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鄧瑞強博士)2022.1.23

講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經文:創世記12:1-3
講員:鄧瑞強博士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在這疫症裡,祝願各人平安。

  這些日子以來,我越來越為弟兄姊妹是否能建立一穩固的信仰根基而焦急。信仰要穩固,必須對整本聖經所描述的神的救贖作為有深刻了解。崇基禮拜堂採用的經課系統,已大致涵蓋整本聖經的重要經文。這經課系統的好處,是根據主耶穌的生、死、復活、再來而編排,用這經課系統的經文來講道,肯定能幫助弟兄姊妹了解主耶穌的福音。這是很重要的。唯這經課系統稍稍忽略聖經正典如何藉著一卷又一卷書、連續地、一步一步地向人透露神的救贖作為。為了讓弟兄姊妹能連貫地明白聖經,從今日起,我打算逐卷逐卷順序來講,即:順序地,每次講一卷書的某章節,順道交代一下這卷書整體的神學用心。如此,六十六卷書,要講六十六個禮拜才能講完。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看看能否有朝一日真的能講完。我希望這種講法,能讓弟兄姊妹對整本聖經有一較全面的認識。

  現在是一年之初,我就以聖經的第一卷書《創世記》作開始。

  中國人的儒家文化,建基於四書五經。剛好,聖經新約有四卷福音書,舊約有五經(猶太人稱之為Torah),這四書五經,也正是我們基督信仰的根基。

  舊約五經之首《創世記》開頭的第一句經文是:「起初,神創造天地」。這句經文是整本聖經的基石,是支撐起整個信仰大廈的地基。這個「起初」,固然可以是「時間」之始,但更是指萬物的頭等要旨、萬物的根基。在宇宙間,具終極意義的頭等大事,便是:神創造天地。「神創造天地」的重要性,在其指出我們生命的本相,指出終極價值之所在,指出萬物之所依。

  既然是「神創造天地」,我們的本相便是一有限的被造之物,這是對人的本相的終極認知。神與人之間,有一明確的界線。人類的災劫,便是越過這界線,自命為神。任何人類神化自己,都總帶來歷史的災難。

  既然是「神創造天地」,我們便應知道永恆的價值並不握在人的手裡,終極的價值在神那裡。什麼時候我們絕對化我們手上的東西,我們便走上魔道。

  既然是「神創造天地」,我們便應知道我們本體上不是孤島,我們不是獨個兒存在的,我們需要身外的他者,更需要那無限的他者(神)。任何人漠視他人,漠視永恆的上帝,以為是自己創造整個天地,則失去人性。

  「神創造天地」是首要的真理,托住人性,托住世界,是形而上的「起初」,是萬物的終極基礎。但是,但是,現實又如何?《創世記》的第2節經文便說:「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現實的世界,離開神創造的原意很遠。一片混亂、一片黑暗。為何搞成這樣?《創世記》娓娓道來。

  未講人性的墮落故事前,《創世記》先交代神的回應方案。1章3節說:「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在人類的黑暗長夜裡,「光」從何來?「光」來自神的說話。這不關乎人類的力量,也不關乎人類的知識,只關乎神話語的創造能力。神的說話,其實就是神內在本性的流露。神若說:「我愛你」,你就永恆地被神的愛所愛,沒有任何東西能將你和神的愛隔絕,連死亡都不能。這就是神的說話的大能。神的話語(道)後來成了肉身,來到人類中間,這就是神子耶穌。神的說話,就是光明。問題是:人類從來都不喜歡聆聽,人類喜歡發號施令。我們不喜歡聆聽異己者(異於自己者)的聲音,而最大的異己者便是神,我們不喜歡聆聽神的聲音。離開神的話語,我們看不見光。

  第3章開始,《創世記》將人類的故事娓娓道來,看看人做了什麼,將大地搞得如此混亂黑暗。第3章講到,人不喜歡聆聽神的命令,我們喜歡自己作主,喜歡訂立自己的規則,滿足自己的欲望,於是,亞當夏娃違反神的禁令,吃了禁果。這禁果代表的,正是人不應越過的、神與人之間應有的界線。就像《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那齣電影裡,那猩猩拋起那骨頭——那代表智慧、力量、權力的骨頭,便進化成為統治大地的主人。人,吃過禁果,獨立於神,便失去伊甸園,在大地飄盪。

