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0,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從心理學看耶穌勝過試探(陳天祥博士 )2016.3.13

語音(廣東話): 請按→
[手機收看]或[手機收聽]下載。

主題:從心理學看耶穌勝過試探
證道:陳天祥博士

聖徒在世上若要過一個聖潔的生活就要爭戰。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 (彼前5:8);聖徒要穿起全副軍裝,與魔鬼爭戰 (弗6:10-17)。我們有信心可得勝,因我們的主已得勝了它。耶穌不但以死敗壞了掌死權的魔鬼 (來2:14),在這一章內,我們看見他開始傳道時受試探也勝過了魔鬼。

受試探是在受洗後馬上進行的。在受洗中耶穌站在罪人地位,要按神的召命,來成就救恩,換來神的讚嘗,證明他是要來的彌賽亞,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在耶穌開始他的救贖工作時受試,有何可能性的功能呢?我以為是要顯出耶穌既得勝這試探,就是配去成就這工作的人。來2:18說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 。因此,這試探應超越情慾的問題。我們會在三個試驗中看看耶穌如何在傳道工作三方面得勝魔鬼;其中的原則,我們若持守,也可以像主般戰勝。而且在今天的講道裡,因我用了心理學的補充資料,大家也可以看見心理學在研經的功用。

A. 在未看三段試驗前,讓我們先看清楚那試探者(tempter).
(:1,:3,:10) 他的名稱:他叫魔鬼,意掠奪者,控告者,毀謗者;也叫撒但,意抵擋者. 它的工作是掠奪,其目的是抵擋神的救贖工作。它又被稱為那試探人的,它來試探耶穌,可見耶穌是一個百分百的人,有人身體的限制、情欲的拖累,有人犯罪的條件,是有可能犯罪的。雖然耶穌凡事與弟兄相同,卻沒有犯過罪,所以他能成為救主。 魔鬼是用人的需要來引誘人,那麼,究竟人有多少不同的需要呢?人文心理學家馬斯勞 (Maslow) 界定人有 8種不同等級的需要,最低的有基本的生理 (physiological) 需要,其上有安全 (safety)、歸屬 (belongingness)、自尊(self esteem) 至最高的自我實現 (self actualization)及超越 (transcendence)。還有其他有關的理論,提出別的需要。在今天三個試探裡,有關的需要卻是食物、要有跟隨者、及面對承擔的救贖工作。 如果一個人要犯罪,本來的需要就要變成人的私慾 (lust),因此雅各書 (1:15)論到罪的時候,說:「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私慾這個字本來是一般的欲望 (desi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但因是在演變成罪的欲望,中文聖經譯作私慾 (lust) 很合理。在創3:亞當及夏娃就是把他們對食物的需要變成私慾,加上魔鬼的撓曲與聳恿,使需要與私慾的區分糢糊,就中了魔鬼的計。本來人有神的話、社會規則、或人的良心來區分人的需要與私慾;如果亞當與夏娃緊守著神的話,就會認清楚私慾而壓制它,可惜他們並沒有這樣做,以致犯罪。這些事也可能同樣發生在我們身上,魔鬼會使需要與私慾兩者的區分糢糊,並切法激發我們的私慾。 (:2)魔鬼用語言來誘惑人。一個人如有意地犯罪,必須對所做的有所意識。因語言是意識的中心,語言與犯罪也就應有密切的關係。一個人即使在潛意識裡有很強的欲望,也未足夠產生有意識的行動。去產生一個行動,甚至是辨認一件物件,需要語言介入。語言有很大的功能,可用來描述/澄清一事件,也可以用來虛構沒有發生的事;可用來區分需要與私慾,也可用來使它們的分別糢糊。在魔鬼的手中,就可成為謊話,使需要與私慾的區分糢糊。因此,耶穌指魔鬼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Jn 8:44). [現今的香港社會流行著的謊話有很多,如多買多賺;咭數一筆清就可以安心大量購買,當然還有許多政治的謊話。] 或許有人會問,究竟有沒有魔鬼,是否只有人的思想,而錯誤地歸因給魔鬼?因此在許多人的描述中,魔鬼很活躍,而另一些人把一切解釋為人的作為。其實兩者不是獨立的,魔鬼或邪靈,也需要透過人的身體的機能,才能影響人。鬼的迷惑與人的思想,是一件事的兩面。在試探中的三段內,我們可見魔鬼如何用語言來使需要與私慾的分別糢糊,又如何聳恿人的私慾;而耶穌又如何用聖經來把它們區分。

