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14 怨咒

教會要有更好的成長,一定要眾志成城,而什麼會較易破壞教會的發展,相信一些“埋怨”是很重要的因素,藉一次的戰爭給我們反省,這次戰爭是先向外殺敵,但後卻演變成內戰,這是極度不幸,我們真的要好好引以為鑑。

耶弗他為以色列人出戰亞捫,神使他得勝,攻取了廿座城(士[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ug&chapter=11&”]11:32-33[/su_lightbox]),豈料當他回來時,以法蓮人竟埋怨他,而引致悲劇收場([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ug&chapter=12&”]士12:1-6[/su_lightbox]),事實以法蓮人已多次如此,最後才得此悲慘下場,我們探討他們的問題:-

1.       得天獨厚

以法蓮是約瑟的次子,約瑟被兄長出賣經歷過作奴隸、階下囚之苦,但最終成為埃及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苦盡甘來,而當他作祭司時安城祭司波提非拉將女兒給他作妻子,及後得了兩個兒子,長子瑪拿西-意思是神使他忘了一切的困苦,而次子以法蓮-意思是神使他在受苦之地昌盛([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Gen&chapter=41&”]創41:50-52[/su_lightbox])。他是約瑟在否極泰來時所生的,故此他定能得到父親的寵愛,他出身於富貴權力極盛之家中,地位尊貴。

及後祖父雅各給兩個孫子祝福,按傳統長子得雙倍的祝福,但雅各竟然用右手按在以法蓮頭上,將雙倍祝福給他,約瑟不悅,且即時阻止,但雅各仍是堅持要將特別的祝福給以法蓮([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Gen&chapter=48&”]創48:14, 17-19[/su_lightbox])。

以色列國乃由十二支派組成,但十二支派中是沒有雅各兩個兒子-約瑟、利未(利未人乃是作祭司,故沒有自己的地土),取而代之是約瑟兩個兒子,瑪拿西及以法蓮約瑟的兩個孩子在雅各眾子中得享雙分地業,成為兩個支派,與其他支派(伯父)比較,他們得到雙倍的福祉,而以法蓮又是雙倍中的雙倍,可見以法蓮是何等的得天獨厚,被神、人所寵愛。

在先知書中,神常用以法蓮、瑪拿西代表整個以色列國,可見他們是何等被重視。如果以法蓮遵守神誡命,努力上進,實踐使命,他們定會更蒙祝福,可惜他們卻常常不滿現狀,偏行己路,常常埋怨,結果便將神給他們的恩典蹧蹋淨盡。

2.       怨-地少人多([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os&chapter=17&”]書17:14-18[/su_lightbox])

以法蓮人首次埋怨是挑戰約書亞。神吩咐約書亞召集百姓用拈鬮的方法為以色列各支派分地([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os,13:6″]書13:6下[/su_lightbox]),這是神於當時指定的方法,亦是藉此以示公平,以法蓮抽到一個極美好的地方,這地東起約旦河,西至加拿河,南達伯特利,北至基列心山,這是整個迦南地的中心地帶,他們居中策應,進退皆宜,神特別祝福以法蓮可見一斑。

可惜以法蓮沒有感謝的心向神獻上感謝,反而是第一個發怨言的支派,他們嫌自己佔地太少「約瑟的子孫對約書亞說:『耶和華到如今既然賜福與我們,我們也族大人多,你為甚麼僅將一鬮一段之地分給我們為業呢?』」書17:14,他們自覺自己族大人多,應分得更大的地,又嫌地內山多田少,其實他們的抱怨乃是貪心,而作出不負責任的說辭,他們忘記了他們人多族大乃是神特別的眷顧與祝福。而且約書亞事前已講好是用抽籤的方法分地,他們那時沒有反對,但抽地結果不滿意又指不公平,這豈不是輸打贏要嗎!

