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向南走,向北走(林豪恩先生)2018.5.13

語音(廣東話):

向南走,向北走(林豪恩先生)2018.5.13 (圖1)主題:向南走,向北走
證道:林豪恩先生
經文:使徒行傳8章26-40節

你或你的父母是從北南下而來到這裏的嗎?或者,你會曾經向遠方的北走,走到北美或北歐,然後再向南回流到這裏呢?向南走,向北走,很可能在你的人生中留下很多難忘的故事,有些故事可能改變你的人生方向。在你向南走、向北走的故事中,可能與其他人的向北走、向南走的故事交錯相遇,令故事更精彩而深刻。今天的經課–使徒行傳8章26-40節敘述了一個向南走向北走的故事,另一個向北走向南走的故事,以及兩者相遇而產生出來的第三個故事。

經文

8:26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

8:27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埃塞俄比亞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塞俄比亞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去禮拜。

8:28回程中,他坐在車上,正念著以賽亞先知的書,

8:29聖靈對腓利說:「你去!靠近那車走。」

8:30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裏,聽見他正在念以賽亞先知的書,就說:「你明白你所念的嗎?」

8:31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他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

8:32他所念的那段經文是這樣:「他像羊被牽去宰殺,又像羔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

8:33他卑微的時候,得不到公義的審判,誰能述說他的身世?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被奪去。」

8:34太監回答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誰,是指自己,還是指別人呢?」

8:35腓利就開口,從這段經文開始,對他傳講耶穌的福音。

8:36二人正沿路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裏有水,有甚麼能阻止我受洗呢?」

8:38於是他吩咐把車停下來,腓利和太監二人一同下到水裏,腓利就給他施洗。

8:39他們從水裏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再也看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地上路。

8:40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揚福音,一直到凱撒利亞。

三.釋經與應用

1.腓利:「向南走,向北走」

向南走

8:26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8:27腓利就起身去了。

向南走,是腓利的故事,也是不少香港人的故事。

「他17歲考入金城銀行,獲派在集團內的天津航運公司服務,時為1928年。由於才幹出眾,不久獲華北航運界推舉為天津航運業公會副會長。1940年成立民營的中國航運信託公司,掛上英國及巴拿馬旗幟,航行中國沿海和遠東口岸。大陸1949年易主後,他將基地遷往香港,成立金山輪船國際有限公司。隨香港、台灣、日本及東南亞地區的經濟於五、六十年代蓬勃發展,進出口貿易大增,他的海上王國同步急速擴張。1969年成立東方海外,並在1973年上市。(蘋果日報2017年07月09日)這是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的父親董浩雲的故事。

「1956年5月中旬,他連夜騎馬趕到泰來縣火車站,乘坐齊齊哈爾往大連的旅客列車到達大連,再乘船往上海……他只好繼續南逃,歷盡艱辛,多次靠吃老鼠、螞蟻、棉花充飢,走了三個月的路到達廣州,路上還發揮其刻製印章的技術瞞過關防人員,才成功逃離大陸,後經澳門,於1957年7月成功偷渡到香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0%AA%E5%8C%A1#cite_note-2)這是被喻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的故事。

1945年,香港人口50萬,1950年220萬,1980年510萬,差不多以每十年100萬的速度高速增長。這些增長的人口,其中不少是如上述「向南走」的故事。這些並不是遙遠的故事,可能就是我們的祖輩、父輩、叔伯兄弟,甚或是我們自己的故事。

向南走是不是單程路呢?南方是不是終點呢?

8:39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8:40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揚福音,一直到凱撒利亞。

腓利向南走,後來向北走;曾經何時,人們向南走來香港,後來又回頭向北走。

香港政府統計處網頁有以下一段文字:「不少港人都經常因公務而須往返於中港兩地之間。然而,究竟有多少香港人曾在內地工作呢?他們在內地又是從事甚麼工作的呢?根據政府統計處在二零零三年一月至三月(15年前)期間進行的一項統計調查顯示,約有238 200名香港居民在統計前十二個月內曾往中國內地工作……當中,男性佔78.1%。(可想而之產生了甚麼社會及家庭問題)此外,與全港就業人口比較,他們的教育程度亦普遍較高,其中有35.2%更具專上教育程度。2003年的十年之後的狀況又有甚麼不同呢?2012年的電影「春嬌與志明」告訴大家,北上的已經不只是男性,還有年輕女性;北上之處已經不只是珠三角和長三角,已經抵達北京。

