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神靈超級市場 2

語音(廣東話): 所以我通過基督認識上帝,跟孔子那種知道敬畏上帝,是我人生中兩種不同的境界,但起碼我們知道我們的古代偉人、聖人都敬畏真神。講到祖先,祖先的祭祀又是何來呢? 原來祖先的祭祀,根據《禮記》記載,就是從祭上帝時來,《禮記》講到「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報本反始也。」萬物由天而生的,人由祖先來的。中國古人知道飲水思源,萬物的根源是「天」,即是上帝,人的根源是祖先,所以配上帝也,即是說,祭祀祖先是要配合上帝的祭祀的,即是說祭祖並不是只拜祖先。第一,不是拜他,是祭,第二,他是祭上帝時配合的,祭上帝時順便祭祖先,即是祖先跟上帝一同敬拜,如果不敬拜上帝,只祭祖是合乎這個古禮,而「郊之際」,郊際是什麼呢?古時祭天,是在郊外地方祭天,什麼是「郊」呢?城以外就叫「郊」,城以外有人居住的地方,就稱為「郊」,例如:粉嶺就是「郊」,九龍的郊,那什麼是郊外?就是有人居住的地方之外的野地,稱為「郊外」。郊外這個字,大家不明白為何叫「郊外」。就是因為城外有人居住的衛星城市,就稱為「郊」。以外的野地則稱為「郊外」,就是這樣。未時祭天,就不在城裏,是在城以外有人居住的地方,就在「郊」的地方開設天壇祭天,嗱,所以你留意中國北京的天壇不是在「紫禁城」附近的,古時來說「紫禁城」城牆外面,北京城外面,北京城,現在的北京看起來好像很細小,古代的北京城,不是那麼小的,所以現在天壇在北京城,北京裏頭,但古代是在北京以外城郊的地方。郊祭就是祭祀上帝,祭祀上帝時順便祭祀祖先,那意義在哪兒呢?「報本反始」,就是飲水思源,我們的根源,不會忘本,不忘本即是,第一不忘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祖先,血汗耕耘,但是第二不忘,亦不忘上天賜下萬物飲食使我們能夠生存,我們的生命根源是在乎他。所以中國古人在祭上帝的同時會祭祖先,所以祖先,古代中國人並不認為祖先是鬼神,即是死後變鬼,不是這樣的。現在我們將祖先當鬼,不知為何,好像把他們當作死後變鬼那麼可怕。回魂的時候嚇得要命。因為我們怕,所以把他們當成鬼,其實原意並非如此,原意指他死後去上帝那裏,所以記念上帝的時候順便記念祖先。

說到孔子的時候,他跟本就不重視鬼神,所以孔子說:「未能是人,焉能是鬼」,有空拜鬼,倒不如先處理人間的事。據說孔子本來寫「鬼者無也」,突然之間一陣陰風吹來,把紙張吹倒地上,他嚇了一跳,改成「鬼者信則有,不信則無」。這段記載是不對的,為什麼呢?因為孔子當時未發明紙張,通常講故事都時將現在的說到古代,有時我看古時的戲,好像清朝的戲,用現時的髮型,後面又拖著一條辮子,那即是將現代講到古時。其實孔子那時根本未有紙張,所以這個故事不會是真的。孔子那時用竹簡寫字,如果整排竹簡被吹走,真的會怕。孔子不重視鬼,他不是覺得沒有,因為他不在乎有沒有,最重要是做好人的事情。
至於祭祀祖先的意義是什麼呢?原來祭祀祖先的意義,曾子解釋「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就是,謹慎生死,「慎終」,「終」就是死亡,即是謹慎生死,追懷過去的歷史,「追遠」就是追懷過去歷史上祖先的奮鬥,即是很謹慎做好生死的事,即是做好祭禮,謹慎地去思考自己的祖先。人懂得做的,道德就會越來越好。原來那個祭祀,那個禮儀的意義,是培養你的道德,而不是當那隻鬼在的時候,就弄些東西給那隻鬼吃。祭祖的意思,我看以前婆婆祭祖太公時時候,灑些酒於地上,又放一隻雞在那兒,太公是不是真的會吃到呢?太公這隻鬼回來的時候,就倒酒……嘩﹗有雞就食,是這樣嗎?不是的,哪有太公回來,那只不過是禮儀,那隻雞最後都是留給自已吃的。我們中國人很醒目的,弄一隻雞祭神,終歸是自己吃的。

