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3,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28 耶穌比喻系列(15) 該當何罪?

耶穌比喻系列(15) 該當何罪?
太25:31-46

主宣告祂會再回來,《太24章》論及祂回來前的徵兆,《太25章》講出三個比喻:十童女比喻,指出我們應要好好的儆醒,隨時準備祂回來(太25:1-13);按才受職:我們應善用祂給我們的恩賜好好服侍;最後一個是分綿羊、山羊比喻:我們應有憐憫的心與行動。

「當人子在祂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祂榮耀的寶座上。」(太25:31)

主曾多次宣告祂會再臨到世上,「人子要在祂父的榮耀裡,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祂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太16:27),「祂要差遣使者,用號筒的大聲,將祂的選民,從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招聚了來。」(太24:31),而祂再來是坐在寶座上,祂不再是以僕人身份而來,乃是君臨天下,而祂再來不再是救世主被釘十架,乃是施行審判。

「萬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太25:32)

「萬民」──可譯作「一切國家」「所有民族」。

「要聚集」──是將來時式的被動時態,即不是所有人均會主動、樂意到神面前受審,一些人是會逃避的,但神會差遣使者將一切人招聚(甚至「押」)到祂面前受審判。

末日審判要將世人分成兩大類別的說法是常常出現(太13:36-42, 47-50),但這經文較特別是將牧人分別綿羊和山羊作比方(在《以西結書34:17-22》的區別是用分肥羊──自肥、剝削他人者及瘦羊──被剝削及困乏者)。

在日間牧羊人會將綿羊及山羊牧放在草地上休息、吃草,但當黃昏時他們便會將兩者區分,綿羊因不怕清涼的空氣故可以留在戶外,而山羊較需要暖的地方休歇故便安置在室內,綿羊及山羊在外表上乍看是不容易分辨的,但生命本質卻不同,正如:今天我們很難從哪個人的外表看到哪一個人是真實的信徒般。

「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太25:33)

按猶太人的習慣,右邊是代表了力量、尊貴、蒙悅納的地位,左邊則剛剛相反。綿羊在右邊是很自然的講法,因綿羊的價值較高,而且綿羊的性情是比較馴良且樂於順服,而山羊則價值較低且性情是較固執,脾氣極不穩定。

「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太25:34)

那些在審判中得賞賜的是蒙天父賜福的,且承受那永恆的天國,「承受」便暗示了那些人是神嗣子的身份,神與他們是有密切的關係──父與子女、君與子民,我們是享受著祂的愛、眷佑、保護與供應。

他們能承受這國乃因他們有著各種不同的善行,而這些善行亦是在聖經中不斷的提及:-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25:35-36)

肚餓給予食物使其不用捱餓,口渴給予飲料使其不致乾渴──在中東水是很重要,旅途沒有水喝是會致命的,而更進一步是向仇敵如此行是以德報怨、以愛解仇。

「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飯吃;若渴了,就給他水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耶和華也必賞賜你。」(箴25:21-22)

給客旅住宿──這也是近東人的禮貌,亞伯拉罕便曾接待客旅怎料是接待了神,且得到極大祝福(創18章)。

赤身露體者給衣蔽體,因一些窮人向人借貸便將其外衣作抵押品,黃昏時可取回,那外衣在晚上則作為被,用以取暖,可惜一些無良的債主或許不將其當頭──抵押品──歸還,故此他們便「赤身露體」寒夜難熬,故此善行便是給衣蔽體,這也是行公義及合理的事(結18:5, 7)。

病患者需要照顧、安慰與鼓勵,而義行者便是如此,去探望下在獄中的人──這不單指探望那些在律法或道德上犯錯、罪有應得的人,也暗指一些因信仰受逼迫而下獄的人,但這探望絕不容易,因或會受牽連,故此這探訪絕不是一件輕易的事。

義人心感奇怪,他們曾幾何時如此作在王的身上。「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太25:37-39),若知那人是王,相信那些山羊──被咒詛的人──也會如此作呢!

王的回覆是:「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

「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我們相信不是指年紀小──直泛指每一個人,特別是一些被輕視、被忽略、被歧視的人,我相信這是可應用在這方面,事實我們的神是重視那些被拒絕、被輕視的人。

然而當我們研讀《馬太福音》,我們看到「弟兄」不是泛指猶太同胞,乃是指祂的門徒(參 太12:48-50, 28:10及10:42),「最小」強調了他們的卑微、不引人注意,主耶穌當論及此時是將這人與自己等同,與他們認同──我們是何等寶貴!

