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8,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戰雲飯局(林豪恩先生)- 2010.9.19

語音(廣東話): 主題:戰雲飯局
証道:林豪恩先生
經文:路加福音14-1-24

引言
有些飯局是溫馨情切的,例如一家人吃團年飯;有些飯局是歡愉暢快的,例如良朋知己把酒談心;有些飯局是尷尬勉強的,例如某電視台高層親自主持飯局節目,被邀者不出席好像落對方面子,出席就等於被公開地窺探私隱;有些飯局是暗藏殺機的,例如公元前206年楚漢相爭時期項羽為暗殺劉邦而擺設著名的鴻門夜宴。今天的福音經課,提及耶穌參與一個飯局。這個飯局看來不像是溫馨情切的家人聚餐,也不似是把酒言歡的良朋共聚;這個飯局雖然不像鴻門放宴一樣有即時的生命危險,卻也是戰雲密佈,火藥味甚濃,我們暫且稱之為「戰雲飯局」。

經文
1安息日,耶穌到一個法利賽人的首領家裏去吃飯,他們就窺探他。
2在他面前有一個患水臌的人。
3耶穌對律法師和法利賽人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
4他們卻不言語。耶穌就治好那人,叫他走了;
5便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有驢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裏,不立時拉牠上來呢?」6他們不能對答這話。
7耶穌見所請的客揀擇首位,就用比喻對他們說:
8「你被人請去赴婚姻的筵席,不要坐在首位上,恐怕有比你尊貴的客被他請來;
9那請你們的人前來對你說:『讓座給這一位吧!』你就羞羞慚慚地退到末位上去了。
10你被請的時候,就去坐在末位上,好叫那請你的人來對你說:『朋友,請上座。』那時,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
11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12耶穌又對請他的人說:「你擺設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了報答。
13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
14因為他們沒有甚麼可報答你。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
15同席的有一人聽見這話,就對耶穌說:「在上帝國裏吃飯的有福了!」
16耶穌對他說:「有一人擺設大筵席,請了許多客。
17到了坐席的時候,打發僕人去對所請的人說:『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
18眾人一口同音地推辭。頭一個說:『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請你准我辭了。』
19又有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請你准我辭了。』
20又有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
21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
22僕人說:『主啊,你所吩咐的已經辦了,還有空座。』
23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
24我告訴你們,先前所請的人沒有一個得嘗我的筵席。』」

釋經與應用
這場「戰雲飯局」共分四個回合,個別回合好像是獨立的,原來又是互相關連的。爭論的話題以梅花間竹的編排出現:第一個回合關於主人,第二個回合關於客人,第三個回合又關於主人,第四個回合又關於客人。

第一個回合(關於主人):哪裏有待客如己、待己如客的主人呢?
1安息日,耶穌到一個法利賽人的首領家裏去吃飯,他們就窺探他。
2在他面前有一個患水臌的人。
3耶穌對律法師和法利賽人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
4他們卻不言語。耶穌就治好那人,叫他走了;
5便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有驢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裏,不立時拉牠上來呢?」
6他們不能對答這話。

這次宗教領導的飯局,有兩位「稀客」。其一是經常批評宗教領導的異見人士──耶穌。其二是沒有資格也不合適地出現在這尊貴午宴──一個患水臌的病人。我們可以想像,對於作為客人的耶穌來說,這個飯局很可能是一個「局」,對那位患水臌的病人來說,他很可是這個「裝耶穌的局」的「餌」。這就是律法師和法利賽人擺出的戰陣。

耶穌會如何回應呢?如果耶穌對眼前的病人視若無睹,就是見死不救;如果耶穌出手醫病,就在一眾宗教領導面前公然違反安息日條例。行動之前,耶穌向法利賽人提問:「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對於法利賽人來說,這是多餘的問題,所以他們拒絕回答。可能他們心想:「你做了之後就知道可以還是不可以!」

耶穌果然出手,醫好了那位患水臌的病人。那位病人的戲份完成,就退出舞台了。在法利賽人提出指控之前,耶穌再次連消帶打地提問:「你們中間誰有驢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裏,不立時拉牠上來呢?」法利賽人和律法師無言以對。為甚麼無語以對呢?因為大家心裏都有矛盾及尷尬的答案。

