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4,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4 得人得力的領導

一、 異象與生命

1. 危城告急 1:3
尼希米記的背景是國家重建(586BC.)。耶城被毀,及後波斯征服巴比倫後,西流士王廢除巴比倫政策,允許猶太人回歸。他們第一件事是築壇,及後建殿--但當中受到破壞,跟著便讓耶城工程重建,約在445BC.,尼希米便回去重建城牆。

尼希米為酒政,身份顯赫,因其職責危及王朝安危、領袖的生命。因此他肯定有獨特的品格--可能是沉實的個性、敏銳的觀察力、超強的機智、豐富的常識、誠實得信任。但當同胞告之在故國同胞受大難、凌辱(尼1:3),他內心傷痛。他雖在異邦之地享榮華卻不能忘懷故國及寄人籬下的羞辱,他便採取行動。危城告急、居安思危便展開他回國的序幕。

2. 仰望上主 1:2-11
尼希米心中大大激動、傷痛、情緒受影響,但他不是單受情緒所困而向神申訴、禁食、禱告。尼1:3-4

每件偉大的事情能有好的果效不單由於人的努力、工作,更重要是由於禱告。尼希米記記載了有九次的禱告,可見他何等重視禱告。尼希米悲哀、哭泣、禁食,正表示他有強烈的感受,故切切地禱告。

當我們越關心一件事便越覺得它的重要,自然會趨使我們去神面前呼求。
當然,我們不能單憑感覺去禱告,但我們絕不能因心再沒有那種催逼便停止禱告。若我們心中麻木,可能是因我們不再關切神的事,已變得不冷不熱,落到神厭惡的光景中,我們更需要在神面前認罪求復興。

神讓尼希米看到百姓的悲慘遭遇、神的名受損。他以神的事關切、分擔神憂愁,他便禱告。

信心--不是以為事情一定會有結果的感覺。真正的信心是一種對神的回應、是我們意志上對神順服的回應、接受神的本性及其命令的。「耶和華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啊,你向愛你、守你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尼1:5

我們的信心取決於我們對神的認識。我們知道主不單能夠(HE CAN)更需要知道主願意(HE WILL)否?

尼希米知道自己家鄉面對困境,他愛同胞之心激動,繼而向神禱告,代先祖所犯的錯認罪,再繼而求神工作,但卻沒有向神指明應怎樣行,只求神引導「主啊,求你側耳聽你僕人的祈禱,和喜愛敬畏你名眾僕人的祈禱,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尼1:11

3. 生命表彰 2:1-2
尼希米在王面前如常奉酒,但因家鄉之事而使他面帶愁容(我相信他絕不是在王面前刻意如此,因為真的不知王會有什麼反應-伴君如伴虎)。這是他的自然流露而不自知,這與他平日的表現大相逕庭。「我素來在王面前沒有愁容。」尼2:1因此引起王的注意,「王對我說:『你既沒有病,為甚麼面帶愁容呢?這不是別的,必是你心中愁煩。』於是我甚懼怕。」尼2:2,從此可見尼希米平日生命、生活是很樂觀、認真,因此當他憂愁時即被察覺,當他向王求時卻得到意外的應允,從而引伸出歷史的新一頁。因此平日生命的見證,美好的事是點點滴滴的累積而來。今天我們同樣要有好的生命見證,到一些關鍵時刻便能產生特別的果效。

4. 把握機會 2:3-8
尼希米在此之前已經向神禱告,但有禱告並不代表我們不用計劃、籌算與行動,否則尼希米不會被王查詢時竟能有計劃地向王要求。

當王向他查詢時,他心中甚是懼怕,但隨即將原委告之「我對王說:『願王萬歲!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荒涼,城門被火焚燒,我豈能面無愁容麼?』」尼2:3,但當王問他有什麼要求時,他即時心中默默向神禱告「王問我說:『你要求甚麼?』於是我默禱天上的神。」尼2:4。

