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0,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前輩」教「後輩」打美好的仗(鄭漢文博士)2019.10.6

講題:「前輩」教「後輩」打美好的仗
經文:提摩太前書6: 6-19
講員:鄭漢文博士

保羅教提摩太:
自己當打的年華已消逝,消化過去的經驗傳給下一代。

今日的經課係取自提摩太前書6章6節至19節,讓我們現在一起讀一次,我先讀一節,姊妹接著讀下一節,弟兄接著讀再下一節,然後循環讀完:

6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7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
8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9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
10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11但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

12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
13我在叫萬物生活的神面前,並在向本丟‧彼拉多作過那美好見證的基督耶穌面前囑咐你:
14要守這命令,毫不玷污,無可指責,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

15到了日期,那可稱頌、獨有權能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16就是那獨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裏,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要將他顯明出來。但願尊貴和永遠的權能都歸給他。阿們!
17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18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
19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


在崇基禮拜堂講道,需要至少三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一兩個月前就要提交講道題目。

當六月天開始燒起城市動盪時,我在七月被自己母會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訊》編輯邀請,為教會在此時此地的社會參與可以如何回應,寫篇短函。

作為一個年輕人眼中的「廢老」,我不認為可以給「反送中抗爭運動」的「年青運動員」甚麼建議。但編輯叫到,我就講幾句,「啱聽就參考吓」,不過這段文字刊出時會否已經過時,不得而知。

當編輯邀請我寫千字文時,我正要為9月29日以榮譽助理校牧身分在崇基禮拜堂講道而定題目,我因要寫這篇文章而生發靈感,定了這個教友可能會感到出奇或難受的命題:
《「廢老」教「廢青」打美好的仗》
(Oldies teach youngsters how to fight a good war)。

9.29當日經課是提前6章6至19節。我8.13那日想到的講道大綱暫列如下:
保羅教提摩太:他自己當打的年華已消逝,消化過去的經驗傳給下一代。
夠就夠的知足:屬靈德性需有當下的節制
非物質主義:心靈的財富不在貪戀錢財
美好的仗:成為美好見證為未來設希望
廢老教廢青:還有未盡的話

九月《會訊》終於出版了,我這篇題為《一個「廢老」給年輕信徒的牧養家書》的千文字沒有被審查抽走或被刪改,得享受了一次充分的言論自由,詳情大家可以上網看看我寫了甚麼,網址在此:
https://www.methodist.org.hk/media/monthlynews/pdf/2019/09/11/iss364.pdf
(我取了兩份實體印本,現在傳給你們看,傳完請放在出口交還我。)

今日講道的講題是:《「前輩」教「後輩」打美好的仗》
(Oldies teach youngsters how to fight a good war)。

前輩能給後輩的是打過美好的仗的經驗,但經驗好易過時,經驗需要借助T來提煉成為智慧,後輩在更新變化中,才會對新處境有所對應、應時地回應。

T究竟是甚麼?
T可以是Theory(理論);
T可以是Theology(神學);
T可以是Sacred Text(聖經);
T可以是Tradition(傳統)。

今日講道,我就試用四個不同的T來解讀保羅這位前輩教提摩太這位後輩打過美好的仗的經驗,對我們今日信徒在世信仰實踐的提示。

第一個T是Theory(理論)。
在2006年我所創建的價值教育碩士課程裏,我發展了一個叫VIP的價值教育理論模型(VIP model as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Values Education)。
VIP的V指的可以是Values價值,可以是Visions願景或遠象或生命境界,可以是Virtues品性或德性。
VIP的I指的是Identities身分,身為X就有Y的本分,有待履行。
VIP的P指的是Practice(s)實踐,就是多人同行的行動方式。
價值轉化身分,身分強化實踐。
(Values transform identities which empower practices.)

我發現,今日經課提前6章6至19節可以借VIP分為三段來解讀。

2. 甚麼是我們的價值Values、遠象Visions與德性Virtues?

首先,提摩太前書6: 6-11與V相關。讓我們先重看。
首先,這裏描繪了一個價值觀上的進退取捨,涉及財富與生命境界。
按價值教育三分法,可以這樣分出對待財富的三個生命層次或生命境界Visions of Life:
第一種人,財富少過自己所需,繼續增加財富,為的是要脫貧。
第二種人,財富足夠自己所需,努力創富,為的可能是安全感,也可為扶貧。
第三種人,財富多過自己所需,繼續增加財富,為的是甚麼呢?

