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達文西《最後晚餐》的秘密

觀賞圖畫可以怡情養性,更可以領略畫家的意念。或許你會問,我不太懂得欣賞藝術,應該怎樣去觀賞一幅畫作呢?欣賞一幅畫,除了是畫的題材、構圖和繪畫技巧外,有些畫家還會把秘密信息隱藏在作品裡。讓我跟大家分享如何觀賞名畫《最後晚餐》,看看畫家隱藏了甚麼秘密在其中。

看畫,必須要知道畫作的背景資料。是誰繪畫《最後晚餐》呢?你或者會說是達文西。對嗎?可以是對,也可以說不對。因為在達文西之前,有很多畫家也繪畫過相同的題目,所以若有人問你《最後晚餐》的畫家是誰?你必須反問是哪個時期《最後晚餐》的畫作?如果是文藝復興時期,米蘭修道院那幅《最後晚餐》壁畫,就是達文西繪畫的。

達文西是誰?

14世紀,在意大利佛羅倫斯開始了一個文化運動,稱為文藝復興;這個時期的藝術、文學和科技有迅速的發展。達文西(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1452-1519)是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的父親是一位法律公證員,母親是一位農婦,達文西是他們的私生子。他在佛羅倫斯的文西(Vinci)小鎮出生,在那裡生活了16年,才追隨著名的畫家委羅基奧(Andrea del Verrocchio)學習藝術。後來他自立門戶,為米蘭公爵盧多維科(Duke Lodovico)設計機械和繪畫。當時盧多維科選擇了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為家族教堂,就邀請達文西在聖母教堂旁的修道院內繪畫《最後晚餐》,這幅傑作讓達文西名噪一時。

教堂內的壁畫

《最後晚餐》是一幅高4.6米,寬8.8米的大型壁畫,位於米蘭天主教恩寵聖母教堂旁。修道院食堂(Refectory of the Convent)的北牆。達文西運用一點透視原理構圖,使觀眾看到食堂隨畫面自然地延伸。構圖以耶穌為中心,他攤開雙手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兩邊每三個門徒為一組,構成四組三角形;門徒各懷心事,與神態自若的耶穌形成鮮明的對比。

當達文西策劃製作壁畫時,他為了尋找心目中每個使徒的神情,經常在米蘭的市集描繪眾生相。據說達文西花了很長的時間做資料搜集,他在製作草圖時,所有人物面孔皆已胸有成竹,惟有賣主的猶大未有設定。他常常整天站在空洞的牆壁前沉思,當時會院負責人見狀,向米蘭公爵投訴壁畫製作進度緩慢。於是米蘭公爵向達文西垂詢,他立刻提議用會院負責人的樣貌作為猶大面相的參考,使公爵開懷大笑,可見達文西幽默之處。註1

達文西花了三年時間(1495-1498年)才完成《最後晚餐》,但是這幅壁畫可說是多災多難。達文西為了爭取更長時間來著色,放棄運用傳統濕壁畫顏料,卻研製了一種油彩與蛋彩的混合顏料,導致畫作完成50年後因潮濕而開始剝落。後來會院在1652年進行維修工程,在食堂牆上開了一道小門,將畫中耶穌與部分門徒的腳截去了。1943年二次大戰期間,會院遭受轟炸,幸好《最後晚餐》最終能保存下來。

如何解構《最後晚餐》?

十幾年前,《達文西密碼》一書鬧得滿城風雨,該書作者布朗(Dan Brown)認為達文西繪畫的《最後晚餐》隱藏了重大秘密,他推測畫中耶穌右邊的人像不是使徒約翰,而是抹大拉的瑪利亞。按書中描述,她是耶穌的妻子,這種異想天開的解釋,竟然也有人相信!其實要知道畫中耶穌右邊的人像是誰?極其簡單!

