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7,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吉甲的覺醒—進入應許之地(伍渭文牧師)2022.4.3

講題:吉甲的覺醒—進入應許之地
講員:伍渭文牧師

引言:每一架飛機在燃油記錄儀中間有一標誌—Point of No Return 折返點,顯示燃油用了過半,若要回航就在此刻,過了這點就不夠燃油返回起航的機場了。

出埃及是一個屬靈生命的航程,像肉身生命的航程,沒有折返點。人可以回到過去的地點,但不能回到過去的時間。出埃及另一端的機場是迦南流奶與蜜之地,這是上主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創十二章上主呼召七十五歲亞伯蘭離開吾珥,帶同妻子、羅得和財物去到迦南地。

 創十五章到了迦南地,上主再次向亞伯蘭顯現,進一步告訴他:「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這地,因為亞摩利人(西方人,迦南人統稱)的罪孽,還沒有滿盈。」(創十五13-16)跟著上主與亞伯蘭立約:「日落天黑,不料有冒煙的爐並燒著的火把,從那些肉塊經過。當日耶和華與亞伯蘭立約。」(創十五17, 18)這是立約儀式:行經切開的祭牲,以生命保證不會爽約,否則像祭牲剖開。到了創十七,亞伯蘭改名並行割禮。「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是我與你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是你們所當遵守的。」(創十七10)

先知何西亞用婚姻比喻這約:「我要永遠聘娶你,以正義、公平、慈愛、憐憫聘娶你;以忠實聘娶你,使你認識我是上主。」(何2:21-22)。但以色列人對這婚姻不忠誠,忘記自己是上主的約民,多次離開上主,拜偶像。因而北國以色列被亞述國所滅,南國猶大被巴比倫所滅,備受亡國之痛。

放下行李。以色列人的失敗,就如不少婚姻的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是忘記起航後是沒有折返點。有些人結婚時,行李仍沒有放下,五年、十年仍未放下行李,隨時可以離開,結果實現了「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ed prophesy)。

 在吉甲行割禮就是約民身份的覺醒。上主與先祖亞伯拉罕立約,賜他後裔應許之地,此刻以色列人已渡過約但河,立足應許之地,他們要決志從此結束飄流的生活,做上主的子民。

 今天福音經課路十五章的浪子,也醒悟自己的身份,回到父親家中。「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路十五18, 19)今日的題目「吉甲的覺醒」,是約民身份的覺醒,屬靈生命的覺醒。

 吉甲的覺醒—認清身份,不再飄流

「你製造火石刀,第二次給以色列人行割禮。約書亞就製造火石刀,在除皮山那裡給以色列人行割禮。」(書五2,3)「耶和華對約書亞說,我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輥去了。因此那地方名叫吉甲,直到今日。」(書五9)

約書亞叫所有在曠野出生的以色列人,在吉甲進行割禮並遵守逾越節,再次認定他們的身份,結束過去飄流的生活,回歸祭司國度、屬神的子民,征戰就在前面,要為真道打美好的仗。

割禮是聖洗

聖經稱割禮就是聖洗。 「你們在他裡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你們既受洗與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復活。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西二11, 12)」

a聖洗是開竅,教會稱領了洗的人蒙光照(Enlightened),得著靈性的覺醒;領洗時燃點一枝蠟燭,象徵蒙了光照,也願意把真光傳遍天下。吉甲原文是輥開,割禮就是把陽皮輥開,所以吉甲另一名字叫除皮山。輥開也是開竅,蒙光照。

b蒙光照是明白真理,靈性復活。未蒙光照前,我不曉得為何來到世上,我信有造物主,但不知他是誰,如何找到他;人死後甚麼都沒有,人生有何意義呢?人生沒有上主,在世確實沒有指望。年紀愈大,更體會「沒有指望」這話的重量。但現在我知離世是進入更美的家鄉,如葛培理所說:我沒有死,祇是換了地址。蒙光照是靈性復活。信主後我真的經歷了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中學二年級信耶穌後,經驗生命的改變。一般中四(Form 4)才成為領袖生,但中三已被選為領袖生,全校祇有兩位,一男一女。班主任問我:「你父母給你的家庭教育很成功很難得。」我說:「是耶穌改變了我。」

