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174 與主同行

與主同行
(路 24:13-35)

聖經中記載了不少人有不同形式的跟隨主,昔日那些不同形式的跟從今天仍有相同的情況出現,他們也許是我們的代表。是次重點則放在主受苦及復活前後,藉此我們該反省。

1. 半途而退
主耶穌在世上剛剛開始傳道時是受到不少人歡迎,主的宣講不單顯淺易明、有權柄,加上主能行神蹟委實吸引不少人,「有許多人因為看見祂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祂。」(約 6:2)。但蜜月期往往很快完結,當主耶穌按其公義對一些不義權貴、宗教人士作出指責,便引來他們的反感;再加上主宣告跟隨祂的人要背十架──付上代價,要以祂為首,「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可 10:29-30),這些條件對某些人而言是苛刻、難以承受,於是一些人的反應是害怕,「他們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穌在前頭走,門徒就希奇,跟從的人也害怕。耶穌又叫過十二個門徒來,把自己將要遭遇的事告訴他們說」(可 10:32);主隨即宣告祂會受苦、受死,「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將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祂死罪,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祂,吐唾沫在祂臉上,鞭打祂,殺害祂。過了三天,祂要復活。」(可 10:33-34);再加上主對祂的門徒有更大的期望,給他們的教導相比普通趁熱鬧的跟隨者較苦澀,正如說祂自己是”生命的糧”,要吃其肉,喝其血才得永生(參 約 6:22-59),他們一下子難以接受。結果是「從此,祂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祂同行。」(約 6:66)

這豈不是今天不少信徒跟從主及尋覓教會的相同現象嗎?一些人或許經歷一些困難,得到其他基督徒的關心或神為他擺平那些困難而接受主,又或在佈道會中只接收到信主後生命豐盛、喜樂,甚至以為一帆風順,於是樂於接受,但沒有好好的追求,沒有好的根基而當遇到一些困難時便開始質疑其所信,若有人提供另外一些信仰可能有較好的祝福則會轉向。

一些人尋找教會亦然,當他們到某一間教會覺得這教會不錯,有方向、有使命,但留在那裡日子越久便越覺當中有不少缺欠、不足──試問有哪一間教會是完全沒有問題呢?及後更發現一間有使命、有方向的教會要付上代價──金錢的奉獻、參與事奉等,於是覺得難,亦會退去,轉往另一間他認為更好的教會。

所以我們的主不是”濫收”信徒,縱使一些人欲跟從祂,主也提醒他們不要隨便說跟從,要好好考慮清楚,「他們走路的時候,有一人對耶穌說:『祢無論往那裡去,我要跟從祢。』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 9:57-58)(參 路 14:25-33),天國需要的是精兵,樂於獻身而不是一些悠閒式的人。

2. 懦夫信仰(約 12:42中-43)
很多時人認為神蹟是信仰的基礎,那是絕對錯誤,因每個宗教均有其”神蹟”,主在世也曾行了不少神蹟,但仍不一定使人信祂,因不少人有其前設、主觀,「祂雖然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他們還是不信祂。」(約 12:37)──甚至有些人扭曲說耶穌是靠鬼王趕鬼。縱使如此,但仍有人是接受,可惜卻是懦夫的信仰。

「雖然如此,官長中卻有好些信祂的,只因法利賽人的緣故,就不承認,恐怕被趕出會堂。這是因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約 12:42-43),猶太人中有些當官長的見到主的言行而相信主,可惜因為他們害怕法利賽人而不敢表明自己的信仰。昔日猶太人的生活圈子是會堂,若他被趕出會堂則表示他同樣被拒於其社群,再難立足於其友儕中,故這些官長害怕被拒絕,會影響他們的地位、聲望與財富,於是作一個”隱藏、秘密的門徒”,想兩面討好,但這其實是兩不討好的,特別基督教信仰是很難隱藏,若隱藏很難作一個好的門徒。主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太 5:14),我們是要有好的見證。

這些官長在耶穌被捕、被審的時候,他們能否為主發聲、維護祂呢!那刻因信心不夠更加沉默。正如彼拉多一樣,他清楚知道耶穌無罪,但要討好他管治的猶太人犯不著得罪他們而掩蓋良知將主判死,他們過自欺的信仰生活。約翰指出:「這是因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約 12:43),他們重視別人對他的看法而輕忽了神對他的看法,他寧願站在人那邊而不願站在神那邊。他們認為這樣作是聰明、謹慎,但其實是愚笨。人會影響著我們在地上的生活──短暫的數十年,但神的審判卻影響著我們在天上的生活──無限的永恆,我們在永恆的事上作得對總比活在世上時間內被認為對更好!