尼希米的回應是:-

1.4.1 求允准能回故土協助重建工程(尼2:5)
1.4.2 他已預計工程所需時間,故能告之可於什麼時候回國復職(尼2:6)
1.4.3 他更要求王給予「通行證」,使他可以順利通過一些關卡(尼2:7)
1.4.4 他更要求王能給予他材料,使他回去建造時有材可用(尼2:8)

這些要求絕非隨意的說出,必是經過禱告及有好的盤算,深思熟慮下的效果,更重要是在此期間仍不斷的向神求。

只要心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方向,我們可常有準備回應別人對我們的查詢、探問,很多時機會是我們要即時把握,否則會很易失去。

尼希米有好的籌算,但相信他的籌算、計劃並沒有向什麼人公開過,他只是私下向神求,而他得到王的批准,他肯定一件事:「王就允准我,因我神施恩的手幫助我。」尼2:8下

二、 秘密與公開

1. 先見之明 2:9-10
王寵愛尼希米、神施恩、尼希米得到軍長、馬兵護送他到河西那裏,將王的詔書交給當地的官員,那些非猶太人──特別與他們為敵的人就甚惱怒,但因有王的詔書卻沒他奈何(日後這批人卻不斷的攪擾),這更顯出尼希米的深思,他會預計到有什麼難阻、挑戰,便及早作出對策。

在我們要面對一些重大的事工時,我們可曾會預計有什麼困難、問題。若及早作出估計、預備便能將受傷程度減至最輕。

2. 獨行獨斷 2.11-16
尼希米在耶城住了三天,他晚上獨個兒往現場堪察,看看那些地方問題特特別嚴重,以便日後在動工時,人手、物資的調動較為容易及準確。

聖靈能預見我們無法測度的障礙。但我們若不設法事先調查情況,這也是推卸責任的行為。當了解實情後--或更接近實情--便更需要憑信心行。憑信心行是在清楚困難後,再等候神來解決。

尼希米知道一群意志消沉、思想灰暗的百姓可能比積極、樂觀的百姓其感染力來得更強烈。失意者的爭執與意見往往是十分苦毒的。耶城居民正是意志消沉,若未有確實計劃而宣告實屬不智,他不能再讓那減少凝聚力、向心力的歧見變本加勵下去。(找地方但不即時宣告)

但他這行動卻沒有告之任何人或與其他人商量,「我夜間起來,有幾個人也一同起來;但神使我心裡要為耶路撒冷作甚麼事,我並沒有告訴人。除了我騎的牲口以外,也沒有別的牲口在我那裡。」尼2:12,「我往那裡去,我作甚麼事,官長都不知道。我還沒有告訴猶大平民、祭司、貴冑、官長,和其餘作工的人。」尼2:16

他是獨行獨斷-獨自判斷。

雖然重建是一個群策群力、動員不少群眾的工程,但在計劃未成熟便公開會引來很多反效果──敵人一早知道其行動而作出破壞。群眾的情緒、思維往往是負面的,或是較易受負面的影響,因而很易引發更消極的思維、言論;故他暫時保著這秘密(Keep it in secret)是明智之舉。他要探取更多資料、有更好的預算、更詳盡的計劃才公佈,這樣群眾才有更大的信心去跟隨。

很多時一件事工的開展往往是由一兩個人或小撮人開始,開始時不會大張旗鼓,而是”秘密”進行。

作出調查是很重要,尼希米便要探討城牆的毀壞程度,以便向群眾公佈時有詳盡的計劃。

在一個講求民主的社會中,我們很多時均要求有知情權,這表面是對的,但這卻不是絕對的真理,聖經並沒有給我們看到這是必然的事。神有其計劃,祂不會預先與我們商量,問我們的意見。神的僕人帶領子民也不是事事求問子民意見──如建聖殿。同樣在現今的生活中,同樣會遇到相同的處境:兩國爭戰,難道如何行軍會及早知會群眾嗎?父母有多少財產、物業投資,其實直接、間接影響著其兒女,難道父母又需讓兒女們知道其財政嗎?這一切均非對肢體的不尊重,只是時機未到而已!

