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開始與終結(馮天聰牧師)2022.5.29

講題:開始與終結
講員:馮天聰牧師

 引言:

 全球疫情肆虐超過兩年,隨著疫情放緩,過去半年不少國家開始陸續開關,放寬入境的限制,讓非公民可以進入。對於很多喜歡旅行的人來說,這真是一個好消息。對於一些必需要到不同國家公幹的人來說,當然亦是一個喜訊。還有一類人會對通關非常雀躍的,就是一群宣教士。我們都知道,在疫情下,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頒布不同程度的隔離政策,進行全面或局部的「封城」或「禁足」命令,以阻止疫情擴散,因此很多宣教工場都被迫關閉,不少宣教士都因為避免染疫的考量,被差會及教會徵召回到自己的國家,之後無法再次回到工場;或是一些想離開但被迫滯留的宣教士,一直等待可以回家的一天。

 我們需要為這些宣教事工祈禱,讓差會及眾宣教士在疫情下有智慧去回應,能繼續將福音帶給未信主的人。

 自創世以來,上帝一直使用不同的人,去向世人啟示自己。以詩篇67篇為例:

 詩篇67篇

1願上帝憐憫我們,賜福與我們,用臉光照我們,(細拉)2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3上帝啊,願列邦稱讚你!願萬民都稱讚你!4願萬國都快樂歡呼;因為你必按公正審判萬民,引導世上的萬國。(細拉)5上帝啊,願列邦稱讚你!願萬民都稱讚你!6地已經出了土產;上帝-就是我們的上帝要賜福與我們。7上帝要賜福與我們;地的四極都要敬畏他!

 有人說詩篇 67篇是宣教的詩篇,甚至有人說是主禱文的翻版,因為全篇表明上帝國度與旨意的彰顯。這首詩篇應是每年七月猶太人守住棚節唱的詩歌,那是以色列人的新年,慶祝豐收的日子。這歌帶領守節的百姓向上帝呼求憐憫和賜福,但要注意這詩不是求上帝幫忙解決他們的需要,而是呼求「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詩歌帶領百姓用上帝的心思看世界,因為上帝的心意是要用以色列作世界的光,使萬民都得著救恩。這篇詩篇使以色列人明白上帝的憐憫、賜福、光照,乃是為了讓他們可以成為祂的見證,成為一個使人認識上帝的群體;以致於世界能知道上帝的道路、萬國能曉得上帝的救恩,叫萬國萬民能一起來讚美主,領受上帝的祝福。一開始,上帝要使用以色列這個民族,去向萬國見證上帝。

 然而,以色列人一直叫上帝失望。歷史中他們不斷離開上帝,遺忘上帝的教導。即使經過上帝多番的提醒與管教,甚至用上亡國與回歸作警告,他們也屢勸不改。所以,為了拯救世人,上帝開始了新的工作,差派耶穌道成肉身在我們中間,以言以身教去啟示上帝。可惜的是,人仍是拒絕耶穌,還把他殺死了。

 在耶穌要走上十字架的道路上前,他在約翰福音14章23至29節留低安慰門徒及我們的說話:

 約翰福音14章23至29節

23耶穌回答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24不愛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們所聽見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來之父的道。25「我還與你們同住的時候,已將這些話對你們說了。26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27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28你們聽見我對你們說了,我去還要到你們這裡來。你們若愛我,因我到父那裡去,就必喜樂,因為父是比我大的。29現在事情還沒有成就,我預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就可以信。

 25-29節主要是再次去勸勉和鼓勵門徒,其中帶出聖靈保惠師的工作。耶穌即將離去,到26節中耶穌提到保惠師,就是上帝因耶穌的名而差來的聖靈,聖靈將一切的事指教門徒,保惠師這一個詞彙是源自希臘的法庭中,為申辯者作陳述、幫助和安慰的人,因此,在這裡,聖靈是門徒在世遇到困難,甚至在被控訴時的鼓勵、勸勉和申辯者,聖靈亦是在耶穌離去之後,耶穌親自臨在的表徵,令門徒隨時想起耶穌的教導。在這個令人傷感和哀傷的時刻,耶穌將要受苦,黑暗好像掌權的時刻,耶穌已預言了他的復活,他以他的平安賜給他們,這平安不是從世界上的物質和權勢中得到,反而是在受苦、困難和離別中所領受的。