北上,不只是春嬌與志明的故事,可能是我們的家人、朋友、甚至是自己的故事。

向南走,向北走,有多少是自主的選擇?有多少是勢所難免呢?腓利的旅程似乎是不由自主的,故事開始時指出8:26「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腓利向北走,更是「身不由己」:「8:39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8:40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縱使可能是「身不由己」,然而,不等於沒有意義,腓利向南走向北走的旅程是有意義的。我們這些向南走向北走的人,我們的旅程又有甚麼意義呢?

2.銀庫總管:「向北走向南走」

腓利「向南走向北走」的故事包含著另一個「向北走向南走」的故事。與腓利的故事不同,這個向北走向南走的行程應該是自願的。

向北走

8:27不料,有一個埃塞俄比亞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塞俄比亞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去禮拜。

向南走

8:28回程中,他坐在車上

8:31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他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

8:39他們從水裏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再也看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地上路。

埃塞俄比亞女王甘大基的銀庫總管北上,所為何事呢?據經文描述,他向北走,是往耶路撒冷去禮拜。長途跋涉往耶路撒冷去禮拜,我們可以想像他是一個有所追求的人,北上去尋找一些在他處身的南方所欠缺的東西。他北上了,又南下回去,他找到了嗎?他滿足了嗎?在宗教的處境來看,人們往宗教場所去禮拜,多多少少懷著敬虔的心,盼望得到一些甚麼。禮拜後,離開時,得到了嗎?心靈滿足了嗎?還是如埃塞俄比亞女王甘大基的銀庫總管懷著「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這種淡淡的無奈而離去呢?

回看這城曾經走過的路,最初製造業北上,後來影藝娛樂事業北上、銀行金融會計界北上、餐飲服務業北上、醫療界也北上、政治人物也紛紛北上。向北走,很可能為了尋找一些東西,希望得到一些東西。有些人得到財富,有些人得到權力,然而,等於找到人生的安穩,心靈的滿足了嗎?還是如故事中那位有財富又有權力的埃塞俄比亞女王甘大基的銀庫總管一樣,想做的事情已經做了,但卻感到仍欠缺甚麼似的,若有所失地迷茫而回呢?

在人生的旅程中,難免有類似的無奈和迷茫。不過,也不一定是這樣,就算是這樣,也可以只是過程,並不是結局。按經文在39節描述,他最後是「歡歡喜喜地上路」。故事中的銀庫總管遇到甚麼人、發生了甚麼事,在旅程中從「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的迷茫,轉變為「歡歡喜喜地上路」的輕省呢?這可能是他向北走向南北的故事,與腓利向南走向北走的故事相遇而併發出來的新故事。

3.「向北走向南走」、「向南走向北走」兩個故事的相遇

8:28回程中,他坐在車上,正念著以賽亞先知的書,

8:29聖靈對腓利說:「你去!靠近那車走。」

8:30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裏,聽見他正在念以賽亞先知的書,就說:「你明白你所念的嗎?」

8:31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他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

銀庫總管是認真的人,希望盡自己的努力,撥開雲霧,為自己的狀況尋找出路。閱讀聖經,代表著透過知識認識信仰;力求明白,代表著透過理性接觸信仰。然而,知識無窮無盡,理性有所不及,始終,好像還有欠缺。所欠缺的是甚麼呢?或者,就如祈克果所說的「信心的跳躍」。這是一份投入,好像游泳者不只是站在池邊學習,而是投入水中暢泳。信靠上帝的人必然對上帝有某程度的認識,同時,也必然是讓自己投進上帝的懷中,讓上帝懷抱著自己。

