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知遇之恩(林豪恩先生)2012.1.29

主題:知遇之恩
證道:林豪恩先生

經文
43 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吧。」
44 這腓力是伯賽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
45 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
46 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腓力說:「你來看!」
47 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裏沒有詭詐的。」
48 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裏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
49 拿但業說:「拉比,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50 耶穌對他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
51 又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一.聞名不如見面
剛過去的聖誕節,有十多位弟兄姊妹接受洗禮。其中一位在洗禮見證集如此分享:「當自己得到這麼美好的東西,實在是忍不住要向自己所愛的人介紹。於是我開始火熱地向家人和朋友傳福音,而且是毫不客氣。可是讓我難過和悲痛的是,這個世界真的是拒絕福音,為什麼會是這樣?就連我的家人也是。我的父母和朋友以為我遇到什麼難過的坎,所以尋求寄託,安慰我說不要太認真。當我執意想說服他們時,他們就一下子爆怒了,爸媽大聲訓斥我腦子壞了,也不自己努力,天天靠什麼神,命令我不許去教會了。」

類似的遭遇,耶穌的門徒腓力也經驗過。

43 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吧。」
44 這腓力是伯賽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
45 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
46 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

對於心裏火熱,忍不住要向好朋友介紹耶穌的腓力,拿但業的反應真是「一盤冷水照頭淋」。腓力所發現的「至寶」,拿但業竟然當作「禾稈草」,用諷刺的口吻回應:「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

你也遭遇過類似的回應嗎?

「信耶穌?耶穌俾飯你食呀?」

「我們是中國人,為甚麼要信一個西方的宗教?」

「信耶穌?不如信自己啦!信基督教?不如信訓覺啦!」

這些回應隱含的質疑是:「耶穌根本不認識我,耶穌與我沒有關係,也不知道我的需要。」

曾幾何時,我們也以類似的態度回應向你介紹耶穌的人,是嗎?

拿但業對耶穌的態度何時改變呢?是甚麼令拿但業改變對耶穌的態度呢?是因為他的朋友腓力能言善辯,說服了拿但業嗎?看來不是,腓力對於拿但業把他的「至寶」貶抑為「禾稈草」,並沒有動氣,也沒有反駁,只對他說:「你來看!」。

二. 知我者莫若你
47 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裏沒有詭詐的。」
48 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裏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

腓力邀請拿但業去看耶穌,其實不是拿但業看見耶穌,而是耶穌看見拿但業。拿但業對耶穌態度的改變,不是因為他看透了耶穌,而是他被耶穌看透了,以至他驚訝地問耶穌:「你從哪裏知道我呢?」

震撼拿但業心靈的,是耶穌竟然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常言道,相識滿天下,知己無一人。人們見面交換名片,所認識的,無非是名字和職銜,有多少人願意了解你的內心和品格呢?有多少人有興趣了解你的職銜所承擔的任務及因此而所承受的壓力呢?

不少人如拿但業一樣疑質耶穌,因為他們以為耶穌與他們無關。同樣,不少人好像拿但業一樣改變對耶穌的態度,因為他們驚訝地發現,原來耶穌認識他們,而且耶穌對他們的認識,超乎想像的深入與私下。在剛才提及的洗禮見證集裏有另一位受洗者如此分享他對耶穌的態度轉變的經驗:

「向來好勝的我...忽然感到自己已經奔走得很疲累了。打從初執教職開始,一直擔任行政職務,還不斷進修,三十三歲當了學校主管,抱理想,承重責,期間勞累與壓力,不言而喻。事業雖非朝夕可期,但我自恃堅毅奮勇,並不介意一力承擔。當晚佈道會的那位高級行政人員,分享了他在職場的成長歷程:崗位上的孤單,責任的重擔,業績的逼迫,人事的糾纏……他問自己:我是何苦由來?信主後,他才認識到,所謂事業,不過是主人交付給僕人的工作。若那是管家的工作,自然便要按時分糧給其他僕人。「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加福音12章48節)從幼及長,就是因為要做自己的主人,叫我勞累孤單。其實,沒有上帝,再努力也是徒勞;因為「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哥林多前書3章7-8節)一下子,我感到輕鬆了很多,並且聽到很溫暖的一句呼喚:「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那天晚上,我決志了。」