他們同樣都不知道他所關顧或拒絕的人就是主。很明顯,義人不是因為知道正在服侍主而關心人,他們被稱為義人正因他是用生命自然流露地關心人。在義人眼中,被關心的對象是誰根本沒有關係,他們是因看見人的需要而動了慈心,關心他們。相反,而惡人和義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關顧人的心態。V.44中,惡人向主申辯說:「我們甚麼時候見你...不伺候你呢?」在他們眼中,伺候別人是需要看對象,並事先計算一下效益的;他們的申辯反映出,他們認為沒有關心他的弟兄是不成問題的,除非對象是主「祢」本人的話,他們不關顧你才算有罪。

弟兄姊妹,如果我們要關心的對象是「值得」我們關心的人,那我們其實只是在投資而不是想真正關心他。其實,思前想後最終並不會為我們帶來更真摯的關心;所以,讓我們義無反顧地關心一切我們能接觸到的肢體。

人對主耶穌的態度反映了他們對父神的態度(太10:40),因此在此主將人最終極的命運連繫於人對小子的做法也很自然,正如:保羅在大馬色路上被主呼召,主問他為何要逼迫祂,「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他說:『主啊!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徒9:4中-5)。

而那些被審判、被視為有罪的乃是與以上所講的剛剛相反,他們埋沒了良知,堵住了良心,沒有給予有需要者幫助,因而受審(太25:41-43)。

V.41那些人被稱為「被咒詛的人」是與「蒙我父賜福的」V.34成強烈對比。

「永火」──代表永無窮盡,表示受到極度痛楚,這永火乃是「為魔鬼和牠的使者所預備的」這表示撒旦早已注定失敗,永受刑罰,這永火不是為人預備,可惜人多次拒絕神的愛與拯救才無奈受審判。

今天這世代的人往往因為貪圖金錢而將良知埋沒,良心變成涼心,這也是末世的現象,「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太24:12),「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提後3:1-2),但我們屬主的人不會埋沒我們的良知作出利己傷人的事,但這些被咒詛的人並非大奸大惡,他們只是對人冷漠而已,相信同世的人也不一定覺得他們是兇惡的人,他們所犯的只是「知而不為」,但這卻給他們帶來悲慘的下場。

今天不少基督徒忽略了「知而不為」的罪,「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

這比喻著重在我們愛心的實際行動,在不信的社會上錦上添花容易,但雪中送炭則較難,當我們出於良知、良心,遵行神的教導,不是為了沽名釣譽,不是為了積功聚德,乃自然地信仰流露,而非為賺取末日救恩,乃是發自良知、良心的憐憫,這便得到神的祝福。

無論舊約、新約均提醒我們要小心「不憐憫、堵塞憐憫之心」也是罪,會被審判。

「你們躺臥在象牙床上,舒身在榻上,吃群中的羊羔,棚裡的牛犢;彈琴鼓瑟唱消閑的歌曲,為自己製造樂器,如同大衛所造的;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卻不為約瑟的苦難擔憂。」(摩6:4-6)

「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2:13)

而愛不單是在內心乃是有實際的行動,「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3:17-18),我們更不能以「禱告」取代「行動」──如果我們有力而為(雅2:14-17)。

我們不是要作一些甚麼大事才蒙神祝福,乃是一些生活上給人關心,只是一杯涼水卻引來極大的祝福。

今天教會肢體極需要有這些意識,我們可有關心周遭的弟兄姊妹,當他們有困難時我們給予援手,當他們在傷痛中我們給予安慰、鼓勵,當他們在病患中給他代禱、安慰與探望──如果他的體力、精神可以應付。

同樣對一些新來的肢體給予歡迎,對一些失蹤者給予尋找,對一些軟弱者給予扶持,我們可有知而不行,求神幫助。

在經濟壓力下我們有錢也留在身邊防身是常人所作的,但作為神的兒女,我們講求信心與行為,便不單因為經濟低迷下而不奉獻──若經濟非常困難未能十一奉獻,神是體諒的,然而我們有超越的生命更應突破這常規,見到他人有需要時我們仍應實踐這份愛,當主宣講這信息時,祂也預見屬祂的人會在「水深火熱」中,而且在末世時情況更惡劣。約翰、雅各寫愛心與行動的信息時,教會信眾也正在困難逼迫中,使徒並不是教導那些富裕肢體活在平和順境中才作出這些慈惠工作,乃是在困境中仍要如此作,正如:馬其頓教會在極窮困、患難中仍獻出其樂捐的心(林後8:2-3)。

但我們的獎賞不單是在永恆的國度中,神亦會在我們今世給我們祝福「眷顧貧窮的有福了!他遭難的日子,耶和華必搭救他。耶和華必保全他,使他存活;他必在地上享福。」(詩41:1-2上)。

我們不是每一個人均可參加短期宣教,但我們卻可以參加本地宣教及佈道,我們不是每一個人均可撰寫一篇動人的講章、文章,但我們卻可以送出一些觸動人心靈的短訊,求神幫助。

我們要有憐恤人的心及行動,不要犯上知而不行的罪,記著今天我們所作的是直接影響我們的永恆命運,願你我均被神稱讚是可愛的綿羊──蒙父神賜福的人!同樣因這些善行使更多人及教會蒙福。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