約書亞告之他們可以砍伐樹木闢作良田(書[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os,17:15″]17:15[/su_lightbox]),而且平原之地其實不少,但他們又怕敵人有鐵車(書17:16),怕不能戰勝他們,而約書亞卻給他們鼓勵與應許([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os,17:18″]書17:18[/su_lightbox])。

約書亞一語道破他們埋怨背後的意思與信念,其實他們是怯懦、膽小,對神沒有信心,不敢與敵人交鋒,但卻用分地不夠大、完美而作藉口去掩飾其小信。

缺乏信心、懦弱的人往往會用不同的藉口埋怨,去掩飾自己的脆弱,這是很可悲的!

3.       怨-無份參戰([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ug&chapter=8&”]士8:1-3[/su_lightbox])

以法蓮第二次的怨咒是在基甸戰勝米甸人勝利歸來之後,他們的抱怨為何在戰爭之先沒有呼召他們,事實當基甸以300人戰勝如蝗蟲般的十三萬米甸人([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ug,6:5″]士6:5[/su_lightbox])後,在追殺敵人時便曾呼召以法蓮人幫助([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ug,7:24″]士7:24[/su_lightbox]),他們只是檢平宜,將米甸兩個首領殺了([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ug,7:25″]士7:25[/su_lightbox]),他們很容易分享到最大的成果,已得榮耀,但人性往往是一“要威則威到盡”,故他們埋怨基甸為什麼之前不呼召他們,但想想基甸只有300隨從,他們會樂於跟從嗎?懦怯的以法蓮人肯定不會回應呼召,事實米甸人大舉入侵時,以法蓮人又怎會不知,他們若有心則應一早請纓,自告奮勇赴戰,何需等候人呼召呢?懦弱的人常會用好聽的道理去掩飾其內心的軟弱。

基甸何等的謙遜,不與他們爭辯,反之自貶而高抬他們,以平息干戈「基甸對他們說:『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以法蓮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強過亞比以謝所摘的葡萄麼?神已將米甸人的兩個首領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們手中;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基甸說了這話,以法蓮人的怒氣就消了。」士8:2-3,結果紛爭亦因基甸忍氣吞聲下結束,可惜這卻未能阻止以法蓮怨咒的惡習,而引致他們日後被殺。

4.       變本加厲([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ug&chapter=12″]士12:1-4下[/su_lightbox])

若一些人犯錯而不受責備、指正,這只會使其不知錯,反而使他會變本加厲錯下去。

以法蓮人得到基甸的忍讓,他們並不因此反省。當耶弗他戰勝亞捫人回來後,他們又再次向他挑戰,怨咒他為何不招聚他們作戰,是次的挑戰背後因素是他們壓根兒看不起耶弗他,因為他出身卑賤,他的母親是一個妓女,而且他的母親不是正室,當他長大後被其他兄弟們趕逐離家,他像今天的黑社會中人,與一些匪徒出入([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ug&chapter=11″]士11:1-3[/su_lightbox]),只是因亞捫來侵,子民又打不過他才勉強請他相助,因此耶弗他要那些長老要確立他作領袖,肯定他的身份與地位他才肯出戰([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ug&chapter=11″]士11:4-11[/su_lightbox]),雖然他出身巿井,作事會有衝動,但面對敵人他仍會先禮後兵,與亞捫人辯理,為何他們要攻伐以色列民([su_lightbox src=”https://bible.vinemedia.org/bible/read.php?book=Jug&chapter=11″]士11:12-28[/su_lightbox]),可惜亞捫人不肯聽他的申訴,他才動武,結果「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身上...耶和華將他們交在他手中,他就大大殺敗他們」士11:29-33節錄,可見神揀選一個人並不以他的出身為出發點,只看那人可有心志及勇氣。