今天不少人亦如此,少年人怕父母斥責、怕受苦不敢表明身份,但同樣一些在社會工作的肢體也因怕杯葛而學習沉默──必要的沉默,縱使說內心是相信但這又怎能有好的生命表現呢?我們經歷神的恩典豈能閉口不言、不與人分享呢?我們見到人犯錯,豈能不提出指正呢?暗中跟從只會叫我們的生命衰竭!

而事奉者亦會在另一角度上也易犯上同樣的錯。「愛人的榮過於神的榮耀」,一些多事奉的人、盡忠於神的人很多時陷在另一危機中而不自知,我們會由恐懼轉向不單注重工作的果效,更注意自己的成果、得失。有陣子要主得榮耀及自己得榮耀是混淆不清,故此我們要反省,不可暗暗的跟從神,也不可暗暗的搶去神的榮耀。

此經文對照今天的社會現象有很大感慨,這些官長因怕失去自己的權勢而隱藏身份,今天不少高官、人大代表是基督徒,他們或許不會隱藏其身份,但卻不會為正義而發聲,正如那些官長不為主不公義的受審而出聲,反之更可能為權貴、為政府一些不公義的事鳴鑼開道,他們或許得到權貴的寵幸,得到維持甚至擴展自己的地位、權勢,但卻遭市民所輕蔑,更違背了信仰──行公義、好憐憫──的原則,這是很大的悲哀。

3. 有心無力(可 14:32-42)
主未在客西馬尼園禱告前已知苦路難行,苦架難背。主宣告偉大真理,「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 12:24下)。跟著便分享其心情,「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甚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約 12:27),祂面對沉重的壓力、內有掙扎,但祂清楚知道自己的使命──這使命是偉大的,果效是深遠的──祂終於踏上這苦路,主對使命的委身是我們該學習。

天地萬物的主宰、創天造地的主面對沉重的壓力,此刻是渴望得到幫助,祂需要人與祂走最後一程、陪伴祂,給祂支持,「便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太 26:38)。深信每位經歷主恩的人均渴想可以得到此機會,這是何等的榮耀,可惜我們見到三位愛徒因倦入睡,他們有心無力使主失望。主指出:「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可 14:38下)

這也是今天不少與主同行的人所面對的困境,知道要儆醒、要親近神、要事奉,但往往因要照顧家庭、工作帶來的壓力而未能如願,但我們的主是何等的恩慈,雖是失望,但仍沒有責備,因祂知我們的心與困境,更知我們會改善而不苛責。

但小心,這是由主判斷,而不是用此作藉口成為放縱的原因。與主同行會有軟弱,但我們絕不能長久如此下去。

4. 被逼走上(可 15:21, 路 23:26)
當日被判有罪的重犯要自己背負十字架往城外空曠地方被釘,而沿途被人凌辱,但十架是沉重,罪犯很多時會體力不繼,不能支撐下去,而主耶穌因受不公義的連夜審訊,故體力不支,在途中仆倒。而那時巴勒斯坦地是被羅馬政府所統治,按當時的法例,羅馬人隨時可徵用任何人為他們服務,羅馬兵丁只要用矛槍平放在一個人的肩上拍一拍,那人便被徵用。

當主不支倒地,兵丁找到一個古利奈人西門,迫他為主背十架,你想想西門心中有甚麼感受?他應是很辛苦儲了一筆錢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想經歷特別的氣氛,他只是在途中如其他人般看熱鬧,但怎會被選上?他心中一定會問:何必偏偏選中我?他會恨那叫他背十架的兵丁,同時也會憎恨耶穌,”我給你拖累了”,自己是一個旁觀者,此刻竟被逼成為當中一份子,他同樣被人嘲笑,故心中一定充滿怨憤。

有傳統指出及後西門成為基督徒,亦有聖經學者指出羅馬書16:13「又問在主蒙揀選的魯孚和他母親安;他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魯孚是西門的兒子,他必親眼見到耶穌被釘,他背負十架的痛苦轉為驚訝,怨憤的心轉化成對主的信心,一件恥辱的事卻使他得了救恩。加上徒 13:1教會領袖差派保羅往宣教的名單中,其中一位是尼結的西面。西面(Simeon)是西門另一寫法,尼結(Niger)指皮膚黝黑的人,即古利奈人西門,可見他及後信了主,且有好的成長。被逼走上十架苦路但至終經歷到這是一件榮耀的事,十字架的奇妙是將羞辱轉為榮耀、死亡變成永生、軟弱轉為剛強。

