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舊約祈禱系列(19) 多元禱告(I)
舊約祈禱系列(19) 多元禱告(I)
(彼前4:7)
禱告是我們屬靈生命的呼吸,讀經是我們屬靈生命的維生素,而禱告並不是單一內容,是很多元化,故與大家作一鳥瞰,希望豐富我們的禱告生活。
三軍未動 祈禱先行(I)、(II)
當尼希米聽到自己家鄉的困境,他對民族的情懷便出現一連串的反應,「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尼 1:4),這一連串的行動表示尼希米的內心哀痛,因此禱告而產生行動,禱告不單是向神求,因神會作出回應,而驅使、感召禱告者作出行動──按神心意去行,沒有同心的禱告,不會輕易有行動。
每件偉大的事情能有好的果效不單由於人的努力、工作,更重要是由於禱告。尼希米悲哀、哭泣、禁食,正表示他有強烈的感受,故切切地禱告。
當我們越關心一件事便越覺得它的重要,自然會趨使我們到神面前呼求。
他以神的事關切、分擔神憂愁,他便禱告。同樣,我們的禱告態度、內容便反映出我們與神、對神的事的關注度如何,當我們看到教會有問題,我們可有難受而禱告呢!
禱告必需有信心,但信心──不是以為事情一定會有結果的感覺。真正的信心是一種對神的回應、是我們意志上對神順服的回應、接受神的本性及其命令的。「耶和華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啊,祢向愛祢、守祢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尼1:5)
我們的信心取決於我們對神的認識,我們知道主不單能夠(HE CAN)更需要知道主願意(HE WILL)否?
藉禱告、尋求神心意。透過禱告,神給我們啟迪、指示,我們需同心、熱切禱告。
尼希米的禱文是很豐富,內中包括:向神呼求、認罪、禱告蒙應允的方法、求個人的成就,值得我們借鏡。
我們禱告蒙應允的憑據乃在乎我們可有好好抓緊神的應許,因神是信實的,祂不會講而不做,故此尼希米禱告中重提神曾宣告過的事,他不是為自己的利益,不是為自己的榮耀,更不是為自己的好處,他乃是為了神的榮耀,為了神的子民,為了神的國度求。更因其生命的聖潔、純正,故此他能放膽求,而不受責備!
尼希米沒有一個很詳細完整的建議書呈上予神,他只有一個大原則求神,「使祢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尼1:11)
「現今亨通」意即「今天成功」,他求神叫他成功,雖他沒有將細節向神傾訴,但深信他心中已有籌算及他求「在王面前蒙恩」。
很多時當一件大事開始時,我們真的不知會怎樣發展下去,我們絕非要求神完全依我們的計劃而行,乃將心意向神訴說,求神按其心意而行。
但禱告並非不需計劃、籌算,否則這只是逃避承擔責任,或缺乏信心的表現而已。
願我們所依靠仰望的神,聽我們眾肢體同心逼切的禱告,使我們現今亨通,在一切人面前蒙恩!
以德報怨的禱告
以德報怨代求
神呼召摩西上山給他誡命、典章,他在山上四十晝夜,子民感到徬徨,他們便要求亞倫為他們作一個神像取代摩西,其實也是取代神帶領他們。
神大發烈怒,向摩西宣告要滅絕這些頑梗的百姓,單單留下摩西的家族,讓他一家獨大。摩西在帶領這子民的過程中不斷受他們的挑戰、責罵,他忠心的服侍換來的卻是不斷的投訴、挑戰,甚至要用石頭打死他,這次豈不是神公義的彰顯嗎?豈不是他過去辛苦事奉的回報嗎?豈不是他可以安舒地過其晚年嗎?豈不是他家族及其後裔得福的機會嗎?但摩西即時懇求神不要發怒,求神不要刑罰這些百姓(出32:11-13),他的禱告竟然可以扭轉神的心意,這禱告很值得我們細味、學習。
未認錯先代求
那時子民仍未悔改,繼續在罪中作樂,他便即時替子民認罪、代求,懇求神赥免他們的罪。
摩西的禱告基於對神有不變的恩慈本性,他請求神實踐祂對列祖的應許,整個禱告是以神為中心的禱告,並不是以子民的行為及悔改的態度為基礎。
掌握神的屬性
摩西抓著神的屬性、一貫作事原則向神求。
他指出神若如其所言那麼會被埃及人誣蔑祂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主要目的乃是要在山中殺死他們。摩西禱告中很關注神的名能否得榮耀,正如主禱文中「願人尊祢的名為聖」。
求神回心轉意
另一個禱告蒙應允的原則乃是抓緊神的應許。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是神開始此事工,但現今面對滅絕的危機,於是摩西訴諸亞伯拉罕之約來化解此危機。
無私禱告果效
「於是耶和華後悔,不把所說的禍降與祂的百姓。」(出 32:14)
神即時回應了摩西的代求。超越、有絕對主權的神似被摩西所「操控」,但事實非如此,神的心意不願一人沉淪,憐憫是神的本性,摩西是按神不變的恩慈本性求神改變祂待犯錯子民的方式。
摩西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他以德報怨,雖然子民令他受傷害,但他仍切切為他們的得救代禱,今天神也去尋找一些體貼祂心意的人成為代禱者,在破口中堵塞,但祂可找到嗎?「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著一個。」(結 22:30)
講數
不知我們可曾在禱告中向神討價還價,求神成就一些事,而這些討價還價的背後蘊藏著甚麼理念、心態呢!