 聖洗是誓師

a回絕黑暗。教會稱聖洗是入門禮儀(Rite of initiation),在聖洗禮序中領洗者要立誓回絕魔鬼。主禮:「我問你是否決意應許拒絕魔鬼各樣行為,丟棄世上虛浮之榮華,除去一切貪慾,與肉體之邪情。」在古教會領洗者此時轉身向西(魔鬼墮落方向);用肢體語言回絕魔鬼,然後轉過頭來面向聖壇–基督復活的東面。

b誓師入旅。吉甲在耶利哥東北一英哩。在此行割禮有開赴戰場前誓師的意味。事實上,聖洗就有歸入基督軍旅誓師的意味。每一個領洗者已被徵入伍,進行屬靈的爭戰。公禱書聖洗禮文:「我等接納此人進入基督之教會,將十字聖記號畫其額上為記,表明其自今以後,必真信奉釘十字架之基督,在人面前承認基督不以為恥,在基督旗下,向罪惡世俗魔鬼奮勇爭戰,一生盡忠,事奉基督。」

輥開埃及的羞辱

割禮或聖洗是「承認基督不以為恥」,書五9:「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中間身上輥去了。」甚麼是埃及的羞辱呢?為奴是埃及的羞辱嗎?但此刻他們已離開為奴之地,來到吉甲。埃及的羞辱應指埃及人嘲笑上帝,無能力引領百姓進入迦南地。拜金牛犢帶來上主的震怒,摩西求上主不要消滅以色列人,寧可把自己名字從生命冊塗抹,其中一個理由是不想使埃及人議論上帝,離間上主與選民的關係。「為甚麼使埃及人議論說,他領他們出去,是要降禍與他們,把他們殺在山中。」(出三十二12)

撒但要敵擋的是上主,人根本不是他的對手;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賜福……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伯一9-11) 魔鬼叫人埋怨上主,懷疑上主,離間上主與人的關係,目的是敵對上主,因為上主極愛世人,甚至犧牲獨生愛子拯救世人。

馬丁路德1537年一篇約翰福音的講章中,提及教父一則軼聞,說明道成為肉身是何等敬虔的奧秘。古教會崇拜認信,詠唱(chanting)尼西亞信經到「他道成肉身」(Et homo factus est)時,會眾都同時曲膝下跪,但有一個人卻若無其事站在那裡,也不脫帽,以示崇敬,木若柱子。魔鬼實在看不過眼,趨前重重擊打他一下,頓時金星直冒。魔鬼詛咒他說:「願地獄吞噬你,你這蠢驢。若上主成為我們一樣的天使(魔鬼乃墮落的天使),會眾歌頌『上主成為天使』,我不單下跪,且要五體投地!是的,我會匍匐爬行十肘(五米)。你這可惡的人……你聽到上主沒有成為天使,卻成為人,跟你一樣,還像木杉和石柱呆呆站著。」

 出了埃及後以色列人祇在曠野繞圈,繞了四十年,這羞辱來自以色列人不信和埋怨,但也算在上帝的帳上。信徒的行為,可以榮神益人,亦可羞辱上主,把基督重釘十字架。但當信徒認定是上主子民的身份,讓心靈不再隨波逐流,就把埃及的羞辱輥去了。

小結:人生旅程沒有折返點,朝聖旅程也沒有折返點。我們可以回到過去的地點,但不能回到過去的時間。吉甲的覺醒是放下行李,拿起屬靈的兵器,參與屬靈的征戰。進入應許之地是宣揚上主的律法,叫罪惡滿盈的亞摩利人,及時悔改,逃過審判。

(1 吉甲的覺醒認清身份,不再飄流)

 吉甲的覺醒: 宣講信息,使人得福

「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不料有一個人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對面站立。約書亞到他那裡,問他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他回答說,不是的,我來是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約書亞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書五13, 14)

站在上主那一邊

在人看來,敵人當前行割禮是不可思議的,傷口需時間復元,萬一敵人趁機攻過來怎辦?耶利哥城離吉甲祇一英哩。行割禮後才開始戰爭說明這是上主的戰事,不是以色列人的戰爭,是以色列人為上主爭戰。第五章13-15節出現一位持刀的人。約書亞問:「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這人答:「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