同樣,教會亦然,今天當我們未有詳細的計劃,我們也不會即時與會友交待,免得引起不必要的問題;同樣教會一些紀律為了要保護那些犯錯肢體,給予他們機會回轉,故也不會公佈天下。這一切均非對肢體的不尊重,只是時機未到而已!

尼希米獨自審查破損地方,在屬靈的角度,我們也需私底下審視自己的生命,有什麼漏洞、有什麼破損而需作出修補,有時我們只是在繁忙生活中營營役役,或在不同的資訊、娛樂中將我們屬靈生命壓乾也不自知,我們真的需要多作檢討,否則我們只會迷失而不能成為他人祝福。

3. 公佈天下 2:17-18
當時機成熟時,尼希米便公佈天下(其實兩者時間距離是很短),他招聚群眾與他們分享、激勵他們參與重建的工作,對一班在困境中生活,沒有太大信心的人而言,要激起他們的鬥志,投入工程絕不容易,但尼希米卻做到了!因此他的宣講是極具學習價值。

三、 呼召與感染

1. 與人認同
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尼2:17,尼希米本身是在外邦之地居高位,他壓根兒不是在這頹垣敗瓦中過活,但他絕不是以一位救世主、領袖的態度自居──雖然他真是是次的領袖,他與他們認同「我們所遭的難」──這樣便深深贏得子民的敬佩,從而樂於跟從。主耶穌也是紓尊降貴的到我們當中與我們一齊生活──「道成肉身」也是我們今天事奉應有的態度。

2. 指出困境
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尼2:17上,他指出困境讓大家知道。若我們輕看任務的艱巨 、無視困難的實在、太多無根據的樂觀是於事無補的。

領袖若不讓群眾了解前面的險象、困難、挑戰、危機,這是不智,更是不道德的。子民(會友)有權了解困難--重要的要他們知道領袖了解其困難。願正視困難不會使人望而卻步。看不到出路才會讓人裹足不前,更重要是有不怕艱巨、甘心委身的領袖。尼希米不單看到牆垣損毀,更是沒有防禦的危機。他不單看到當時的狀況,更是需要改革的事。

作為領袖常常比會友面對壓力更大,乃因困境的迫切,為人著急也是如此。

3. 採取行動
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尼2:17下,這表示他們曾多次受著敵人的嘲弄、侮辱。而城牆毀壞他們持續地受著侵擾,這是一個可見的事實,為著自己的安危便需要投入,使自己及家人得到保護。尼希米要讓他們知道,這些重建工程是為著他們本身的安全而非為他人,故需起來參予。

只是知道而沒有行動是沒意思的。尼希米表明親身參予重建的決心,他是身先士卒帶領群眾,不單與人認同,更以行動來領導、呼籲子民參予重建。

4. 見證激勵
群眾不單要跟隨一個計劃,而是要跟隨一位有影響力、生命力的領袖。盼望是會感染人的,神賜人異象是有感染力的。領袖需要將這些盼望帶給沒有指望、或信心弱小的人。傳遞異象不單靠口舌,更需將其經歷、生命力、對神的信靠、恩典的臨在與人分享,或許起初只是星星之火,但很快卻會變成熊熊烈焰。

我告訴他們我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尼2:18上,尼希米最重要是分享他的經歷,他怎樣有此感動,怎樣向神禱告,經歷神的恩典及神怎樣為他開路,君王給予他一切的祝福,使他可以順利回國並且得得到不錯的物資,這一切均非偶然及易事,他讓子民深深體會到神在祝福及同樣冀望他們得到安全。

我們本身對神的呼召、異象、使命可有肯定?在投入的過程中可曾深深經歷神的引導、祝福?這一切均是驅使我們能否更投入,遇到困難而不會退縮,且能感染、號召他人的因素。故此我常會分享神給我的異象,分享神給我的引領,我會不厭其煩的分享,藉此激勵肢體。

