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6,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獨食難肥(鄧瑞強博士)- 2010.2.28

語音(廣東話): 主題:「獨食難肥」
經文:路加福音4:16-30
證道:鄧瑞強博士

各位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今日講道的經文,是今日的福音書經課:路加福音4: 21-30。

不知大家有否留意,今日的福音書經課,和上個禮拜的福音書經課,其實是同一個故事的上下段。這個故事的上段和下段連得很緊,故講故事的上段時,不期然會講到下段。講這故事的下段時,又不期然地講到這故事的上段。故此,上個禮拜林豪恩先生講道時,已講完我要講的經文。並且他講得很好,他講的內容也正是我要講的內容。我已無話可說。我想過,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我病了,然後失蹤。然後,找人再拿林先生的講章,再唸一遍。我想,這和我講一篇道的效果也差不多。但既然病不成,故我只能上來講道。我的主旨和林先生的,沒有大分別。若我講得好,除了歸榮耀給神之外,也應將 credit 歸給林先生。幸好,按我過去多年聽道的經驗,聽過的道,通常在下午已忘掉一半,到晚上則全忘了。故此,我再講林先生講過的道,但用另一番話來講,等你以為是新的。若你覺得是新的,則我的奸計便得逞。話說回來,同一番道理,聽完再聽,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各人到了今晚,仍不會完全忘記,到明天還記得一點。

讓我再讀一遍經文:路加福音4:16-30
4:16 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
4:17 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他就打開,找到一處寫著說:
4:18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4:19 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4:20 於是把書捲起來,交還執事,就坐下。會堂裏的人都定睛看他。
4:21 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
4:22 眾人都稱讚他,並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又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
4:23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必引這俗語向我說:『醫生,你醫治自己吧!我們聽見你在迦百農所行的事,也當行在你自己家鄉裏』」;
4:24 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
4:25 我對你們說實話,當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那時,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
4:26 以利亞並沒有奉差往她們一個人那裏去,只奉差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裏去。
4:27 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但內中除了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
4:28 會堂裏的人聽見這話,都怒氣滿胸,
4:29 就起來攆他出城(他們的城造在山上);他們帶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
4:30 他卻從他們中間直行,過去了。

這段經文給我的第一個教訓是:做傳道人很危險。除非你深信有神「照著」,否則不要隨便做。傳道人講一番話,可能即刻引來眾人衷心的讚賞。但當你再多講一句話,可能又即刻引來眾人「衷心」的殺機。經文記載,那些人聽了耶穌多講一點話之後,即刻想推耶穌落山崖。故此,我很怕走到山崖。就算在地鐵站月台,作為傳道人,我也怕遭人暗算,推我落月台。

故此,傳道的人,務要小心,這是一件危險的工作。因為,這個世界,很渴望聽道,也很渴望反抗道。

這段經文給我的第二個教訓是:人在種種困局中,多麼渴望解救,而神的說話能帶來解救。

主耶穌打開以賽亞書,讀出經文。路加福音4:18 那裡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福音」就是好消息。窮人能得到什麼好消息呢?在古代社會,在現代社會,窮人得到的消息通常都是壞消息。你要種地,無地你種。你要找工作,沒有工作給你做。你沒有人工加,但通脹又來了。巴士加價,對富人沒有影響,但對窮人影響甚大。在香港,窮人能指望政府什麼呢?最多只是財政司派幾粒糖。若果有一個世界,貧窮人也能有好消息,這真是天國。

經文接著說:「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古代的戰俘,是典型被擄的人。戰俘能生存,但沒有講話的自由,沒有行動的自由,沒有尊嚴。現代有沒有戰俘呢?當一個世界,容許你生存,或者說,你的生存權受到重視。但不容許你自由地講話和行動,不容許你追求人性的尊嚴時,這也就是一個人性被擄的世界。我時時搭乘公車。公車上有電視,播放著廣告。若那電視聲浪太大的話,我便變成廣告的俘擄。我坐在那裡,無處可逃,任廣告魚肉。

經文接著說:「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上兩個禮拜,我的神學院開學前去大嶼山一個營舍舉作退修會。舉目向天,天是無限的,可以向四面開展。晚上,星會自然走出來照綴黑夜。偶然,會有流星劃過長空,提示你,你是可以有願望的。對比之下,忽然覺得,平時看的天是有限的。若你四周都是高樓大厦,你會發現,你像在井中,看的天是有限的。天不能向四面開展。這時,你會發現自己多麼受壓制,多麼渴望自由。這時,你會發現,我們受城巿的空間設計壓制著,我們受城巿空間設計背後的經濟規律壓制著,我們受城巿空間設計背後的經濟規律背後的生存模式壓制著。這種生存模式,像一條高速鐵路,穿過並摧毀你安靜地耕種的大地。在這種生存模式裡,人是瞎眼的,很難看到星星,很難看到流星,很難再有願望。

若果有一個世界,「被擄的得釋放」,再沒有人被擄,再沒有人因為自由地說話而被禁制,則這真是天國。若果有一個世界,「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人在其中,能看到生存的意義,看到星,能再有願望,則這真是天國。

主耶穌在會堂中,宣告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

主耶穌乃是來到人間的神。他的到來,正是要將每個人所需要的恩典帶來。因著耶穌,生命會不再一樣。

因著耶穌這番好聽的話,眾人都稱讚他。

這段經文給我的第三個教訓是:要帶來人性的解放,耶穌要做的,是越過某種界線。這種界線是一種很複雜的界線。人用這界線去界定自己特殊的身分,去保障自己的特權,去認識自己的命運,去令自己有一種存在的穩妥。但耶穌卻是動搖這種界線。不動搖這種界線,人間是不能有真正的解救的。

耶穌要做什麼?

