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心靈:大衛的團隊(第 228 期)
30:21 大衛到了那疲乏不能跟隨、留在比梭溪的二百人那裏。他們出來迎接大衛和跟隨他的百姓。大衛上前向他們問安。 22 跟隨大衛去的人中,每一個惡人和無賴都說:「這些人既然沒有和我同去,我們所奪的財物就不分給他們,只把他們各人的妻子兒女給他們,讓他們帶回去就好了。」 23 大衛說:「我的弟兄,耶和華所賜給我們的,你們不可這麼做,因為他保佑了我們,把那羣來攻擊我們的人交在我們手裏。24 誰肯在這事上聽你們呢?上陣的分得多少,留下看守物件的也分得多少,大家應當平分。」 25 從那日起,大衛定此為以色列的律例典章,直到今日。(撒母耳記上 30 章 21-25 節)
在職場建立團隊,或者至少讓工作團隊可以有效運作,並非可以一蹴即就,這確實是一門處人的藝術,而藝術並非只著眼於技巧,她的核心是信念和價值。
大衛與戰勝亞瑪力人的四百團隊,回到那些疲乏不能跟隨的二百人那裏。這些跟隨大衛從亞弗一路南下,而體能稍遜的人,也擔心自己被擄走的家眷,奈何力有不逮,只能擔任後勤角色,無法衝鋒陷陣。他們應當懷着十分期待的心情,期盼大衛與四百團隊平安回來,把他們被擄去的家眷,帶回自己身邊。這種期待不容易,因為若果大衛戰敗歸來,甚至從此不見蹤影,那表示他們的家眷兇多吉少,而自己的安危、事業、前途,也可能頓時報銷了!
這些守候的人,看見回來的陣容,心裏必定十分暢快,甚至有點難以置信。他們不單看見前作戰的團伙齊齊整整,看見眾人的家眷平平安安,更加有大量本來不屬於大衛的掠物,大衛上前向他們問安,他們正要高興快樂之際,眾多惡人和無賴卻說:「這些人既然沒有和我同去,我們所奪的財物就不分給他們,只把他們各人的妻子兒女給他們,讓他們帶回去就好了。」
這些人的說話,看似很有道理。「多勞多得」看似是鐵一般的道理,他們辛辛苦苦,甚至冒死戰鬥,豈可以讓這些沒有「貢獻」的人,不勞而獲!那麼,敘事者為何把這些人形容是「惡人」和「無賴」?
他們是「惡人」,因為他們以為能夠成功追擊亞瑪力人,大獲全勝,並且收穫了很多戰利品,功勞在於他們。他們的「惡」不單在於欠缺憐憫和同理心,他們忘記了上帝才是關鍵。敘事者一路鋪陳,讓讀者清楚理解,大衛連敵人是誰也不知道的情況下,完全是上帝一步一步引領,將大衛和團隊的逆境,戲劇性地扭轉過來。如今這些「惡人」竟然忘記了上帝,戰勝之後就把功勞歸於自己。
他們是「無賴」,因為他們忘記了彼此是一個團隊,輕看這些體能遜色的人,認為上陣衝刺的,理應獲取賞賜,留守在後勤看守物件的人,只擔任並不重要的角色,就不願意跟他們分享戰利品了。這是強者全取,弱者收聲的森林定律。
大衛沒有屈服於這些看似「合情合理」的觀點,卻指出那些掠物,是耶和華所賜,因為上主保佑,把亞瑪力人交在他們手裏。大衛提醒他們,不可這麼對待自己的夥伴,若果大衛容讓這種森林定律,在團隊當中發酵,這個近乎委曲求存的團隊,將難以齊心合力,開啟未來。
其實跟隨大衛的都是「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撒上 22:2),同是天涯淪落人,又何必這樣對待自己的團隊?所以大衛問他們:「誰肯在這事上聽你們呢?」於是大衛規定上陣的分得多少,留下看守物件的也分得多少,大家應當平分。這原則本來基於摩西律例(參民 31:27),既然敘事者稱他們是「惡人」和「無賴」,他們自然不會看重神透過摩西所頒佈的信仰價值,甚至從來不放在心上。大衛卻將這信仰價值,透過具體的法律形式去實踐:「從那日起,大衛定此為以色列的律例典章,直到今日。」
雖然打了一場勝仗,大衛與團隊應該有點筋疲力竭吧!然而大衛卻可以如此冷靜,處理了這個突發危機,他除了堅持信仰價值,高舉上主,更難得他有很好的情緒智商,敘事者稱那些人是無賴,大衛卻有足夠的能量去稱呼他們為「我的弟兄」。
親愛的弟兄姊妹,做領袖很不容易,但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 5:8)
香港工商基督徒協會
總幹事
劉國偉
市井心靈默想
雖然打了一場勝仗,大衛與團隊應該有點筋疲力竭吧!然而大衛卻可以如此冷靜,處理了這個突發危機,他除了堅持信仰價值,高舉上主,更難得他有很好的情緒智商,敘事者稱那些人是無賴,大衛卻有足夠的能量去稱呼他們為「我的弟兄」。
經文默想及祈禱……
大衛說:「我的弟兄,耶和華所賜給我們的,你們不可這麼做,因為他保佑了我們,把那羣來攻擊我們的人交在我們手裏。(撒母耳記上 30 章 23 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