禱告是與神溝通,禱告不單是求乃是建立關係,透過禱告我們更明白神的心意,對神有更深的認識。
神向亞伯拉罕宣告會毀滅所多瑪、蛾摩拉城,亞伯拉罕站在耶和華面前求赦。亞伯拉罕關心的其實不單是那些犯錯的人,他更關心那些義人,他認為義人不應與那些壞人一同被滅,因這是不公平,最終他仍是為整個城市代為──為那些罪人求。
他三次提出問題,求神赦免他們,而這些問題更是越來越尖銳:
要把義人和惡人一同剿滅嗎? 把義人和惡人一同殺嗎? 使義人和惡人一樣?他的求赦乃基於對神屬性的認識,祂是「審判全地的主」,他提出若城中有五十個義人可否免他們受審判。恩典不是必然的,但可藉著祈求而得到,神真的滿有憐憫,不輕易發怒,他忍耐著亞伯拉罕不斷「講數」。
豈料神毫不猶疑一口答允,亞伯拉罕因此更驚,於是他立時「反價」,他自知自己吃虧,故每次反價時均會承認自己的卑微。他由五十→四十五→四十,每次減五個,第二輪的講數是四十→三十→二十→十個。亞伯拉罕的講數其實分兩輪,兩者有不同重點:第一次是求神用公義、公平對待這城,不可把無辜的人與惡人一同消滅;第二次則求神憐憫這城,為罪人求赦,若有十個義人則不滅這城。
他每次的要求均是戰戰兢兢地求:我是灰塵、求主不要動怒、我還敢對主說、求主不要動怒,他一次又一次向神講數。
神並沒有與亞伯拉罕拗辯,這顯出神的寬大憐憫,結果他「降價」至只剩下「十個」,亞伯拉罕不敢再求了!
可悲的是所多瑪真的連十個義人也沒有,結果神將所多瑪、蛾摩拉毀滅,對罪作出了審判。亞伯拉罕的代禱,甚至一次又一次與神「講數」最終似乎無功而還,但事實並非如此,亞伯拉罕這份愛深得神的喜愛,更蒙神的祝福。
今天我們能得到神的救贖,背後有不少人為我們代禱──甚至是我們不知道,作為君尊祭司,我們可有為未信的家人、朋友禱告,看到罪惡發生求神憐憫,更為那些得罪我們的人代禱呢!(弗 6:18-19)
透過亞伯拉罕的禱告我們看到神雖然尊貴、榮耀,但仍是一位「有商有量」的神,人可以向祂討價還價,當然神有其底線、有其計劃,我們可試,藉此使我們更了解、體會祂的心意。
聖經教導我們禱告要恆切,亞伯拉罕竟六次向神求,與神「講數」,但神沒有發怒,因為知道他是出於愛與憐憫。很多時我們的代禱只是一兩次便停止,甚至灰心,我們要向亞伯拉罕學習,不輕言棄,透過禱告更認識神的心意,會知道哪些事是合乎神心意而行。
嶄新信念的禱告
神聖憤怒
摩西下山到達現場看見子民拜金牛犢時勃然大怒,怒碎法版,又將金牛犢焚燒,將金粉撒在水面上要以色列人喝下去,他不留情面怒斥兄長亞倫,並吩咐利未人殺那些犯錯的子民,結果一天之內三千人被殺(出 32:25-28)。摩西表面冷酷,內心熾熱,愛民若子!