  第4章,是兄弟該隱與亞伯的故事。應是手足情深的故事,卻變成兄弟相殘的故事。像人間很多夫妻的故事,本應是相愛的故事,倒頭來卻成了你死我亡的故事。《創世記》第4章講出這人間的悲劇。大佬該隱不滿意弟弟亞伯事事好過自己,就乾脆把他殺了。一個人,頭頂上沒有神,身邊漠視他人,不敬天,不愛人,就淪落到這個地步。人自以為神,按自己的法則而行,倒頭來就只剩下暴力的法則。我強,就殺了你。大地變成黑暗的森林。《創世記》講遠古的故事,讓我們看見自己。

  6章2節:「神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這節經文的解釋,要多少,有多少。但其總意是:天人之間應有的界線,完全被取消了。於是,人的邪惡,像洪水般瀰漫大地。最後,神行動了。神以洪水淨化這個邪惡的世界。唯有挪亞一家,及方舟裡的動物,能保存性命。

  我們以為,洪水之後,人類會回到神的身邊,聆聽神的話,重返伊甸園。事實不是這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我們想,這樣特大的災難完了,人類應該學懂了。事實不是這樣的。更瘋狂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很快便爆發了。哲學家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11章3-4節:「〔有一群人〕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這就是著名的巴別塔故事。「巴別」即後來的「巴比倫」。巴比倫後來滅了猶大國,摧毀了耶路撒冷的聖殿。巴別塔的故事,即後來的巴比倫帝國的故事。巴別塔的故事講什麼呢?講到人造磚起通天塔。人懂得造磚,是天大的事。人不再倚靠大自然提供的石頭來建築,人能自己造出建築材料來。這是科技,這是人的力量。他們要造一通天塔,要走上神壇,通向天上,向世人宣告他們的統治。

  故事來到這裡,人的科技越來越利害了,統合大地的力量越來越強了,走上神壇也走得越來越高了,「起初,神創造天地」這句話的回響越來越小了。忘記了神,忘記了聆聽他人,忘記了人的有限,於是,天地昏暗,空虛混亂。

  11章5節:「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神臨在,變亂了人的口音,保存了人說話的多樣式,保存了人存在的多樣式,保存了人的生命尊嚴。

  問題來了,人製造出來的黑暗與混亂,沒完沒了。神要如何處理?一次又一次的介入?抑或,在黑暗的大地上,找一個願意點燈的人?誰願意在漆黑的世界,舉起一把火把?

  如此,便進入了第12章的故事情節,即今日的講道經文:創12: 1-3。

12:1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12:2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12:3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有一天,在大地上,有一個人,忽然領悟一種天命。

  他忽然對生活的一切有一種深刻的疑惑。「本地」,是他生活的領域,是他生活的疆界,他忽然有一個問號,這就是人的生命的全部範圍嗎?人活的固有領域,就是生命意義的依歸嗎?人能想像一塊更大的土地,去發現生命更大的意義嗎?「本族」,是他的親族,是他的血脈,他忽然有一個問號,人自身的親族就是人關懷的全部範圍嗎?人的關懷,能及於天地間所有的人嗎?人能關懷非我族類的人嗎?「父家」,是自己的家人,他忽然有一個問號,我真的只屬於一個家庭嗎?難道不能四海一家嗎?我身邊的敵人,難道不能看成是我的兄弟姊妹嗎?我真的要像該隱,將本是手足的亞伯看成是敵人嗎?天地間,什麼是「本地」?什麼是「本族」?什麼是「父家」?哪片大地,不可以是吾家?哪個民族,不可以是我的親族?哪個人,不可以是我的家人?大地啊,為何變得楚河漢界,你不能踏過來,我無法踏過去?人類啊,為何要生死相逼,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身邊的人啊,為何要親疏有別,不能平等相待?

  在人間,某一天,忽然有這麼的一個人,質疑自己一直以來的生活的正當性,質疑人類一直以來的生活的慣常想法,質疑世人一直以來無法擺脫的、卻是置人於仇恨深淵的習性。他懷疑過去的一切,扣問永恆的意義,追尋人類未曾踏足過的心靈世界。他想像,能容納一切人的大地,能撇開人的種族而看到那皮膚裡面的人性,能視一切人如家人。他想像,一個從未見過的世界。他想像,一個人類的伊甸園,在那裡,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像家人一樣,相親相愛。

  那是遙不可及的夢嗎?或許是。但他確實聽到那聲音,那來自上天的聲音,那來自永恆的呼喚。他心中清楚地聽到:「來吧,離開你固有的一切,本地、本族、父家,往一個全新的領域去吧。」

  這裡有一個人,一個孤獨的人,一個感悟到自己是那獨特的一個人,他登上了靈魂的高樓,望向前面,望向遠方,望盡天涯路。這是不能完成的夢嗎?前路茫茫,真的要踏上去嗎?

