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34 辛開始

辛開始
申1:1-46

一年之始我們往往有一些新希望、新的立志,可惜很多時我們卻缺乏了一份持久力,其中一個因素是我們只是有美麗的憧憬卻沒有足夠心理準備要付上代價。其實每一個新階段前及後必會有一個艱辛的階段。我們試從聖經中看這方面的真理,從而看我們該怎樣面對新一年。

新年度──信心得救

猶太人何時開始有他們的新年呢?「耶和華在埃及地曉諭摩西、亞倫說:『你們要以本月為正月,為一年之首。』」(出12:1-2)。那是甚麼情況呢?以色列人在埃及四百年備受迫害,他們向神呼求,神差派摩西帶領他們要脫離這苦境,但因摩西的出現而使子民受更大的苦,神施行審判,結果有九個災禍降在埃及地上,這些災是越來越嚴重:水變血、蛙、虱、蠅、畜疫,但均不會直接使他們身體有損,只是生活受困擾,隨後則瘡災、雹災、蝗災、黑暗之災,九個災只有瘡災使健康出問題,但仍沒有生命危險。可惜法老的心仍是剛硬,迫使神無奈行第十災──殺長子之災;可見領袖的剛硬、不好是禍及百姓。這災出現之前摩西已作出警告(出11章),神是有憐憫,不願出重刑,只可惜因人的剛硬、不住的拒絕才使自己走上絕路,但神仍給人有機會,神定下了逾越節,將一隻羊宰了,將血塗在門楣、門框上,滅命天使見到便會越過那屋不殺內裡的頭生,故此叫「逾越」(Passover)。留意天使是看有沒有血的記號而行事,不會分種族,即埃及人如以色列民般如此作,他們的頭生可免災,反之若以色列民輕視這宣告不依指令而行,他們的頭生也會遭災,故此遵守逾越節的指示是信心的表現。而神指示從此是一個新開始,便將那時在埃及用的年曆更改,以那月為以色列民的一月,新一年的開始。

故此新開始前有極大的衝擊,他們終離開為奴之地,但卻是面對另一艱辛的生活──從辛開始。他們要飄流無家、風餐露宿、面對戰爭之險,似是朝不保夕,故他們便多次埋怨神、咒罵摩西,但總結他們的生活總比為奴之時好,但仍要付代價。

新境地──信心得勝

當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終於踏足新境地──應許之地,他們要面對看似不能戰勝的耶利哥城,但最大問題是未打仗之先他們竟要行割禮。

渡河之後,以色列民渴望能征服迦南地,但怎料三軍未動他們先要受痛苦的割禮。割禮是神與亞伯拉罕立約的標記,這約是應許將迦南地賜給他及其後裔(創17:8-10)。但他們出埃及時新一代完全沒有舉行割禮(書5:5-7),因他們小信結果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即約暫緩執行,但新一代興起,他們要用信心去面對應許之地,這約再延續、實踐下去,故此約和約的標記便需恢復過來。

但另一個更深的屬靈意義是──不單肉體的割禮,乃是心靈的割禮,將污穢除去,肉體的割禮其中一個意義是不再藏污納穢,我們屬神的人不能再容讓污穢存留在我們生命中,要進應許地、要得到神的祝福,我們必需將罪除去。

他們進行割禮另一個新的意義是:「耶和華對約書亞說:『我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滾去了。』因此,那地方名叫吉甲,直到今日。」(書5:9),將埃及的羞辱從其身上滾去,神將他們由埃及本是毫無地位的奴僕提升為其兒女;同樣,我們犯錯、犯罪曾帶來羞恥、羞辱,但當神赦免、寬恕我們便不再蒙羞,那是何等美麗!

