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8,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39 父愛子蒙福

父愛子蒙福
提前1:12-20

世上有不少很好的父親為兒子付上代價,但亦有不少令人髮指的父親,當然比例仍是好的父親多。但在兒女眼中又會否覺父親好呢?有陣子他們愛不得其法,或許是偏愛,或會是放縱,或許過猶不及的責罰,原本是想建立兒女,可惜結果使他們受傷害。

聖經中也沒有太多「好」的父親,亞伯拉罕的懦弱對以實瑪利不好,雅各的偏愛使兄弟不和,全國大祭司以利對兒子縱容結果引致差不多滅門,撒母耳也沒有好好監管自己兒子、其子收受賄賂而使人民有藉口立王,大衛不懂教導兒子,犯罪不責,又不懂表達對孩子的愛而釀成家庭慘劇、兄弟相殘、國家受累……反而從一對沒有血緣卻是屬靈父子──保羅與提摩太的關係中我們看到一個好的父親如何面對、培育自己的孩子。保羅以父親的身份去關心提摩太,保羅自己的剖白:「你們學基督的,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你們,所以我求你們效法我。」(林前4:15-16),我們從此學習父母如何愛、培育自己的兒女。

甘於犧牲

很多父親辛苦地工作賺取金錢使家人過得舒適,這是值得欣賞的,但往往卻缺乏了時間陪伴孩子們,一些人(特別這一代的父母)回家便上網看不同的節目、資訊而沒有好好理會孩子。

父親要在兒女的心性成長(Sexuality Development)給予榜樣,是他們幼時模仿的對象,特別是男孩子,他要從父親身上學習如何作「大丈夫」;是男性角色的模範,孩子的成長也需要父親的肯定,成長後他們怎樣與異性相處也是從父親身上學習的。

父親要在兒女的感性成長(Emotional Development)給予建立,小孩子在父親的懷抱中相對在母親的胸懷中更覺安全,常被父親稱許、肯定是能令其歡喜,加強其自信心。

因此父親的角色不單是兒女肉體生命的創造者,更是兒女知性、心性、感性、靈性的建立者,但這要付代價,要常陪伴他們、與他們分享、關心他們、獲取兒女們的信任與尊重,可惜今天的兒女患上「缺乏父親症」(Absent Father Syndrome)。

盧雲指出:「我們面對新的一代,他們大部分都是雙親健在,但卻沒有父親」(We are facing a generation which has parents but no fathers),盧雲甚至稱這是「沒有父親的年代」(fatherless generation)。

夫婦關係和諧的家庭,父親尚且如此,而關係破裂的家庭,作父親的更難以承擔關係性功能的責任,這是離異家庭成長下的青少年哀歌。

故此作父親的要犧牲自己休息、娛樂的時間去陪伴他們(特別是年幼的兒女),與他們一同玩,為父的願意否?

保羅在父親身上又犧牲了甚麼呢?

提摩太是一位混血兒,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猶太人。特別在重視血統純正的猶太人中,提摩太在信徒群體中難免也有被抗拒的感受。保羅收納提摩太為兒子,此舉也會遭人用特別目光視之,他為免引來自己較多的麻煩是可以不選提摩太的,但他卻不怕別人的針對性看法而收納提摩太為其兒子。

保羅為提摩太行割禮(徒16:3),保羅此舉與他所宣講「因信稱義,不是靠律法得救」的似有矛盾的地方,「我-保羅告訴你們,若受割禮,基督就與你們無益了。我再指著凡受割禮的人確實地說,他是欠著行全律法的債。你們這要靠律法稱義的,是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我們靠著聖靈,憑著信心,等候所盼望的義。原來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2-6),「恨不得那攪亂你們的人把自己割絕了。」(加5:12),而且此舉更會成為日後一些人攻擊他講論的把柄,但保羅為了要建立提摩太,讓他在日後的事奉阻難減少,保羅便為提摩太行割禮,他定會預計到日後的挑戰與批評,但為了愛他卻樂於承擔。

一些青少年較易在品格、心理上有不足地方,此等人更需我們多加照顧,建立他們,但這過程中我們要付上更多的精神、心思、體力,若缺少犧牲精神,是不能作一位好的父親。

樂於溝通

溝通是改進家人關係的秘訣,也是增進個人心理健康的秘訣。「好父親要具備甚麼質素?有關的理論不勝枚舉,但總離不了一個重點:要曉得如何與子女溝通。」昔日教導吃飯時是「食不言、寢不語」完全無溝通,我們此刻要作相反的事,用膳、睡前要多語。