在路加福音4: 25-27,耶穌說:「我對你們說實話,當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那時,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以利亞並沒有奉差往她們一個人那裏去,只奉差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裏去。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但內中除了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

話說得明白,耶穌要打破「神的選民」和「非神的選民」兩者之間的界線,要打破「我是神聖的」和「你是不潔的」兩者之間的界線,要打破「我是有權利獲得上天的眷顧的」和「你是無權獲得上天的眷顧的」兩者之間的界線。有人說,這是一條神聖的界線,不容打破;耶穌說,根本無這界線。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在一個考試裡,哲學教授將一張椅子放在枱上,說:「請各同學以各種學過的哲學理論,說明這張椅子是不存在的。」各同學於是拼命的寫。有一個同學,只寫了幾秒,簽上大名,交了卷,便施施然走出課室。過了一段日子,教授公佈考試結果。出乎意外,那答題不超過十秒的同學拿了最高分。他的答卷只有兩個字,寫著:「What chair?」

人間很多界線,但耶穌的回答是:「什麼界線?」單是這一表態,已為耶穌招來殺身之禍。但是,不移走這些界線,人間又怎能獲得解救?

大作家茨威格(Stefan Zweig)寫了一本書,叫《昨日的世界》(The World of Yesterday),他寫到以前的歐洲,人可以隨意在國與國之間漫遊。沒有證件,不需護照。就算去到美國,也可隨意入境,隨意找份工作,隨意留下來。但是,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國與國之間入境和出境,就需要花大量時間搞不同的證件。界線豎立起來了。

越是不信任,越是透過戰爭解決問題,越是「自己人」和「非自己人」清楚分開時,越多的界線便設立起來了。

在《阿凡達》(Avatar)這齣電影裡,外星人的世界和地球人的世界的其中一個分別,是外星人的世界是一個處處可感通的世界。外星人可以和野獸感通,可以和樹感通,可以和大地感通。外星人有條辮,只要這條辮和其他事物連結,便能和它們感通。這條辮裡面看起來有點似光纖,這應該多謝中大的前校長高錕發明了光纖,外星人也拿來用。在這個感通的世界裡,是無需以征服來解決問題的。

在《切古華拉少年日記》(The Motorcycle Diaries)這齣電影裡,講到南美的革命人物切古華拉(Che Guevara)的少年事蹟。有一次,他到一個痲瘋病院裡去做一點義工。痲瘋病院規定工作人員要戴手套工作,但在第一日,切古華拉已放棄手套,親手和病人握手。病人的第一個反應是:這真是一個人。那個痲瘋病院分佈在河的兩岸。工作人員在一方,病人在河的另一方。要工作,就先坐船到對岸。有一個晚上,是切古華拉的生日,員工們為他舉行了一個生日會。但他覺得,這生日會不能沒有對面病人的參與。晚了,沒有船,他就游水到對岸,這是一個異常危險的舉動,因他有哮喘,晚間的河水也潛伏著各種危險,但他不顧一切地游過去了。這舉動,打破了以河為界的界限。他走到了被認為不宜參與他的生日會的人當中,與他們分享自己的生日。其實,這是生命的真正分享。不打破這界線,生命是不能分享的。

另一齣電影,《甘地傳》(Gandhi)。甘地,印度的一個解放英雄。要解放印度,就要打破種種人為的界線。其中一幕,他的太太和他爭論。他太太不甘願去洗廁所,因為在「種姓」制度中,這是下等賤民(The Untouchable)才作的事,而這位太太是屬於高級「種姓」的。甘地對太太說,你不作這些事,便離開這裡。單單這件事,甘地便越過了印度教裡一條不可越過的界線。

當甘地由印度教的世界要踏進回教的世界時,一個槍手開槍奪了他的命。當耶穌越過義人和罪人的界線時,自以為義的人也奪了他的命。

作家Jack London寫了一本小說,叫《白牙》(White Fang)。說到一隻狼「白牙」的故事。有一個人馴養了牠,真心關心牠。牠也愛這個主人。「白牙」最喜歡吃雞,而偏偏這個主人就是開養雞場的。見到雞,「白牙」的本能反應便是撲向雞。這時,牠的主人開口制止,牠便放下雞。如是者,經過一段日子。主人的爸爸說:「白牙是無法改變吃雞的天性的。」但「白牙」的主人卻對「白牙」有信心。基於「白牙」對主人的愛和順從,這隻狼終於克服了與生俱來的天性和慾望。狼與雞,本來有一條不可克服的界線,但基於主人對狼的愛,也基於狼對主人的愛,這界線被克服了。

人間仇恨的界線,幾時才能因愛而取消呢?

但願榮耀歸於聖父、聖子、聖靈。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