耶穌的第一個問題:「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是原則性的問題,法利賽人和律法師按著條文規例來回答,當然是不可以。耶穌的第二個問題:「你們中間誰有驢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裏,不立時拉牠上來呢?」耶穌這一問,把一個原則性的問題變成一個處境性的問題,並且具體地問到對手身上,答案就會不同。香港旅行團在菲律賓遭槍手劫持的時候,香港特首曾經致電菲律賓總統,很可能要求總統特別重視及處理事件。菲律賓總統沒有接聽電話,也沒有回電。菲律賓警方的處理方法真的非常特別──特別令人失望。或者,菲律賓總統、甚至相關官員都認為這些事情應該按既定的政策及程序回應,無需特別關注。不過,如果總統或官員的家人也在旅遊車內呢?還會堅持按既定程序處理嗎?還是會特事特辦呢?法利賽人和律法師面對耶穌的兩個問題,答案為甚麼不一致呢?因為患病的是「那個人」,而掉在井裏的,是「我的」驢和「我的」牛。處理別人的事情,就運地用原則和程序,處理自己的事情,則視作個別處境和例外情況。如此看來,律法師和法利賽人所制定及執行的律例典章、條文和規則,原來只用來規範別人,並不應用於自己。

律法師及法利賽人本來的策略是以「安息日治病」為武器攻擊耶穌,但耶穌卻把焦點轉移到律法師及法利賽人的雙重標準及誠信問題。「安息日可否治病」可以是一個議題,不過,耶穌卻指出,那些制定及執行規則的人實行「安息日不可以治你的病,而只可以治我的病」這種雙重標準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這是公平的問題,是誠信的問題,是信仰的問題,他們違反了愛鄰舍如同自己的律法核心精神。難怪耶穌在馬太福音23章4節指責律法師和法利賽人說:「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

人們親疏有的傾向,是可以理解的。有一個笑話這樣說:「有一位太太對另一位太太說,我的女兒很幸運,她嫁到一位好男人,只要她一開聲,丈夫就做妥所有家務。但我的兒子就不幸了,他娶了一個懶女人,甚麼家務也要我的兒子做。」不過,若果掌管公共權力及公共資源的人處事雙重標準,親疏有別,甚至徇私枉法,這就不是笑話,而是罪惡。律法師和法利賽人或者都不一是面目可憎的人,但他們把自己和群眾分開,自己和群眾彷如是兩種不同地位及不同等級的人:「我們負責編制律法,你們負責學習律法;我們負責執行律法,你們負責遵守律法。我們不畏艱辛,承擔這吃力不討好的任務,並不是為我們自己,而是為了你們。因為,我們和你們是不同的。」

如此的心態或言論,是否似曾相識?在哪裏聽聞過?可能在官場,可能在商界,可能在學校,可能在教會,甚至可能在我們自己的心裏。

有一位立法會議員評論香港現行的教育制度時這樣說:「我認為要看香港的教育制度是否成功,可以看政府高官的兒女是否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成長、成才...如果連政府高官也都寧願送子女出國,而不願他們留下接受他們自己所建立的教育制度,那就說不過去了──難道對自己所訂立及推廣的制度也沒有信心?」(涂謹申 HYPERLINK "http://www.tokunsun.org.hk/atoi/page8.htm" http://www.tokunsun.org.hk/atoi/page8.htm)議員的質疑雖然沒有提出證據,但足以引發市民的不公平感覺及搖動對制度的信任。

耶穌指責律法師及法利賽人作為宗教的領袖,「規別人的矩,行自己的方便」。這些雙重標準,假冒為善的行為,沒有人會認為正確。不過,在我們伸出指責的手指的時候,我們會否發現,如果有足夠的條件,我們心底裏會否也有「以政策程序迎接別人,留彈性例外給自己」的雙重標準呢?到底哪裏有待客如己,待己如客,無分彼此的主人呢?

2.第二場回合(關於客人):哪裏有自甘卑微的客人呢?
7耶穌見所請的客揀擇首位,就用比喻對他們說:
8「你被人請去赴婚姻的筵席,不要坐在首位上,恐怕有比你尊貴的客被他請來;
9那請你們的人前來對你說:『讓座給這一位吧!』你就羞羞慚慚地退到末位上去了。
10你被請的時候,就去坐在末位上,好叫那請你的人來對你說:『朋友,請上座。』那時,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
11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首度交鋒,法利賽人及律法師被技術擊倒,尷尬之際,幸好正是入席之時,大家乘機把焦點轉移離開耶穌,投入「爭凳仔,霸頭位」的遊戲。法利賽人和律法師知難而退,想不到耶穌竟然在這個時候出招,用比喻批評他們在筵席上爭頭位的失禮行為。

