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若有人要跟隨我(馮煒文先生)2011.9.25

語音(廣東話): 題目:若有人要跟隨我
證道:馮煒文先生

各位弟兄姊妹今天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分享,特別是分享馬太福音十六章的一段經文,當我預備今天的講章時,使我記起不久前有一次的經歷,香港有一羣很愛主的基督徒商人,他們組織了不同的商人團契,當中一位弟兄邀請我參加他們一次的福音聚會,在中環一所很高級的酒店貴賓廳以午餐形式舉行,在那一小時的聚會中我很受感動。

聚會的形式與一般商人的交流會差不多,開始大家喝著雞美酒、互相交換名片,時候到了就坐下用餐。聚會的人數約有廿多人,負責的弟兄有三、四位,當中有一位分享見證,講述他怎樣做生意,我相信他是在金融業工作的,他分享開始時很順利,他怎樣用盡各樣的方法、才幹和人脈來建立他的事業,然而在當他忽略了他的家庭,忽略了他的太太、兒女,他陷入了一個很大的困境,很大的心靈痛苦當中,後來他接觸了信仰,開始經歷神,結果他悔改,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很簡單十至十五分鐘的見證,很真誠,我為他高興亦受到感動,我相信在座其他的朋友大部份都是未信主的,同樣受到感動,完結前另一位負責的弟兄上台帶領說:「我們平日聊天喝酒開開心心便過去了,今天我們來一個例外的好嗎?一起為我們的家人祈禱!」結果聚會中廿多位菁英就低頭祈禱。

我很感動,在聚會中我隱約領略到人對基督的那份的渴望,我亦領略到信仰是實際的,是和我們的生命有關的,信仰是有效的,結束會議後我心裏面有點陰影存在。邀請我參加的那兩位弟兄詢問我對聚會的意見,我們在酒店的咖啡廳談了半小時,他們希望知道我的反應,我就將剛才分享的說了出來。

在這一小時多的見證中我看見我所認識的信仰影子,我認識到的信仰有一點成份在裡面,但我認識的耶穌是在馬糟出生,活在獻祭之外,行十字架的道路,又叫跟隨祂的人要背起十字架來跟隨祂,當我準備今天的講章時就想起這個經歷。並不是互相矛盾、互相對敵的,兩種對信仰不同的看法,但是一個很不同的信仰描述和敍述的方法,亦都帶來了怎樣作基督徒的不同。我依然很欣賞當天我所經歷的,但我的信仰和我所認識的主是有些不同的地方。

馬太福音十六章21~28節的背景就是耶穌要上耶路撒冷受苦犧牲,所以祂要門徒跟隨祂,跟隨祂是什麼意思呢?受苦、犧牲、拾己、背十字架來跟隨主,這就是當時的情境所得到的詮釋,可以說馬太十六章這段經文是反映基督教那種悲情的本質,如果我們認為耶穌的死和十字架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這樣基督教的本質就有這個悲情的成份。但如果我們看耶穌一生(祂三至四年的生涯教導),我們就會發現祂這句話「來跟隨我」,很多時候都沒有這個悲情的成份存在的。

最明顯就是馬可(符類福音的第一本),亦可以說是四福音書的原本,馬可第一章記載耶穌開始出來工作就沿加利利海邊傳道,祂看見西門的弟兄安得烈在打魚,耶穌就說:「來跟隨我」,西門、安得烈就放下魚網跟隨主。在這段記述裡面和其它相同的記述裏,耶穌所發出的只有來跟隨我,並沒有提到要拾己,要拿起你的十字架。所以我相信來跟隨我,就是耶穌呼召門徒福音的內容,今天經過保羅和猶太文化的洗禮,我們很少用來跟隨我作為傳福音的信息內容,我們喜歡用信耶穌(保羅的影响)。這兩者並沒有矛盾之處,但是因為語言的不同,所帶來的形象、要求和所涉及的哲學都很不同,或許日後有機會‥‥今大不能處理這個問題,「跟隨耶穌」和「信耶穌」這兩個呼召的不同之處。

今天我只處理「跟隨耶穌」,似乎這句說話是耶穌對祂碰到每個人所講的──「來跟隨我」。在祂生命最後的階段,祂加入了悲情的成份,你要捨己,跟隨我的要捨己、要背十字架,然而在其它場合、背景祂沒有作出這個悲情的要求,祂只是對西門彼得,其他很多的人說:「你來跟隨我」。當我讀大學的時候,當時六、七十年代在香港大學有個很大的復興,基督徒團契很興旺,每年都有夏令會,我記得夏令會最後一天就是呼召,總是用這段經文──「要捨己、背十字架跟隨主」,當時的詮釋就是我們要去做宣教,我們要進入神學院,要去東南亞,要去非洲參與那些宣教團體去宣教。

當時在我們的團契的裡面亦有很多人回應這個呼召,這段經文很有意思,但這是一個呼喚基督徒去受苦、放棄自己。在當時六十年代來說,可以說是菁英的事業,有時我想想這當然是真的、也是對的,所以要我受苦怎可說是喜訊呢?做基督徒有時不能不受苦,可是你要我一直受苦而這還是喜訊呢?我就很難說出口,日後我在香港的新蒲崗、荃灣區的工廠區工作時我就開始明白。原來「來跟隨我」的確有可能是涉及受苦,但它本身來說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喜訊,這是一個邀請,邀請你進入一個愛的群體;這是一個邀請,邀請你每天的生活是有方向的;這是一個邀請,邀請你生命是有意義的;是一個邀請,是進入一個群體裡面。因為耶穌從來都沒有單單叫一個人去跟從祂,祂叫一羣人去跟從祂,跟從耶穌就成為弟兄姊妹,就和耶穌一起,和神一起在世界上做天國的事情。