 在死亡臨近時,耶穌再一次鼓勵門徒不要為這一切必要來的事而憂愁和膽怯,他的離去,他地上工作的完結是他再來的第一步。他地上生命的完結將為人帶來新的生命新的開始。換言之,這個終結將為人類帶來一個新的篇章。故此耶穌勉勵門徒要為他所成就的事快樂,耶穌預示了他的復活,因他從死裡復活,成就了他的使命,而門徒就因此而信他所說的一切話。

 約翰福音14章23-29節這段經文使我們看到耶穌的離去沒有即時帶來一個美好完全的境況,門徒在世上仍要倚靠聖靈活下去,這個世界的王好像仍然掌權,但耶穌再三鼓勵和勸勉他們要持守他的道和他的命令,堅持直到他的再來。

 耶穌升天後,在五旬節聖靈果然如耶穌應許一樣降臨在信徒身上,自此他們便積極將福音帶到不到的地方。而後來以保羅為首的宣教隊伍,在使徒行傳16章開始了第二次的宣教旅程。這次旅程的目的本來是要培植及堅固第一次宣教旅程中所建立的教會的信徒。宣教隊伍出發後,先朝西南方向行走。可是,聖靈禁止他們,不要「他們在亞細亞講道」(6節)。既然西南的路線被封,他們便轉向北面,直至他們抵達「每西亞的邊界」(7節)。從這裡他們嘗試向北前行,進入庇推尼,怎料「耶穌的靈卻不許」(7節)。究竟聖靈怎樣禁止他們呢?原因又是甚麼呢?聖經並沒有講明。

 無論怎樣,宣教士發現西南和向北的路都被阻塞了,惟一剩下敞開的方向是西北,他們順勢到特羅亞。最後,上帝就透過晚間的異象,讓保羅的宣教隊伍清楚知道,祂的計劃是要他們渡過愛琴海到馬其頓去傳福音。兩次消極的「不准」和一次積極的「呼喚」構成了人的籌算與上帝的計劃的互動:

 使徒行傳16章9至15節

9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10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上帝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裡的人聽。11於是從特羅亞開船,一直行到撒摩特喇,第二天到了尼亞坡里。12從那裡來到腓立比,就是馬其頓這一方的頭一個城,也是羅馬的駐防城。我們在這城裡住了幾天。13當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裡有一個禱告的地方,我們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14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上帝。她聽見了,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15她和她一家既領了洗,便求我們說:「你們若以為我是真信主的,請到我家裡來住」;於是強留我們。

 第二次宣教旅程的最突出之處是福音第一次擴展到歐洲大陸。那時代亞洲與歐洲的分隔並不顯著,因為全都在羅馬帝國的版圖之內,像是從一個省份到另一省份。但宣教士渡過愛琴海的北面時確實是離開了亞洲,進入了歐洲大地。這個區域性的轉變主因就是眾所周知的馬其頓呼聲!

 宣教隊決定前往馬其頓,並非保羅個人的決定,而是宣教隊伍的決議。「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上帝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裡的人聽」(10節)。「以為」這字有從各方不同的資料推斷出來的結論的意思。《和合本》翻成「以為」未能表達得清晰,其他中文及英文譯本都指出是有「認為」《和合本修訂版》、「認定」《新譯本》、「推斷」《呂振中譯本》、「推知」《思高譯本》、「確認」 (KJV)、「作出結論」 (RSV,NIV, NASB)及「被說服」 (NRSV)的意思。他們是有商有量,最後才得到一致的信念,認定上帝呼召他們到馬其頓去宣教。

 宣教隊伍從特羅亞開船順風而行,只需兩天行程就到撒摩特利(11節)。抵達後,從尼坡尼步行約十哩就到達腓立比,開展了歐洲的福音工作。敘事者自此加入了這個宣教隊伍;路加於此開始用第一身眾數「我們」的稱呼;他極有可能就是那位在夜間異象中,向保羅呼求來馬其頓幫助的那個人。

 當保羅一夥人順服聆聽聖靈的引領到達腓立比時,他們見證到上帝奇妙的工作。保羅來到腓立比沒有發現猶太會堂,但卻在河邊遇上一群敬虔的婦女,其中一人是呂底亞。呂底亞是一位賣紫色布疋的商人,生活應該頗為富裕,因為紫色布疋是當時名貴的衣料,只有有錢人才能穿紫色衣服。

