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74 難得支持

帖前3:1-10

在苦難中我們如何自處及怎樣過渡,保羅書信中給我們一些啟迪。我們從帖撒羅尼迦前書3:1-10看當中的教導。

苦難是必然

「我們受患難原是命定的。我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預先告訴你們,我們必受患難,以後果然應驗了,你們也知道。」(帖前3:3-4),保羅清楚指出他受苦難是「命定」、是必然的事。他為主傳福音卻引來不少人的不滿、不斷逼迫他,當他在帖撒羅尼迦傳道時同樣遭挑戰(徒17:4-5):當他們在那裡傳道,有不少虔敬的希臘人、尊貴的婦女信主,卻引來猶太人對付他們。是次他們卻用「黑社會」——市井匪類,搭顆成群,聳動其他人要對付保羅。那些人是被誤導、被聳動下對付保羅,並誣告保羅是「攪亂天下的人來到這裡」,結果保羅被迫離開往庇哩亞去了。

基督從來沒有應許我們信主後會一帆風順、逢凶化吉、花香常漫、平坦大道任意驅馳,反之主清楚告之我們要背十架跟從祂。我們行真理、指責罪惡會引來他人不滿、憎恨我們,「弟兄們,世人若恨你們,不要以為希奇。」(約壹3:13)。主耶穌降世絕不是為享受世人給祂的尊崇、服侍,乃是為了受苦、犧牲而來,故此我們遇到苦難是必然的事,基督徒並沒有「免苦金牌」。

自人犯罪後世界便有苦難出現,大自然出現問題、更大問題出現在人身上,人與人彼此間關係決裂,引致問題越來越嚴重。

困難中捨棄

在困難中,人一定會自保,將覺得重要、有用的東西留在自己身邊,不會轉予別人;但有基督豐盛生命的人卻會超越人的本性。

保羅本身在困境中,但他竟然打發提摩太往帖撒羅尼迦關心信徒(帖前3:1-3)。提摩太是保羅的屬靈兒子,眾多同工中他最疼愛提摩太。提摩太是混血兒,有希臘血統。保羅年事已高此時應更需提摩太在他身邊給他協助,特別在歐洲,精通希臘文化、言語的提摩太一定能給他有好的幫助,但他愛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為了他們的好處他竟然不顧自己的處境讓提摩太離開他。難道他不擔心提摩太嗎?提摩太較柔弱、健康也不太好,那時的通訊亦不發達,保羅一定會牽腸掛肚。

提摩太往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目的乃是要堅固他們的信心,因帖撒羅尼迦信徒也在困境中。有些人因為在諸般患難中有所動搖(帖前3:3),這也是信徒之常情,在困難中會懷疑神的慈愛、公義、眷顧,甚至懷疑神的真實性!若見到一些行事乖僻者反得豐富便會信心動搖、質疑自己是否仍應持守公義,「看哪,這就是惡人;他們既是常享安逸,財寶便加增。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無辜。」(詩73:12-13)。現實是很實際的,誘惑性很大,故保羅擔心他們,「為此,我既不能再忍,就打發人去,要曉得你們的信心如何,恐怕那誘惑人的到底誘惑了你們,叫我們的勞苦歸於徒然。」(帖前3:5),若他們不再持守應有的原則、操守,這使他們自己受虧損之餘,也是對牧養他們的保羅一個頗大的打擊,因他們過往的勞苦歸於徒然,前功盡廢。要在苦難中有所堅持是關乎我們對神的信心如何!所以保羅提到要「曉得你們的信心如何!」若對神有信心、相信祂必保守眷顧便不易失腳。故此保羅希望提摩太用生命、用神的道去勸慰、激勵他們。

保羅這份心志、行動正是我們在困難中需學習的。他願意將自己所愛、所需的給予更有需要的人。在疫情中不少人搶購超過他們所需的,遑論叫這些人捐出一些物資予有需要的人——特別一些長者、基層的人。「時窮節乃現」感恩有不少市民、教會在這方面顯出其愛心,樂捐的人、銘恩堂在這事上也有美好的見證,教會推行另類「五餅二魚」行動,請會友將口罩或一些物資捐出來予有需要的人,已有不錯的果效,深信這定會得到神的祝福。