原來那個「禮」意義就不是迷信,意義就是應該培養你有道德,因為你時常想起父母,都會乖一點。如果出外攪三弄四的時候,想起父母都不應該壞了,那些壞男人到深圳包二奶,但一想到太太,「我都是不可以做的。」那就稱之為有道德,即是你時常想的。要記得,男人到外面出差時常想起太太,想起太太那些開心事,不要想些不好的東西,你可以想起太太很開心便行,我們的婚姻時常都很開心就可以了。時常大家充滿喜愛、充滿歡笑,當你出外一個人想起老婆都覺得開心,那你就不會對其他女人有心了。這就是栽培自已的道德。想想父母對我的恩情,我都要做好自已,又怎會做歪事呢?這就是栽培你的道德,「民德歸厚矣」。這就是儒家思想,中國儒家思想並不將祖先當成鬼來祭,而只是在乎那個禮儀栽培道德,所以現在的人祭祖才有小小弄錯,就不明白是鼓勵。第一﹐不明白鼓勵是要祭上帝;第二,不明儒家這個禮是栽培你的道德,不是把祖先當是鬼。

至於燒香給祖先,有些人說:「哎呀,兒女信基督教後,我便沒有「香」吃了。」但所謂燒香給些鬼吃或祖先吃,其實不是中國的文化,我們弄錯了。「西溪松畫」那本書就曾經說過:「恆香就於經書無載,就起於胡人的習俗」,就是說燒香於《經書》內並無記載,中國的《十三經》沒有講過燒香。是胡人的習俗,中國古代有沒有燒香?其實有,但不是用之來拜神,中國的香好像香薰一樣,就是在燃點香爐,有點香味的,令居住環境好一點,且有治療作用。他們不是用之來拜神,認為香是拜神的是「五胡亂華」之後,「五胡」是什麼呢?就是魏晉南北朝,魏、晉是什麼,你們都知道,那知不知道三國演義那段時間完了,就由魏國統一天下,魏國被晉國(晉朝)滅了之後,晉朝統一天下,那個魏國,曹操就是魏國,接著司馬士統治的時候,那段時期,由於中國經過三國大亂,晉朝統一天下,就開始弱了。弱的時候,五種胡人就打入中國,五種胡人是什麼呢?匈奴、鮮卑、羌、羯、氐,五種人,西域外族打入遊牧民族,鮮卑人姓慕容,即是那些武俠小說都有,那些就是鮮卑族。這五個族打入中國,由於當時在西域有些部族信佛教,受印度文化影響。當他們打入中國之後,就將印度的些啲習俗帶來中國,印度的習俗是什麼?燒香、拜神,就是印度的民間文化,原來在印度的宗教裏﹐認為有種東西叫「終陰身」。「終陰身」就是一種,一種鬼物,一種存在物,他們吃不到東西,他們的喉嚨好像針孔那麼窄,只能夠吃「香」,看不見的,「終陰身」,即是說,他經過卻看不見的,他是鬼之類的東西。他是鬼,只吃「香」,佛教認為人死後就進入另一種狀態,稱「終有狀態」,而「終有狀態」就是所謂的「終陰身」,佛教就不是高級的佛學那種佛教,那天我明天,下一堂就會講高級的佛學是什學。

民間迷信佛教的另一種東西,民間裡講人死後就變做「終陰身」,他會留在地上的一段時間。有幾種講法,最長講法是一個人死後變「終陰身」,即是變成鬼,會於地上留四十九日,而第七日會回魂;有些說法留七日就會走;有些卻說留十四日走;有些說留四十九日才走。每本經書的講法不同,佛經都有很多本,各有各講法。所以中國人本來不是那麼伯鬼,自從接受這個講法之後,有的就怕回魂這東西,回魂即是第七日會回來,真是小孩聽見都會嚇怕。婆婆死後,第七天會回來,不用怕的,親人來的,看到都不怕,不怕就是假的。明明死了,還見他走過,就算看不見他走過,看到有些東西走過,都可會能是婆婆,那隻螳螂可能是她,那隻草蜢或者是她,或者是一隻蚊,總然之什麼的有可以。有言之鑿鑿,那些信這些信那些的人,看到什麼就怕什麼,可能是婆婆回來。婆婆回來,剛剛婆婆的神位有一隻,有一隻飛鵝,可能是婆婆。那個小孩立即走進房用被蓋過頭,那晚不敢去洗手間,怕去到洗手間那時,婆婆說:「怎麼呀,小心點﹗」嘩!怎會不嚇壞?