從子民的經歷中,我們看到一個不斷重演的現象。當一個使人膽戰心驚、卻又興奮的異象從神而來,有人堅持下去、勇敢面對挑戰、付上代價、再將異象付諸行動、更多偉大的事業,便能得以成就,最終我們看到:「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吧。』於是他們奮勇作這善工。」尼2:18下

5. 慎防內鬨 5:1-5
教會歷史告訴我們外來逼迫不會摧毀教會,反之會加強其向心力。例:羅馬、文革。危害教會最深的反是內部腐化,內部出現矛盾。尼希米不單要面對外在參巴拉等人的攻擊,同時更面對內部分化,一些人被忽略了。外面的攻擊容易抵擋,內部的混亂則難撥亂歸正。或許兩者的攻擊或表達方式會不同,但同樣是那樣無情,叫人難以忍受。內部的分裂同樣是仇敵的生力軍。

內部不滿、反對往往開始是不是大鑼大鼓、大吵大鬧的,反之是暗中散播進行。但這種默默的傳播最終的傷害性很大及嚴重。尼希米面對的內部反對起先是屬於消極抵抗、默默的進行,或許先不參予,但久而久之不滿情緒會延伸下去。從第三章我們見到一些貴胄起先不參予,但第五章則看到分化中他們擔演了很重的角色。

子民最大的問題是:需要被忽略了。這涉及到人、金錢與人口販賣。在教會中「金錢」同樣是一項敏感的課題。例:要求讀經與奉獻的分別。事實教會中真的有人(包括牧師、傳道人)被金錢拖垮了,故此教會是要製訂明確的守則、好的監管制度,這並非不信任乃避免陷入試探中。

尼希米帶領下城牆漸高,但始終他們不能靠牆吃飯,若一家大小花較多時間在建築上,相對地耕田種植時間減少,收入也減少了。他們的控訴是事實--沒有足夠的糧食(尼5:2),其至要賣田地、納重稅;更重要的指控是一些同胞收購他們的田地、兒女。大家都是回歸者,為何一些人可以舒舒服服、一些人卻要辛辛苦苦呢?愛神、愛國、肯投入、肯付上的付出自然多,收入自然少。而那些袖手旁觀的貴胄卻可賺取更多,那些真情奉獻自己來修牆垣的人偏偏是那些最需要去賺取的人,那些不參予者卻優哉悠哉享受別人的收成。

我們體會這些怨言,因工作辛苦、內心「驚惶」亦推算成功之日遙遙無期(尼4:10)。外敵入侵,常在戒備狀態下、精神繃得緊緊的;工作過量過勞--從天亮直到星宿出現(尼4:21),無暇照顧家人,種種原因引致他們埋怨,這是可理解的,但這些宣洩不是要壓抑乃是要解決。

四、 委身與委人

1. 有效統計 7:5
神感動尼希米數點人數,但當年大衛數點人數卻遭神刑罰(代上21:1-8)。因那時大衛數點目的乃要知自己的勢力、榮耀自己、炫耀自己的豐功偉業、且勞民傷財--用九個月零廿天,結果列出:以色列人拿刀一百一十萬、猶太人拿刀四十七萬(代上21:5)。但尼希米的數點卻為他們居所、工作分配及事奉的人。因戰亂後一些人的血統已混雜了,故要了解(尼7:61-68),結果是會眾共42,360人。可見回歸者少,亦同時數點到奉獻的人及金額(尼 7:70-72),這教導我們數點時心態是最重要。

2. 知人善任
尼希米清楚神的呼召,他先禱告,獨行獨斷-探查那方面需要改善後便呼召群眾,激勵他們去工作「我們作他僕人的,要起來建造。」尼2:20。子民樂於回應,尼希米便為他們分工,將責任交予他們。

領袖不是要獨攬大權、不是單自己勤力工作便足夠、不是將自己變成事工的奴隸,乃是將責任分配合不同的人、彼此承擔、互相配搭。英明的領袖不懼怕工作多、更不懼怕將權力下放。工作、事工乃為達到目標的過程與手段。尼希米重建城墻的目標乃為防禦外侮、保護子民。重建乃是過程。