但面對以法蓮的怨咒,耶弗他有不同的反應,他直斥其非「耶弗他對他們說:『我和我的民與亞捫人大大爭戰;我招你們來,你們竟沒有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士12:2,其實他們不單怨耶弗他不事先招喚他們,更輕看他,「於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與以法蓮人爭戰。基列人擊殺以法蓮人,是因他們說:『你們基列人在以法蓮、瑪拿西中間,不過是以法蓮逃亡的人。』」士12:4,他們出言侮辱,更威嚇要用火燒他及其房屋「你去與亞捫人爭戰,為甚麼沒有招我們同去呢?我們必用火燒你和你的房屋。」士12:1,因此他們真的是「先撩者賤,打死無怨」,以法蓮接二連三的向領袖發出怨咒,事前不參與但事後想邀功,無理取鬧,出言不遜,結果是次耶弗他在盛怒下領軍轉向在約旦河東的渡口與以法蓮軍隊交戰,是次是以色列史上支派相爭的內戰死傷最利害的一次,四萬二千人被殺。是次交戰之地是約旦河東,並非以法蓮境內,故此是耶弗他是自衛而非越境侵略。以法蓮終因口舌招尤而得到教訓,是次使他們元氣大傷。

以法蓮常發出埋怨乃因他們驕傲成性,他們一直以自己為首領自居,因自約書亞起以法蓮一直是領導的支派,但現今一個瑪拿西支派的匪徒、妓女的兒子竟作領袖,他們面上怎有光彩,故此便挑戰耶弗他。

今天不少教會均面對一個問題:一些資深的、有經驗的、或過去有很重事奉的肢體常常面對現有的事奉者,甚至牧者作出很多批評、怨懟,將別人所作的與自己比較,總覺他人做得不好,甚至以他們的出身或過去作定斷,為什麼他這樣出身或背境竟被選上,而我比他“好”那麼多,為什麼我不被驗中,因此便有很多抱怨,或許這些人出身不錯、知識高但卻缺乏實行的毅力;屬靈的見地多但卻缺乏體恤他人;批評的見解中肯但卻缺乏體諒,及與別人和諧共處的例子卻少,因而有很多批判、怨咒,結果使自己、教會、他人,大大受到傷害,而撒旦亦很歡喜用這些怨懟、批評,使教會分裂、內訌,我們要謹慎之。

再者,當我們常埋怨,或許對象是一些領導,但我們可否想到背後其實是挑戰、埋怨神呢!正如以法蓮不滿約書亞分地結果,但這是神使用的方法。基甸、耶弗他是神揀選的士師,他們背後豈不是不滿神嗎?又如他們先祖在曠野流浪埋怨無水、無糧,表面是埋怨摩西,背後是埋怨神—埋怨神的帶領與供應。撒母耳因兒子受賄,子民要立王,但神清楚指出其實他們背後是討厭神。「耶和華對撒母耳說:『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上8:7,我們也要小心今天我們埋怨一些牧者、執事、事奉者這樣不好、那樣不好,會否在這些埋怨背後是不滿神?

當然牧者們、事奉者作的未必是臻美、完善,但埋怨是無補於事,代禱及正面溝通交往才是善道。

願我們能:-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成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4-15

「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9-10


反思問題:

  1. 我可有埋怨教會的崇拜沉悶死板、沒有領受?
  2. 在聽這堂道前,我可有研讀有關經文,為自己領受、為講者禱告?我對信息可有祈望?(若沒有,這反映著我對崇拜、對真理的要求怎樣?)
  3. 我可滿意今天我的處境—我的工作、我的收入、我的家庭,甚至發出埋怨呢?(我又可確信我的生命是在神掌管中)
  4. 我可滿意今天我的處境—我的靈命、我的教會生活、我的團契生活,甚至發出埋怨呢?(我又可有設法改善呢?)
  5. 若一些人犯錯,我是容忍、退讓或直斥其非?那樣會較好呢?
  6. 一些人其出身、表現比我們差,但又卻比我們更多祝福,我的感受如何?
  7. 今天面對教會那麼多的不同福音工作、事奉,我是怎樣評價及參與?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