前輩保羅力勸後輩提摩太,甚麼是要退避三舍的?
第9及10節這樣具體描述第三種人生命境況的惡:
9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
10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貪,是萬惡之根。貪得無厭,令人討厭。

前輩保羅力勸後輩提摩太,活出「夠就夠」的知足的生命境界。
提摩太前書6: 6-8節勸說:
6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7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
8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要有當下的節制,才可以養成屬靈德性Spiritual Virtues。

用現在香港的流行話說,有研究年青人的學者也這樣說,2014年之後的年輕一代,出現了一種新的價值觀,叫做:「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就是物質的追求夠就夠,有餘的精力寧願花在追求心靈的富足。

第一個明顯跨代差異(cross-generational gap)就是新生代不做樓奴,認為住的地方不需要買入,不必為做業主而成為打工樓奴,更會批判以土地資源作買賣是惡的根源,提出土地公義的訴求。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成長的,有許多努力創富的長輩認為這一代年輕人毫不長進,所以稱他們為「廢青」。這班前輩,不少是老闆或上司的或私下或公開地下判斷:「廢青」打工的態度不夠投入,「抵佢一世無樓」。
相反,這一代年輕人認為這些自認前輩的「廢老」,仍然活在資本主義、物質主義、工具主義的奴役中,無法進入新時代,非常離地,不懂前線在打甚麼的仗。
「Facebook老餅,難以連登。」

我們有神信仰的,怎樣看我們的生命呢?
保羅在6章11節說:
11但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
也就是說:心靈的財富不在貪戀錢財,更要在遠離財富生產機制的惡,返回一個十分重要的身分認同,就是屬神的人。
唯有屬神的人,我們才可能養成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等屬靈品性。

甚麼是我們的身分Identity?作個見證甚麼的見證人?

「屬神的人」就是身分認同。

為讓大家對身分之從認識到認同,我們可以引入第二個T,就是Theology神學,而一般信徒要認識的最少的神學(minimal theology of common believers),其實就在我們每次崇拜都公開認信而頌讀的《使徒信經》。

《使徒信經》的每一句,都是用「我信」開首。
我徵求了署理校牧同意,十一月開主日學,就是與大家一同研讀《使徒信經》。
所以詳細的分析,屆時再講論。以上是植入式廣告。

當我們以《使徒信經》認信時,就認信了聖父、聖子、聖靈的三一神學。
用哲學邏輯的術語,每次崇拜認信,就在「言辭行為」(speech act)上作了「神學上的委身」(theological commitment),向公共宣認自己相信一個神,祂同時是創造主的聖父,是救贖主的聖子,是生命主的聖靈,是三位一體的。

如是者,當T是三一神信仰時看人生在世的種種進退取捨,就可以有三層反問值得思而後行:
一、我作為聖父上帝天國子民,在地國這樣行,恰當嗎?
二、我作為聖子主耶穌基督門徒,在社會這樣行,適宜嗎?
(WWJD: What would Jesus do?)
三、我作為聖靈感動的生命,在人間這樣行,適當嗎?
以上三問,若有任何不安,找找其他信徒商量下。

其實,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當代思潮,已經出現身分政治(identity politics)的論述。
許多教會領袖都主張教會遠離政治。
其實信徒作為一種身分,政治就擺脫不了。
當一個人認信為天國子民後,面對地上國度,能真的政治中立嗎?

我攻讀神道學學士時,需要有兩次實習。第一次來到崇基禮拜堂,第二次去了浸會大學校牧室,兩次都被牧師分派到牧養普通話內地生團體。
有一次在浸會大學崇拜講道時,向來港留學的內地生分解天國子民的「本體論上的委身」(ontological commitment),就是當你相信耶穌基督所傳的福音是天國近了,你們悔改,成為天國子民的同時,就是表明在優先次序上天國比任地上的國更重要,要知效忠的是天國。
即是說,在兩國爭戰時,你會站在天國立場,拒絕為地國權勢而傷害天國、傷害天國子民。
一個信徒越接近地國權勢,越有機會遠離天國。
對於自命信徒的地上領袖,我們的提醒是:「你遠離天國了,你還不悔改?」
這就是我們信徒現在在打的仗。你敢言嗎?

對於保羅要教提摩太打美好的仗,他這樣對我們這等後輩說:
12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
13我在叫萬物生活的神面前,並在向本丟‧彼拉多作過那美好見證的基督耶穌面前囑咐你:
14要守這命令,毫不玷污,無可指責,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
15到了日期,那可稱頌、獨有權能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16就是那獨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裏,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要將他顯明出來。但願尊貴和永遠的權能都歸給他。阿們!

