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尾場的扣問(關瑞文教授)2017.10.22

語音(廣東話):

尾場的扣問(關瑞文教授)2017.10.22 (圖1)主題:尾場的扣問
證道:關瑞文教授

復活,是基督徒盼望之所在。保羅說,”17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 … 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 32 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 (林前15)。盼望,自有基督信仰以來,其重要性都是重中之重。然而,對生活在今天香港的我們,盼望,就比重要更加重要了。

在過去的十年八載裡,香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不少人覺得,香港的核心價值,以致香港所以成為香港賴以的素質和制度甚至是文化等等,正受到方方面面的威脅,甚至被破壞。年輕人看不見光明的前路,不少成年人也害怕一覺醒來發現香港再不是他們認識的香港。於是,一些人嘗試起來盡點努力來保存他們心目中的獅子山下。可是,無論柔和的舉措,激烈的行動,似乎都屢戰屢敗。情況就好像甩繩馬騮般失控,每下愈況,人在當中越來越無奈,無能感以幾何級數滋長。

無能感是消磨盼望的最佳燃料。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充滿盼望的人,內裡是有一股很強的能動感的 (sense of agency)。即是說,充滿盼望的人,會自覺”有能為力”的。無能感正是能動感的剋星!

其實,我們不需要一定提升到社會政治層面來談及無能感以致失掉盼望的實況。就是在我們個別的人生,如果我們都是屢戰屢敗、無奈無能、前路未卜、所渴望的久久不能成事,我們還哪裡來生之動力呢?如果我們都覺得現實是充滿未知之數,而人在當中又是屢戰屢敗,總感到無能為力,我們還憑什麼生而有望呢?

就著盼望這個信點,在復活期最後一個主日,我想與大家一起看看,當耶穌升天之際,門徒最後問的一個問題。

這個時刻,是基督道成肉身在世生活三十多年最後的一幕。就在這個尾場,門徒來了一個扣問:第六節:「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我們要猜一猜,當耶穌聽到這個發問時,內心會有何種感覺?開心?傷心?認同?無奈?氣憤?今天早上,我邀請大家懷著最大的同理心,跳進耶穌當時的內心,去感受他所感受的。我們會從耶穌的內心感受,去把握基督信仰所賜下的盼望,反思一下我們憑什麼不會丟失盼望。

盼望的保證到底是什麼?或許,有些人會答,是聖靈所賜的能力支撐著我們的盼望,而這能力使我們”有能為力”,勝利凱旋。因為耶穌明明這樣回答門徒的:”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是聖靈所賜的能力,確保我們不會丟失的盼望嗎?是,也不是。我們必須進深一步理解這段經文。讓我們仔細看看。

在這尾場的一幕,門徒問:「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這一問,肯定讓耶穌心裡一沉,沮喪萬分。正如John Stott所言,這個問題的遣詞用字,充分洩露了門徒完全對上帝心意的無知。John Stott說:

“The verb restore shows that they were expecting a political and territorial kingdom”: “復興”這動詞,顯示他們以為上帝的國是在地上劃土為疆的政權。 “the noun Israel that they were expecting a national kingdom” : “以色列國”這個名詞,顯示他們以為上帝的國是一個國家。 “and the adverbial clause at this time that they were expecting its immediate establishment”:”在這時候”這個副詞子句,顯示他們以為上帝的國是現在就完整降臨。

耶穌要離開他們了,他們還是冥頑不靈,愚昧頑固,仍然是一如當初,以為耶穌是軍事式的復國主義彌賽亞。V3-5說:3他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上帝國的事。4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5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耶穌復活後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上帝國的事,又預告他們要受聖靈的洗。講了四十天課,門徒竟然以為受聖靈的洗,就是上帝大能復興以色列國的時候!激心吧。如果你是當老師的,這種激心,相信你會很明白。情況就好像你上課時,高高昂昂興興奮奮把你的研究心得教導學生。學生也對你的研究很感興趣,非常專心,時而點頭,時而叫好。可是,到了Q&A了-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才讓你發現,原來他們沒有聽懂。那個時刻,你一定感到很沮喪。