 這是上主對付罪惡的戰爭,不是國族與國族的戰爭。「耶和華你的神將這些國民從你面前攆出以後,你們心裡不可說,耶和華將我領進來得這地,是因我的義,其實耶和華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去,是因為他們的惡。你進去得他們的地,並不是因你們的義,也不是因你們心裡正直,乃是因這些國民的惡,耶和華你的神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去,又因耶和華要堅定他向你列祖亞伯罕、以撒、雅各起誓所應許的話。」(申九4, 5)

 1861年美 國南北戰爭開打初期北軍節節敗退,有人 建議林肯總統帶領全體士兵禱告,求神站 在北軍這邊,贏得戰事。林肯說他不會那樣禱告:「我從不求神站在我們這邊,只問我們是否站 在神那邊?」深信只要北軍沒有違反聖經真理,上主會幫助北軍。林肯這番話對當下的戰事很有啟發,他對戰爭帶來的苦難的話也發人深省:「毋懷苦毒,廣施慈愛;趨仁就義,擇善固執,如承天意;努力完成手中的工作,包紮國家的傷口,照顧為國出征而捐軀者的遺孀和孤兒—竭盡所能,謀求在我們和列國中間的公義和永久的和平。」[1]

 上主在戰爭

渡河與圍城。渡約但河時,是上主使水斷流。抬約櫃祭司把腳站在河水裡,平時漲過兩岸的水就斷了,水立成壘,以色列人行過干地,約櫃離開,河水復流,一如昔日出埃及過紅海的情況。這事使迦南人聞而喪膽。攻打耶利哥城,繞城七天,每天一次,聽祭司吹號角,不作一聲。第七天繞城七次後才大聲呼喊,城牆就塌下來了。這是耶和華的爭戰。

 滅絕Herem, Anathema。約書亞記中記載很多戰爭,得勝的以色列人把整個城的人和牲畜殺掉,從現代人看來是野蠻的種族清洗,信徒提起都有點尷尬。但約書亞記不是現代社會學、人類學的書,其寫作角度是神學的,強調上帝對罪惡的決絕。

迦南人的宗教文化極其邪淫迷信,廟宇常駐男、女祭司,藉行淫進行宗教禮儀,獸交很普遍,又把兒童作祭牲獻祭。上主要清除這些罪惡,保護選民不受異教影響信仰。但選民仍然受當地異教文化影響拜偶像,禁之不絕,像以色列王瑪拿西:「在耶和華的兩院(外院、內院)中為天上的萬象築壇,並使他的兒子經火,又觀兆、用法術、立交鬼的、和行巫術的。多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他的怒氣。」(王下二十一5, 6)

 「一切人口,盡行殺絕」也是當時文化流行誇張的話。申命記七章說要把迦南人滅絕淨盡,但又說不可與他們結親,既然滅絕何來結親?「滅絕」一詞,希伯來文Herem,希臘文翻作Anathema,強調信仰純正,與錯謬、罪惡決絕。宗教改革時期,羅馬天主教會列舉教義,若不遵守,便被Anathema咒逐,詛咒並逐出教會。

因為罪惡滿盈,耶利哥城在號角聲歡呼聲中不攻而陷,全城被除滅。同樣當以色列人亞干偷了上主庫中的財物和收藏異教的衣飾,以色列人眾不敵寡,艾城一役慘敗,亞干全家被除滅。很明顯,約書亞記的戰爭角度是屬靈的。對罪絕不能妥協,上主是聖潔的,不得輕慢,無論以色列人或迦南人,一視同仁,與種族無關。

上主在拯救

弱勢妓女喇合與大城基遍勇士。事實上弱勢妓女喇合幫助探子全家得救;大城基遍勇士眾多,但聽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行了奇事大事,棄假從真,用計謀說是遠方來的,慕名歸順,被接納為聖殿劈柴挑水;原居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沒有被逐,與以色列人和平共存。事實上,後來我們看到不少迦南人散居在各支派境內。

以色列人進佔應許迦南地,是上主對居民的審判,也是對他們的拯救。喇合就看到以色列上帝才是真實可靠的神。「耶和華你們上帝,本是上天下地的上帝……要救活我的父母、弟兄、姐妹、和一切屬他們的,拯救我們性命不死。」(書二11, 13) 喇合認識迦南宗教諸偶像的虛妄,以色列的上帝才是天地的主。王爾德說:「我們都躺在陰溝裡,但有些人仰視晚上的星空。」。喇合不單得救,而且成為耶穌的先祖,上主並不偏待人。

