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神聖忿怒
神聖忿怒(撒上 17:1-30)
撒母耳記上十七章記載了我們很熟悉的一場戰役──以拉谷之戰,年幼的大衛戰勝巨人歌利亞,但我們往往忽略了當中不少寶貴的教導,我們會詳細研讀、學習。
1. 背景
密抹之戰非利士人戰敗,但經過一段時間休養生息便重張旗鼓,再向子民挑戰,這正如撒旦會不斷攻擊神的子民,或許我們會有得勝之時但仍要儆醒,因它仍會尋找機會報復。
是次的戰場在以拉谷,這山谷起自古老的城市希伯崙,西北伸向大海,非利士人派出一個巨人歌利亞出戰:「從非利士營中出來一個討戰的人,名叫歌利亞,是迦特人,身高六肘零一虎口;頭戴銅盔,身穿鎧甲,甲重五千舍客勒;腿上有銅護膝,兩肩之中背負銅戟;槍桿粗如織布的機軸,鐵槍頭重六百舍客勒。有一個拿盾牌的人在他前面走。」(撒上 17:4-7)。這巨人身高九呎半,且有精良裝備,頭戴銅盔,身穿鎧甲,腿上有銅護膝,兩肩中背負銅戟,而且更有一隨從替他拿著盾牌走在他前面,給他保護之餘也讓他手腳可活動自如。
2. 挑戰
「歌利亞對著以色列的軍隊站立,呼叫說:『你們出來擺列隊伍做什麼呢?我不是非利士人嗎?你們不是掃羅的僕人嗎?可以從你們中間揀選一人,使他下到我這裡來。他若能與我戰鬥,將我殺死,我們就作你們的僕人;我若勝了他,將他殺死,你們就作我們的僕人,服事我們。』」(撒上 17:8-9)是次的戰爭與密抹之戰不同,密抹之戰及其他戰役是群戰,互相廝殺, 但是次卻是各派代表對戰,誰得勝便代表那民族得勝,否則代表那方為敗方,而且同樣代表雙方的神對戰,誰勝的代表那個神能力更大。
3. 畏縮
面對巨大的歌利亞,掃羅及其軍隊的反應是「掃羅和以色列眾人聽見非利士人的這些話,就驚惶,極其害怕。」(撒上 17:11),他們驚惶、極其害怕,縱使敵人天天罵戰,當眾侮辱,他們竟然龜縮,不敢回應。
可悲的掃羅──昔日是一位優秀青年、大能勇士、健壯俊美、高大威猛,在以色列中沒人能比(撒上 9:1-2),雖然過去曾南征北討,多次獲勝,但因神的靈離開,他已變得軟弱無能,只有忍受敵人不斷的辱罵、侮辱,更要在自己的軍隊、子民面前失去一切的尊嚴,但仍不敢反駁,可見懼怕真的會使人退縮不前。
4. 順命
大衛的父親疼愛自己的兒子──特別是大兒子,此時大衛的三位兄長已跟隨掃羅出征(撒上 17:13),他牽掛著他們,特別知道他們正與非利士人對戰,便吩咐已回到父親身邊、協助父親放羊的大衛(撒上 17:15)帶一些食物送到營中的兄長,並給千夫長(撒上 17:17-18),並問他們安好,並請他們寫一封家書給他,以解其牽腸掛肚之苦。
那時大衛的地位已不單是一個牧童,也是掃羅所信任的近身──拿兵器的人,但他回到家中仍是父親的孻子,仍是被父親指點工作,他沒有任何反抗──甚至他知其兄長會對他不善但他仍樂於順命,這是值得我們學效。
5. 盡責
「大衛早晨起來,將羊交託一個看守的人,照著他父親所吩咐的話,帶著食物去了。到了輜重營,軍兵剛出到戰場,吶喊要戰。」(撒上 17:20)
這節經文所描繪的似是瑣碎但卻給我們看到大衛優美領袖的特質。他是一個很盡責任的人,他先將那些羊群交託可信任的人照顧才離開,我們必需緊記──“不要為了盡一項責任而輕忽了其他的責任”,我們每天均承擔著不同的責任,當然當中有輕重、緩急之分,但無論怎樣絕不能顧此失彼,要有好的安排,在大事上忠心的,必須先在小事上盡責。
今天我們面對教會的事奉,但也不能輕忽家庭的責任,我冀望肢體不要單在教會努力事奉但卻輕忽了家庭的責任,不要用藉口──要專心為神,不想受家庭牽絆而輕忽責任,當然,我們也不能單顧自己的事而輕忽我們屬靈家的事。
6. 忍辱
當大衛看到歌利亞對子民、對神的辱罵,希奇為甚麼子民們竟沒有回應而自薦要出戰時,他這反應卻遭到兄長的責難。
「大衛的長兄以利押聽見大衛與他們所說的話,就向他發怒,說:『你下來做甚麼呢?在曠野的那幾隻羊,你交託了誰呢?我知道你的驕傲和你心裡的惡意,你下來特為要看爭戰!』」(撒上 17:28)大衛的長兄向大衛大大發怒,當眾的指責他,不理會幼弟為何無緣無故的走不少的路到前線來──難度真的是為了好奇嗎?他質問大衛那些羊群處境如何,他已認定大衛沒有責任感棄下羊群而到前線來,更誣衊他心術不正──“驕傲、心懷惡意”,這些指控是嚴重的。
以利押所發的是”肉體的忿怒”,因為他身為掃羅的將領,也是身形高大,但面對歌利亞同樣噤若寒蟬,內心已不好受,而他聽到大衛的言詞,縱使其言論不是刻意針對他,但他卻對號入座,覺得大衛嘲弄他而發怒。特別因大衛是最細的弟弟,在兄長眼中只是一個牧童,他怎有資格去批評他們,他覺得大衛不知天高地厚,特別他的語氣好像自己是一個戰士自居,彷彿他有資格去迎戰,這豈不是給他羞辱嗎?他的自尊受損下而當眾發怒,亦藉此教訓他,讓旁觀者知他是誰。