不過,門徒如此渴望耶穌復興以色列國,是蠻有原因的。每個猶太人,從小時候開始,每天三次以〈十八頌禱〉Eighteen Benedictions虔誠禱告。Eighteen Benedictions中的第十四條,正正是求主復興大衛的國。猶太人從小受國族文化薰陶,以復興以色列國為盼望的核心。也許,當天早上他們才剛剛念誦〈十八頌禱〉的第十四條,禱告”求主復興大衛的國”,聽到耶穌要離開他們,還以爲這個軍事彌賽亞現在就要復興以色列國。雖然門徒是遲鈍無知,但似乎無可厚非。

不過,耶穌可能不是單單慨歎他們的遲鈍無知。耶穌很可能替他們擔心。耶穌心知,復興以色列國,真的不在這時。復活,並沒有帶來復國,並沒有為猶太人帶來他們幾個世紀以來引頸以待的期望。耶穌知道,就是當這批尾場扣問的門徒通通死掉,這代完全過去,以色列國還不會復興,甚至耶穌也還是未曾再來。如果他們繼續把盼望建基在他們的復國夢上,他們早晚喪掉盼望,意志消沉,信心盡失。於是,耶穌就向他們明白解釋,上最後一課:7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7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在此,耶穌要警告他們,不要把盼望建基在夢想的實現上。你們如果要生而有望,必須轉移視線!

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見證,在初期教會,有為主殉道之意。耶穌向他們明言,盼望不單只不是得著什麼夢想的實現,盼望是當你失去所有,連生命也失去,一無所有,還是可以因為聖靈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這顯然不是節節勝利的凱旋者的盼望力量,而是被釘十架被世人以為一無所有的人的盼望力量。

夢想落空,一無所有的人,還有盼望力量的嗎?在說笑嗎?耶穌在唱高調嗎?怎麼可能?你試著對一個患了重病渴望痊癒的人說,”你明天就死”,他不是會絕望嗎?怎麼反而有盼望?你試著對一個家暴受害者說,”你的暴力丈夫是不會改變的”,她不是會絕望嗎?怎麼反而有盼望?你試著對一個社會改革者預言,”有生之年,民主不單只不會實現,極權還會有恃無恐,變本加厲”,他不是會絕望嗎?怎麼反而有盼望?耶穌在說笑嗎?在唱不吃人間煙火的高調嗎?然而,這批門徒,在往後的日子裡,確實又真的到死也見不到復國,大部分甚至是死在強權刀下,死得一無所有。可是,他們一生卻又真的活得異常有能力,並且到處燃點盼望。這怎麼可能的呢?我們稍後再談。因為我們還要從經文裡多探討一點。

是哪一點呢?聽到門徒的尾場扣問,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激心與擔心之外,耶穌的心情會是如何的呢?應該是傷心。

這時刻,是耶穌升天之際。要離開他們了,耶穌希望聽到他們問什麼呢?是「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不會吧!門徒的尾場扣問,其實等如在問,”主啊,你現在離開了嗎?是不是現在要把我們想要的給我們呢?”弟兄姐妹,試代入想一想。設若你是一位父親,因工作原因需要到海外生活一段不知有多長的時間。當你的摯愛兒子送你到機場入閘門前時,你期待他對你說什麼?大概是:”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我會很想你。你那邊是怎樣的?會很冷的嗎?我捨不得你離開!”然後抱著你哭。不過,如果兒子說:”爸爸,你現在就離開了嗎?不久前你說過會買一套樓房給我,現在買了沒有?”你會怎樣反應?你會很傷心。你心裡會泛起一個問號:”到底這段父子關係是怎麼一回事?我與他的關係,真的只是”給與取”的交易關係嗎?Exchange relationship? 在他心中,我真的只是一種工具性的存在嗎?噢,天啊!”

如果我是耶穌,聽到門徒的尾場扣問, “主啊,你現在離開了嗎?是不是現在要把我們想要的給我們呢?”我會立時想起抹大拉的馬利亞,尤其是主復活開場的那一幕。七天的第一天,抹大拉的馬利亞哭了。哭什麼?當天大清早,抹大拉的馬利亞來找我的屍首。她深知我已經死了,死了的人再沒有可能給她什麼。雖然我在生時滿有大能,也曾替她趕鬼,使他痊癒,她百分百瞭解,事到如今,我已死了,我的屍首再沒有能力為她做什麼。但她竟然肯冒著被羅馬政府逮捕之險來找我-是找我的屍首。我的屍首不見了。兩個門徒也跑來了,冷靜地仔細的研究了空墳一番,確定了抹大拉的馬利亞沒有胡言,就離開了,唯有抹大拉的馬利亞不願離開,還待在墳墓外面哭。遇到人了,就像瘋婦一樣焦急地的問:”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裏,我便去取他。”見到我復活了,她就馬上撲過來擁抱著我!這才是真正不離不棄的關係,這才是真的關係,這才是deep and authentic relationship。這個復活開場的哭,對比起那個復活尾場的扣問,真是高下立見。就是這樣,按初期教會的傳統說法,歷史上第一個傳復活盼望福音的人,並不是彼得,也不是雅各或者是約翰,而是抹大拉的馬利亞,並且抹大拉的馬利亞被稱為第一個使徒(the first apostle),在教會傳統裡又被譽為使徒中的使徒(apostle of the apostles)。

