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人生於世,何所禱也?(鄧瑞強博士)2013.8.11

語音(廣東話):
主題:人生於世,何所禱也?
證道:鄧瑞強博士
經文:路加福音11:1-4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

今日講道的內容,是關於祈禱的。

懂得祈禱,應該是人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分界線。理性與感情,不是人獸之別的終極界線。其他動物也有理性,也有感情。動物也能與人溝通,你呼喚牠的時候,牠會回應。但當有一天,你回家時,見到你的狗跪在床邊,為你祈禱,你肯定會懷疑,這還是一條狗嗎?祈禱,是人類特有的靈性行為。

如何祈禱?祈禱的內容是什麼?這是我們靈性生命最重要的學習內容。

有一次,有人問德蘭修女:「當你祈禱時,你向神說什麼?」

德蘭修女回答說:「我沒講什麼,我只是聽。」

那人再問:「那麼,當你祈禱時,神向你講什麼?」

德蘭修女回答說:「祂也沒講什麼,祂也只是聽。」

德蘭修女對祈禱有很深的體會,她講到一種留心對方、專注對方的默然交流。在這交流中,「我」變得不重要了。「我」的說話不重要了,「我」的渴求也不重要了。若果要講「我」,則是作為「神所聆聽的對象」這意義下的「我」。在神的聆聽裡、在神的愛護裡、在神的注目下,「我」才呈現出來。這是蒙神所愛的「我」,這是蒙神恩典眷顧下的「我」。離開了神的恩典,離開了神的聆聽,離開了神的愛,「我」便失去了重量,也失去其真實意義。

德蘭修女關於祈禱的講法,點出了祈禱對於認識「我是誰」,有莫大重要性。

回到今日的講道經文:路加福音11:1-4。

這是主耶教教導信徒祈禱的經文。

1 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 2 耶穌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有古卷:父啊〕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有古卷沒有「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字眼〕 3 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 4 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有古卷沒有「救我們脫離凶惡」的字眼〕

新約有兩個主禱文的版本。一個在馬太福音,這是我們崇拜時常用的版本。一個在路加福音,這版本的主禱文與我們習慣背誦的主禱文,有一些差異。我們今天要看的,就是路加福音的版本。

馬太福音的讀者,是猶太人,他們從少已習慣祈禱。但是過於習慣,便流於虛偽,變成法利賽式的祈禱。在馬太福音裡,耶穌主動教人以主禱文祈禱,以正確的祈禱內容,糾正錯誤的祈禱態度。

路加福音的讀者,是非猶太人,他們不懂耶穌那種祈禱方式。在路加福音裡,人問耶穌如何祈禱。耶穌教他們以主禱文祈禱,從而讓他們明白跟從基督的真正含意。

1 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

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祈禱內容,每個派別都有自己的祈禱方式。一種祈禱的教導,塑造一種信仰群體。施洗約翰教他的門徒一種祈禱方式,塑造他們成一獨特群體。門徒求問耶穌,他們是否也有一種屬於自己群體的祈禱。門徒這裡求問的,表面上是祈禱的內容,但在實質上,卻是探討信徒與神有何獨特關係,信徒有何特別的身分。主耶穌的回答,塑造一個獨特的信仰群體。主禱文教導我們,我們應以一種什麼樣的獨特方式,存活於世上。每唸一次主禱文,就是再一次確認自己的身分。

2 耶穌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有古卷:父啊〕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有古卷沒有「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字眼〕

古代留傳下來的不同經文抄本,在這裡有不同寫法。有些抄本的經文短一點,有些抄本的經文長一點。我們可以理解,原先的經文應是「父啊」,但抄經的人也熟悉馬太的經文,受到馬太經文的影響,他將之改為「我們在天上的父」。若經文原先是「我們在天上的父」,則我們很難理解為何抄經的人將之改成「父啊」。關於經文校勘的問題,我不多講了。在新近出版的《和合本修訂版》裡,這節經文是:「父啊,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

路加福音的主禱文以一個呼喚作開始:「父啊」。簡單、直接、親切。相比之下,「我們在天上的父」較莊嚴,禮儀味道也較重。「父啊」是對於我們的生命寄托於何處的一個終極認定。在絕境裡,有人大聲呼喊:「錢啊!」在孤寂裡,有人大聲呼喊:「愛情啊!」可以想像,希臘的悲劇人物Oedipus在悲痛中會大聲呼喊:「無情的命運啊!」究竟是什麼東西承托或支配著我們的生命?是今世的財富?是感性的慰藉?抑或是無情的命運之力?

