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14,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道在心田(劉國偉先生)2020.7.19

講題:道在心田
講員:
劉國偉先生

引言
弟兄姊妹平安。

我們今天選讀的舊約經課和詩篇,經文內容都是與豐收的景象相關。我對農業的認識非常膚淺,但是在過去多次聖地行的旅程中,有難得的機會去粗略認識以色列的農業科技發展,包括去參觀一些農業科技創新的初創公司。最深刻的一次,是參觀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有機會認識聞名世界的滴水灌溉科技,負責介紹的同事那引以自豪的眼神,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由上世紀60年代開始,以色列的水利工程師首次提出滴水灌溉的設想,並成功研製出有關的裝置, 60年之後的今天,以色列已經超過80%的農耕土地使用滴水灌溉。

作為旅客或訪客,我每一次停留台拉維夫的時候,總會參觀位於當地市中心的迦密市場(Carmel Market)。我特別喜歡在攤檔之間鑽動,身處色彩繽紛的各式各樣蔬菜、新鮮水果、乾果和香料之間,實在是一個有形有景的豐收影像,很多遊客都喜歡在擺滿農產品的攤檔面前拍照,那裏也是我購買手信的好去處。

其實以色列位於乾旱地帶,尤其是南部大部份地方區都是曠野,水源十分缺乏。當你走過以色列的東西南北,看見相對乾旱的地貌,其實你心中很難構想出詩篇65篇所形容的豐收景象。自古以來,農業耕種都是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的長期挑戰。

今天選讀的福音經課,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撒種的比喻」,三卷符類福音都有記載這個教導。耶穌採用農耕經驗來講論天國的道理,其實非常應景,也是十分貼地,對當時的社會來說,即使你不是農夫,你也會發覺耶穌所描述的內容不難理解,甚至產生共鳴。

馬太福音的五段講章
馬太福音包含了五大段耶穌的教導,分別是第5至7章的登山寶訓,第10章有關差遣門徒,第13章天國的比喻,第18章門徒的關係,還有第24至25章有關末世的儆醒。按今日之用語,這五篇講論可依次分類為:
(1) 門徒素質
(2) 門徒承擔使命
(3) 門徒的天國觀
(4) 門徒群體的建立
(5) 門徒在危難裡的考驗

撒種的比喻位於五篇講論的中間,其重要性不在於這章經文是研究耶穌比喻的基礎經文,而是這是耶穌從會堂作為教訓與傳道的基地,轉移到海邊的一個轉折位。我們不能說會堂的門已經向耶穌關上,但事實上,耶穌卻經歷猶太宗教領袖的批評和挑戰,然後再發展下去,就是尋找耶穌的把柄,最後決意要除掉祂。當權者意圖將耶穌驅逐離開他們管轄的範圍,認為這就可以終止耶穌所帶來的影響,卻沒有想到,耶穌在湖邊、路旁、山上、樹下、城門口,有若戶外的聖殿,向心靈有所渴慕的群眾,宣講天國的福音,和教訓天國的道理。到頭來,是好些控制猶太教的權貴,要把耶穌排除在會堂以外,甚至將耶穌置於死地,但天國的信息卻在會堂以外的世界,開花結果。

馬太在第11及12章記述了不同的人對耶穌的反應,承接上文,馬太以「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出來,坐在海邊。」(太13:1)作為開始,正要交代撒種的比喻,跟第12章所記載,包括與法利賽人的爭論,其實有很大關聯。

馬太告訴我們,「有許多人到祂那裏聚集,祂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太13:2) 耶穌坐下來,是拉比講論重要教導時的情態,讓我們來看,按照馬太記載,耶穌這第一篇海邊的教導。

四種心田
巴勒斯坦的農田形貌,以較狹長的長方形為多,兩塊田之間是行人走道,日子久了,走道被踏踩得十分堅硬,種子落在這裡,是難以伸入泥土的。

石頭上的淺土地,是巴勒斯坦常見的土質,在石灰岩的上面,薄薄的一片土層,這層泥土大概有三四吋深,即大概10厘米左右,種子落在這淺土層,由於石頭吸收較多熱力,種子發芽很快,可是種子的根往下生長時,卻碰上堅硬的石頭,不容易找到充足的養料和水份,日頭再曬,就因為缺水而枯萎。