進入迦南應許之地有宣教召命,所以離開埃及後,以色列人首先被引領來到西乃山,與上主立約,接受並學習律法。西乃山立約時,上主清楚指出他們有宣教的使命:「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出十九5, 6)

《耶穌愛迦南人》(Jesus Loves Canaanites)一書的作者勞謝爾(Randal Rauser (2 Cups Press, 2021)指出:「我們沒有藉口行使用暴力,合理化優越主義,或妖魔化局外人。反之,我們得到嚴厲的警告,我們屬靈的自覺和聖潔乏善可陳,也提醒我們局外人的聖潔,可作他山之石,幫助我們靈性重整革新。」[2]

4) 吃迦南地的土產

「逾越節的次日,他們吃了那地的出產……第二日嗎哪就止住了。」(書五11, 12)以色列人不單把信仰、律法傳給迦南人,叫他們悔改,棄假從真,此後迦南地就是他們的家,與迦南人生活在同一天空下。吃那地的出產,表示要為那城求平安,祈求風調雨順;關心農業灌溉系統,水利工程,糧食價格。信仰與生活不可分割,因為應許之地就是活出信仰之地。

 

我們要為居住的城平安,更要把上主的律法的精神滲入公共論壇。當公共空間充斥著俗世思想,自我主義、消費主義便成為金科玉律;當彼岸的光微弱暗淡,此岸的黑暗就被奉為理所當然。柏拉圖早就說過:「良善的人對政治冷漠,就要給比自己差的人管治,作為懲罰。」

(1 吉甲的覺醒認清身份,不再飄流)

 吉甲的覺醒: 宣講信息,使人得福)

吉甲的覺醒:甚麼是應許之地?

應許之地就是西乃敬拜之地

土地是當下敏感議題,有人為要奪回昔日「應許之地」,恢復舊日王國,興起戰爭,令生靈塗炭。應許之地其實是西乃敬拜之地;何處有敬拜的生活,何處就是應許之地。出埃及有兩個原因: (1) 到西乃曠野敬拜上主。(2) 進入迦南應許之地。上主藉摩西在西乃山頒下律法,律法涵蓋敬拜、刑法、民法、倫理。使徒約翰的徒孫里昂主教愛任紐(Irenaeus)說:「活著的人是上主的榮耀,但人的生命離不開對上主的遠像(異像)。 」(The glory of God is the living man, but the life of man is the vision of God。) (抗異端書4,20)

 為何說活著的人是上主的榮耀呢?因為活著的人才能活出信仰,行公義好憐憫,藉行為歸榮耀給上主。為何說「但人的生命離不開對上主的遠像(異像)」呢?因為沒有上主就沒有靈性,當上主成為我遠象(異象)時,才有真正的滿足。榮休教宗拉辛格(Ratzinger)談到敬拜時說: 「敬拜存在目的是把這遠像(異象)傳遞,並使生命彰顯上主的榮耀。」 (Cult exists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this vision and to give life in such a way that glory is given to God。) Ratzinger(2000) ,18. 崇拜是在主日擦新、調較對上主的異象,以致平日藉好行為榮耀上主。

所以西乃山並非中途竭息之所,乃安頓心靈應許之地。沒有西乃的敬拜,踏足之土如浮沙,所見之地像蜃樓,索然無趣,出埃及是為了來到西乃山。事實上,以色列被譽為經中之經的五經,不在應許之地所獲得,是在西乃曠野頒下的。那裡有敬拜,那裡就是應許之地。無論生活在何方,祇要我們敬拜上主,愛慕親近上主,那裡就是應許之地。而敬拜愛慕上主,能幫助我們放下行李,勇往直前,心靈不再遊蕩。

 新愛牽魂,回絕舊戀

能夠放下行李走天路,因為是被上帝的愛所吸引。湯馬斯。錢伯(Thomas Chamber)有一篇著名講章冠名:The Expulsive Power of A New Affection 直譯「新歡排舊愛」,但這譯名會引來用情不專的聯想,且譯「新愛牽魂,回絕舊戀」。錢伯很聰明,把約壹二15「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倒轉過來。能夠排拒世界的戀慕,就是對父的敬愛。地心吸力永遠想把飛機拉下來,惟有氣流動力使飛機在空中不墮下來。