既然我與你的不同如此重要,我們與你們的分別如此敏感,哪麼,都底你重要還是我重要呢?是你的民族優越還是我的民族優越呢?在筵席上,到底誰是VIP呢?如果你是VIP,他是VVIP,那麼,我一定是VVVIP。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被重視,希望自己是最重要的那一位。每一個民族,都宣稱自己優秀,值得在地球上佔一席位。反過來說,用點心做比喻,如果我不是頂點,也希望是特點,如果不是特點,也希望是大點,如果不是大點,也希望是中點,怎會甘心做小點呢?不被重視的感覺實在太難受了,多餘及無用的感覺實在太傷害了。人們怎能不為證明自己重要而競爭呢?怎能不為證明自己民族的優越而大動肝火,甚至以其他民族為代價呢?

耶穌用比喻告訴筵席上「爭凳仔,霸頭位」的客人,「爭得到,也未必好」,甚至會適得其反,因為筵席的座位,是主人安排的。作為客人,如果漠視主人的安排,自己去爭去搶,到頭來,「爭到凳仔」,也不一定「霸到頭位」,「霸到頭位」,也不一定坐得舒服安穩。

耶穌用一個聽起來充滿矛盾的格言作為第二回合的總結:「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被升高。」正在玩「爭凳仔,霸頭位」遊戲的律法師及法利賽人被「串」個正著,再次啞口無言。不過,他們心裏可能會感到不服氣。現實上,的確有人在前,有人在後,有人名成利就,有人三餐不飽。生存在這個世界,若然不用盡每一分力「爭凳仔,霸頭位」,落在人後的時候,有人同伴嗎?三餐不飽的日子,有人照顧嗎?來到這個世界,誰能做自甘卑微的客人呢?

3.第三回合(關於主人):哪裏有純粹施恩的主人呢?
耶穌對筵席上「爭凳仔,霸頭位」的客人「開火」後,轉而挑戰筵席的主人。

12耶穌又對請他的人說:「你擺設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了報答。
13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
14因為他們沒有甚麼可報答你。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

在「爭凳仔,霸頭位」的遊戲中,總有人「爭到凳仔」,也有人「霸到頭位」。鄧小平1985年10月23日會見美國客人時講了影響深遠的話:「我們的政策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對於國家當時的局勢來說,這是劃時代的宣言,突破均貧的困局。接著的二十多年,一部分人富起來的速度及幅度,可能大大超出鄧小平的所想所求。《福布斯》雜誌公布2010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國有64人上榜,人數僅次於美國。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以及先富起來的一部分地區,應該如何運用他們的財富及資源呢?鄧小平當時有這樣期望:「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到目前為止,鄧小平這美好的盼望連政府也承認未能如願,也不能保證甚麼時候才能實現。

無論是耶穌時代的人,還是現代的人,無論是耶穌時代的宗教領袖,還是現代中國的富豪,都信奉同一個道理,玩同一套遊戲,就是財富及資源是用來賺取更多財富及資源的。原來,在未有股票市場的時候,人們已經懂得投資,所以,擺設筵席的時候,當然是請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為客,而不會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和瞎眼的。

期望先富起來的一部份人和一部份地區自動自覺地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和其他的人,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的期望會否太過理想化呢?要求擺設筵席的主人不要請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這些有機會回報的人為客,反而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和瞎眼的這些沒有能力回報的人為座上賓,耶穌的指示會否也是太過理想化呢?還是人類太過分得清你與我,你們與我們,而把人類本身作為手足,作為同伴的現實忘記了呢?還是那些先富起來的,把他們的手足忘記了,把他們的同伴忘記了,把他們那些落在後面的兄弟當作與自己截然不同的另一類人看待呢?

當人們都懂得為財富和資源尋找有回報的投資的時候,哪裏有無條件付出的主人呢?哪裏有純粹施恩的主人呢?

4.第四回合(關於客人):誰是天國筵席的客人呢?
耶穌擊退了法利賽人和律法師的攻擊,接著批評了同場的客人,又挑戰了筵席的主人,場面應該非常尷尬。同席有一個人聽到耶穌提及「義人復活的時候」,聯想到將來彌賽亞來臨的時候,就乘機把話題由談論在場客人及主人的尷尬局面轉移到遙遠的將來。