吊詭的,神利用魔鬼顯出耶穌的完美。

B. 基於食物需要的試探:在物質的需要缺乏下能否向神而活
(:1-2)一開始的時候看見聖靈引導耶穌到曠野,馬可說是催促,配合整個神的計劃與時間。被引到曠野,一個可單獨受試探的地方,也是一個缺乏的地方。耶穌單獨到一個缺乏的地方受試探,這是神的心意,耶穌在那裏禁食了四十天。世上最長的禁食記錄是 116天,但一般只能三天不喝水,七天不吃糧食就會死,這要看人的身體、及其意志能力。耶穌的四十天算是一個非常長的禁食,雖然可能有水飲,一定是非常餓了。禁食後他有極度食物的需要,但神卻要他停留在一個缺乏的光景。 (:3)「若是神的兒子就變餅」是很厲害的試探–不變就像不是神的兒子,變就私自脫離神所安排的環境的缺乏。為什麼要用缺乏來試主呢?在耶穌三年的傳道生涯中,他常處於貧乏,他說:孤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首的地方。如果他不能處於貧乏,他就沒有可能完成他的職事。 (:4)他的得勝因有三個原則,首先是a.活的原則,活不單是生存,可說是有質素的生存,除了食物還需要有人格及其他的條件。馬斯勞指出人有上下層次不同的需要,若在最低層次的生理需要或安全感也不能滿足,在上的自我實現或超越的尋索就不能出現。這在現實環境中有不少的事例 (如在極度缺乏食物中人會吃人,在逃生時人會不守秩序不顧別人死活踩死人)可證明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因此在生理缺乏中持守活的原則是困難的,耶穌在極度飢餓中關注的是卻他有質素的活,這絕非肉體的自然傾向。這是他得勝的其中一個原則。當人關注高層次的需要時,對低層次的缺乏也較處之泰然,這與太6:33先求神的國和他的義,其作生活所需就會得 (感)供應,觀念相約。 (:4)作人的原則:撒但一直要主耶穌以『神的兒子』的身份作事,主卻一直站在人的身份(人活著)對付牠。要成就救恩,耶穌必須持守他人的地位,只作神要他作的。先前的亞當是人,失敗在於他要像神 (創三11-12),末後的亞當是神,得勝在乎站穩人的地位。因此魔鬼成功陷先前的亞當於罪,但失敗於末後的亞當。 (:4)一切話的原則:申8:3指出,人若要活得精彩要依據神的話。然而,有時若只引用一兩句經文,有可能是斷章取義,我們要有較全面對聖經的認識,若是多處的經文都顯出相同的意思,就不會是斷章取義了。斷章取義會引來不少笑話,以下是其中一個:話說有位學長,想要追求一位女孩子,他寫了三四封信給這位女孩,可是都石沈大海。這位學長是個基督徒,他希望神告訴他該怎麼辦,於是就慎重的禱告,希望神會透過經文告訴他該如何做。學長就把聖經放在桌上,禱告之後隨意一翻,翻到了馬太福音 27:5,經文説:「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裏,出去吊死了。」學長驚嘆:「神呀!你開玩笑的吧?失戀就失戀,用不著自殺吧!」他想大概神還沒搞清楚他問的是什麼。於是他再禱告一下並再抽,他禱告說:「神呀!你不會真的是要我去自殺吧?!我再翻一次,請你顯明你的旨意。」這回學長抽到了約翰福音13:17,經文是「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C 基於需要跟隨者的試探:在缺乏跟隨者下能否安心於神的引導
魔鬼針對跟隨者的需要:耶穌作為宣揚救恩的領袖需要有跟隨者;招慕跟隨者並不容易,而以後發生的事實都反映人不太受吸引,他們專注神蹟,跟隨的也有不少人離棄他。 (:5-6)引誘由殿頂跳下。「殿頂」指聖殿屋頂向外延伸的一角(按當時聖殿屋頂的東南角,下臨汲淪溪谷,其高度約有四百五十呎)。若跳下能生存,可能叫在聖殿聚集的人因神蹟而跟隨耶穌。其實不可能跑到殿頂,魔鬼應只是製造一有影像在主的腦裏,稱為意像。 這個試探厲害的地方:不跳就可能不是神的兒子,又不能按聖經的說法來支取神的保障;跳就是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強迫神出手。魔鬼也實在錯解了聖經,只是用來使分界糢糊,它所用的經文(詩91:11-12)本指的是將至高者當我們的居所,因而產生保障的後果,而不是作危害生命的行為。 (:7)耶穌指出人不可強迫神而需要順服神 「不可試探主你的神」「試探神」意指故意把自己放在一種情況下,為要試看神是否伸手作事,這個舉動含有強迫神來保守自己的意味,是對神的一種挑戰。我以為試探神有衝擊神可容忍的底線之意,本段引用的經文,是來至申6:16,是記載以色列人在瑪撒因沒有水喝而向摩西爭鬧及發怨言,衝擊神的底線。這個地方也因此取名瑪撒,就是試探的意思。來3:8-9也有同樣的意思,說: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他發怒,試探他的時候一樣,在那裏,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