主禱文開宗明義提示我們,承托我們的,我們終極面對的,是「父」──一個接納我們、愛我們、對我們有期望的有情生命。路加福音獨家記載了主耶穌的一個比喻,去展示這位「父」的特質。就是那出名的「浪子回頭」的比喻。比喻裡講到的這位父,承受著小兒子的無情、大兒子的自義。他默默等待小兒子浪子回頭,循循善勸大兒子回心轉意。為的是讓他們體會何謂接納、何謂恩典、何謂愛。承托我們生命的,就是這位「父」。若我們將生命的意義建基於今生的成就,會有一種活法。若我們將生命的意義訴之無情的命運,會有另一種活法。若我們從心底呼喊「父啊」,將生命交給祂,我們的生命肯定會有一種新的活法。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中文這種譯法,給人一種感覺,就是神的名還未被尊為聖,我們現在只能渴望這事早日實現。這句的英文翻譯,一般是 “hallowed be thy name” (KJV, RSV, NIV),這更接近希臘文的結構,直譯是「被尊為聖的是你的名」。這是一種宣告與肯定,多於只是一種渴望。

啟示錄4:8提到有些神物不斷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主上帝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主禱文的「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類近啟示錄的這個宣告,確認那顯出了大能、被尊為聖的,就是這位父、這位神。主禱文呼籲我們加入這個尊神的名為聖的行列。

尊一個人或一件物為聖,就是視之為終極價值。面對終極價值,其他的價值都可以捨去。人生有很多價值的取捨。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作了他的價值選擇,他尊「義」為聖,故甘願捨「生」取「義」。如今,我們的抉擇是:禮拜日、假期天,多睡一點我所欲也,崇拜神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時,我如何抉擇?

「被尊為聖的是你的名」,指示我們價值之所在,教導我們如何抉擇。

「願你的國降臨」,這句經文的結構與上句相似,用英文表達便是 “come thy kingdom”。同樣,與其說是一等待,不如說是宣告及肯定神的國降臨人間。啟示錄11:17提到天上的聖徒敬拜神說:「昔在、今在的主上帝--全能者啊,我們感謝你!因你執掌大權作王了。」主禱文這句「願你的國降臨」類似啟示錄的這個讚頌,它呼喚我們看,神的國在人間。

當一個最卑污的罪人被寬恕,當一個最卑下的人被尊重,當一個最無助的人被關懷的時候,神的國便顯現出來了。當耶穌去探訪那些露宿者時,當耶穌去肯定那些中學文憑試不合格的人的價值時,當耶穌冒死去醫治那些沙士病人時,神的國便來臨了。神的國像一顆芥菜種一樣,毫不起眼,但確實在這裡。這是人間的希望所在。主禱文鼓勵我們去看、去肯定,耶穌昔日的救恩行動己將天國帶來人間,今日,天國仍在我們中間像種子一般發芽生長。

當你看到人間一切被慈愛的「父」承托著,當你確認只有神的名被尊為聖,當你看到天國在人間隱密地發展著,你的生命會全然不同。

有何不同?