15同席的有一人聽見這話,就對耶穌說:「在上帝國裏吃飯的有福了!」

怎知耶穌沒有就此罷休,更打蛇隨棍上,承接著這位客人的話題而講另外一個比喻。耶穌對著律法師和法利賽人講這個比喻,差不多等於「反枱」。

16耶穌對他說:「有一人擺設大筵席,請了許多客。
17到了坐席的時候,打發僕人去對所請的人說:『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
18眾人一口同音地推辭。頭一個說:『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請你准我辭了。』
19又有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請你准我辭了。』
20又有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
21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
22僕人說:『主啊,你所吩咐的已經辦了,還有空座。』
23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
24我告訴你們,先前所請的人沒有一個得嘗我的筵席。』」

相傳耶穌時代的巴勒斯坦人請客,分兩次邀請。首先發出請帖,客人回覆後確實名單。到筵席準備就緒的時候,再派人去邀請答應了出席的客人。因此,在這個比喻中推辭的客人,其實是已經應邀的客人。這些客人「臨時甩底」,是情有可原,還是罪無可恕呢?頭一個的理由是::『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人們買棵菜,都看過才買,何況買塊地,怎會買了才去看的呢?另一個人的理由是:『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同樣道理,人們買隻小蒼鼠作為寵物,都會先撫摸一下,何況買五對牛,怎會買了才去試呢?另一個人的理由是:『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舊約的確有條文寫著娶妻頭一年不用當兵,但不致於吃頓飯也不能去吧!總括而言,不是不能赴宴,而是不想赴宴。如果不想赴宴,又何必答應邀請呢?難怪筵席的主人大動肚火。既然筵席已經預備好,而本來應約的客人無福消受,就給其他人意外驚喜吧!

聰明的律法師和法利賽人應該聽得明白耶穌這個比喻的意思。「在上帝國裏吃飯的有福了!你們說得對,不過,你們卻無福消受。」耶穌在法利賽人首領的筵席上向法利賽人和律法師說這樣的話,無疑等於「反枱」。

總結
最後,讓我們回看耶穌與律法師及法利賽人在這「戰雲飯局」所帶出的幾個問題:

誰是待客如己,待己如客的主人呢?
人們雖然推崇「愛人如己」的理想,但難免會有「親疏有別」傾向。只有天父是那位待客如己,待己如客,亳不徇私的主人。何以見得呢?我們被安排生活於這個世界裏面,我們的兒女生活於這個世界裏面,天父竟然也安排祂的獨子耶穌基督生活於我們及我們的兒女所生活的同一個世界裏面。人類生活於這個世界所遭遇到的,祂的獨子耶穌基督也沒有幸免,無論這些遭遇是愉快的,還是痛苦的,美好的,還是邪惡的。因此,我們可以相信,天父有多愛惜祂的獨子耶穌基督,就有多愛惜我們;有多重視祂的獨子耶穌基督,就有多重視我們。

哪裏有自甘卑微的客人呢?
天父的獨子耶穌基督來到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作客,沒有證明自己重要,也沒有爭奪首位,反而甘心作一位卑微的客人,甘心作一位被視作多餘的客人。腓立比書2章如描述這位客人:「6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7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8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耶穌作為客人知道最終的評價並不在於其他在世作客的人,而是這個世界的主。如何擺脫位置及名望的壓力呢?這是信仰的問題,耶穌的示範是信任「上帝要把自高的降為卑微,又高舉自甘卑微的人」。(現中14:11)

哪裏有不求回報、純粹施恩的主人呢?
「奇異恩典」電影中有一個令人動容的片段:年老的牛頓牧師雙眼失明,在偏遠的小教堂裡打掃洗抺的時候,在國會裏推動廢除販賣奴隸條約的威伯福斯議員來探訪他。牛頓說:「比起我眼明時盲目的罪行,我的內心從未如此澄明!」牛頓提出將自己的罪惡寫成呈堂證據,以支持廢止奴隸制度。他說:「只有上帝的恩典,才能接受像我這樣無理、褻瀆、又做過奴隸交易的人,並使我轉變成為神的孩子。」《奇異恩典》歌詞中「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正是這首詩歌的作者的生命寫照。如牛頓一樣,不少人都親身體驗到上帝是那位充滿恩典的主人,樂意施恩給所有人。如何能夠突破回報的吸引和壓力,學習做慷慨施予的主人呢?耶穌的建議仍然是信仰性的:「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上帝要新自報答你。」(現中14:14)

誰是天國筵席的客人呢?
最後,誰是天國筵席的客人呢?剛買了一塊地的可以是,剛買了五頭牛的可以是,剛成家立室的可以是,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可以是,路過的可以是,籬笆外面的都可以是。筵席的主人似乎比我們更熱心,祂彷彿對我們說:Come, be my guest!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