而耶穌本人的原則,他說 (約5:19)子憑著自己不能作甚麼,惟有看見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樣作。當然主不是沒有自主的,而是在尊父的大前題下,自由運作。因此主說; 父怎樣叫死人起來,使他們活著,子也照樣隨自己的意思使人活著。心理學可解釋這是把神的旨意內化,變成耶穌內在的旨意。這就如孔子說,他到了七十歲,就可隨心所欲;這不是自我中心,而是因為之前已參透世上及宇宙中的定理,所以能順著定理而行,達成心中的意願,而不會違背定理。

我在預備的時候,這一段最扣我心弦,因我現正開始一個工作,開展信仰心理學的工作,寫了一本從心理學書來肯定基督信仰,成立了一個機構,叫基督徒宗教心理學學會,其間招慕同心的人同行十分困難,人手不足,但願我能按著神的時間及方法而行。

D. 基於需要履行使命的試探:不用被釘死於十字架而得國會否使耶穌依從魔鬼
魔鬼所針對的是耶穌要在地上成立國度的使命,正如耶穌回答彼拉多時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 (約18:37);而本來的安排是耶穌要受苦,並付出生命的代價 (耶穌應當知道,連施洗約翰也介紹他是神的羔羊)。 (:8-9) 實際上並沒有任何一座高山,能讓人從峰頂上看到萬國和萬國的榮華,故本節有兩種可能:一係指魔鬼帶祂上了當地一座那裡最高的山,從山上遠眺四方,可以看到一些山腳下的市鎮,由此領略出世上的繁華;另一則指魔鬼運用牠超自然的能力,將當時世上萬國和萬國的榮華,以意像 (imagery) 顯給耶穌看。 這試探厲害之處: 很大的比對,榮華與受死,「就」顯明時間快速;代價只是一拜,就可馬上成就他的目標。魔鬼說的其實也是謊話,世界的榮華並不是它的。 (:10) 耶穌用聖經持定自己的立場。沒有一相應的經文被引用,只是數段不同經文滙聚的意思 (申6:12; 10:20; 撒上7:3談及敬畏、事奉、單單/專靠,出20:5涉及跪拜) 因為除神以外,並無別神,所以要單單敬拜事奉他。在耶穌身上,單單事奉神就是掉開榮華富貴的機會,專心地傳神的道,一心迎上為世人赦罪的十字架。這於我們又是什麼的一回事呢?
我以為無論你從事任何工作或處身任何境況,只要把自己獻給神,你的工作、家庭生活、興趣、財富都以榮耀神為目的,這就是單一的事奉神。就如保羅說: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顯大。宗教心理學發現,人生有許多不同的目的,若這些目的彼此有衝突,人生就不順暢,善彼此互補,就會增加效能。研究發現,越委身宗教信仰的人,他們人生的目的就會有越強的互補性,這與他們單一的事奉神,引致各目的互相調協,不無關係。
(:10) 勝過引誘後才可以叫魔鬼走 。如我們中間有信徒被色、賭、玩、惰纏著而身不由己,與邪靈有關嗎?可以照樣叫它走嗎?在人行為的律與靈界的活動可能是一件事的兩面,保羅在羅7-8:提到三個律,一個是神的律,一個是罪和死的律 (有說分別為罪的律及死的律),而第三個是賜生命的律。賜生命的律與聖靈有關,神的律是舊約的律法,罪和死的律是否與邪靈有關呢?我沒有確定的答案。但如果我們相信邪靈的工作也是利用我們身體的機制才可在人內心運作,就會有關了。如果你要叫邪靈離開你,按照本段經文,你必先清楚按聖經否定你與它的關係,才能靠耶穌令它離開。
結論
我們已看過耶穌救贖工作的試探勝過魔鬼,明白為何耶穌配承擔救贖的工作。他在物質缺乏中仍注目活在神的話中,站穩人的崗位;他在沒有跟隨者時拒絕作出位的行為,順服神的時間與安排;他專心事奉敬拜神,即使可使救贖工作減輕苦痛的引誘都拒絕,這都應使我們倍加對我們的主產生敬畏。其中最重要的致勝之道:是用較全面的聖經來界定滿足自己各方面需要的界限,尤其是對神的事奉工作,不可以變成沒有神的教會工作。他又看重與神的關係 (神的話、不試探神、單一拜神)。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以致能得勝魔鬼。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