。人的「仁心」擴而充之,便是天道大行人間。天道無他,唯「仁」而已。

在這一點上,基督教的確與儒家有別。

面對上天,耶穌呼喚其為「天父」。天父不離基督,卻與基督有別。天父透過基督去揭露自己,基督實現天父的旨意去完成自己人間的使命。天父與基督,關係密切。但基督教有一「三位一體」的教義,去確保天父與基督有別。

關於耶穌,基督教以「神人二性」的教義,去描述耶穌的生命。耶穌兼具「神人二性」,表明「天」不離「人」,「天命」不離「人生」,神性與人性連在一起。關於基督的「神人二性」到底如何,神學家於主後451年,開了一次神學大會,確立一「迦克頓信經」(Creed of Chalcedon)。這信經確立基督教對基督神人二性的正統理解。這信經說: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兩者「不相混亂」(inconfusedly)、「不相交換」(unchangeably)、「不能分開」(indivisibly)、「不能離散」(inseparably)。簡單說,在基督生命裡,神性不離人性,人性不離神性;沒有離開神性的人性,也沒有離開人性的神性;但神性依然不同於人性,神性是神性,人性是人性,兩者不會交換性質。

這「迦克頓信經」,一方面說「天命」不離「人生」,另方面卻要保證,天人有別,「人」不能與「神」混淆。這教義表明,不能直接將「人心」等同「天命」。

從這點看,基督教是有「天人合一」的一面,但同時,卻又指出「人」不是「天」,免得有任何人神化自己。基督教對人的「狂妄自大」很敏感。人最大的罪,莫如以為自己是「神」。

「天」不是「人心」的無限擴充,那麼,「天」是什麼?

面對上天,耶穌卑微地呼喚「天父」。這不是人內在的道德心的外化,而是一有情的大生命。人面對「天父」,不是一個肉軀的小我,面對自己的道德心靈外化的「大我」。天父是人之外、人之上的大生命。

耶穌的一生,順服天父的心意。除了天父的心意,他沒有自己的心意了。從這一點講,他與父原為一(約10:30)。從另一方面講,天父是耶穌之外的偉大生命,臨到他,呼喚他,要求他。就這而論,父是比他大的(約14:28)。

天父,不是我們的自我的投射。天父是偉大無比的生命,他臨到我們,叫我們謙虛,叫我們走出自己去回應身外的呼喚,叫我們思想自身生命之外的偉大世界。

倫理學者利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指出,我們身邊的弱少者向我們發出的求救呼喚,可看成是無限偉大的上帝對我們的呼喚。他們呼喚我們走出自大的自己,走出自滿自足的自己,走出虛偽而不可一世的自己。

最後,我要講一下這個「天」與一般世人關係如何?

公都子問孟子:「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孟子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

從儒家看,有些人能像孔子那樣,回到本心,以「人生」展現「天命」,則成為「大人」。另一些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而成為「小人」。關鍵在於,是否能展現人心裡的一點靈明、一點仁性?

耶穌說:「你們若愛我,就必就遵守我的命令。」(約14:15)愛,並不是那種主觀的感覺。愛,是遵守耶穌的命令。遵守耶穌的命令,便是遵守耶穌背後的天父的命令。這天父會將真理的聖靈賜給我們,這聖靈會在我們生命裡(約14:17)。如此,天父的心意會在我們裡面,而實踐天父心意的力量也在我們裡面。這是世人不認識的,猶如「小人」不明白「大人」。不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實現天父旨意的人,當然沒有天父的真理在心中,也不會明白那是什麼東西。

耶穌說:「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約14:19)耶穌乃是展現天父心意的人,若我們誠心實現天父心意,會在自己生命裡,發現基督生命的痕跡。我們會與基督的生命,連在一起,兩者都是以卑微的人生,活出天父的大愛。如耶穌所言:「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裏面,你們在我裏面,我也在你們裏面。」(約14:20)

天父的心,貫通耶穌的生命。我們因著愛耶穌,甘願實現天父的心,則天父的心及耶穌的心,會在我們生命裡,永遠與我們同在。

看來,基督教的「天命」,都是不離「人生」的。「天命」透過「人生」而彰顯。但為了避免「人生」誤入歧途,基督教仍堅持「天命」高於人,讓人謙卑,讓人細心聆聽自身之外的他人靈魂的呼喊。能聆聽的,甘願回應的,便像基督一樣,以生命揭示天父。這樣的一個人,與基督同活,被聖靈充滿,去展示天父的無限仁慈。

每一個人都被呼召進入這樣的生命裡?你願意聆聽這呼召嗎?

但願:榮耀歸於聖父、聖子、聖靈。阿們。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