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父親常用「嚴父」的身份出現,往往不苟言笑,不容易表露心聲,與兒女的交往是單向的,由上而下的──那是命令而非溝通。乖的兒女是「孝順」──順從吩咐、「孝敬」──孝則尊敬,但敬卻是敬而遠之,是頗有距離。很多男士似乎向外人──朋友,甚至陌生的人較易表達關心,但對自己家人卻表現苛刻、冷漠,這使兒女較易受傷害。

神為父,祂主動將祂的心意與人分享,將自己表達給我們認識,且樂於聽人的禱告、分享,不斷的鼓勵我們多向其傾心吐意。可惜很多時基督徒也如青少年人一樣──不太願意與父親溝通,我們不太樂意讀經、禱告,這使愛我們的天父難過的。同樣,從保羅給提摩太書信中,我們看到保羅不單教導他如何事奉,更常將他個人的感受與提摩太分享(提後1:3-4),保羅真誠地流露其愛,絕不會因其身份是長輩而不講及其感受。為父親的你可有常常訴說你對孩子的愛呢?我擔心訴苦多於訴愛,作兒女的你上次聽到父親說愛你、記掛著你是甚麼時候呢?

當我們能如保羅般真情流露,有好的表達、溝通,便能激發他們同樣能表達自己。當我們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其實是在誠實地面對真正的自己,承認這些感受是自己的一部份。故勇於表達自己感受的人,是一個接納自己較多的人。

隨時關懷

使徒保羅稱提摩太為其「真兒子」(提前1:2)。保羅很愛護他,每次提及他時語調總是充滿親切的熱愛。他寫信給提摩太時建議提摩太喝點酒,「因你胃口不清,屢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點酒。」(提前5:23)。若獨立一句看我們看不出有甚麼特別,我們若連上文下理便覺保羅在寫作技巧上似是拙劣(提前5:22-24),他正正教導提摩太作牧者不可對人有成見、偏差,不可將一些重要的職份給予初到教會的人,但寫作中他想起提摩太健康問題於是便加了當中這一句,之後便再繼續教他如何面對信徒。他寫的是私人信件,不是公開的函件,故不用理會甚麼文法的正確否,正如我們與人(特別父母)傾談或傳短訊時也不會句句計較那些文法吧!其實這反映出保羅對提摩太的關懷──隨時關懷。

我們作父母的可有關懷自己的孩子呢?關心他們的成長、與神的關係、與他們分享呢!

「真正的愛是伸展,用盡自己,藉此培育自己和別人的靈性長進。」

悉心教導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作為父親不單要給兒子有好的生活,更要作出生命的教導。神是我們的父,祂深愛我們,因此便給我們教導,倘若我們不願受教,祂會循循善誘──正如昔日先知受託,苦口婆心般勸子民走當行的路,若子民不願領受先知的教導,祂會用另類方法(如苦難、困厄)使他們可以反省、回歸,神用不同方法磨煉一個人,目的是使他們得以煉淨成長,正如:血氣激動的摩西要在曠野四十年受磨煉使他成為溫柔的人,常耍手段、行詭詐的雅各卻面對狡猾的外父要彼此角力,藉此使他可了解自己的不足及依靠神,當然這過程並不好受,但卻對其有益,「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12:11)。在人類歷史中我們常看到神不斷教導人歸向祂。

保羅疼愛提摩太,他給予提摩太多方的教導。保羅不單在文字上教導他,更是時常的與他在一起,一同事奉,他們是常常一起生活、一起服侍神,藉此保羅用其生命、生活去教導提摩太。

這一代的青少年人不是不明道理,但他們不是要「聽」,乃是要「看」,要人親身示範才稍會順服。倘若父母有效地把自己日常生活方式展示於孩子前,作為子女效法的一種健康人格模式,家真是無處可比。

保羅向人說「你們要效法我」(林前4:16, 11:1;腓3:17),他是用整個生命去教導信徒,因此與屬靈兒女相交是將自己的「私生活」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娛樂、起居生活、嗜好也可以坦誠與他們交流,藉此建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這是很重要的。父親的生活也是坦盪盪在兒女面前,這是給他們很大影響。

機會造就

提摩太自小失去父親,他是較膽怯、自憐(提前4:12),個性過於忍讓,不敢作出指正,又會偏袒重要人物等(提前5:21)。儘管提摩太在性格上有很多缺陷,但保羅仍是非常珍惜他身上的潛力,對他存有很大的期望,不單給予教導更為提摩太訂定高的目標,鼓勵他去面對,絕不會捨不得讓他擔任艱辛的工作,也不會過份保護不讓他吃苦,因保羅清楚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苦才能磨練他的耐性、毅力,使他更能有好的成長。