我們從現存達文西的草圖發現,當時鋒芒未露的達文西曾經參考其他畫家的取向,把猶大放在餐桌另一面。同樣地,他按照慣例把使徒約翰繪畫成具有女性特質的男子,而且靠攏著耶穌身旁。註2 還有一個值得參考的觀察,畫裡面的十二使徒,有兩對親兄弟: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約翰。達文西把彼得和安得烈都畫成半禿頭中年漢子,而雅各和約翰都是面貌相似的長髮美男子。故此《最後晚餐》隱藏的秘密,根本不是指向約翰。

《最後晚餐》的題材來自《馬太福音》第26章,達文西繪畫耶穌和十二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的一刻。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出賣我了。」(太26:20)門徒聽後顯得困惑和憂愁,惟有賣主的猶大(畫面左邊第四位)將身體往後傾,一手抓著錢袋,另一隻手正蘸向盤子。耶穌說:「同我蘸手在盤子裡的,就是他要賣我。」(太26:23)

達文西的構圖是把人物都放在一張長方形餐桌後,他把透視消失點放於耶穌的右眼,明顯引導觀眾注視畫中的主角耶穌基督。當時在食堂進餐的修士,彷彿與主一起共享筵席,他們看著畫面各人的神情,必然代入其中而自問:「若我與主同席,聽到主要被出賣的預告,我會有甚麼反應呢?」

《聖經》記述門徒的反應非常奇怪,他們不是問主:「誰出賣你呢?」竟然是「主!是我麼?」反映每個門徒都有個人的軟弱,感到對主的虧欠。這幅《最後晚餐》可說是修士們每天的靈修課題,也是達文西選擇繪畫這個題目的背後意義。

隱藏在畫作背後的信息

難道這就是達文西隱藏在《最後晚餐》的秘密嗎?當然不是!正如前文提及,達文西研發的新顏料並不耐用,畫面剝落致體無完膚,無法看到達文西隱藏在畫作背後的信息;於是我借助當時同期畫家的幫助去探究這個秘密。

我曾經到訪法國羅浮宮欣賞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剛好有年輕畫家在現場臨摹博物館的油畫,這是一種傳統習畫方法,以臨摹來揣摩技巧。在文藝復興時期,臨摹達文西畫作的畫家也有不少,其中一位是達文西的助手吉皮特里諾(Giampietrino)。他在達文西完成《最後晚餐》後,臨摹這幅作品在帆布上,現存於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成為研究《最後晚餐》原型的重要參考。吉皮特里諾的《最後晚餐》展現了原來色彩豐富的畫面,讓人可以看清完整圖像的每一個細節。

從畫面所見,彼得手上握著一把刀子,表現他較為衝動的性格;多馬舉起指頭,預告他缺乏信心,後來更要用指頭探入主的肋旁。我們除了欣賞到神態各異的人物外,還可以看到餐桌上擺放異常整齊的餅、酒、杯、碟和瓶子;只有一樣東西是不尋常地倒下來,原來賣主的猶大因為壞事洩露,一時心虛,身體不其然往後傾斜,打翻餐桌上的瓶子,把調味的鹽灑落桌上。達文西這個刻意安排的畫面非常高明,讓觀看壁畫的修士想起耶穌的教導:「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5:13)鹽的作用是防腐和調味,而信徒要在世上作光作鹽,彰顯上主的美德。那些為了私慾而放棄跟隨基督的信徒,就像鹽失去應有的作用,變得毫無價值了。

那瓶翻倒了的鹽,顯露猶大為了抓緊錢財而出賣尊嚴,這是每個信徒的當頭棒喝!達文西在構圖中設計猶大的微小動作,是讓觀眾反問一己的生命意義。每個觀賞《最後晚餐》的信徒,也應撫心自問:「我現在手上抓緊的是甚麼東西呢?」

研讀《聖經》,信徒必須考慮作者傳遞給讀者的重要信息;觀賞畫作,也必須思考畫家所傳遞的原始信息。達文西繪畫《最後晚餐》是針對當時正在進餐的修士,希望他們反思生命光景,得到靈性的餵養。現在請你再細看達文西的《最後晚餐》,能否會意達文西的心意呢?

1. Roger Whiting, Leonardo- A portrait of the Renaissance man, Wellfleet Press. 1992, p57-60
2. Bruno Santi, Leonardo da Vinci, Becocci Editore 1981, p46-53



相關(保捷 (Pottery)


# TAG

EN English MONDAY MANNA 中國成語 以色列 以色列新聞 你累了嗎 保捷 信仰見證 出埃及記 利未記 創世記 劉國偉 原文解經 國度禾場KHM 天人之聲 天堂 奇妙的創造 妥拉 妥拉人生 家庭 市井心靈 張哈拿牧師 愛情 敬拜 智慧 梁永善牧師 歳首到年終 民數記 清晨妥拉 漫畫事件簿 為以色列代禱 琴與爐 申命記 真理 知識 研經課程 箴言 考門夫人 聖經 荒漠甘泉 見證 週一嗎哪 靈修 靈修文章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