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7,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登山

  您喜歡爬山嗎?都說:爬山是健康的戶外活動。您一生攀爬過多少大小山峰?攀登上喜馬拉雅山聖母峰頂,大概是喜愛登山者夢想成真的榮耀記錄吧!   我偶爾也喜歡徒步山路,僅只是當作健行運動而已;由於天生體能不是很好,所以連台灣一般登山者津津樂道的山峰,如玉山、奇萊山……等等也沒敢嘗試。充其量只因怕人譏笑說:「沒到過阿里山,就等於沒到過台灣」,所以就勉強自己去了一趟阿里山,於天未亮就跟隨一群人爬上山頂去等待日出。還好因喜歡借由閱讀一些登山者攀爬高峰,近乎挑戰不可能任務的勇敢事跡,也能分享登高山者他們的快樂。    看過登聖母峰者的記載:謂登山者在望著最高峰頂就在眼前的最後一程,有一必須遵守的安全考量規則;即因每日必然有的天氣變化,限定於下午二時前不管有沒有到達山頂,攀爬者都必須折返。這關係著人與大自然對等關係的微妙互動,真是考驗了人體能的極限與啟動人對生命的高度盼望。   儒家說:「登高彌自卑」;登上山頂,眺望山下的景物顯得人的渺小,教導了人的「謙卑」,環視週遭的雲海,叫人慨歎自然的奇觀,仰望藍天仍是高高在上,激發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豪情壯志。所以激發人發明了飛機、火箭等等,大有與天爭高,探究宇宙至深奧秘之氣魄。   佛教近年流行「山水禪」,行者行走於山林水邊;除了享受林木釋放出來的氧氣,更藉著潺潺溪流聲及蟲鳴鳥叫,「滌心凈慮」、「反聞聞自性(注)」一番。不禁吟詠「翠竹、黃花無非般若,山聲、水聲儘是廣長舌」的禪話。又說:「上善若水」;一趟「山林饗宴」真是不虛此行;平添了心靈來自大自然,不同的體悟。   登山不只是一項體能運動,也可以是一趟心靈之旅,這也因人是萬物之靈的珍貴。所不同者,因每個人不同的知識或信仰背景的差異,登山的意義和靈感的啟發就顯現了不同。但總說也都是教導人「高山仰止」一番。   在基督信仰裡,謂:天地萬物及人,無一不是上帝所造的。上帝不只是以色列的神,他是萬國、萬民的神。摩西登上西乃山頂,有耶和華神的曉諭、十誡的律令。耶穌基督在山上宣講「登山寶訓」;論八大福;宣告耶穌基督來到世上要成全律法;成全上帝的話語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有句古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山本生是物質的東西,賦予它靈氣的是神加添給人的詩情畫意。因此從人為出發的「覺悟」,其意境似乎也隨著山的攀登,節節升高而遠闊;人歷經了某些艱困與難處,修煉成某些深度的體證,類此佛教徒鍛練了「自力」工夫。然而從神臨在於人的「見證」,就不是看人攀登的高度來決定。因為神他自高處臨下,信他的只需迎向他-「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他必不叫你的腳搖動;保護你的必不打盹!保護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覺。保護你的是耶和華;耶和華在你右邊蔭庇你。白日,太陽必不傷你;夜間,月亮必不害你。耶和華要保護你,免受一切的災害;他要保護你的性命。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詩121:1-8)   這段經文是人向上仰望於神的幫助、保護、庇佑。人與神的關係是神施恩惠慈愛給仰望他的人。「你們要向天舉目,觀看下地;因為天必像煙雲消散,地必如衣服漸漸舊了;其上的居民也要如此死亡(如此死亡:或譯像蠓蟲死亡)。惟有我的救恩永遠長存;我的公義也不廢掉。知道公義、將我訓誨存在心中的民,要聽我言!不要怕人的辱罵,也不要因人的毀謗驚惶。因為蛀蟲必咬他們,好像咬衣服;蟲子必咬他們,如同咬羊絨。惟有我的公義永遠長存,我的救恩直到萬代。」(賽51:6-8)   這段經文訓勉人在地上須將神的公義、訓誨存在心中;不要怕人的辱罵,也不要因人的毀謗驚惶;因為惟有神的公義永遠長存,神的救恩直到萬代。人與人要有良好關係是須仰賴神的公義。   信靠唯一真神的基督信仰,重視的是人與神、人與人在神愛裡的親蜜關係的維繫、聯合。這關係的聯繫全在神的恩典裡。人這方緊要作的只是仰賴、交託、順服,而非個己的修行、功德;是「他力」在基督裡的完備。「仰望從小山或從大山的喧嚷中得幫助,真是枉然的。以色列得救,誠然在乎耶和華─我們的神。」(耶3:23)   藉著「登山」的覺悟或啟示,不管是自力或他力,其實都是神賜給我們的。不幸地是往往「自力」易造成「自大」;登高若成為人誇耀的記錄,一座座攀登過的高山徒然只是成為認識神的處處攔阻。因此「自義」就阻隔了「因信稱義」;因信耶穌基督的救贖,而白白得的恩典。這是我們要深深以為警惕的。  感謝主,基督徒在神面前都得有平等的恩待。人不必擔心先天不足或後天失調。不管你有沒有能力攀爬最高峰,或者什麼大小山峰都不曾爬過、走過。只不過曾經被眼前不注意的一個小土堆給拌倒了,也或許連這樣的一次小意外也不曾有過。好大的福氣,只有在基督裡,人儘管泰然自若,在神的愛裡心安理得。那麼「登山」時吟詠幾首詩詞、歌賦,唱頌幾句禪偈、語錄,平添的只是「生活」的色彩。可千萬別把它視為「生命」等同;因為生命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起始和活泉,才可以稱為是生命。唯上帝造天地萬物,唯主耶穌賜生命活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4)   因此我們登上個人的高山,指教我們發現了個人的極限,讓我們都能謙卑仰望於高過一切大山小山的天父上帝。「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是憐恤你的耶和華說的。」(賽54:10)   當讚美主!「平安、喜樂」的心,唯主所賜;唯主高高在上,是生命、智慧的起源、活泉,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注) 反聞聞自性—-謂學佛人在動靜之間要時時刻刻「回觀返照」於清淨本自佛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