保羅多次帶同提摩太和他一同事奉(徒17:15),「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的時候,保羅為道迫切,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徒18:5),讓提摩太親身看到保羅怎樣服事神、怎樣關心人,這便是身教。然而當提摩太到某成熟程度後便給他機會服侍,讓他與其他同工、彼此配搭(徒20:4),亦讓他單獨面對一些挑戰,「於是從幫助他的人中打發提摩太、以拉都二人往馬其頓去,自己暫時等在亞細亞。那時,因為這道起的擾亂不小。」(徒19:22-23)

這是讓他吸取經驗,有些父親永遠看自己的孩子不會長大,一直給他保護,甚至是過份保護,甚麼事也替他打點、安排,這樣的孩子真的是永遠不會長大;成熟的父親應多給予孩子機會去服事。

提摩太從屬靈的父親身上學習到怎樣勝過逆境與危險的方法,提摩太在困境裡、協調中學習到非常寶貴的功課。從保羅與提摩太的關係可以看到甚麼是子承父業。

父母對兒女一定有期望,或許希望他們日後能出人頭地、有好的工作等,於是會悉心栽培。

讚賞有加

自我形象就是你對自己的看法與評估,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並非與生俱來,而是根據在成長過程中,他人對我們的評估,加加減減的總數而來。自尊乃是被經常肯定而漸漸被栽培起來。可惜很多作父親的對別人的兒女樂於讚賞,但對自己的兒女卻是諸多挑剔、責難,他們對外人表現很慷慨、樂於解囊相助,但對家人卻是吝嗇。父母害怕給孩子讚賞會使他們驕傲,但適當的讚賞是需要的,可給予動力再努力;可惜有些父親卻從不讚賞孩子。

身為屬靈父親的保羅在致哥林多書信中公開稱讚提摩太,肯定他的事奉,藉此亦為他的事奉鋪路(林前4:17)。不單如此,他在給提摩太的信件也當面稱讚他,這會給提摩太很大的鼓勵(提前6:12)。我們要給兒女們多些肯定,若我們在他們做得好時給予讚賞,有時在別人面前稱讚他們,他們會覺得開心,更有信心面對之。

適當責罰

若父母愛兒女一定會給予管教,施予一定的責罰。現今不少父母在教導兒女的事上很失敗,因他們往往不是根據他們的表現而作出責罰,而是依從自己內心的喜怒、情緒而作出,很多時責罵,甚至責打不是為了校正兒女的行為,乃為了消除自己的怒氣,發洩自己不開心的情緒,兒女不是他們教導的對象,只是「出氣袋」而已,(來12:10上)。當然責罵之先要有足夠的教導及給予機會改過。

當管教甚至責罰時,他們一定不會歡喜的,但我們要反省我們作出這些責罰是為了甚麼?「假若為了愛才施予不得已的刑罰,這是可以坦然及應持守的。」

在聖經中我們看到神是何等的愛其兒女,但當他們頑梗叛逆,神最終無奈地施予刑罰。

有關聖經的懲罰,似乎有幾種不同的目的與模式:糾正行為的懲罰是指對人們走入歧途的警告;審判的懲罰是指當社會被扭曲,神的律法被違反時,便有司法的審判。懲罰亦有用於當人危害到其他人時,便把他與社會隔離。

但懲罰必須有開始與終結,當刑罰終結時必須有完全的寬恕及關係的復和,「來吧,我們歸向耶和華!祂撕裂我們,也必醫治;祂打傷我們,也必纏裹。」(何6:1)聖經中的寬恕是指永不再針對、重提他們所犯的事。

父親,有陣子是要用「硬愛」(Tough Love)指出其不是,不要姑息。愛之深,責之切,而不會單安慰、稱讚、同情而放縱之。事實自人類有家庭以來,家庭對反叛的兒女均感到難以應付(申21:18-21)。我們不應怕「失去」那屢犯錯而不知悔改的人姑息養奸、放縱他們,要給予刑罰。若一天他要離開,我們是無奈的,但我們要給他們知道我們的難受、失望,更重要我們仍是愛他們,及仍不斷為他們禱告,希望終有一天會醒覺、回轉。

小結

但願我們能從保羅對提摩太的行動中學習到怎樣為孩子甘於犧牲,對自己的孩子樂於溝通、隨時關懷、悉心教導、給予造就機會、並多加讚賞,適當時間也予以一些責備,這樣與肯定孩子有莫大的福氣。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