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解綁帶來神的榮耀(區祥江博士)2019.9.1
講題:合理解綁帶來神的榮耀
講員:區祥江博士
跟據記載,耶穌可能是最後一次入會堂教訓人,因為猶太人的領袖愈來愈對耶穌有敵意。今天經文的故事就是一個敵意挑戰耶穌在安息日工作的描述。我們先重溫耶穌第一次進會堂所說的話,是記載在路加福音 4:16-19:
「16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 17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他就打開,找到一處寫着說:
18主的靈在我身上,
因為他用膏膏我,
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差遣我報告:
被擄的得釋放,
瞎眼的得看見,
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19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這段經文可說是耶穌出來傳道的使命宣言。」
我們轉回今天我們的經課,這是講述耶穌在安息日治好駝背的女人的故事。是一個得釋放、得醫治和得自由的故事,正正是耶穌使命宣言的具體實現。
我們先對這故事來一些觀察。
時間是安息日,
地點是會堂。
人物有四,包括:
被鬼附着,病了十八年,腰彎得一點直不起來的女人,大家知道路加是醫生,所以他的描述是十分生動的。這女人的病最有可能是英文為ankylosing spondylitis,國際簡稱為AS,是一種長期脊椎關節有發炎症狀的關節炎,通常脊椎連接骨盆的關節會受到影響,偶爾還會侵犯其他部位的關節,如肩膀或臀部,眼睛和腸道問題也可能發生。症狀:背痛、關節僵硬。
耶穌,當然是帶來醫治的主角。
管會堂的領袖,耶穌出來傳道到在這個階段,宗教領袖們一直留意著耶穌的一舉一動,等待一有機會便要抓住他的錯處,
最後是一班會眾,聽管會堂訓話的,亦是最後因耶穌的反搏後歡喜的會眾,為數不詳。
人物的行動:
耶穌:
12耶穌看見,便叫過她來,對她說:「女人,你脫離這病了!」 13於是用兩隻手按着她;
和修本改了:「婦人,你的病好了!」
其實和合本更有意思:「女人,你脫離這病了!」
大家留意到是耶穌看見就憐憫這女人,主動叫她過來,不是女人要求耶穌醫治她的。耶穌用:「脫離」是語帶相關的。英文是:「untie」,與之後解開槽上的牛、驢、解開撒但的捆綁有關的。
女人:她立刻直起腰來,就歸榮耀與神。
這婦人雖然有這樣的病症,仍經常到會堂去禮拜,這可說是她信心的表現,所以神賜恩給她。可見先顧靈魂的人,往往也得肉體的益處。這女人真心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因為她一痊愈,就自然的將榮耀歸給神。
管會堂的人
跟著管會堂的便出面干涉,但他卻沒有直接面對耶穌的勇氣,他只是對那些群眾說話,雖然這些話是擺明了衝著耶穌而來的。耶穌為什麼非要在安息日治病不可? 說話時是帶著憤怒的:
14管會堂的因為耶穌在安息日治病,就氣忿忿地對眾人說:「有六日應當做工;那六日之內可以來求醫,在安息日卻不可。」
在他看來,安息日的「儀式」比一切更重要。他說這件事不合「程序」,破壞了安息日的儀式條文。對他來 說,那婦人是否得醫治是無關緊要的。他根本不考慮這婦人得醫治的事,也不管撒但的邪惡勢力被遏制的意義。他只想到在安息日作任何形式的工都是不可的。
他的說話表面是合理的。而事實上耶穌並不是來要廢除律法,當時猶太人都有不少在安息日限制種類工作如何合法地得到容許的討論。
耶穌卻看到他假冒為善的一面。他們容許自己在安息日解開槽上的牛、驢,牽去飲水。對自己有容許(allowance),對別人卻強加不合理的要求。意思是說,「如果我伸手解開這婦人的捆綁,是在作工,那麼你解開槽上的牛驢的捆綁,牽去飲水,那就不是在工作嗎?」
這裡耶穌用了拉比慣用的辯證方法。From lesser to greater。
人不比動物更加寶貴嗎?屬靈的後裔不比一般人重要嗎?被撒但捆綁得釋放不比讓牲畜解開捆綁去飲水更重要嗎?
