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79 作大丈夫、好爸爸

林後4:7-9

在父親節時我們自然會想到我們的父親及怎樣面對之,若我們詳細的回顧便會發覺不同年齡階段對父親有不同的印象與體會,如小孩子年代會覺父親「高大威猛」、「無所不曉」,但當我們到少年時期或許會覺他或我們距離是那麼遠,我們出社會工作時或許覺父親是一個主觀、頑固的人,距離越來越遠,到他晚年時體會更不同。原來我們對父母的體會、認識會因我們生命的成熟及接觸的深入而有所轉變,但無論怎樣,聖經的教導是要我們「孝敬父母」。

人生的起點是「家」,人際關係最先建立的也是「家」。十誡首部份是人對神的責任,第二部份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基礎是「孝敬父母」,然而孝敬的方式卻沒有絕對一套的規條,若有清楚或定下細節表面則容易處理,但卻失去律法背後的意義,故我們要小心面對。

今天不是分享兒女怎樣去孝敬父親而是怎樣作一個大丈夫、好爸爸。「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同樣,要得到兒女、他人的尊重,自己本身便需要做得好。這世上有不少很好、偉大的父親為兒女付上不少代價,但亦有不少令人髮指的禽獸,怎樣才是一位剛毅、盡責、愛孩子、被孩子尊重的大丈夫、父親呢?

我相信每一個信徒均不會否定使徒保羅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丈夫,我們從他身上看作一個大丈夫的特質,更從他和屬靈的孩子提摩太的關係看他怎樣作好父親。

  1. 遇挫而不敗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林後4:8-9)

這是何等剛強、有力的生命,若我們再探討保羅的經歷(林後11:23-27),我們看到保羅多多勞苦,下在獄中,被打五次,每次四十,在路司得被石頭擲,人也以為他死了拖到城外,但他翌日又再起來往特庇傳道(徒14:19-22),不單外在的壓力,內心的壓力亦很沉重,「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11:28-29)

但他仍能堅持到底,不將不滿情緒發洩於他人身上,不埋怨、不諉過於人或神,只是默默承受著那無比的壓力,這豈不是大丈夫、不敗男兒嗎?

今天不少男士同樣承受著沉重的壓力,特別是有責任感的人,因為要養妻活兒而辛勞工作、甚至不止一份工,供書教學,而且在愛的驅使下回家後仍為兒女溫習功課,也會為所愛的人憂心戚戚。可惜不少人承受不了這些壓力,會用不同的方法去發洩──逃避、酗酒、縱慾,甚至使用暴力、虐打兒女、犯罪,又或一些人承受不了這些壓力而自毀生命。但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真的是頂天立地,遇挫而不敗,遇難而不退,遇苦而不怨。

  • 流血又流淚

「男人大丈夫,流血不流淚」、「男兒有淚不輕彈」,這才是硬漢子,特別上一代的父親是內歛、不輕言笑,不易流露感情,甚至是外冷內熱。若真的愛孩子而又不表露其實是很「蝕底」的,而且會引來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效果,大衛與他的兒女關係便是一個悲哀的例證。

「大衛王聽見這事,就甚發怒。」(撒下13:21),這是甚麼事?是他的兒子暗嫩強姦了同父異母的妹妹她瑪,大衛知悉此事非常憤怒,這是人之常情,但他卻沒有甚麼指責的行動,甚至感怒而不敢言,沒有大大斥責、教訓暗嫩,作出正確的判決、懲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自己也其身不正,這件事再次引發他看到自己的錯誤,勾起昔日怎樣與拔示巴發生醜惡關係,故怎能嚴詞斥責其子的錯。她瑪的兄長押沙龍看到父親沒有甚麼指責、懲治的行動,他心中不忿,但又不能做甚麼,結果他懷恨在心(撒下13:22),將那份怒氣壓抑在心,伺機報仇。

及後,押沙龍用計殺了自己的兄長後便流亡至基述外公那裡,基述是亞蘭城一個小城,加利利海的東北部,是大衛王管轄範圍之外,故對押沙龍是一個安全地,「押沙龍逃到基述王亞米忽的兒子達買那裡去了。大衛天天為他兒子悲哀。」(撒下13:37)。但大衛只將對兒子的感情埋藏在心中,沒有在押沙龍面前流露這份愛,沒有找人要他回來,這往往是男士的弱點,特別是中年以上的男性,將真正的感情埋於心中而不願表露,這只會引來另一些不良果效。