所以第七日回魂。第一,我們還要怕一段時間,第二就是,他留在地上四十九日,即是說鬼,留在地上四十九日。所以人就要去點香,點香就是,如果有鬼經過卻沒有「香」吃。那他就會嚇你,所以點了香就稱為「過主」,我們廣東人稱「過主」為很自私的行為,有鬼來,「給你一點「香」吃,你不要攪找我們,到別處吧﹗」燒香給鬼吃就印度的文化。不過現在的香,其實是污染空氣,點得多就會鼻敏感,不是太好,就改用電香,發明了電香,就簡單得多。如果真是電香,又有何意義呢?你試想,如果真是有鬼經過,飄下、飄下,「有「香」呀,就來吃…」,結果將電死了他,但這個有關香的講法,其實是來自「終陰身」的,不是中國文化,是印度文化。

我們又講到一個上帝觀念,後來為何逐漸消失了呢?現時中國講到上帝,還以為是外國傳來,就是本來重要的古聖人所崇信的上帝,這文化如何慢慢消失呢?就是從秦始皇開始,由於他自稱「皇帝」,秦始皇是個雄財大略的暴君,統一天下,當時他覺得應該有個不同的稱呼,怎樣稱呼我才好?比施說古時有個皇字,皇字很棒的,有天皇,地皇,太皇,其中以太皇最貴,最高級就是太皇,不如稱主上為太皇,但當時秦王正覺得太皇還是不夠,但是「皇」字就很好,我喜歡還有另外一個字,就是「帝」字,我以後便稱為「皇帝」。其實「皇帝」這個字就是「皇天上帝」,即是最高的上帝,中國統治者就變成最高的上帝,中國政治就變成統治者擁有最高權力。當統治者代表上帝,即是上帝有了代理人,再無人重視上帝了。因為皇帝代理上帝,所以祭天就是天子去祭天,一年兩次,人民就沒有機會知道上帝了。他要知道就只有皇帝,所以上帝的觀念就陸續於文化上被皇帝所取代,而上帝獨一上帝慢慢失去了。

我們知道古代中國稱為「太一」,「太一」就是獨一的上帝,「太一」現時在最古老的楚國的簡,叫做國店的簡,在國店地方找到楚國的簡,講到「太一」創造萬物,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然後新天地,由「太一」去產出天地萬物,宇宙是獨一的真神,「太一」是最後的「一」。「太一」後來轉變成「太極」的觀念,而上帝原本「太一」,就是獨一嘅真神,但後來變成很多個「帝」,就是五個帝,就分東、南、西、北、中,五行的方位,變成五個帝,東、南、西、北、中,再加發、白,就可以打麻雀。

漢朝以後漸漸,這個上帝變成五帝,開始失去獨一的上帝,失去了上帝,又失去了永恆,因為上帝代表永恆,人死後去上帝那裏,現時人死後沒有去上帝那裏,就失去永生的盼望。由此產生民間道教了,道跟同道家是不同的,我們要知道,道家是一種哲學,是老子、莊子的思想,這是一種很偉大的哲理,老子知道上古的文化,又講上帝和天,他將上帝和天轉化為哲學性的觀念,就稱為「道」。就是宇宙的本體,叫做「道」,道的原意就是,引伸成為萬物發展的規律,即是萬物按著道路發展,即是規律。老子說:「有物運成,仙天地生。」有一個東西在有天地之前已經存在,他說過類似上帝很偉大的,是很寂靜,很獨立的,獨立而不改,他是不會改變的,周圍不怠,無論怎樣推動萬物,都不會疲乏,「吾不知其名,自知曰道」,不知道他的名字,不過給他起名為「道」。老子講到萬物的根源,本體是一種很偉大,講不清楚的東西,因為他是天地之先,超乎語言,語言表達不到,所以他說:「道可道非常道」,即是講得出的就不是道,明不明白「道可道非常道」,最偉大的那個常道,是講不出的,講得出的就不是真道,所以整天講道,講道不能只憑一個「講」字。這個道超過語言,無法描述,所以用「無」,或「無名」的觀念來描寫,他沒有容但又包涵一切潛能,這段話,你明白就好,不明白也不要緊。這個道很偉大,講不清楚,這個道是永恆的偉大的道,又講不清楚,所以講得清楚就不是道了。所以有句說話:「大辯不言」,「辯」字就是辯論的辯,就是最棒辯論的人。不用說的,說得多就不是辯論棒的。不要聽錯,咁由於道是永恆,那什麼最像這個道呢?例如:山谷,谷神不死,山谷就能夠融合所有東西,所有水都流到山谷那裏,谷的精神,像山谷能夠包容一切,那些就不會死。講到永恆,就好像谷,山谷的精神,人要有虛靜心,就可以乎合這個道了。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