8:36二人正沿路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裏有水,有甚麼能阻止我受洗呢?」

8:38於是他吩咐把車停下來,腓利和太監二人一同下到水裏,腓利就給他施洗。

在岸上觀察、認識、理解的銀庫總管,終於跳入水裏了。

黎志添教授:《宗教研究與詮釋學》一書中的總結說:「我們認為研究者無論如何同情地投入宗教信仰者的經驗世界,也不能忘記他始終是研究者而不是宗教信仰者。研究者的旁觀者身分更是清楚的表現在研究者的研究作品成果上。當研究者作為宗教經驗的旁觀者時,即使他投入宗教信仰者本身的經驗與意識,他的研究成果仍然是帶著研究者作為旁觀者的眼光與價值去看宗教。」

8:39他們從水裏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再也看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地上路。

縱使腓利不見了,銀庫總管卻「歡歡喜喜地上路」,因為這次相遇,並沒有隨著分開而煙消雲散;這次相遇,留下了讓銀庫總管「歡歡喜喜地上路」的來源,填補了銀庫總管縱使擁有財富和權力仍若有所欠的洞穴。那是甚麼呢?在向南走向北走的故事中,甚麼是中心呢?

4.向南走向北走的故事中心

8:32他所念的那段經文是這樣:「他像羊被牽去宰殺,又像羔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

8:33他卑微的時候,得不到公義的審判,誰能述說他的身世?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被奪去。」

8:34太監回答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誰,是指自己,還是指別人呢?」

8:35腓利就開口,從這段經文開始,對他傳講耶穌的福音。

在寫作結構上,這是故事的中心;對基督信仰者而言,這也是信仰的中心。

有一位從大陸往北美從事西方法學研究的學者名叫劉同蘇,他有如此的體會:「文化基督徒」往往把信仰視作一種理念形態,卻不知信仰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活著」。」他說:「我以前就是一個「文化基督徒」……念很多神學的書……在理性的範圍內思考和基督的關係……但是,觀念上的改變並不可以叫我全人發生改變。真正全人的改變是怎麼樣的呢?除非有活生生的生命進入,也以活生生的生命去接受那個活生生的生命,那才是真正轉變的關鍵。」(劉同蘇:從「文化基督徒」到有生命的基督徒)

三.總結

曾經,向南走來到這個小島的人,以為只是稍避亂局,結果一年又一年,結婚生子,漸漸變為落地生根。又曾經,以為已經落地生根的人,又連根拔起,向地球另一半更遠的南方,或者更遠的北方走去。或者,從北而向南來的,仍然會繼續向南走,或者終會向北走,「向南北向北走」的故事沒有終結。這個故事提示我們,在「向南走向北走」的旅程中,甚麼才是我們的終極關懷呢?甚麼才能令我們安身立命呢?帶著甚麼「向南走向北走」與其他「向南走向北走」的人們相遇才有意義呢?

人們說,要強大,要富有,才能解決問題,才能滿足需要。

埃塞俄比亞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應該是有財富及權力的人,但不要以為有財富及權力就能解決問題,就滿足人的需要。故事用「有大權的太監」及「在埃塞俄比亞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來描述的人的欠缺,正是由寂寂無名,無權無物的小人物所解決和滿足的。

對一般人來說,並不是要追求強大和富有,只是盼望能保住自由及自主,擔心受到限制及壓迫。將來如何,沒有人能說得定。

然而,不要以為只有自由自主者才有能力去解決問題,才能滿足人的需要,故事中那位按自己意願向北走向南走的銀庫總管的欠缺,正是被那位不由自主地「向南走向北走」的腓利所解決和滿足。若我們再追查腓利的過去,他正是在耶路撒冷被逼害而要四處走動的逃難者呢!

找住信仰的中心,成為人生的中心,無論向南走,或是向北走,都不失去方向;無論是自主的旅程,還是被動的旅程;無論得到甚麼,失去甚麼,都不失去人生的美善。讓我們以幾句記載在希伯來書13:14勉勵初期的信徒的話互相提醒:

「在這裏,我們本沒有永存的城,而是在尋找那將要來的城……16只是你們不可忘記行善和分享,因為這樣的祭物是上帝所喜悅的。」

這是難能可貴的。願上主恩待我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向南走,向北走(林豪恩先生)2018.5.13 (圖1)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