這個復活開場的哭,對比起那個復活尾場的扣問,真是高下立見。前者是不離不棄的真關係,是deep and authentic relationship, 後者是”你給我取”的交易關係, exchange relationship.

盼望的源頭當然就是復活,但只有與上帝的 deep and authentic relationship才可以確保我們在一無所有時、在美夢不圓時、在柳暗花不明時,仍然不會丟失盼望。剛才我們問,”這批門徒,在往後的日子裡,到死也見不到復國,大部分甚至是死在強權刀下,死得一無所有。可是,他們一生卻又真的活得異常有能力,並且到處燃點盼望。這怎麼可能的呢?”因為,十天之後,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得著能力。得著能力?什麼能力?節節得勝的能力?沒有,他們之後被拉、被鎖、被殺,始終敵不過強權?得著美夢成真的能力?沒有,他們至死也看不到十八頌禱裡所求的以色列囯復興。弟兄姐妹,按上面所說,這種能力,其實是與三一上帝發生了最deep and authentic 的關係而生的能力,是聖靈內住於信徒而來的能力。

(羅8)”14因為凡被上帝的靈引導的,都是上帝的兒子。15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16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17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18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天父遙遙在天,道成肉身的基督住在人群中間,而聖靈就在我們每一個人裡面,以致上帝活在我裡面,我活在上帝裡面。聖靈在我們裡面,每時每刻,提醒我們,尤其是當事事不如意時、美夢不能圓時,提醒我們,基督已經復活,讓復活的盼望,永遠不會在我們裡面丟失。有了聖靈在我們心裡,與三一神建立了deep and authenticrelationship, 我們的盼望從此不假外求,不再連繫於外在的成敗得失、不再連繫於所渴望的心願何時才實現。就是失敗也不會失望;就是失去也不會久久哀傷;就是夢想不圓也仍是有動力、能力,繼續不問成敗地簡簡單單的去做應該做的事情,活應該活的生命,知其不可為而爲之。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基督信仰的盼望,並不是基於打了勝仗帶來復國而有的盼望。基督信仰的盼望,倒是十字架上死得看似一無所有而生的復活盼望。

盼望當然是在盼望某些東西將會實現。盼望感的維持卻是基於 不離不棄充滿著聯繫感的deep and authentic relationship 的。心理學的研究用 generalized hope vs. particularized hope, 或者 definite hope vs. indefinite hope 來理解這個現象。因為時間關係,我們無法詳談這方面。我只是想指出,基督信仰所傳的盼望,並不是癡人說夢,而是可以有經驗科學基礎的。

盼望感的維持是基於不離不棄充滿著聯繫感的deep and authentic relationship ,聽下去好像有點抽象,因此,在結束時,我想用一個我曾牧養的個案,做一個類比。

當年牧養一個單親家庭。媽媽只有三十來歲,爸爸就在兒子出生後不久因患癌症去世。夫婦兩人原是青梅竹馬,愛得非常甜蜜。兒子只有兩歲,經常生病,媽媽常常為兒子、為生計奔波。然而,雖然生活非常艱難,不如意事又真的十常八九,媽媽卻生活得很有動力,生命充滿盼望。有一次,我問她,怎麼在艱難的日子仍然充滿盼望。她拿出手機,讓我看這個圖片:

圖片上的字:”If there ever comes a day when we can”t be together … Keep me in your heart, I”ll stay there forever.” 原來,這是她丈夫生前送給她的。她說:”他活在我的心裡,常常提醒我,無論如何,鼓起勇氣做人,他在這裡,不必氣餒。”

弟兄姐妹,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尾場的扣問(關瑞文教授)2017.10.22 (圖1)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