今天也有不少類似西門的信徒,一些第二代的基督徒,他們很多時被逼回教會──特別到十多歲的時候,甚至有陣子因被同學嘲笑而覺得是一個恥辱的身份,但或許日後經歷一些特別的事對神有更深的認識而重投神的懷抱中,將昔日覺恥辱的變成榮耀。

今天我們常有”被逼走上”的感受──無論我們的奉獻、事奉、傳福音,但回望便會發覺”從前以為與我有損的,今天卻是與我有益”。

同樣我們可會逼使我們的兒女、朋友、密友、伴侶去同走這十架路,我們為自己留下太多的藉口、不想勉強免有反效果、不去作,但你怎會料到神可以在那些被逼的人中工作最終成為他的祝福呢!當然這勉強是要有智慧。

5. 臨陣退縮(太 14:66-72)
主清楚宣告彼得將三次不認主(可 14:30),他縱使立下誓言但仍是失敗。

我們只會看到其軟弱而忽略了他的信心、愛心與勇氣,因只有彼得一直陪伴主直到大祭司院子中等候消息,靠近主,只有他的愛心是眾門徒中最深的。只因他身邊沒有人而退縮。主沒有責備他,反之在其復活後查詢他的愛心及託付使命。不好的記錄是很難除去的,但主卻不會。

今天基督徒生命路上不會永遠站在高峰上,有陣子難免從高峰滑落,甚至絆倒人,但若我們真心悔改定能蒙赦免,神會再重用。我們應為此感恩,我們要為神豐盛的恩典與寬恕而獻上感謝,亦因如此我們能用信心與主同行。

6. 遲鈍同行(路 24:13-35)
主耶穌從死裡復活多次向不同的人顯現,而當中有一次是頗值得我們細味。

有兩人往以馬忤斯的村莊去,在途中他們談論主被釘及被傳復活的事,此刻主出現與他們同行,「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祂。」(路 24:15-16),但他們卻認不出主。他們面帶愁容(路 24:17)因為他們的寄望似乎落空了,他們尊崇的主竟被釘十架,他們與主分享也指出主說話行事有大能力,而也知婦女告之他們有天使宣告主已復活,可惜他們仍未能確信,仍感灰心,「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祂!」(路 24:21上)。

主曾經宣告祂會三天復活,他們知有人到主墳而得悉祂已復活,可惜他們仍是不信。主便責備他們,「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路 24:25),但主隨即與他們分享神的話,「『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祂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 24:26-27),及後主與他們一同進入一屋中與他們共膳,主拿餅祝謝擘開給他們時,「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祂來。忽然耶穌不見了。」(路 24:31)。那不是主建立聖餐般,因他們不是十一門徒,是普通的用膳,或許他們想起五餅二魚的情況,無論怎樣,這事是觸動他們的心靈,他們回想而醒起這位是復活後的主,他們心中興奮,但主忽然不見了,但他們有特別感受,「他們彼此說:『在路上,祂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路 24:32),神的話語產生果效,心中有力量,我們需好好研讀神話語,或許研讀之時未必能即時有好的得著、興奮的感受,但神的話藏在我們心中,一天若我們透過聖靈的提醒,便產生力量,故研讀聖言不是單靠感覺,乃重要建立恆常的習慣。

另一值得我們欣賞的乃是他們即時回耶路撒冷──那是半夜,因v.29很清楚指出他們日頭平西才進到屋中,再晚膳那已經很晚,晚上走路是很危險,他們要行最少25哩路(v.13),他們那熱切傳好信息的心是我們欣賞及要學習的。今天我們經歷神的恩典與祝福可有熱熾的心與人分享呢!而當他們分享時主突然在他們當中出現,「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路 24:36),同樣我們與別人分享信仰、主的救贖時,主也必在我們當中支持著我們。

今天也有不少類似的信徒,信心會有些遲鈍,但我們若仍保持向著神的心、有將神的話存在心中,我們有天終會知曉,且心中火熱,願我們能恆常研讀神的話,使我們生命茁壯!

7. 小結
今天我們會否:
「半途而退」不願付代價、堅持下去。
「懦弱跟從」不敢見證主?

「有心無力」陷在軟弱之中?
「被逼走上」無奈、但有信心卻成為祝福。
「臨陣退縮」只有求主復興。
「遲鈍跟從」求神加我們信心、智慧面對。
其實,不是我們與主同行,乃是主與我們同走這生命路,扶持、鼓勵我們呢!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