第3章記載了三十九個工作小組,分配此工作要慎思,有些工作不易為。

好的領袖乃是知人善任,不會使人英雄無用武之地或楚材晉用。好的領袖不是將一些棘手、困難的工作交給別人,自己取易不取難。好的領袖是隨時願意去承擔或執行他準備交給別人完成的工作,或樂於協助、關心執行者的需要。

整個工程是和諧進行、有效率,「這樣,我們修造城牆,城牆就都連絡,高至一半,因為百姓專心作工。」尼4:6。尼希米沒有用高壓、軍隊或特別權力去強逼子民,其推動方法乃是自己的投入,親手作領導。

今天教會每一項事工──特別是重要事工──絕不是一兩個牧者可以完成,乃是彼此配合,有不同恩賜的人發揮所長,絕不能有人游手好閒,正如當時婦女們也積極參予(尼4:12),也不應分那件工作易,那件工作難──正如:在花園工作或在糞廠門建造,因為每一件工作均是重要的,若我們盡忠,神必嘉獎。

3. 身先士卒 4:21-23
只有提哥亞的貴冑不願參予「其次是提哥亞人修造;但是他們的貴冑不用肩(原文是頸項)擔他們主的工作。」尼4:5

在重建時有人是不甘於去作的(尼3:5)在希伯來文中”主”沒有標明用大楷或細楷,R.S.V.用大楷表明是神的工作,N.A.S.V.指他們不服領袖。(but their works would not put their shoulder to the work under their supervisors.)

但尼希米與手下、子民同甘共苦(尼2:18, 4:21-23)。尼希米若沒有親自動手工作,他縱使如何懂得計劃,有強的組織力,面對壓力時有極冷靜的判斷,禱告如何熱誠都是徒然。禱告雖然可移山,但禱告之後的行動才更偉大。兩者兼備,神的工作才有好的果效。

尼希米工作很拼命,危機接二連三來到。其工作量增加,使他每晚入睡都衣不解帶、寢戈達旦。任何為神成就大事是沒有不流血汗的。被神用的人往往勞苦工作「比眾使徒格外勞苦」(林前15:10),我們作領袖要多行一步。可惜我們常有錯覺、勞力是不屬靈的。其實重要的是他有沒有足夠時間安靜、等候神,而且我們可有體會--禱告、讀經是要付上很大的代價,是一場戰爭、心力交瘁。若我們只是輕輕鬆鬆,難怪我們所產生的影響力是那麼的低微!

4. 以身示法 5:14-19
我們作為領袖是以身示範,用我們的行動、生活表彰。我們是與所服侍的人同一致,我們本身是忠於我們所計劃的。子民是歡喜看到領袖與他們一起。

好的領袖一定要以身作則、要廉潔。若在小事上不忠,很難在大事上盡忠。尼希米因自潔故能大膽挑戰、指責貴冑。

尼希米清廉,十二年省長任期(尼5:14-16)開支不輕(尼5:17-18),但卻自挖腰包。以前的省長用特權徵收一些稅項來負擔他的應酬與接待上,甚至為自己歛財(尼5:15)。今天少官員都會利用本身職權而牟利,尼希米卻連自己的基本權利也放棄--基本薪金沒要,更「沒有置買田地」,而且更叫僕人與他一同工作。他沒有假公濟私,避免一些與自己利益有關的事。原因:他心中的惟一目標是代表神去救那些身陷困境、心情沮喪的百姓。如:父母般愛兒女。強烈的認同感使他廉潔,更重要是他「敬畏神」。敬畏神使他忠於使命,不以私人利益來事奉神。其利益乃是天上的財富。我們要好好對待牧者,但牧者卻不應以利益為事奉基礎。

若我們用主的眼光看世界,任何痛苦、壓力也不是使我們離開這真正財富的窄路。

神啊!求你記念我為這百姓所行的一切事,施恩與我。」尼5:19

尼希米的損失是向神追討,他求神監察。我們可有這能耐?

作為事奉者,我們一定要去避免引人攻擊的機會,避免利益衝突,陷於試探中。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