摩西再度上山為子民代禱,「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裡,說:『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做了金像。倘或祢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祢從祢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 32:31-32)。摩西此刻可能難受到泣不成聲,苦不能言,摩西沒有把握神會答允他的代求,他便提出一個前無古人嶄新的信念來 :「代贖」──以自己代替子民受罰,「不然,求祢從祢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 32:32下)。
他沒有參與做及拜金牛犢的事,他以「無罪」代替 「有罪」,以「人」代替「人」,這觀念是摩西首先提出,及至七百多年後才再由以賽亞先知受聖靈感動下寫下「彌賽亞」詩篇才提及:「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祂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祂與惡人同埋」(賽 53:6, 9上-中)
神的拒絕
神斬釘截鐵地拒絕了摩西這嶄新卻充滿愛的代求,祂斷不會除其名,祂指出一個原則:誰犯罪就受該受的刑罰,其他人不能代替。人的代求不能代替犯罪者自己的認罪,但卻可促使當事人得赦罪的機會。
故此我們一定要認定「我們可以為一切的事禱告,甚至有嶄新的禱告,但答允與否的主權全在神」,因此我們可以放膽禱告,只要我們的動機不是為自己的利益乃為別人的好處、神的國度禱告,縱使神不按我們所求的答允但仍會祝福我們。
步步進逼的禱告
神因摩西的代求宣告不會即時刑罰以色列人,且看他們日後情況如何,而會差遣使者帶領他們,但摩西的回應是拒絕,「摩西對耶和華說:『祢吩咐我說:「將這百姓領上去」,卻沒有叫我知道祢要打發誰與我同去,只說:「我按你的名認識你,你在我眼前也蒙了恩。」』」(出 33:12)
摩西求神顯示其心意,指示祂的路,「我如今若在祢眼前蒙恩,求祢將祢的道指示我,使我可以認識祢,好在祢眼前蒙恩。求祢想到這民是祢的民。」(出 33:13)。
初步認識與更深入認識是有不同的,此刻摩西面對困難,面對無法抗衡的逆境時,才發覺自己對神的認識仍未足夠。面對這沉重壓力他想對神有更深了解以致得力,再走前面的路,他求神指示祂的道,他的禱告提升到更高的層次,要明白神作事的法則與心意。神答允了他的禱告,「祂使摩西知道祂的法則,叫以色列人曉得祂的作為。」(詩 103:7)
不許替代神的禱告
神兩次宣告會差派使者代替祂帶領子民往應許之地,但摩西又再拒絕神的建議,「摩西說:『祢若不親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們從這裡領上去。』」(出 33:15),我們可有要求神的同在呢?結果摩西的呼求又蒙神的應允,「耶和華說:『我必親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出 33:14),神的同在使我們得享「安息」。
摩西的禱告又再一次蒙神應允,「耶和華對摩西說:『你這所求的我也要行;因為你在我眼前蒙了恩,並且我按你的名認識你。』」(出 33:17)
求神顯榮耀的禱告
神已一一答允他的禱告,但摩西仍覺未足夠,他竟然大膽求神顯出其榮耀「摩西說:『求祢顯出祢的榮耀給我看。』」(出 33:18),
這祈求已經越過了神人之間的鴻溝,但我們見到神何等的滿有恩慈、憐恤,祂沒有責罵摩西貪得無厭。摩西有「神聖不滿足的感受」(Holy discontent)。
神欣賞摩西渴求的心,為他設計了一個折衷的方法,神讓他藏在磐石穴中,神用形像出現,但只讓他看見其背後,使他得見其「少少」榮耀,這便使他得到更大信心面對挑戰(出 33:21-23)。
人對神的認識是在乎他的心及行動。他越有熱熾、渴慕的心,神會按其美意達成。神樂於人向祂這樣求,使我們更深認識祂而得到復興。願我們每人均有這份熱熾的心。
受神聖感染的生命
摩西下山卻不知自己的面皮竟然會「發光」,摩西與神這四十晝夜的相交是更深的交往,而且是面對面的交往,不再是只看背面。正因更深的交往故此他的生命更茁壯,他能從低谷中再站起來,雖然有更大的挑戰與衝擊,仍有更大的信心去面對。最重要是他的生命受神的聖潔所感染、美麗、潔白。
同樣,今天我們要在這邪惡、污穢的世代活出聖潔,生命能否復興乃在於我們可有恆常、長久尋求神的面,與神交往。若我們不斷與神相交,我們定會被神的生命感染,能有更美麗、聖潔的生命。
今天我們可有深深體會我們無神不行,一定要與主偕行,若有這顆逼切、需求的心,我們整個生命將會有不同的表現。我們生命便會復興,我們會在紛亂中得享安息。我們能與世人有分別,彰顯神榮美,我們能有力事奉、經歷神榮耀,當然的方法是緊緊與神建立密切交往。
我們當承擔君尊祭司的職份,為教會牧者、肢體代禱,不可輕看我們禱告,摩西一人的禱告便扭轉整個民族的命運,一些人犯了罪也可以因我們的代禱而罪得赦(雅 5:15-16),願我們能好好為自己、為別人求。
講題 經文 三軍未動 祈禱先行(I)(II) 尼 1:1-11 對事情產生感動則用禱告作支持,更要為神的事關切。
禱告仍需計劃,但不一定要將計劃詳細稟告,神會逐步引導。 以德報怨的禱告 出 32:1-14 以德報怨,為傷害你的人禱告,代人認罪,一個人的禱告可以扭轉整個歷史。
禱告要了解神的屬性,把握神的應許,這使我們的禱告更易蒙允。 講數 創 18:16-33 神雖是尊貴、有絕對主權,但仍可以有商有量,我們的代禱要恆切,不要因一、兩次沒果效而放棄。 嶄新信念的禱告 出 32:15-33 我們需有神聖憤怒──發義怒,但仍有愛心──代求,有新的意念可坦然向神求,當然決定權仍在神那裡,但愛心的禱告者必蒙神祝福。 步步進逼的禱告 出 33章 我們可有渴求神的同在,渴求神顯出祂的能力與榮耀,饑渴慕義的心必得答允。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