元帥約押知悉大衛的心意,便用計請求大衛特赦押沙龍,結果大衛接納其請求,「王對約押說:『我應允你這事。你可以去,把那少年人押沙龍帶回來。』」(撒下14:21)。但當約押帶領押沙龍回耶路撒冷後,大衛又要顧及自己的尊嚴、別人的看法,竟沒有接觸押沙龍,「王說:『使他回自己家裡去,不要見我的面。』押沙龍就回自己家裡去,沒有見王的面。」(撒下14:24),而這情況維持了兩年之久,「押沙龍住在耶路撒冷足有二年,沒有見王的面。」(撒下14:28),意即大衛在這事件後連續五年沒有見押沙龍。父親愛自己的孩子,怎不會歡喜常見他,與他交往呢!聖經亦清楚記載大衛是愛押沙龍,但因種種不同因素而不願與押沙龍見面。

這使押沙龍不滿,要見約押,請他代為出頭,他指出若大衛召他回來但又不與他見面,那為何要召他回來,「押沙龍回答約押說:『我打發人去請你來,好託你去見王,替我說:『我為何從基述回來呢?不如仍在那裡。』現在要許我見王的面;我若有罪,任憑王殺我就是了。』」(撒下14:32),結果約押成功地促使他們父子相見,「於是約押去見王,將這話奏告王,王便叫押沙龍來。押沙龍來見王,在王面前俯伏於地,王就與押沙龍親嘴。」(撒下14:33),他們相見後彼此親嘴,但是否一吻泯恩仇呢?不是,因大衛的處理不善,結果便種下押沙龍謀朝篡位的心。

其實作父親的可以流血、也可以流淚。在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父親常用「嚴父」的身份出現,往往不苟言笑,不容易表露心聲,與兒女的交往是單向的,由上而下的,故此好的兒女是「孝順」──順從吩咐、「孝敬」──孝則尊敬,但敬卻是敬而遠之,是頗有距離。很多男士似乎向外人──朋友、甚至陌生的人較易表達關心,但對自己家人卻表現苛刻、冷漠,這使兒女較易受傷害。

但聖經中的大丈夫、男子漢並非如此,保羅是一個善於表達感情的人,他申明他常為所牧養、所愛的人流淚(徒20:19, 31),並在眾人面前流淚(徒20:37-38)。

神為父,祂會主動將其的心意與人分享,將自己表達給我們認識,且樂於聽人的禱告、分享,不斷的鼓勵我們多向祂傾心吐意。同樣,從保羅給提摩太書信中,我們看到保羅稱提摩太為其「真兒子」(提前1:2),保羅很愛護他,每次題及他時語調總是充滿親切的熱愛(提前5:23),不單教導他如何事奉,更常將他個人的感受與提摩太分享(提後1:3-4),保羅真誠地流露其愛,絕不會因其身份是長輩而不講及其感受。

當我們能如保羅般真情流露,有好的表達、溝通,便能激發兒女們同樣能表達自己。

自我形象就是你對自己的看法與評估,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並非與生俱來,而是根據在成長過程中他人對我們的評估,加加減減的總數而來;自尊乃是被經常肯定而漸漸被栽培起來。可惜很多作父親的對別人的兒女樂於讚賞,但對自己的兒女卻是諸多挑剔、責難,他們對外人表現很慷慨、樂於解囊相助,但對家人卻是吝嗇。

保羅身為屬靈的父親在致哥林多書信中公開稱讚提摩太,肯定他的事奉,藉此亦為他的事奉鋪路(林前4:17)。不單如此,他在給提摩太肯定的信件也當面稱讚他,這會給提摩太很大的鼓勵(提前6:12)。我們要給兒女們多些肯定。若我們在他們做得好時給予讚賞,有時在別人面前稱讚他們,他們會覺得開心,更有信心面對之。

  • 能屈又能伸

「大丈夫能屈能伸」這是很正確的,可惜不少人卻可以處豐富,但卻不能處卑賤,可以處高峰,卻不能臨深淵這是很可悲的!