耶穌更說:16何況她本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被撒但捆綁了十八年,不該在安息日這天解開她的綁嗎?」
耶穌對何為應該或不當來了一個新的詮釋。
對耶穌來說,人比條文律法重要得多了。
在屬靈層面上,這女人本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被撒但捆綁了這十八年了。
或者這管會堂的可以反搏:「這女人都病了18年,為何不可以等多一日,不在安息日去醫好她」
耶穌行動所反映出來的信息是:「沒有藉口延長痛苦和推遲一個人能整全的過活,不是還有一天,而是我們等不及了。」
在網上看到有一篇對這段經文的靈修分享,網頁名稱:跟隨耶穌,每日靈修。很有意思:
「耶穌這番話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常常停留在「習以為常、順理成章」的事情上,因為太習慣了,即使漸漸遠離了神的心意也不自知,就像管會堂的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那裏不對一樣。追根究底,我們安於待在「舒適區 Comfort Zone」裏,對一項工作駕輕就熟之後,自然不願輕易作出改變。但若不時常察驗,很容易就陷在所謂「傳統和儀文」的框架之中,空有敬虔的外表,卻無敬虔的實意,導致事重於人,形式重於愛心。」
最後我們看故事的結局:
17耶穌說這話,他的敵人都慚愧了;眾人因他所行一切榮耀的事,就都歡喜了。
我們看到耶穌言之有理,甚至帶來敵人的慚愧。我們也巴不得自我反思,我們有什麼事情是本末倒置,自以為義的,也當被耶穌挑戰和提醒,慚愧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反應呢,因為知錯才有動力去改。有人不肯認錯道歉,可以帶來很大的後果。
眾人因他所行一切榮耀的事,就都歡喜了。令我想起以賽亞書 58:13-14有關安息日的教道。
和修版比較易讀:
「13你若禁止自己的腳踐踏安息日,
不在我的聖日做自己高興的事,
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
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
尊敬這日,
不走自己的道路,
不求自己的喜悅,
也不隨意說話;
14那麼,你就會以耶和華為樂。
耶和華要使你乘駕於地的高處,
又要以你祖先雅各的產業養育你;
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耶穌安息日治好駝背的女人是「可喜樂的」和「可尊重的」事。
也合乎:「不走自己的道路,不求自己的喜悅,也不隨意說話;」的原則。
在網上看到一篇猶太人有關在安息日應否示威遊行的文章。作者 Laurie Green 是 一位在 Washington, D. C. 的拉比和屬靈領袖。她引用了Abraham Heschel 一位稱為 Professor of Mysticism and Ethics 的猶太神學家的例子,他寫了一本很有名的安息日的小書:「Sabbath」主題是:Shabbat as a Sanctuary in Time,The Sabbaths are our great cathedrals, the Jewish equivalent of sacred architecture.
今天我們不是要談他本書,而是說一個這麼看重安息日的猶太神學家,在1965年3月25日,他一起參予馬丁路德金帶領成千上萬的非暴力示威者前往阿拉巴馬州(Alabama)蒙哥馬利市(Montgomery)的國會大廈,經過5天54英里的阿拉巴馬州塞爾瑪(Selma)遊行。當天Heschel 說:「Today we are praying with our feet」「今天我們用我們的腳祈禱」成為佳話。
這篇網上的文章提了幾個問題,可能都是值得我們香港的基督徒面對政治上的動盪,以個人的名義是否在星期日參予一些「和理非非」的遊行示威呢?
文章作者 ( Laurie Green) 說:在我們的困難和民主社會,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抗議活動。 所以我們必須要問自己:
難道我們自己不值得安息日嗎?
我的思想和精神需要一天遠離壓力的世界?
我的身體是否需要在自然界中進行身體休息,而不是另一天遊行,人群和噪音?
我的家人或社區需要我嗎?
對我來說重要的事情與什麼是真正的社會或政治上緊急情況之間是否存在差異?
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是的。”因此,我不會在安息日參予每一次集會或抗議活動。 我保存我對安息日的抗議活動的參予於:
a)大型國家集會,或
b)有時限的緊急行動。
安息日是一個快樂的時刻。 我的希望是,當我們不可避免地被呼喚在安息日“追求公義”時,我們是否可以與我們的家庭和社區一起,在屬靈的心境中這樣做,謙卑地為我們上帝賦予的改變世界的能力而歡欣鼓舞。 阿門。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
地址 Address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 |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