撒在荊棘裡的種子,雖然可以發芽生長,卻因為稍事成長之後,給週邊的荊棘擠住,無法攝取足夠的陽光和養份,就不能茁壯成長。

好土有足夠的深度,種子可以深入土裡,吸收水份和養料,沒有荊棘的擠壓,成長就有更好的空間,並且結出三十倍、六十倍和一百倍。

耶穌就解說,這四種不同的田地,是代表什麼。

路旁硬地,就好像閉塞的心靈,無法接受上帝的道,即使聽見了,心裡也不會明白,撒但就趁著這個機會,把心田上面的道奪去了。一個人的心田怎麼會像硬土一般,成為對天國的道理的閉塞的心靈?崇拜權力的人,喜歡擁有權力和賣弄權力,很難接受叫人捨己的天國道理;對福音信仰存有偏見,認為這世界沒有神,又或者耶穌只不過是一位教師,不可能是神的兒子⋯⋯這些偏見可以使一個人的心眼盲掉;自傲自恃的人不願意做一個受教的人,又怎會明白一個叫我們將生命主權交給上帝的道理? 我有一位好朋友,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界精英,二十五年前已經是某國際超級品牌的第一位華人董事,他那時常說自己的人生哲學就是追求卓越,努力奮鬥,而且自己嚴守不騙人不害人的宗旨,若果上帝因為他不相信主而死後真的要下地獄,他只能控訴這個上帝是不公義的;十五年前,他與太太邀請我跟他二十歲的兒子傾談……

淺土地上種子發芽甚快,初聽道理時歡喜接受,但那心田沒有深度,當為了信仰而接受考驗,遭逢患難,或者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畢德生如此意譯這種生命狀況:so when the emotions wear off and some difficulty arrives, there is nothing to show for it. (The Message) 信仰若只是建基於一時的熱情,一剎那間的衝動,純粹感覺,則來得快,去得也快。弟兄姊妹,沒有根的信仰,很多時成為我們真誠走窄路的很大的障礙,看來是接受了神的道,卻並沒有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沒有根的信仰,不單難以成長,更可能會枯萎。

耶穌說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現代人的生活實在愈來愈擁擠,想方設法要更快獲取更多,也不甘心自己失去曾經擁有的,於是一場得與失的攻防戰,不斷在內心交織。是的,真正的競爭者,從來不在市場,不是你的同行,也不是你身邊跟你比拼誰更快上位的同事,而是那個要擠住你,阻礙你在信仰路上去多走一步的自己。現代中文譯本將「把道擠住了」譯作「窒息了信息的生機」,弟兄姊妹,為何有些人的心田是一塊窒息的土壤?為何人類常常用物質世界的得失追逐,去把心田裡最重要的道種擠住? 我們又是否生活在這種狀態中?

耶穌說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整段經文所提及的道、道理,在原文都是同一個字Logos,按約翰福音的信息,道就是耶穌;而「明白」所指涉的意思,不僅是頭腦上的領會,其實更包含了相信和接受之意。所以,「人聽道明白了」,最深層的意思是一個人相信和接受主,並讓自己的心田,成為結出因道種而長出來的果實。弟兄姊妹,在一個艱難的世代,你願意耕耘自己的心田,為主結出生命的果實嗎? 三十倍、六十倍和一百倍。

土質會變好變壞
我們都知道農田的土質會隨著時間和環境轉變,可能好土變成壞土,壞土可能變成好土,請問你的那塊心田,現在是什麼光景?你需要上帝幫助你,尤其是感到窒息,欠缺水份,欠缺養份的時候,求上帝改變我們的土質,滋養我們的心田,又或者我們是一塊好土,就求上帝保守我們,不要讓荊棘生長在我們的心田中。

收成可期
若果你是一個為天國培育生命的人,我會認為你是一個撒種的人。對於撒種的人來說,有時見到道種在路旁,在淺土地上,在荊棘叢中,枯乾窒息,難免會失望。不過,耶穌這個比喻,要告訴我們,總有收成,而且可能是豐收一百倍,弟兄姊妹,即使仍然未見果效,也不必灰心,求上帝給我們智慧和信心,努力撒種,歡呼收割,也許會迎來生命的豐收。

讓我們再一次欣賞詩篇65篇的選段:
你眷顧地,降下透雨,
使地大得肥美。
上帝的河滿了水;
你這樣澆灌了地,
好為人預備五穀。

你澆透地的犁溝,潤平犁脊,
降甘霖,使地軟和;
其中發長的,蒙你賜福。

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
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
(將恩典堆在你的頭上,車輪走過都揤起脂油!)

滴在曠野的草場上。
小山以歡樂束腰;

草場以羊群為衣;
谷中也長滿了五穀。
這一切都歡呼歌唱。

弟兄姊妹,我投身學生福音運動及青年牧養工作已經超過四十年,經歷過流淚撒種的滋味,在事奉路途上被主內肢體傷害,還有撒但的攻擊,但我不曾放棄,仍然耕耘心田,繼續撒種,期盼前面繼續有生命的豐收。

願神的道在我們的心田結實成長,更願我們都是一個為天國撒種的人,並經歷生命的豐收。

願榮耀歸予三一真神。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