我們每人均需要有自己的「吉甲」,藉著基督寶血、聖靈的提點將我們的污穢、羞恥除去。我們不單要與基督同死,更要常常向罪視自己是死的。

雖然受過割禮的生命看似是一殘缺的生命,並未完整,但其實不然,這正是《約書亞記》所要見証的。正如主耶穌所說,若某一個肢體叫我們犯罪便需割除,「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太5:29-30)。肉體的行為一旦獲得節制、管理,我們才開始真正活著。當主在我們心中行了割禮,我們全心愛祂,我們便比以前活得有力。

對當時的以色列人進行割禮是一個困擾,也是信心的行動。因為割禮是給所有男性進行,而割禮後將要一段時間才可復原,若是在復原期間敵人進攻,那麼他們肯定無戰鬥力全軍盡墨。事實這並非沒有發生過的事,這是他們很清楚的──因他們的祖先雅各回歸故土時其女兒被示劍強姦,雅各的兒子非常忿怒但預計力戰未能勝,於是用詭計說願將妹子嫁予他們,但他們整個民族男丁要行割禮,示劍下令人民行割禮,雅各眾子在他們行割禮後三天便將所有男丁殺害,因示劍人民疼痛無還手之力故他們才獲勝,他們難道不怕重蹈覆轍嗎?但是他們必需用信心面對。他們進入神應許之地需先行割禮而非攻佔地土,次序不能轉變。我們在得到祝福之先必須靠主潔淨。

新一年開始我們會否首先如常說的一句話「棄舊迎新」?將那些舊事、使我們失敗的事、罪除去,這才有新的開始,但這樣仍是艱辛的。行割禮後即時是艱辛的,但康復後卻是對其健康、生活有祝福。

新世代──信心得福

我們再回頭看《申命記》摩西臨終前給子民重申公告神的誡命,神在山上頒下誡命、律例、典章,摩西下山後已經向群體宣告他們的行程由西乃山(何烈山)到加低斯巴尼亞應是十一天路程,結果卻行了四十年。自摩西第一次頒佈神的誡命至當時,也差不多四十年,那時出埃及的一代相繼在曠野離世,只剩下新一代,他們現已進到迦南地的邊境,要進入新的領域,而這一代的人當摩西在西乃山頒佈神誡命時他們年紀仍輕,有些甚至未出世,故此在進入迦南前神要再重申祂的誡命,要他們遵守,故此此卷書記載摩西的第二次宣告便稱為「申命記」,中文直譯是「律法的第二次」。

在《申命記》一開始時摩西便再次提及他們過去的失敗,很多時我們說要「忘記背後、努要面前」,這方向是正確的,但並不等同我們可以忘記過去的失敗,特別導致失敗的原因,藉此引以為鑑。在《申命記》1:19-46指出他們為甚麼要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原因乃是他們的小信,因他們聽了那十個小信探子的回報而發怨言:「你們卻不肯上去,竟違背了耶和華-你們神的命令,在帳棚內發怨言說:『耶和華因為恨我們,所以將我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交在亞摩利人手中,除滅我們。我們上哪裡去呢?我們的弟兄使我們的心消化,說那地的民比我們又大又高,城邑又廣大又堅固,高得頂天,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的人。』」(申1:26-28),他們竟誣告神想他們死,這是何等大的罪。摩西曾苦口婆心勸告他們,指出過去的日子神如何看顧他們、為他們安營、雲柱及火柱保護、引導他們──神這麼大的能力彰顯又何需懼怕那些外表高大的人呢!「『你們在曠野所行的路上,也曾見耶和華-你們的神撫養你們,如同人撫養兒子一般,直等你們來到這地方。』你們在這事上卻不信耶和華-你們的神。祂在路上,在你們前面行,為你們找安營的地方;夜間在火柱裡,日間在雲柱裡,指示你們所當行的路。」(申1:31-33)

「我們的弟兄使我們的心消化」從來負面影響比正面的教導來得有果效、力量更大。因子民的埋怨、小信而使他們受神的懲治不能進入所應許的地方,這是一個悲哀;隨即他們害怕神的刑罰竟主動去攻打敵人,但那不是神的計劃,摩西警告他們不要如此作但他們不聽從,結果他們在何珥瑪被打敗,信心更盡失(申1:42-44)。及後神在適當時間卻為他們作戰,他們可以打勝希實本王西宏、巴珊王噩(申2:26-3:11),故得勝與否最重要是可有依從神的吩咐,因小信而會使我們可以很早得到的福份失去。雖然人再用自己的方法想得回那失去的祝福,結果當然是徒勞無功、枉費心機;然而神的憐憫,最終神再將那些祝福賜予,但已延後不少,縱使日後得到但絕非因那些子民的努力,乃是神奇妙的安排。

