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9,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高端信徒與低端信徒(林豪恩先生)2018.3.11

語音(廣東話):

 高端信徒與低端信徒(林豪恩先生)2018.3.11 (圖1)主題:高端信徒與低端信徒
證道:林豪恩先生
經文:哥林多前書8章1-13節

一.引言

今天誦讀的書信經課是哥林多前書,哥林多這個城市原來有些地方可以與香港相提並論。

第一,哥林多享有地理優勢,它獨佔從雅典來的東、西陸路與西北、東南的兩灣之間的交匯處。地理優勢有甚麼好處?香港人是明白的。香港旅遊發展局如此介紹:「香港位處中國東南端的珠江口岸,面向南中國海,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優良的維多利亞港,得以發展成為一個國際貿易港、轉口港,目前更是亞洲的金融及服務中心。」地理優勢正是當年哥林多成為富庶及繁榮的商業城市的原因之一。

第二,哥林多是一個新城。古哥林多城在主前146年被羅馬大軍摧毀。一個世紀之後,該撒猶流(Julius Caesar)將軍下令重建,成為富有羅馬文化的「新」都市。為重建哥林多,許多羅馬退伍軍人被安置於此地,也有從各地來的自由人(即被釋放的奴隸)與工匠來到此地。一處新發展的地方有甚麼優勢呢?香港人會記得,當市場尚未被瓜分的曾經何時,機會處處,白手興家的故事隨處可聽,人們四面而來尋求迅速致富的機會。在一個相對自由,無傳統文化包袱的地方,人人也有致富的機會,其中不乏女性, 保羅提及的革來氏與非比,很可能都是在哥林多一帶經商致富的女性商人。

以下兩項與香港不同,香港有人說體育界和宗教界沒有經濟貢獻,在哥林多,體育界和宗教界也是經濟的重要來源之一。

大家知道有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當年,在哥林多則有二年一度的伊蘇米亞運動會,是古希臘三大泛希臘的運動會之一。哥林多人懂得把運動會逐步擴大,包括對羅馬皇帝的尊崇、詩歌朗誦與音樂比賽、駕馭馬車比賽等,有些項目容許女性參與。伊蘇米亞運動會吸引大量的遊客,為當地創造了大筆的收益。

宗教活動也有助哥林多的經濟。重建後的哥林多雖是羅馬文化的城市,但是傳統希臘的神明、源自埃及的神明、羅馬的國家與帝王崇拜等,繼續香火頂盛。香港也是一處中西神明林立的地方,不過,哥林多人卻懂得把宗教發展為興盛的產業。

商旅運輸、運動盛會、宗教朝聖,大量流動人口,就會帶動旅遊相關行業。當時的住宿問題,多半用活動的帳棚來解決。因此,保羅與他的同工在哥林多製造帳棚是能夠維生的。

保羅在哥林多逗留了18個月,在當地建立了一群基督徒會衆。在一個多種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傳統道德束縛相對薄弱,處處都是賺錢機會又充滿競爭,有些人講究享受和放縱肉體,而有些人拘泥律法的傳統,這個基督徒群會遇到不少信仰實踐上的挑戰。香港信徒處身的經濟文化社會狀況,有點似哥林多信徒的處境,在這種狀況下出現的信仰問題,在耶路撒冷以猶太人及猶太文化為主體的地方未必會出現。今天書信經課提及的事件,是在這多元文化處境之下信仰生活的其中一項挑戰。保羅如何回應這困難呢?他的回應又給我們甚麼啟發呢?

二.經文

8:1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

8:2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8:3若有人愛神,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

8:4論到吃祭偶像之物,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麼,也知道神只有一位,再沒有別的神。

8:5雖有稱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許多的神,許多的主;

8:6然而我們只有一位神,就是父-萬物都本於他;我們也歸於他-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藉著他有的;我們也是藉著他有的。

8:7但人不都有這等知識。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

8:8其實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們,因為我們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

8:9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

8:10若有人見你這有知識的,在偶像的廟裏坐席,這人的良心若是軟弱,豈不放膽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嗎?