這位弟兄的心靈被震撼,因為他感受到耶穌認識他──不單認識他的職位,不單認識他的成就,更了解他高處不勝寒的孤單,任重而道遠的疲累,業積的壓力及人事的困擾。

中國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拿但業這位質疑者,震驚於耶穌竟然看得見他「心裏沒有詭詐」的品格,從此跟隨耶穌。

現代人不缺乏朋友,連足不出戶的,都有幾百位朋友,甚至要多少就可以有多少,只要登入Facebook add朋友的朋友就可以了。雖然有那麼多朋友,甚至不乏傾慕者,但人們渴求的,仍然是一個懂自己的人。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女主角沈佳宜,雖然享受被男主角柯景騰追求,然而,令觀眾感到遺憾的,是他最終沒有選擇與青梅竹馬的柯景騰一起。沈佳宜知道自己終生交托的,不單單是一位喜歡自己的人,而且是一位懂自己的人。柯景騰雖然對沈佳宜一往情深,但他並不懂沈佳宜的心。

徐志摩這位浪漫詩人一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擄掠了不少少女的心,其中一位是十六歲的林微音。林微音雖然一度被徐志摩的性格、熱忱和他對自己的狂戀所吸引,但對於徐志摩的熱烈追求,並沒有引起對等反應。為甚麼連浪漫才子的追求也不接受呢?林微音後來說:「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音,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

人們其實都不希望別人以他們的想像來塑造自己,也不想別人單單以自己的成敗得失來衡量自己,人們心底裏都渴望著真正的自己能夠被了解,知道自己是是一個怎樣的人。

古人管仲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何以管仲對鮑子牙有這樣的評價呢?他說:「我貧困時,曾與鮑叔合夥經商,分錢時自己分得多,但鮑叔不認為我貪婪,因為他知道我貧窮。我曾為鮑叔辦事,結果越辦越窘迫,鮑叔不認為我愚昧,因為他知道時機有利與不利之別。我曾經數度當官,但都被國君斥逐,鮑叔不認為我不肖,因為他知道我遭遇不利的時運。我曾經參與戰爭,結果三戰三逃,鮑叔不認為我膽怯,因為他知道我家有老母。公子糾失敗之後,召忽自殺,我則幽囚受辱,鮑叔不認為我無恥,因為他知道我不羞小節,而以功名不能顯揚於天下為恥辱。」鮑子牙如此知道管仲,真的可稱為管仲的「知己」。

其實,很多人都期望自己如管仲一樣,有人如鮑子牙般看見真正的自己。

有一位丈夫做錯了一個投資決定,他的妻子幾十年來仍然指責他「無腦」,他等待著有人了解他真正的動機是為了改善家人生活,等待著有人體諒他偶然的「失手」。有一位父親在外地工作,而且與太太的關係欠佳,因此被妻兒子女視為「不顧家」,他等待著子女有一天知道他離家原是為了家,等待著子女認識他並非抛妻棄子之輩,等待著子女體諒自己有家歸不得之苦。有一位職員較為健忘,有時因為忘記上司的吩咐而被指責「無心工作」,他等待著有人知道他對自己的工作別無異心,等待著有人體諒他只是一時忘記而己。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回應比較慢,被老師和同學以為不知道答案,或者不投入課堂學習,他等待著有人了解他需要仔細思考,確定答案後才發表意見的性格,等待著有人體諒他被反應快的同學奪去了參與機會的無奈。

耶穌的入室弟子西門彼得曾經跪在耶穌面前說:「主阿,請你離開我吧,我是個罪人。」(路5:8)耶穌當然知道彼得是個罪人,彼得是一個怎樣的罪人,犯過甚麼罪,耶穌都清楚知道。然而,耶穌給彼得的回應是:「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在耶穌被審判的那一夜,彼得為自己三次不認主而痛哭。耶穌並沒有因此而誤會他為「叛徒」。「你是彼得,是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甚至連死亡的權勢也不能勝過它。」(馬太16:18)彼得可能不知道耶穌怎能對自己如此不離不棄,可能不明白耶穌為何如此看得起自己。事實上,耶穌認識彼得甚至比彼得認識自己更透澈,耶穌知道彼得的心思甚至比彼得自己更深入。