大衛的應對卻是「合宜」──人稱他說話合宜(撒上 16:18),他沒有以怒罵回應,他能控制著自己的脾氣,他以問題回應問題,「大衛說:『我做了什麼呢?我來豈沒有緣故嗎?』大衛就離開他轉向別人,照先前的話而問」(撒上 17:29-30上),便離開,沒與兄長糾纏下去,他其實大可以回應是父親叫他到戰場來探望他。但他已經戰勝了其兄長。
「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 16:32),大衛若覺被冤枉、受屈而怒言相向便會使爭論無止境,他離開現場是正確的。
只有心中有神的靈同住,受神的靈充滿的人才會有這種溫柔、忍耐,才能以無可匹敵的溫柔忍受邪惡與嫉妒而來的猛烈攻擊,不被惡所勝,反以善勝惡,存心忍耐。在惡意針對者面前能勒住自己的口舌,經歷凶險、誤會仍能平靜沉著應對,這等人必能在戰場上得勝。
這天在以拉谷已表明了一個奇妙的事實:在侮罵下最溫柔的人是戰場上最堅強的人,這場仗勝負早已定了!
7. 神聖忿怒
當大衛到戰場上看到歌利亞對神子民及神的侮辱,而且已經是有四十天之久,又看到神的子民聞聲顫慄,抱頭鼠竄,深感驚訝,更感忿怒,他發出一個問題:「大衛問站在旁邊的人說:『有人殺這非利士人,除掉以色列人的恥辱,怎樣待他呢?這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是誰呢?竟敢向永生神的軍隊罵陣嗎?』」(撒上 17:26)。
大衛的忿怒是神聖的忿怒,與兄長以利押的忿怒截然不同。以利押因覺受辱,被挑戰而發怒,但大衛因神的名受辱、被挑戰而忿怒,他為神感到不平、不忿,這是因為他愛慕神,故才會有此反應──“竟敢向永生神的軍隊罵陣”──“軍隊”原文是眾數,相信他所指的不單是掃羅的軍隊,更是相信屬神的天使,因為這忿恨而驅使他不怕自己微少向敵人挑戰。
今天我們可有如大衛般愛慕神,為神的名得到榮耀而感興奮,為神的名受辱而感難受、氣忿呢!不要以為基督徒定是溫柔、懦弱、和稀泥便好!絕不!我們可以發怒,但要檢視這為何有這怒氣,是因自己利益、名譽受損而發怒或是並非為己乃為人、為神而發怒呢!
主耶穌是柔和謙卑,但他也怒斥假冒為善、輕看他人的法利賽人(太 23:13-26),更因當時的宗教人士牟取私利,將外邦人敬拜神的地方讓別人擺賣牛羊、兌換銀錢,使外邦人敬拜受損,主將他們的東西推倒、責罵他們,因而引致殺身之禍(可 11:15-18),但主並不畏縮,主發怒乃為人為神,今天我們可有這樣的熱切,甚至忿怒呢!
正如摩西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埃及人虐打,他忿怒下打死埃及人(出 2:11-12),殺人絕對不對。神並不是要我們不斷壓抑情緒,發怒是可以──當然是看動機──但卻不能因發怒而犯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 4:26),神看到摩西生命中對同胞的熱愛,心中的忿怒,正因如此才會揀選他,鍛鍊他成為民族領袖。
我們可有這「神聖的不滿足」、「神聖的忿怒」嗎?看到教會停滯不前,看到一些事奉者馬虎、信息無力,而心中不安與躁動,當然這是不夠,但這忿怒可以轉變成動力,驅使我們採取行動扭轉劣局,正如大衛自薦上戰場般。
事實最有動力、最有洞見的人往往受到神聖的不滿足所驅動,他們常意識到教他們痛心的事也是教神痛心,他們不會按捺不動,內心會對神所應許美景的盼望,充滿動力,作出相應行動。
我們熟悉的德蘭修女(原名阿格尼絲‧剛齊‧博亞丘 Agnes Gorrxha Bojaxhiu)原來只是加爾各答一個普通地理科教師,因她每天看到不少人無家可歸、受苦,她再忍受不了,而促使她獻身在慈惠的事工上,感染更多人投入其行列中,她被稱為「街渠旁的聖者」,乃源於她的義忿、不滿而採取相應行動。
同樣,卜皮爾博士(Dr. Bob Pierce)於1950年內心神聖的忿怒與不滿驅使他創立了宣明會,因他看到韓戰孤兒排隊領救濟食物時當場餓死,及後知因前線救援食物不足而致,結果便與富裕生意伙伴請到洛杉磯商討,這樣世界宣明會便誕生了!
今天我們對教會、團契… 可有不滿意之地方,甚至引致你忿怒?但我們是否只停留在忿怒埋怨之處境,或否會再進一步採取相應行動──正如大衛呢?
願我們為神、為公義有忿怒!
願我們不單咒詛黑暗,更懂焚燒自己!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