  他聽到那從天而來的呼喚,他領悟到,若不走上這茫茫天涯路,一切都會依舊,世人依舊,舊古以來的歷史依舊。萬古以來的歷史,是殘殺的歷史,是不讓他人站在大地上的歷史,是視家人如敵人的歷史。要這歷史繼續一萬年嗎?

  他聽到那從天而來的呼喚,他領悟到,他必須踏出去。千里之行,始於他真的走出去。那夢,看來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實現,但,就算不能實現,也要踏出去,也要保存這夢。有這夢,才能在漆黑的大地,保存一點光明。

  他知道,他要以全新的生命存在,開展一全新的國度。這國度的存在,不為自己的福祉,而為萬國萬族的福祉。如何開始呢?他要以信心——那份對終極的天地之大愛的信心——走出自己熟悉的一切。他知道自己要往何方嗎?不知道。但他有夢,他有靈魂的呼喚的引導,他有對蒼生的大愛。

  太空人岩士唐作為人類第一人踏足月球這全新領域時說:「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跳躍」。亞伯蘭(後來改名叫亞伯拉罕)離開他固有的一切的一小步,真的是人類精神的一大跳躍。生活的慣性,不再有主宰的力量。歷史的固定軌跡,不再有獨裁的力量。歷史自身的發展,不再成為人的救贖力量。歷史的發展,常常是人的力量的越發利害,暴力的越發強大,從該隱殺亞伯的兄弟仇殺,發展到巴比倫帝國對猶大國的民族滅絕。總要有人打破這循環,總要有人走出這歷史的輪迴,總要有人質問固有的一切。亞伯拉罕不將救贖放在歷史的固有發展,他將救贖寄托在從天而來的仁愛天命。這不是歷史的邏輯,這是信仰的聆聽。他不再是歷史發展下的一顆螺絲釘,他獨上高樓,成為信心之父。

  他聽到從天而來的呼喚,說:

12:2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12:3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要祝福世人,就要以全新的生命存在,開展一全新的國度。這國度要慢慢開展,首先,要有一群人,甘心活出一種特殊的天命,在古時,這就需要亞伯拉罕有後裔,新生命從一家族開始,然後影響其他人,《創世記》後面的故事會發展這情節,也多次探討沒有後裔的危機。其次,一群人要活出一種特殊的生活,讓他人看見,就要有一具體的土地。土地問題,在下一次講《出埃及記》時會探討。第三,新生命的核心,是這人的生命連於神的生命。留心這句經文:「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神與這人連成一線,禍福與共。簡單說,神要透過一群人的全新生命,活出神聖,好讓人斬斷罪惡的循環,展現永恆的意義。

  在人類歷史漆黑的長夜裡,亞伯拉罕從歷史的固網中走出來。歷史的固網,聖經用字是「chronos」。亞伯拉罕從「chronos」走向「kairos」,而「kairos」就是人回應神的時刻——那具有永恆意義的時刻。

  上天揀選了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回應了上天的呼喚,他要成為天命的承擔者。人性的邪惡會在歷史中不斷活出它的殘忍,而天命的承擔者要以仁愛對抗這人性的殘酷。天降大任於人,他的人生將面對各種艱難。無視這一切艱難,亞伯拉罕——作為領受天命的第一人——毅然離開固有的一切,尋索著生命的永恆意義。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有亞伯拉罕的那種靈魂觸動?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像亞伯拉罕那樣毅然起行?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像亞伯拉罕那樣以信仰活到底?

  五經的故事如何發展下去呢,下個月第三個禮拜,我在這裡講《出埃及記》。約定你,下個月見。

  願榮耀歸上主,願人間享和平。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相關:


# TAG

EN English MONDAY MANNA 中國成語 以色列 以色列新聞 你累了嗎 保捷 信仰見證 出埃及記 利未記 創世記 劉國偉 原文解經 國度禾場KHM 天人之聲 天堂 奇妙的創造 妥拉 妥拉人生 家庭 市井心靈 張哈拿牧師 愛情 敬拜 智慧 梁永善牧師 歳首到年終 民數記 清晨妥拉 漫畫事件簿 為以色列代禱 琴與爐 申命記 真理 知識 研經課程 箴言 考門夫人 聖經 荒漠甘泉 見證 週一嗎哪 靈修 靈修文章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