苦難中的樂歌。在今天幾段經課中都流露對上主的愛。詩 三十二1-11。「你是我藏身之處,你必保佑我脫離苦難,以得救的樂歌,四面環繞我。」(v.7)「惟獨倚靠耶和華的,必有慈愛四面環繞他。」(v.10)這篇認罪詩在預苦期必讀,但詩篇的氣氛不嚴苛決絕,強調上主慈愛願意赦免,並以得救樂歌環繞我們。

父親的饒恕。路十五1-3, 11b-32。浪子覺醒他是父親的兒子,不再以擁有多少家產定義自己。「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路十五18, 19)相隔甚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請注意,兒子見到父親這樣,沒有提及「把我當作雇工罷」了。是父親的愛,不見父親的蔭庇,令浪子受感動。使我想起一首歌「今要主自己」:「前所要是祝福,今所要是主;前所憑是感覺,今靠主言語; 前所要是恩賜,今要賜恩主;前我尋求醫治,今要主自己。 · 前用己力苦試,今完全信靠;前要一半救恩,今要全得救。」

基督的愛。書信經課林後五16-21開始用「所以」,所以是上文所說:「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而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vv. 14, 15) 是愛驅策保羅一生忠於職分使人與基督和好。(林後五19) 今天也是愛,使我們回到吉甲,結束屬靈生命的飄流,讓基督的愛把我們吸引,心靈安頓,扎根永恆。

結論:朝聖旅程一如生命的旅程,沒有不能返回點。我們可以回到過去的地點,不能回到過去的時間。朝聖的征途是漫長的,有很多學習。上主呼召亞伯蘭,跟他立約也要一步一步向他啟示。亞伯拉罕創十二章蒙召離開吾珥,離開時還不知往那裡去。十五章在迦南地寄居,上主向其顯現說這就是賜給你和你後裔的地,然後立約:把祭牲切開,火爐從中間經過,以生命保證不會爽約。十七章才改名叫亞伯拉罕並守割禮。這是漸進的啟示,需要忍耐學習。他也迷失過,為了保存生命,欺騙埃及法王(創十二)和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創二十)說妻子撒拉是自己的妹子。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身上的割禮(洗禮),回轉後,繼續先行。

預苦期是領洗的預備期,也是被逐和自我放逐離開教會的人,決心結束在外信仰飄流,回歸信仰的日子。吉甲的覺醒是屬靈身份的覺醒。讓我們重溫領洗的禮文:「我等接納此人進入基督之教會,將十字聖記號畫其額上為記,表明其自今以後,必真信奉釘十字架之基督,在人面前承認基督不以為恥,在基督旗下,向罪惡世俗魔鬼奮勇爭戰,一生盡忠,事奉基督。」

[1] “With malice toward none; with charity for all; with firmness in the right, as God gives us to see the right, let us strive on to finish the work we are in; to bind up the nation’s wounds; to care for him who shall have borne the battle, and for his widow and his orphan—to do all which may achieve and cherish a just and lasting peace among ourselves and with all nations.”

 [2] “We have not a pretext for violence, a justification for triumphalism, or a precedent to demonize outsiders . Rather, we have a sober warning about our own lack of spiritual awareness and holiness and a call to recognize holiness in the outsider to our community even as we seek to addresss spiritual waywardness within our ranks.”  Randal Rauser, Jesus Loves Canaanites: Biblical Genocide in the Light of Moral Intuition . (Canada: 2 Cups Press, 2021), p. 271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相關:


# TAG

EN English MONDAY MANNA 中國成語 以色列 以色列新聞 你累了嗎 保捷 信仰見證 出埃及記 利未記 創世記 劉國偉 原文解經 國度禾場KHM 天人之聲 天堂 奇妙的創造 妥拉 妥拉人生 家庭 市井心靈 張哈拿牧師 愛情 敬拜 智慧 梁永善牧師 歳首到年終 民數記 清晨妥拉 漫畫事件簿 為以色列代禱 琴與爐 申命記 真理 知識 研經課程 箴言 考門夫人 聖經 荒漠甘泉 見證 週一嗎哪 靈修 靈修文章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