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是的,其他人可能看不見你,就算看得見你,都難免夾雜了他們的想像和期望,甚至,有時連你自己也看不見自己,然而,耶穌看得見你,並且看得見真真實實的你。被看見,是一種心靈的震撼和欣慰,這種心靈的震撼和欣慰,改變了拿但業,也改變了世上眾多經驗到自己被耶穌看見的人。

三.難得知己,願意知彼嗎?
49 拿但業說:「拉比,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50 耶穌對他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
51 又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耶穌竟然看得出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拿但業對耶穌的看法也立即改觀。他對耶穌的評價由「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變為「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穌沒有否認拿但業對他的認識:「上帝的兒子,以色列的王」,不過,耶穌告訴他這樣的認識只是一個開始,精彩的好戲尚在後頭。

大家還記得在洗禮儀節中自己所作的認信嗎?

問:你是否相信永生之子耶穌基督?
答:我信。
問:你是否承認耶穌為主,為拯救者,並決定跟從耶穌?
答:我承認。

拿但業正確地宣告了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以色列的王」這個身份,然而,這個身份的實質內涵是甚麼呢?我們認信耶穌為「主」的地位,認信耶穌是「拯救者」的身份,同樣地,作為我們的「主」、作為我們的「拯救者」的實質內涵是甚麼呢?耶穌並沒有在當下向拿但業定義「上帝的兒子,以色列的王」這個身份,事實上,任何定義都不能夠涵蓋這個身份,而且任何定義都有限制這個身份的意味,唯一能夠體會這個身份的精彩之處,耶穌的建議是來「看」,唯有拿但業願意繼續來看,他才有機會「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唯有拿但業願意來看,他才會有機會「看見天開了,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唯有拿但業願意繼續看,他才會認識到耶穌不單單是一個身份,而是天地之間、神人之間的溝通。天地之間的溝通展開了就沒有停止,神人之間的溝通開始了仍在進行,因此,唯有繼續張開眼睛看,才能體會「耶穌是主」在我們身上的精彩,才能體會耶穌作為「拯救者」在我們生命中的豐富。

有網友寫道:「要找到真愛,便要找一個懂我的人。這個人也許並不是十全十美,但因為他懂我;所以,我就認為他是十全十美的,就是這麼一個「懂」字。」有一個懂自己的人,是非常窩心的事情,難怪古人說:「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當我們期待著一位懂自己的人的時候,我們會否同時看見,身邊的人也同樣地在期待著一位懂自己的人呢?

又有一位網友寫道:「今生只為尋找一個懂我的人」

我微笑的時候
如果你懂,只要你握緊我的雙手對我微笑,就夠了
我哭泣的時候
如果你懂,只要借我一個肩膀,靜靜地陪著我,就夠了
我委屈時候
如果你懂,只要給我你的懷抱,讓我在你的面前脆弱,就夠了
我任性的時候
如果你懂,就會包容,因為是你,所以我才會任性
我沈默的時候
如果你懂,就會逗我,因為我喜歡,喜歡你逗我的樣子
鬧彆扭的時候
如果你懂,就會哄我,因為我只是想做回小孩,被你疼愛
吵架的時候
如果你懂,就請先喊停,因為你要知道是生氣重要、還是感情重要
(http://blog.udn.com/Elisa37/5774955#ixzz1j2e6OrML)

當我們享受著有人懂我們的時候,我們懂得身邊的人微笑的時候需要甚麼回應嗎?哭泣的時候需要甚麼回應嗎?委屆的時候需要甚麼回應嗎?任性的時候、沈默的時候、發脾氣的時候、吵架的時候...需要甚麼回應嗎?當我們享受著被看見的時候,我們願意張開眼晴去看看身邊的人嗎?

或多或少,我們都有過拿但業被耶穌看見的經驗,心靈被震撼,原來耶穌認識我們,知道我們。今天,耶穌呼喚我們,正如當天呼喚拿但業一樣,不要停留於被耶穌看見,耶穌期望我們也看見他;不要停留於那一次被耶穌看見的經驗,耶穌期望我們願意繼續被他看見,也期望我們繼續看他,因為「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是動態的,是繼續進行的。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