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6, 2025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信息)一念之間

香港 林俊鴻牧師

撒母耳記上二十五章

「一念疏忽是錯起頭。」一句出自清代金纓编著的《格言聯璧》,指出一個疏忽的意念導致的錯誤。疏忽的意念可能是因為思慮不周或出於衝動,背後也許是源自面對無理的對待,或被無故的辱罵而引發的即時反應。沒有作過多的考慮,只是「一念之間」而生的舉動,雖則自己當下會認為是「正確合理的理由」,卻往往會造成一生懊悔的遺憾。

撒母耳記上二十五章記載大衞作王前與拿八及亞比該的故事。拿八是大富戶,大衞與跟隨他的人曾善待他的僕人,甚至在他們牧羊時「晝夜作他們的保障」(16  節)。當大衞得知他們正在剪羊毛時(剪羊毛就如農村收割,傳統上主人家會宴客並慷慨施捨),他想到自己曾對拿八的僕人及其畜群的照顧,以為可以得到對方的善待,在這個歡慶的日子,對方會回報自己的善舉。他差遣僕人向拿八提出訴求,料不到對方卻是惡言相向。「拿八回答大衛的僕人說:『大衛是誰?耶西的兒子是誰?近來悖逆主人奔逃的僕人甚多,我豈可將飲食和為我剪羊毛人所宰的肉給我不知道從那裡來的人呢?』」(10-11  節)  拿八直接指責大衞他們「混水摸魚」。大衞一念換來的是對方這樣的羞辱,不禁惱羞成怒,「向跟隨他的人說:『你們各人都要帶上刀!』眾人就都帶上刀,大衛也帶上刀。」(13 節)

大衞這一念是順著自己怒氣發作,自己的善舉換來的是對方的惡待,而拿八對大衞訴求的理解是「來找好處的」,所以他的即時反應是對大衞盡顯羞辱與鄙視。拿八他的一念險些為自己帶來家族覆亡,亞比該知道所發生的事後,即時預備一切物資迎接大衞,並解釋說拿八所作的一切她並不知道。她請求大衞原諒拿八的作為,並勸說大衞:「我主現在若不親手報仇流無辜人的血,到了耶和華照所應許你的話賜福與你,立你作以色列的王,那時我主必不至心裡不安,覺得良心有虧。耶和華賜福與我主的時候,求你記念婢女。」(30 節) 亞比該她的一念是顧及各方面,包括「保護了自己的家」、「阻止大衞流無辜人的血」、「讓大衞將來作王時不至心裏不安、良心有虧」。這一念所引發行動之結果,是扭轉局勢由毀家至護家,勸導心態由殺人洩憤到「不至心裏不安、良心有虧」,那是何等美好的生命見證!

拿八的一念,雖可以看是合理的思維,卻是沒有愛心的考慮。他只從負面角度看人,只想到大衞等人來求取好處,卻不曾細心反思大衞差來的人所說的話,即是大衛曾如何對待他的僕人及保護他們。他更沒有求證,就只是一口否定他們,認為要來取好處的都是有問題的人。正如當時在國內尚未發展的年代裡,這一種偏激的觀念亦是很普遍的。那時我還是十多歲,母親常收到內地表親寄來的信,我認為這些信都是要求別人去寄東西或是向自己索取金錢的。但其實並非每一封都是如此,這種觀念是出於自己的偏見。又例如現今社會有人不願捐助的理由是怕「愛心被濫用」,但不少人或機構仍有真正的需要,也許現實裡的確有些受助者不善管理或有個別濫用的情況,可是,如果只是考慮這些而抹殺真正的需要,那就很容易失去了我們在主裏的愛心了。在此以前,我們是否可以多一點了解或是細心作一些根本求證呢?

大衞向拿八發出求助,因他自覺不但沒有欺負他們,甚至晝夜作他們的保障,他深信拿八會因此感恩圖報,不會吝嗇於滿足大衞所要求的。出乎意料地,拿八會有這樣的反應,大衞的一念,先是以為「好心得好報」,失望後則讓仇恨充滿,甚至以神的名起誓報復。這一念頭也與現今社會追求公平對待的理念相近,卻同樣是缺乏愛心的考慮,大衞雖以神的名起誓卻是對神沒有信心!

一念之間想作出激烈的報復行動,這是很容易出現的反應,因我們期望人都會感恩圖報,不料別人卻不以為然。神的兒女當然要常存感恩的心,但世人並不都是如此,我們要提醒自己不要過度期望,更不要因此讓自己陷入罪的捆綁。善待他人是我們生命的表現,至於人怎樣對待你,那是對方生命的實況。主耶穌不是這樣教導麼?「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太六 1)人固然應該有感恩的心,但這不是規條,而是我們生命的自然流露,為何我們不相信天父的賞賜呢?而是追求人即時的回報呢?

亞比該一念的見證,這表現出她的勇氣與智慧,她的信心、愛心、盼望都在此處可見。「願這罪歸我」,她向大衞表示她願承擔這次事件的責任,因為她不知道拿八的反應,因為他「愚頑的性情」,希望大衞「不要理會」,並將自己帶來禮物視為「神阻止他親手報仇,取流血的罪」。她顧慮的是拿八的處境以及大衞未來可能出現的遺憾,亞比該的行動給我們一個極重要的信息,那是不從自己出發的「一念」而行動,相反,她是從對方出發,更是帶人到神面前。她的一念所帶來美好的結果,是因她能全面顧及身邊人與對方的意念。

人總會面對不同的處境,在面對艱難、挫折、失敗、羞辱的一刻,我們的「心」是如何的呢?我們是讓仇恨、報復充斥我們的心,還是心存信、望、愛去面對呢?一念之間讓我們在面對任何處境時,嘗試放下自以為正確的觀點,設身處地從對方的需要思考,更從神的角度思想,我們的見證就是在此顯示出來!我們只要仰望主的帶領,我們一切的好處,不在主以外!

善惡一念間 後果莫視閒

凡事須慎思 惟求主恩憫

勿圖霎時快   致遺終身憾



相關(靈修文章):


# TAG

EN English MONDAY MANNA 中國成語 以色列 以色列新聞 你累了嗎 保捷 信仰見證 出埃及記 利未記 創世記 劉國偉 原文解經 國度禾場KHM 天人之聲 天堂 奇妙的創造 妥拉 妥拉人生 家庭 市井心靈 張哈拿牧師 愛情 敬拜 智慧 梁永善牧師 歳首到年終 民數記 清晨妥拉 漫畫事件簿 為以色列代禱 琴與爐 申命記 真理 知識 研經課程 箴言 考門夫人 聖經 荒漠甘泉 見證 週一嗎哪 靈修 靈修文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