 全世界大約有200多個國家,而我們都知道國旗是國家的象徵,有的國旗圖樣複雜,有的則是簡單大方,不過在這麼多樣式、顏色不同的國旗中,卻獨獨有一種顏色幾乎沒出現過,那就是紫色!直到近代一些比較新成立的國家才有有使用紫色這個顏色。包括尼加拉瓜共和國、多米尼克,與及1931年至1939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時期的國旗曾一度更改為紅、黃、紫三色,後來才改為今日紅黃兩色。這是由於,過去紫色染料非常珍貴。

據說,在新約時代,紫色染料需要一滴一滴地從當時的腓尼基城邦的泰爾境內獨有的一種甲殼類昆蟲蒐集所製成,非常珍貴。由於紫色染料稀有而珍貴,所以羅馬帝國383年時曾頒布敕令,限制民間進行紫色染色工作,並將其稱作「帝王紫」。布商製作紫色染料費時又費力。所以紫色染料比等重的黃金還貴。倘若你想要一磅,那就得拿三磅黃金來換,算一算,價格差不多等於現今5萬美元。總之,當時只有有財有勢的人才買得起紫色染料。

 因此,在當時從事這類買賣的都是大富商,包括呂底亞在內。路加亦形容呂底亞是「素來敬拜上帝」(14節);路加形容那些信奉多神的外邦人,後來接受以色列一神信仰的人為「敬虔人」。我們可從她經常在安息日到禱告的地方聚會知道她對上帝的渴慕。原來猶太人最少要有十位成年男丁才可以在一個地方組織會堂,否則只可成立為一個禱告的地方。這也反映當時的腓立比以外邦人為主,猶太人數量並不多。上帝預備了呂底亞的心,她聽了保羅,主就開導她的心,使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她和她一家都領了洗。

 呂底亞和家人信主後,力邀保羅和他的同工在她家中停留幾天。她擁有接待幾位成員的地方,家境必定相當;她能夠作主請客,這表明她可能是單身的婦女,她沒有結婚或丈夫已離世。呂底亞信主後,成為宣教隊伍的接待家庭。保羅後來在腓立比被囚獲釋後,第一時間也是到了呂底亞的家中作客,可見呂底亞這位歐洲第一位信徒,應是腓立比教會成立之初的具影響力的信徒之一。呂底亞信主後,一直在經濟上支持保羅的宣教工作後來提到腓立比教會他的描述。保羅在腓立比書中提到:「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接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的,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腓四15~16)。腓立比教會如此供應保羅,相信是呂底亞的影響和資助。

 今日來到腓立比也會到呂底亞教堂參觀,其中教堂外的浸池相傳是她當日受浸時同一條河。教會後來選擇在這裡建堂,並建造了這個具備東正教特色,十字型的戶外浸池來紀念第一位女信徒及她的熱心。 

保羅在異象中聽到馬其頓的呼聲,當他到了腓立比,首先去到的地方是河邊的禱告會,而福音就從那裡開始,從這個祈禱會,福音自亞洲傳到了歐洲。 

這跨洲際的宣教工作是在聖靈的帶領中進行,聖靈禁止保羅原先的計畫,讓他改變行進的方向。對我們來說,我們也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上帝也有禁止的時候,但在禁止中祂會讓我們知道,接下來祂對我們的心意是什麼。 

這兩年多的全球大疫症帶來的不單只是人命損失、短期的經濟破壞和衰退,而是更廣泛及劇烈的全球性社會及文化關係的改變。 

現在也是當今大國在政治、經濟及文明上進行全球博弈的時期,東西方政治開始進入冷戰期,國際經濟體也正在進行脫鉤及「去全球化」的行動,民族與文明之間更見敵我分明,互不相讓。新冠肺炎疫症在這時候出現也發揮了催化劑的作用,讓這些社會、經濟及文化的改變大幅加劇。 

「我們的世界從此不再一樣。」已是大家的共識。面對急劇和大規模的改變,教會同樣無可避免要面對。我們過去熟悉的一切也很可能不會回復到過去的樣子了!我們今天極可能是面對一個「典範轉移」 (Paradigm Shift)的時刻,我們面對的是不單是翻天覆地的改變,更是全面而恆久的變化。過去我們熟悉的世界,無論是政治經濟秩序、社會文化現象、人際關係準則都在改變。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的挑戰就是如何在這陌生的新環境中依靠聖靈回應上帝給我們的使命。 

今天我們會面對怎樣的挑戰呢?又怎樣去回應呢? 