其實這跟我們的自我理解有關,當時我們在香港大學讀書,別人說我們是菁英,自己或多或少都有點這樣的感覺,還沒畢業就已經有許多公司請你去工作,執著這個身份、這個自我理解,聽到耶穌說:「來跟從我」,這真是一個受苦的呼召。不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賺很多錢,不可以按自己的心意進入政府當公務員,甚至升上部長。確實對於一位自認了不起的人來說,這個呼召真的是一個悲情的呼召。一個很大的挑戰,要你捨己,但是,如果你不在這種情況,如果你是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中要工作三百六十二日,只有三天是過年時放假的;如果你是一位懷孕的女工,法律給予你有分娩假期,可是這個假期是沒有工資的。你聽到這句說話,「來跟從我」,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喜訊,是一個邀請,邀請你和其他人跟隨耶穌成為一群愛和公義的群體。拿起你的十字架再不是一個重擔,責任不是一個道德上的問題,責任不是一個法律問題,責任是一個恩典,責任成為生命豐富的原因。

所以為什麼「來跟從我」是一個喜訊,亦是福音的內容?今天我們面對這個世界,我們有什麼訊息?你可以選擇保羅的方法──「信耶穌」,這是好的。但我會選擇──「跟隨耶穌」,「跟隨耶穌」是一個邀請,邀請一個朋友進入這個群體,這句說話是當時耶穌在祂三、四年中事奉的理解,今天我們讀這段經文,用今天的背景、今天的解說,我們怎樣理解呢?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自己去問神、問耶穌,你要我跟隨祢是什麼意思?我是不能代你回答。

但有一件事我很清楚知道的,就是當你跟隨耶穌的時候,你同時亦是不跟隨權勢,你不用作聲的,當你走向耶穌十字架的時候,你就不是走向權勢的,當你走向跟隨耶穌的時候,走向十字架的方向的時候,你就不是走向金錢瑪門那個方向,你不用選擇,不用作出一個有意識的選擇說:「我拒絶權勢,我拒絶金錢」,當你有意識地、認真地選擇跟隨耶穌,你已經是很認真地拒絶了權勢,拒絶了瑪門。因為你不能同時走向兩個方向,我相信這就是學術界(從事文字工作的人)最大的危險,我們很喜歡說正面的說話,我們很怕說反面的說話,我們很喜歡說祝福,我們很怕說有禍,在福音書裡耶穌基督講八福,隨後祂就說七禍;祂不像今天許多教會的領袖專講祝福,在他生命上好像完全沒有咒詛的,專講祝福,這個祝福裡面是沒有任何拒絶的成份。同樣「和階」、「穩定」都是很美麗的文字,每個人都想要的,我都想要,我亦舉手贊成的,但當你說我相信「和諧」,我相信「穩定」時,你同時亦在說我不相信什麼什麼的。

就如我上次在這個禮拜堂一個婚禮上講道,那個婚禮中的誓言,我xxx以你xxx為我終身的伴侶,這是一個肯定、一個確定,亦都是一個認信,而這個肯定當中實則包含了很多的否定,即是說這兩位戀人在這個認信當中同時向全世界其他的俊男、美女否定你不是我生命中所愛的,你不是我的妻子,你不是我的丈夫。

任何的肯定必然存在這個拒絶的成份,若然不是那個肯定就是假的,我們的肯定,我們的認信要由我們的否定來証實。我信全能主,亦等於我不信權勢,我不信瑪門,如果你那個認信我信全能主不包括這方面的拒絶,這個認信──「我信全能主」是沒有意思的,今天我就是用這個來作出我對馬太十六章這段經文對於今天的意義。

今天是一個大時代,雖然是一個很細小的香港,818事件作為香港大學的校友我深受感動,我被徐立之感動,我被李同學感動,我被當天參加這個聚會的人感動。我感覺到這是一個大時代,所以我們要拜一個大時代的神,讓我們不要將我們的神固限於我們的事業、家庭。事實上我們的家庭很重要,我愛我的妻子四十六年,如果今天她病了我就不會來這裏,這個先後次序在我生命中很清楚的,但讓我們不要將神固限於事業;個人的事業;個人的家庭幸福。這些全都是神所寶貴的,是我們所寶貴的。

在大時代我們要拜一個大時代的神,當我們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時我們看什麼書呢?我們看英國【基督徒學聯團契(IVP)】出版的《鐵證待判》一書,早前 史陶德(John R.W.Stott)逝世,他就是那個時代的人,當時有一本很出名的書,大家都看的,就是 李德爾(Paul Little)的《你的神太小了》(Your God is Too Small),他當時推動的方向就是宣教,離開自己舒適的環境,進入未聽聞福音的地方。今天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詮釋,但讓我們所信的神是一位大的神,大時代的神,讓我們不要使我們的神變得渺小。

所以今天以這經文大家互相勸勉,我們跟隨耶穌是有悲情的成份,同時我亦看到一個大的喜訊,這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們進入一個群體,同基督一起在這個時代、這個世代與神一起作神的大事。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