8:11因此,基督為他死的那軟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識沉淪了。

8:12你們這樣得罪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8:13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三.釋經與應用

經文提及的問題是:基督徒可不可以吃祭過偶像的食物呢?這個問題除了出現在哥林多教會之外,也會出現於以其他宗教信仰為主流的地方,例如華人教會。按保羅的描述,信徒群體中對這問題有兩種相反的意思,一批信徒認為可以吃,另一批認為不可以吃。至於哪一批是高端信徒,哪一批是低端信徒,則見仁見智了。當時,也有兩種信仰風格同時在教會中激蕩,其一是希臘尚智文化,另一種是尚靈的熱情。從保羅引述的觀點可見,贊成吃祭過偶像的食物的那批信徒,很可能傾向尚智文化,他們以知識及理性指出吃祭過偶像的食物是沒有問題的。

1.可能自覺高端的尚智派信徒

8:1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

8:4論到吃祭偶像之物,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麼,也知道神只有一位,再沒有別的神。

8:5雖有稱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許多的神,許多的主;

8:6然而我們只有一位神,就是父-萬物都本於他;我們也歸於他-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藉著他有的;我們也是藉著他有的。

此派信徒的推理是:

神只有一位。同意吧!既然只有一位,其他被稱為神的,都不真的是神。也同意吧!既然偶像都是假的,就算食物用來祭過偶像,也不會改變食物本身的性質。既然祭過偶像的食物與沒有祭過偶像的食物沒有分別,為甚麼不能吃呢?

保羅如何看這派信徒的理解呢?他是同意的。保羅在字裏行間,把自己加進了這種理解,例如:「8:1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8:4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麼」。

既然保羅同意尚智派信徒對吃祭過偶像的食物的理解,決定不是已經有了嗎?以保羅的身份,應該可以一言九鼎,一槌定音了吧!值得留意的是,但保羅卻不是如此處理信徒群體中的分歧。

2.可能被評為低端的尚靈派信徒

保羅坦誠地表示自己在道理上認同尚智派信徒對吃祭過偶像的食物的理解,然而,他卻留意到另一批信徒對這事情的觀感:

8:7但人不都有這等知識。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

8:10若有人見你這有知識的,在偶像的廟裏坐席,這人的良心若是軟弱,豈不放膽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嗎?

從字裏行間可見,保羅這段說話仍然是向著贊成吃祭過偶像的食物的信徒說的。

第一,你們有知識去明白「祭過偶像的食物與沒有祭過偶像的食物沒有分別」這道理,但有些人卻沒有這樣的知識去明白你們所明白的。

第二,這些人的經驗塑造了他們的世界,他們成為基督徒之前,拜慣了偶像,無論真假,他們與偶像之間總有一些體驗。經驗是有延續性的,並不容易好像電腦硬盤一樣,可以完全清洗,然後重新載上資料。就算頭腦上知道「祭過偶像的食物與沒有祭過偶像的食物沒有分別」,看著那些祭過偶像的食物,豈能不想起從前拜偶像的狀況嗎?心裏豈能沒有感受嗎?

第三,如果這些被稱為「沒有知識」的信徒,看見「有知識」的信徒如此做,就傾向跟隨「有知識」的信徒進入廟宇吃祭過偶像的食物。如此,他們的行動與他們的經驗產生矛盾,引起內心的不安,也動搖他們的信仰。

在當時的哥林多教會,有些人認為吃祭過偶像的食物是沒有問題的,有些人則認為不應該吃。當信徒群體對某事情在信仰的立場上有相反的意思,如何處理呢?哥林多教會出現這情況,絕對不是獨特的。香港教會在社會中作為少數群體,面對著傳統習俗,或者潮流玩意,也經常會問「基督徒可不可以這樣做」,也經常出現對事情持不同、甚至相反的信仰立場!

最近,一位姓何的前問責局長因為在美國被起訴而成為新聞人物,令人想起他在任時,基督徒群體曾經為他的行動而爭論,題目是:「基督徒可否進廟求籤?」(不幸地當時他求得的是下籤)我們可以想像,以尚智派的觀點來看,進廟求籤算不得甚麼;以尚靈派的觀點來看,基督徒當然不應該參與拜祭偶像的活動。幸好,當年對這事件的爭論並沒有令信徒不和。

對生活行為的不同信仰立場還有很多,例如:「基督徒可不可以打麻雀?」「基督徒可不可以參加萬聖節派對?」「基督徒可不可以穿短褲及小背心參加崇拜?」等「基督徒可以不可以乜乜物物」的爭論。有趣的是,雙方往往都能夠舉出聖經經文和神學論述支持自己的立場。也是幸好,這些不同立場並沒有在信徒群體中做成廣泛而深遠的衝突和分裂。

不過,幾年前因為政改而引發的連串事件,卻令信徒群體出現劇烈的爭論,甚至互相攻擊,幾年後的今天,不知餘波消散了沒有。原來,政治問題對信仰群體的震撼力往往比傳統習俗問題和潮流玩意問題更嚴重。

3.保羅的回應

當年哥林多教會也出現了不少生活與信仰的難題,保羅在哥林多書信中回應了不少。關於可否吃拜祭過偶像的食物的爭論,保羅如此回應:

3.1.知識與愛心(right and kind)

8:1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

8:2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8:3若有人愛神,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

人們傾向把生活所有部份都變成一場辯論比賽,目的是要證明自己對,對方錯,因此,容易造成誓不兩立的對抗局面。保羅引導哥林多信徒從爭論對錯的層次,轉向愛心的層次。這是不容易的,特別是對於自覺有知識人。保羅提醒,當我們以為自己知道很多的時候,其實可能不知的更多。所以,何必一定要證明自己對而對方錯呢?就算有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上帝看來也算不得甚麼。對上帝來說,甚麼是算數的呢?保羅指出是愛。回應哥林多信徒之間諸多的分歧和紛爭,保羅在13章指出,現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其中最大的是愛。保羅並非不評理,但他認為基督徒之間和平共處的鑰匙是愛。在辯論上打敗對手,未必能帶來和平,正如宣傳廣告說:「贏咗場交,輸咗個家,值得咩?」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這項教導,可否成為我們處理信徒之間的矛盾的參考呢?

2。神看與人看

8:8其實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們,因為我們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

8:9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

對於爭辯雙方來說,往往為自己的立場引經據典,聲稱是嚴肅的神學或信仰問題,甚至提升至「上帝怎樣看」的層次,因此得出「上帝喜悅這樣做」或者「上帝不喜悅這樣做」的判斷,然後把這判斷用以指責別人。保羅建議爭持不下的哥林多信徒,不如先放下食物,食物其實算不得甚麼,不用把食物提升到那麼高的層次,不用把食物與上帝輕易相連起來。放下手上的食物,就會看見人,看見你的弟兄,你的姐妹,再思想,難道手上的食物比眼前的人更重要嗎?難道維護一知半解的立場比保護眼前的弟兄姐妹更值得嗎?有些爭論,可能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是非分明的信仰問題,也未必是上帝如何看的問題,只是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的問題。回歸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或者有另一個角度看事情。

例如有人說:「你穿短褲小背心去崇拜,是不尊重上帝的表現。試想想,你若有機會去見特首,你也會穿得整齊得體,你朝見上帝比見特首穿得更差,豈不是尊重特首比尊重上帝更多嗎?」話好像說得有道理,然而,讓我們退一步想想,上帝真的介意你穿甚至去朝見祂嗎?難道你赤條條洗澡時不也在朝見上帝嗎?真正介意你穿甚麼上教堂的,未必是上帝,而是與你一齊崇拜的弟兄姐妹。不如把問題回歸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協商群體能夠接受的共識,而不用凡事「擺上帝上枱」。

3.3.基督珍惜,我們不可以輕視

8:11因此,基督為他死的那軟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識沉淪了。

8:12你們這樣得罪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8:13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東晉名臣王導曾說:「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保羅的底線是,「免得叫我弟兄跌倒」。理由何在呢?是不是我喜歡這弟兄呢?未必是。是不是弟兄與我同一陣線呢?未必是。是不是弟兄對教會有貢獻呢?未必是。保羅提出的理由,與我們個人無關的,甚至與教會的利益和關的,只因為「基督為他死」。「基督為他死」,就是弟兄的價值;「基督為他死」,他就是基督的人,保羅指出,我們傷害基督的人,就等同傷害基督。既然我們從來沒有意思要傷害基督,就避免傷害「基督為他死」的人。

四.總結

贊成吃拜祭過偶像的食物的信徒可能認為自己明白事理,與時並進;可能批評反對者迷信迂腐,落伍離地。在這裏,保羅呼籲有知識的人體諒及接納沒有相同知識的人,保護他們。其實,反對吃拜祭過偶像的食物的信徒,也可能認為自己信仰虔誠,嚴守主道;批評反對者不屬靈、不順服。在互相批評之下,大家也在製造壓力給對方,令教會生活感到辛苦。在第十章,保羅轉過來勸募自覺屬靈的信徒不用對拜祭過偶像的食物太過敏感,基督徒也要尋找能夠生存在多元宗教及文化的社會之道。在哥林多信徒群體之間激蕩著的兩種信仰風格有可能協調而成為信仰資源嗎?保羅自己就是一個好例子,他飽讀經書,明白事理,在猶太和希臘文化之間遊走,同時也有豐富的個人靈性經驗,尚智和尚靈,在他的生命中相輔相承。

高端與低端,是一個建構出來的陷阱,踩進去,損人害己,隨時泥足深陷。保羅建議我們互相視對方為基督所珍惜的人,努力拆除這個陷阱。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高端信徒與低端信徒(林豪恩先生)2018.3.11 (圖1)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