1.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加劇

 新冠肺炎蔓延至全球大流行,各國為求自保,實施隔離封關,限制出入境往來從而控制疫情。一些國家又搶購醫療物資,甚至互相猜疑。同時,不同族裔之間的矛盾升級,保護主義及民族主義再次抬頭,種族問題隨之而來。加上對防疫措施的不同理解,更激化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回應:保持良善

 2. 世界權力的失衡,全球化崩裂與產業鏈轉移帶來的貧窮問題

 因為有疫苗而經濟可以重啟,人民可以自由的往來之後,那麼原本國力、經濟能力就比較強大的國家將更快的復甦,全球的國力與權力的失衡將會越來越明顯,也就是說富強者更富,更快速向前;而醫療體系不發達的國家將更難在短時間內恢復重啟,甚至整個國家要從癱瘓再起來要一個相當的時日。考慮到勞工成本,一些高勞工成本的製造業逐漸轉移至低勞工成本的國家生產。去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西方國家紛紛鼓勵、甚至資助企業將一些具戰略性的產業(例如醫療產品)撤回本國、或分散在共他國家生產,加速了產業鏈轉移。

 回應:樂於分享

 3. 精神健康與靈命需要

 在抗疫期間,很多人面對工作、經濟、生活等問題而煩躁不安,加上禁足在家引發個人的精神、心理、靈命、以致夫婦、家庭、學習等問題,令更多人思考人生的意義及心靈健康的重要性。 

回應:學習主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去關懷那裡的人,讓他們得到身、心、社、靈的幫助。 

結語:

 啟示錄21章10節及21章22節至22章5節

10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就帶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將那由上帝那裡、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示我。

22我未見城內有殿,因主上帝-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23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上帝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24列國要在城的光裡行走;地上的君王必將自己的榮耀歸與那城。25城門白晝總不關閉,在那裡原沒有黑夜。26人必將列國的榮耀、尊貴歸與那城。27凡不潔淨的,並那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總不得進那城;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才得進去。

2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3以後再沒有咒詛;在城裡有上帝和羔羊的寶座;他的僕人都要事奉他,4也要見他的面。他的名字必寫在他們的額上。5不再有黑夜;他們也不用燈光、日光,因為主上帝要光照他們。他們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在啟示錄寫作的時代,那時的信徒受迫害相當嚴重,隨時都會有被逮捕的可能,他們的聚會甚至被逼到必須進入墓穴中,或是到深山人煙稀少的地方去聚會。但在信仰的支持下,他們還是照樣聚會,但他們在期盼一個新的開始,就是有上帝永遠同在的世界,他們深信在這種環境之下,生命會充滿著喜悅、活力。看我們的時代,豈不是也在期盼這種沒有死亡、悲傷、哭泣,或痛苦的時代臨到我們當中?我們豈不也是經常生活在這種痛苦與不安的世代中? 

在聖經最後一章啟示錄第廿二章裡,作者敘述邪惡的力量被制服之後,一個如同創造之初那種嶄新的天地出現,呈現出一片得勝的榮耀景象。在新天新地的耶路撒冷裡,有生命水湧流成生命河,在河的兩邊有生命樹。生命樹這主題出現在《創世紀》第二章和第三章,但是因為人類犯罪,使得人從此與伊甸園中的生命樹隔絕。而生命樹在《啟示錄》22章重新出現,代表著上帝給人的永恆生命,而生命樹所結的果子,代表著豐盛生命的刻畫。我們對這上帝給人的永恆應許放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我們努力的一個目標。讓我們知道,原來我們將來要去的這個歸宿是如此完美,我們的終結是美好的開始,就以以終為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讓這份盼望鼓勵我們今天持續奔跑,保持定向,於是我們就能夠持守到底。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相關:


# TAG

EN English MONDAY MANNA 中國成語 以色列 以色列新聞 你累了嗎 保捷 信仰見證 出埃及記 利未記 創世記 劉國偉 原文解經 國度禾場KHM 天人之聲 天堂 奇妙的創造 妥拉 妥拉人生 家庭 市井心靈 張哈拿牧師 愛情 敬拜 智慧 梁永善牧師 歳首到年終 民數記 清晨妥拉 漫畫事件簿 為以色列代禱 琴與爐 申命記 真理 知識 研經課程 箴言 考門夫人 聖經 荒漠甘泉 見證 週一嗎哪 靈修 靈修文章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