我們今日在世的身分,就是為打那美好的仗而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作了那美好的見證。
我們要效法的,就是作過那美好見證的基督耶穌。
我們這場仗越打得美好,就越把主耶穌基督顯現出來。

美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神學,發展出「敘事神學」(Narrative Theology)這一學派,較為重視「故事」(Story)與「敘事」(Narrative)在神學思考的重要性。
這個學派大概再分出有三支來。其中一支流的一位代表人物叫James Wm. Clarendon,他寫了一套三部曲的系統神學,第一部談Ethics倫理,第二部談Doctrine教義,第三部談Witness見證。

按此思路,每一個信徒的生命故事,就是一個見證,見證:
一.如何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了永生。
二.如何在在許多見證人面前,作了你自己要作的見證。
三.你所作的見證是如何呈現美好。

再用哲學分析來澄清身分的意義,認同一個身分,就是意含:立志履行這個身分的相關本分,哲學上叫practical necessitation of duties。
例如:我是香港人,就要加油。
例如:我是中大人,就要守住中大人文傳統。
例如:我是基督徒,就要……
究竟Christian identity有甚麼本分?
認同一個身分,就是意含:立志履行這個身分的相關本分,也就會產生與你具有同一身分的那些走在前的前輩所留下一些囑咐,要求著認同的那些走在後的後輩在實踐上去履行。

所以,讓我轉入VIP的第三部分Practice實踐去思考經課後半部所出現的三個囑咐。

甚麼是我們的實踐Practice?讓世人得見基督的同在

今日經課的後半段出現了三個囑咐。

剛才我們已經用身分意識化為見證來思考了在13至16節的第一個囑咐:
13我在叫萬物生活的神面前,並在向本丟‧彼拉多作過那美好見證的基督耶穌面前囑咐你:
14要守這命令,毫不玷污,無可指責,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
15到了日期,那可稱頌、獨有權能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16就是那獨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裏,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要將他顯明出來。但願尊貴和永遠的權能都歸給他。阿們!

第二和第三個囑咐在17至18節:
17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18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

這兩個囑咐指向我們在VIP的V部份所提及的三種生命境況,再提一次:
第一種生命境界是:財富少過自己所需,繼續增加財富,為的是脫貧。
第二種生命境界是:財富足夠自己所需,努力創富,為的可能是安全感,也可為扶貧。
第三種生命境界是:財富多過自己所需,繼續增加財富,為的是貪財。

保羅的教導簡單地說,就是拒絕第三種貪財人生,站住第二種知足而感恩的人生,扶助第三種貧困人。
保羅提醒提摩太以後教導後人,今世富足的人不要以為自己「好醒、好掂」,不要持財傲物,忘了最後倚靠的是神。
保羅提醒提摩太以後教導後人,財富足夠自己所需,努力創富,為的是可以扶貧。
所謂創富,是創造心靈上的富足。
後物質主義,正是「廢老」稱這一代年輕人為「廢青」所追求的。

這些都是作為前輩的保羅的經驗之談,若我們加上兩個T來解說,以回應當今香港我們信徒如何回應,我想到了一段公共神學領域常引用的經文(Sacred Text)以及教會形成了的一點傳統(Church Tradition)。

當信徒參與公共空間時,常引用到的經文是彌迦書六章8節,這段經文指向四個層次的基督徒實踐(Christian practice):
一是行公義
二是好憐憫
三是存謙卑的心
四是與上主同行
這四層次的基督徒同在的實踐(practice of Christian presence)讓人群得以看見基督同在(Christian presence)。

從2014年雨傘運動到2019年反送中抗爭運動,人們如何得見基督同在?
在警民對抗的前線,在記者、醫護、社工、議員站在最前外,牧者也加入,站在張力最前線,作愛與和平之子。
6.12那天,非信徒從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的歌聲中得見基督同在的和平。基督同在除了信徒進入人群空間外,另一方式是讓人群進入信徒與基督同在的空間(教會)。
6.9至今,暴力出現在一區又一區,那區有暴力,那區教會(local churches)就得思考開放與否──讓有心靈休息需要的人群可以進入教會的空間?

