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6,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行公義.好憐憫(回應一)

(由於原影片受損,此乃修復後的,質素較差,見諒)

視頻/音頻/文字版權歸【葡萄樹傳媒】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應:
(一)羅杰才牧師,院牧聯會:「我想問一下李熾昌教授,你剛才提出一點就是說,我們進入永生,在聖經裡面,一般基督教會說信耶穌得救,但其實你也引用了很多論述說『行公義.好憐憫』才是站立在上帝那兒,或進入上帝國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無可至疑,這個都是今日普遍我們認識的福音派教會,那一個認識上很大的距離,就是整個教會的活動和事工是注重如何去傳一個個人得救的福音,很重要的,這也是我們教會心態的一個事實。從你這一個的發現,或者這一個神學的論點,我們接受它的那一個嚴肅性和那一個重要性,但是怎麼樣將它成為了今天基督教教會都去注意的一個題目呢?即是,我們可以、應該要怎麼做呢?以及它也會帶來今天福音派教會甚麼樣的心態上變化或者衝擊呢?可不可以多講一點呢?」

(二)「我想問一下李教授,就你剛才提到『行公義.好憐憫』,去到新約就變了是『有恩典.有真理』,那一個轉化是怎麼樣的呢?是不是就是『貫徹』,還是『取替』,還是『深化』(expand)、『豐富』,到底關係是怎麼樣的呢?謝謝。」
﹣﹣﹣﹣﹣﹣﹣﹣
李熾昌教授:
我想就是「宗教」,基督教都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不是死的」,是「發展的」,有歷史背景,有新的處境使到它發展。舊約聖經一直去到新約,由希伯來的整個文化傳統去到希臘的傳統,去到早期教會、以及我們近代的社會,去到整個美國的福音派的運動、復興運動。你看一看他們每一次的關心在那裡?你就會發覺,近代教會要那麼重視一個問題,就是「個人的得救」。我們所傳的就是一個叫做「廉價恩典」,我有一些東西要賣,我想要一些人入教,我想令到他不用去做任何事,即是你信就行了 – 容易,人數增加對教會的事業、宣教事業的一個很蓬勃的發展;但對人的生命的改變,以及他接受了信仰之後,那個生活的實踐、那個信仰的心靈、宗教人性的表現是有多少呢?我們要關心這個問題。

你也知道,同樣的去到新約的時代,如果我們說新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他們是一個「Eschatological Community – 末世的群體」,他們不再需要關心甚麼「行公義.好憐憫」、對社會的建設,而是說:「我們這一代的人,是耶穌很快回來了,你們快點信,你快點進來,不進來就沒有時間了,最後了!」這一個的福音,我們問:今天是不是這個社會和我們人群是需要這一類的福音?如果是的話,我們就繼續的去傳;如果不是的話,我們就要回去看一看,到底福音的多元性,那個豐富的地方,我們的經典,不是只有一個經典,一本的經典;我們有六十六卷書,我們有這麼多本不同的舊約、這麼多本不同的新約的聖經,它們都是來自不同的人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是重要的,它們都是源於上帝的信仰,但是他們的體會,我們不能夠單一化。我們今天基督教最大問題,就是將它 simplify 到每個人都了解,因此每個人都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而我們就以為這個就是基督教。其實它豐富的地方,我們真的要用很多的時間去處理,但是那一個基本都是:是一個上帝的世界,我們是上帝所創造的,因此我們的心一定是來自上帝的。如果我們以為我們可以生活而沒有上帝,就沒有了謙卑,謙卑地與上帝同行的意思就是,能夠在你的生命當中知道,你不能夠把上帝當成透明,上帝就在我們的生命裡面。你有了這一個「行公義.好憐憫」以及其他任何宗教的教義,我覺得才會有地位,要不然我們就會說:「我們教會如果不再快一點傳這一個福音,就會關門了,沒有人了...」

「廉價恩典」、「促銷」、「大出血」的賣,那我們現在是不是在一個這樣的情況當中呢?一個末世的群體,耶穌就快來,明天就可能結束了,我們不需要再關心任何事,我們在社會上面只是維持我們的生活,我們只是關心我們一件事,「靈魂」!因此我們生命的質素是如何,都不重要!即是,所以我們所考慮的就是這些問題。

﹣﹣﹣﹣﹣﹣﹣﹣
回應:
(三)「但是你剛才說『不同了』,在《約翰福音》一章14節,是不是?『恩典真理』,我就想看到那一個的關鍵和那一個連續性在那裡?」

﹣﹣﹣﹣﹣﹣﹣﹣
李熾昌教授:
希伯來的文化是一個活動的文化、一個行動的文化,去到一個希臘文化,很多時候都會問 「Essence -本質」,所以你看到那個翻譯的重點是不同了,即是,一個 Relational 的文化,以及問一個真善美的文化,就是一些可以 define 的,就是說可以界定到新約,我們說它是甚麼。在舊約裡面,或者希伯來文裡面,「關係」是怎麼樣的,因此,就是兩個字,那個「慈愛」、「憐憫」、「公義」,都是「關係」的詞,不是「是甚麼」,是「關係」。那麼,那一個「恩典真理」不就變成一個 Essence 了嗎?
﹣﹣﹣﹣﹣﹣﹣﹣
盧龍光教授:
「不過,今天就可惜沒有新約的在此講,是不是?那麼,我剛剛學新約的,其實李教授的答案可以不要只是用《約翰福音》,我們幸好還有三卷福音書的。《路加福音》那裡,或者《馬太》也是如此,主耶穌不斷的教訓是『要如此行吧』。其實這一個屬於恩典真理和公義憐憫,我相信如果從,因為希伯來聖經是不包含新約,不過我們基督徒的聖經就包括希伯來聖經。所以,我們看這四樣東西在這裡就剛好有一個配合,因為除了行動之外,都要說 Essence,不過只有 Essence,而沒有行動,就是今天教會最大的挑戰;整天都可能說定義,或者只是一個末世的群體,『明天都回來了,今天甚麼都不用做了,說了,都只是為了打發時間,反正明天就到了。』但其實,福音書、使徒行傳,其實所謂 Delay Parousia (延遲的終末論之說),就是說,耶穌還沒有回來喎,那怎麼樣呢?保羅的書信裡面都關心這件事,有些人要死了,耶穌還沒有回來喎,那怎麼辦呢?你發現其實今天很多人就誤解了『因信稱義』,以為坐著信就可以了,如果你看保羅他是怎麼說自己的使徒身份,就是他一直去實踐,為主耶穌受各樣的苦,這一種生命的特質。所以我想,縱然這不是今天的題目,今天的題目是從舊約那裡來的,不過我相信,可能下一次文化節
會多談一下新約也不一定。」

「現在第二個問題,請大家問一下陳教授,呃,李教授有一點補充。」

﹣﹣﹣﹣﹣﹣﹣﹣
李熾昌教授:
我想,剛剛盧牧師所說的「因信稱義」是很重要的,其實我們今天在這裡有一點的誤解;「因信」是因我的信,因此我得稱義,其實那就是你厲害的地方,因為你信,所以你得救;如果我們再看一看x牧師所說:是因耶穌基督的信實,不是因為我們的信

視頻/音頻/文字版權歸【葡萄樹傳媒】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