苦難中信愛

帖撒羅尼迦教會是我們值得欣賞與學習的教會,他們在信、愛、望上均有好的見證,「在神-我們的父面前,不住地記念你們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1:3)。保羅怕他們在患難中失落而差派提摩太去了解、關心、鼓勵他們,當提摩太探訪後向保羅滙報,告之他們仍持守信與愛,「但提摩太剛才從你們那裡回來,將你們信心和愛心的好消息報給我們」(帖前3:6),使保羅老懷安慰。

在苦難中能有所堅持的要素是信心與愛心,兩者是不能分割的,信心是以愛的行動表現出來的。當我們對神有信心便用行動表彰出來,這行動背後亦隱含著愛。一些市民狂搶廁紙、米甚至蒸餾水、可樂,這便是沒有信心、愛心、甚至理性的表現。香港的食米百分之九十是來自泰國、越南,只有百分之七點九是來自內地;而且食米是政府管制的儲備商品,第一季便有一萬三千噸儲備,為甚麼要去搶呢?有些人真的有需要,要買時卻無貨可購,他們搶購、大量入貨時可有想及他人呢?肯定沒有!當年日本海嘯,東京市民很自律地只購最多兩天的糧食,因知道政府有足夠存量,他們井然有序地生活下去。故此相比之下便知道我們的質素如何!同樣基督徒生命的成熟度亦可由其行為中反映出來,誠如馬其頓教會,他們本身在極困難、極窮乏中知道耶路撒冷信徒在饑荒中有所缺乏仍作出愛心捐輸,連保羅也不願意收取其捐獻,他們再三懇求保羅收納代轉,這豈不是在漆黑的逆境中發出耀眼光輝嗎?「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地捐助,再三地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林後8:2-4),這行動便是信心、愛心的表現,願我們亦有此信心、愛心的行動。

苦難得支持

生命是互動的,保羅關心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同樣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亦很愛保羅,這是愛的互動。保羅得悉他們愛的關心而使他在苦難中得到支持,「但提摩太剛才從你們那裡回來,將你們信心和愛心的好消息報給我們,又說你們常常記念我們,切切地想見我們,如同我們想見你們一樣。所以,弟兄們,我們在一切困苦患難之中,因著你們的信心就得了安慰。你們若靠主站立得穩,我們就活了。」(帖前3:6-8)。保羅並不是收到甚麼物質上的餽送而是精神上的支持,他知道帖撒羅尼迦信徒常常記念他,也渴望想見到保羅,這份情便使保羅在苦難中得力。也知道他們有穩固的信心,在苦難中仍有所堅持,即昔日的努力、勞苦牧養並沒有白費,有美好的果效而得著安慰。

若知道有人愛我們、關心我們、支持我們這便成為我們在苦難中得支持的能源。因此我們需多些關心在苦難中的人,因為愛使我們在苦難中得支持,當然「愛」並沒有足夠的,所以保羅為他們的愛心禱告,「又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如同我們愛你們一樣」(帖前3:12),這也是我的禱告。

保羅很渴望能和他們見面,這也是愛的表現,「我們晝夜切切地祈求,要見你們的面,補滿你們信心的不足。」(帖前3:10)。他想見面不是寒喧,目的乃是「補滿他們信心的不足」,因當中有些信徒生命仍幼嫩,特別對盼望上——提摩太提到他們信心、愛心不錯但卻沒有提及盼望。保羅很想到那裡給他們教導、鼓勵,只是客觀因素使他未能成行而使他心急如焚;他再忍耐不住故才退而求其次派提摩太去。這種心態並不是單在帖撒羅尼迦教會出現,同樣在羅馬的教會有也此份愛,「因為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我屢次定意往你們那裡去,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如同在其餘的外邦人中一樣;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羅1:11-13)。這是愛羊群的牧者需具備的心態,願我們每一位牧者均有保羅的牧者心腸。

小結

活在世上必會有苦難,但如何面對苦難很在乎我們的屬靈程度及與神的關係如何!若我們對神有信心便不致作出不合乎神心意的事;反之因有信心而作出一些似乎違反自然、不合理的行動——如捨棄自己的必需品予有需要的人——更能因為愛的緣故而作出令人敬佩的行動。 在苦難中有愛的關懷、支持能使我們輕易熬過去,故此不要吝嗇我們愛的表達與行動,記著「生命是互動的」,不論善與惡也是互動,願我們以善勝惡。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