主禱文跟著的幾句話,點出信徒與眾不同的地方。

3 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

這裡涉及生命最基本的需要──食物。我們每日需要的食物,天父「天天」賜給我們。我們習慣的馬太版本的經文,是「我們日用的飲食,今天賜給我們」。路加講「天天」,更凸顯天父持續的供應。不單「今天」供應,而是「天天」供應,更加叫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

主耶穌教信徒這樣祈禱,是教我們一種面對物質世界的心態。

我們有物質性,但不全是物質,人有靈性。物質主義卻是要將一切約化為物質。物質主義會將價值約化為事物的「價格」,將真理約化為「有用」,將美約化為「追上時尚」。有一個小故事很能點出物質主義的精髓。《小王子》這本小書這樣寫:「如果你對大人說:『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磚蓋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戶上有天竺葵,屋頂上還有鴿子…』他們怎麼也想像不到這房子有多漂亮。你必須對他們說:『我看到一幢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這時,他們便會驚叫:『噢,多麼漂亮的房子啊!』」

當我們的心「物質化」了的時候,我們便會攫取,而不懂分享。只會計算一個孩子要花費多少萬,而不懂得與孩子一起捉迷藏。以消費的能力評估人的價值,而忘記人格。誠信變得無重量,懂得賺錢才最重要。

「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教我們明白,來到我們手中的物質,全是天父的恩典。物質本身不是終極的,不是衡量一切的基礎。天父施恩典,人領受恩典,這才是生活的根本面貌。白白的得來,也當白白的捨去。

4 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有古卷沒有「救我們脫離凶惡」的字眼〕

「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這節經文在《新漢語譯本》譯作:「求你赦免我們的罪,正如我們也赦免所有虧負我們的人」。父赦免我們的罪,當然不是因為我們赦免了其他人。父赦免我們的罪,是恩典。我們是蒙恩的人,也當效法天父,去赦免其他人。

這裡涉及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相處之道:恕道。在路加福音6:27-29裡,主耶穌說:「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有人奪你的外衣,連裏衣也由他拿去。」這是一種不合常理的、以寬恕先行的存在方式。我想,這是跟從基督的人最極端的行為模式,卻就是基督徒群體的身分特徵。

克羅地亞裔的神學家沃弗(Miroslav Volf)寫了本巨著《擁抱神學》(Exclusion & Embrace),探討十字架在這仇恨世界裡的意義。克羅地亞人經歷過種族滅絕的痛苦,沃弗很明白什麼叫仇恨,但他也很明白寬恕的意義。他說:「十字架就是神放棄祂的自我,為的是不放棄人類;它〔十字架〕是神意欲在不用暴力下破除人類冤仇的力量,接納人類進入神聖共融中所帶來的結果。」(《擁抱神學》(台北:校園,2007),頁215)沒有這十字架的寬恕力量,人類就在仇恨的輪迴中打滾。

在寬恕者的眼中,看見敵人生命中的神的形象。在復仇者的眼中,只看到敵人就是魔鬼。沒有寬恕的心,只會覺得自己是神,仇敵是魔鬼。正邪不兩立,暴力的循環永不止息。要重建一切關係,先有寬恕的心。

大膽地放下仇恨,主動地寬恕,是基督徒的特質。念誦主禱文,就是願意活出這特質。人看見這種特質,便會看到神的國像微小的種子般在發芽。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按釋經學者的解釋,這經文的重點不在「不遇見試探」,而在「遇見試探時不陷在其網羅裡」(參耶利米亞:《主禱文真義探索》(台北:使者出版社,1988),頁59。)其實,馬太福音的版文多加的一句「救我們脫離凶惡」,便解釋了禱文的重點不在沒有試探,而是面對考驗時不致跌入陷阱裡。這禱文涉及信仰的堅持。

人生在世,艱難重重。難道有少許挫折,便去求靠風水命理,放棄我們的天父。難道有少許不如意,便去訴之暴力,放棄十架的大愛。難道有少許失敗,便偏離正途,不再尊神的名為聖。

主禱文結尾的這一句,是求神保守我們,在人生的艱難中,不至失腳。我們的父是會不斷加我們力量的,問題只是我們自甘墮落。

父啊,被尊為聖的是你的名,來臨在世間的是你的國。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求你赦免我們的罪,正如我們也赦免所有虧負我們的人。不要叫我們在種種考驗中墮落。

但願:榮耀歸於聖父、聖子、聖靈。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