再者,若T是傳統,四福音書記戴了耶穌的實踐空間,可以分為四大類:
一在內室:在被邊緣化者家裏坐席
二在室內:在聖殿中證道、在會堂內教導
三在街頭:在路上醫治、在海邊船上平靜風浪
四在山上:宣講八福登山寶訓、施行五餅二魚神蹟

效法基督,今天信徒的基督同在,可以考慮以下四種做法:
一在內室:家中私禱、多互相聆聽
二在室内:開祈禱會、辦研討會、多作心靈休息服侍
三在街頭:合法遊行、野餐、夢遊、唱詩、公禱
四在網上:聯署、做鍵盤戰士、轉發信息、善用社交媒體。(耶穌年代無互聯網,但今日「廢青」有。)

兄弟姊妹爬山,各自努力。

5. 廢老教廢青: 還有未盡的話

但是,我還有未盡的話,「廢老」總係「死唔斷氣」!
我近天國了,如何可以做到「廢老不廢」呢,這是我死前在思考的。

近天國了,還不悔改?

我在中大教了二十五年,二十五年來做老師好多遺憾,在此我要做個告解(confession),我最想寫的一本書是《懺悔錄》。以下是我三個歉疚:

我要向我的前輩道歉,有負師恩,弟子不才,無能把學問做得更好,無法把老師傳給我的好好傳給下一代。
我要向我的同輩道歉,有負同行,未能同心協力做好事,無法站在前線,與你們一同打美好的仗。
我要向我的後輩道歉,有負初心,曾經信託我的學生,我卻對你造成傷害,請你原諒我。你的原諒,可讓我死得無憾,你也不要帶著悲傷怒恨的心地生活下去。
回首往生,曾經對老師未能承命,對同行未能承志,對學生未能承託。如今夜夜難眠,晚禱有淚。

甚麼時候,我可以好像保羅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正如提摩太後書四章6至8節這樣的說:
「至於我,我已經被澆獻,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該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今日經課,還有未盡解說的話。
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教授在2019年9月23日「週一加油站」講道也是用上今日經課,以「那美好的仗,真的能打嗎?」為題分享信息,這是他對今日經課的總論,借之補充我的不足:

「院長指出保羅以「打美好的仗」來勉勵基督徒,人生如打仗,不管你是否喜歡都在打仗。大家在人生不同階段有着不同目標,同時也會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能否迎向挑戰,或是在挫敗後再次勇敢上路,都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像保羅所言,去打一場美好的仗?院長指出有時人因自我迷失與面對外在艱難環境而帶來的重擔,結果無法堅持。他勉勵大家堅找信仰的價值,不被物質及財富所吸引,並持守召命,莫忘初衷,堅持走下去,打一場美好的仗。
美好的仗,是仰望着那終極的勝利,在各種的疑惑、考驗、絕望、淚水或憂傷之中,都堅持不放棄。」

其實,我好焦慮今日講道我會越界,所以我向他借來他的講章作參考。他好慷慨,借了給我。謹此多謝他。我拿他的開場白作為我的結束語:

「《提摩太前後書》是保羅寫給提摩太的信,是晚年保羅對年輕教會領袖的叮嚀。
在這情辭逼切的書信中,保羅用了「打仗」來借喻基督徒的生命,囑咐提摩太要「打那美好的仗」(提前一18)、「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提前六12)。
保羅更留下廣為傳誦的自白,為自己生命作總結:「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該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四7)

為何保羅會用「打仗」來作借喻?當然,標準答案是:基督徒的生命是一場屬靈爭戰,所以我們要full gear,戴上全副軍裝(弗六14-18)。當我們說屬靈爭戰時,並不代表這只是一場發生在「靈界」的對抗,正如保羅說:這場爭戰的對象包括:「有血有肉的人」、「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還有「天空靈界的惡魔」(弗六12)。

其實,不管你是否喜歡,人生如戰場,我們都在打仗。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有目標,同時也會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能否迎向挑戰,或是在挫敗後再次勇敢上路,確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既然基督徒的生命就是打仗,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像保羅所言,去打一場美好的仗?或者,這場仗,真是美好的嗎?我們真的能打嗎?」

我2018年8月28日在崇基禮拜堂曾經以「難為正邪定分界,也得裝身作靈戰」為題講道,去演繹以弗所書6章10-20節所談及這場戰役,今日好像續集,補充如何打這美好的仗。

保羅是我前輩,叮嚀作為學者的我,小心自己所引以為傲的學問。
所以,我以今日經課沒有包括但是接著的第20至21節來結束,稍作修改,構作為一個醒察心靈的祈禱作結:
20 [ 鄭漢文 ] 啊,你要保守所託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虛談和那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
21已經有人自稱有這學問,就偏離了真道。

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
但願榮耀都歸給聖父、聖子、聖靈,永在的三一神。阿們。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