保羅卻非如此:「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腓4:11-12節錄),他昔日未歸主前有尊貴的社會地位,是羅馬籍公民,是法利賽人,被受尊重,但是他歸主後的經歷卻有截然不同的轉變。昔日尊重他的同胞反倒迫害他、追殺他,他成為喪家之犬,流離失所。

同樣,他牧養的一些羊群,如:腓立比教會對他尊重,帶給他安慰與滿足,但卻有一些教會──如:哥林多教會卻是受外人唆擺,質疑他、輕視他、蔑視他,使他受著極大的傷害與傷痛,但他卻沒有因此而喪氣,沒有因此而放棄,他甚至被冤枉也能承受(能「屈」),但又能義正言「慈」地作出申辯(能「伸」),這豈不是男子漢、大丈夫的特質嗎?

在疫情下我們看到不少人失業、無奈地轉職,但那份職業用平常人的角度看是較低微、薪金也大大減少,但仍能「屈就」。

  • 不恃強寧弱

「男子漢、大丈夫永不言敗」,男士很多時會流露剛強、堅毅的一面,這是好的,但卻忽略了人是有一定的缺乏、不足,這也是為甚麼不少男士拒絕接受基督教的信仰,甚至譏諷我們信主的人是弱者,因自覺能力不夠便求神,正因這種恃強心態──以為自己永遠是強者,便成為他們信主及成長的絆腳石,他們永遠不會示人以弱。

保羅絕對是大丈夫,但他卻常常「示人以弱」,覺得自己是不足,他會道出他面對一些人時是恐懼戰兢,他會誇自己的軟弱(林後12:9),更且要求那些被他牧養的信徒給他禱告、支持他,「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弗6:19),這絕不是懦弱、無用,真正的大丈夫乃是知己的不足,有勇氣面對、尋求幫助,這是智者、勇者所為。

作父親的可有多和兒女分享你的經歷、感受?是分享不是責備(搵錢辛苦,不要隨便浪費),告之你面對的壓力、請他們和你一同禱告、代禱,這並不是示人以弱,乃是有血有肉、共同承擔、彼此支持。

其實作為一個真正的大丈夫,還有其他質素,如:

  • 有錯勇於承認,不會逃避責任

如:承認錯看了馬可,再肯定他的事奉(西4:10,提後4:11)

  • 不被環境駕馭,反倒駕馭環境,控制大局

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其具備的素質是:-

遇挫而不敗流血又流淚處高而不傲肯承認不足
遇難而不退真情常流露處低而不卑勇於求支援
遇苦而不怨能屈且能伸不自大自傲勇於認己錯
   能駕馭逆境

有以上的素質便能立於不敗之地。

但怎樣才可以擁有這些質素,我們不會相信這是與生俱來,乃是經過磨煉,我們也從保羅的自白中解開他不敗之謎。

遇挫而不敗

  •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4:8-9),是我們所羨慕的表現,但千萬不可忽略能在此表現的因素乃是「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林後4:7)

能屈又能伸

  • 在逆境中仍能揮洒自如、不受影響,乃因:
  • 「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腓4:11-12),「我都得了秘訣。」(腓4:12),「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
  •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4:4),「我靠主大大的喜樂。」(腓4:10

不恃強

  • 乃因:「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9-10)

他更清楚認識神絕不會失信於他:「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

流血又流淚

  • 主是他的榜樣,他能流血、流淚乃因主也如此:主耶穌也能當著眾人面前流淚(約11:33-35),神在整本聖經中豈不是常宣告祂對我們的愛嗎?

他能尋求信徒的禱告支持豈不如主一般嗎?主面對十字架的苦楚也有其懼怕,祂也向門徒流露其感受,並請他們與其一同儆醒禱告,連作為老師、救主也再求其門生在此刻給予支持,難道主不是一位大丈夫嗎?

原來他不敗之謎是很簡單,經歷主、仰望主,只要人望「羔」處,肯定主的拯救,縱使曾犯滔天大罪,也能無懼撒旦及人的控訴,「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稱他們為義了。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羅8:33-34)。能洗心革「命」、信靠神,誰依靠主便能夠萬夫莫敵,「既是這樣,還有甚麼說的呢?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8:31)。

今天價值昂貴的鑽石要經過好好的打磨,純金要用爐火焚去雜質,精鋼更要千錘百鍊。能成為不敗之人,乃是靠著主,經歷不少磨煉才成,問題是我們可有這樣的心及樂於親近神。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