人不歡喜舊事重提──特別是失敗的事,摩西如此詳細申述那些歷史是叫新一代引以為鑑,故此新一年我們也需檢討過去一年的成敗得失,藉此吸取教訓,這對面對新一年才是祝福,我們更要好好將過去的歷史、經驗與新一代分享。

辛開始

以色列人進入新年、新境地但真是一個「辛開始」,會比前更辛苦,因嗎哪停止、雲柱火柱也沒有、要自己耕種,更重要要打仗才取得應許之地,雖然如此但卻是為未來幸福鋪路,這真理卻不斷在聖經中出現,「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7:14),「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16:24-25),故此我們必需用信心去面對。剛剛與大家分享的三個個案均是與信心有關,我們可有經歷神過去的實在、祝福,用信心面對新挑戰?

神提醒子民昔日祂曾為他們作了甚麼事,作父母均知道及付出──當孩子感到懼怕時即抱他入懷,使其安心,「你們在曠野所行的路上,也曾見耶和華-你們的神撫養你們,如同人撫養兒子一般,直等你們來到這地方。」(申1:31),我深信我們必經歷神的懷抱。

新一年我們有新的擴展,特別我們會加多兩個崇拜──週五的長者崇拜及週六午堂崇拜,而使命教會亦轉至新地方,定有新的擴展;還有希望會植第七間堂會,感恩我們以禱告先行。我們剛剛購買了新的堂址,現亦已完成了有關手續,新的地方、新的機遇,也是新的轉變;我們在過程中已經有一些人在網上作出一些評論,當中有指會出現問題,如收不到樓 / 收樓會給人無情的感受,這是幾年之後的事,我們已有初步方案但因仍未正式成為業主,不便公佈但已被批評。感恩大部份人不會受此影響(或許仍有些人受影響),但若我們相信這是神的引導,難道神不是創始成終的神嗎?最重要是我們可有親近神、順著祂的意思去,若我們同心多為此代禱、參與,雖辛苦但定會經歷新局面。

新思維──信心得成

雖然艱辛但記著絕不應將責任全由一個人承擔,「那時,我對你們說:『管理你們的重任,我獨自擔當不起。』」(申1:9),「『但你們的麻煩,和管理你們的重任,並你們的爭訟,我獨自一人怎能擔當得起呢?你們要按著各支派選舉有智慧、有見識、為眾人所認識的,我立他們為你們的首領。』…我便將你們各支派的首領,有智慧、為眾人所認識的,照你們的支派,立他們為官長、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你們。」(申1:12-13,15),其實起先摩西不是一開始即將權力下放,他獨自擔當,他是很勤力,「第二天,摩西坐著審判百姓,百姓從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左右…他們有事的時候就到我這裡來,我便在兩造之間施行審判;我又叫他們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出18:13,16),但獨自一人去面對龐大的需要,如何努力也不能解決到問題,只會使自己疲憊不堪、壓力沉重,只會越做越差,而子民也得不到適切的照顧,「摩西的岳父說:『你這做的不好。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出18:17-18),後來他的外父給他獻謀,選擇領袖,將權力下放,他不是休閒只是處理大事,發揮所長(出18:17-23),有幸摩西樂於聽從且遵從,問題才得解決(出18:24-26)

美國戰後的歷屆總統中,後世公認表現最卓越的是艾森豪威爾(任期1953-1961)和列根(任期1981-1989),這兩人有共通點,是懂得委任有才幹的人。艾森豪威爾將內政交幕僚長阿當斯,外交則由國務卿杜勒斯主持,他是用人盡費心思;列根當選時美國國內經濟非常差,高通脹、高失業率,他上任後盡量減少政府的干預、角色,包括撤銷對商業行為的管制、減稅、降利率,結果1982年開始扭轉。他們不是日忙夜忙,他們其實奉行第三十任總統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任期1923-1929)的原則:「別人能做的事情,千萬不要自己做」。胡適也曾告誡蔣介石「不可多管細事,不可躬親庶務,努力做無智而能『御眾智』,無能無為而能『乘眾勢』的元首」。故知人善任、懂得放手,但仍關心事奉者的需要才是真正的好領袖。

今天教會的成功要有生命力的領袖,領袖必需要勤奮,但亦應懂如何分配工作,作當作的事,這才能有好的發揮,希望特別領袖有新思維、有敏銳觸覺,知道哪些是敬畏神的人,交予應有責任,彼此配合,這才是教會之福。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