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析讀大衛(27) ~ 成王敗寇
析讀大衛(27) ~ 成王敗寇 (撒下 15:1-18)
鑑古知今,數千年前的歷史可以在現今的世代中重現,當我們研讀押沙龍謀朝篡位要作王時會發覺與今天我們所處的社會有很多相倣的事,我們從中領略怎樣面對當今的世代。
1. 成王
1.1 外表吸引(撒下 14:25-27)
聖經對押沙龍的外表有很清楚的描繪,亦很少對人有這樣的稱讚。他有俊美的儀容,由頭至腳找不到瑕疵,他亦有一個完整的家,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他一站出來便有一定的吸引力。押沙龍特別之處是他的頭髮,濃而密,他一年剪一次頭髮,剪下頭髮重量是二百舍客勒,那相等於今天多少磅有不同的說法,但肯定是厚、密、濃,甚至可以承受整個人的體重,掛在樹枝上(撒下 18:9-10),可是一個人的強項亦可以是他的弱項,押沙龍便是死在自己的頭髮上。
押沙龍有吸引人的外表,但內裡卻很深沉──正如他因時機未成熟、未有足夠抗衡力量而可以忍耐不為妹妹他瑪被姦取回公道,更沒有露出不悅之情,待兩年後才肆機殺兄,他是「體格無瑕,人格有憾」,俊肖外表只是外在的包裝,但很快便會原形畢露。其實外表是次要,不好的外表有美麗的內在別人會慢慢接受;反之單有美好的外在但內裡是滿有缺憾的人格這會帶給很多人負面的衝擊與影響,使人受害。完美的外在不一定人人可擁有,但美好的內在卻是每人均可追求,「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腓 4:8-9)。
1.2 收買人心 (撒下 15:1-6)
押沙龍不滿父親大衛對暗嫩的偏愛、不公平處理妹妹被污辱的事,更覺父親不疼愛他、不理會他,加上權力慾,故他便計劃奪取王位,他用長時間舖排使自己能踏上成王之路。
他為自己製做聲勢,「此後,押沙龍為自己預備車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撒下 15:1),有駿馬及五十人在他前面開路,這是王者氣派,正如大衛晚年其子亞多尼雅以為自己可繼承王位也是如此建立這氣派(王上 1:5)。
當然若只有排場、氣勢是不足以使人民歸順,甚或會引來反效果,故更需有親民之行動以奪取民心,「押沙龍常常早晨起來,站在城門的道旁,凡有爭訟要去求王判斷的,押沙龍就叫他過來,問他說:『你是那一城的人?』回答說:『僕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撒下 15:2),他天天清晨站在當眼、民眾常出入的地方,主動親近人民。一個那麼有氣派、外表吸引的王子能天天清晨與人民近距離接觸怎不令人感動。他會針對一些不滿政府的人民、一些基層者,他截住那些”上訪”的人民表示他正視民眾的需要,看重他們的案件,隨即挑起民眾對當時政權的不滿,指出他們的不是、不足,「押沙龍對他說:『你的事有情有理,無奈王沒有委人聽你伸訴。』」(撒下 15:3),表示自己知道他們怨情未昭、體諒他們,此刻他仍未暴露其狼子之心,他只說:「恨不得我作國中的士師」(撒下 15:4),他深知百姓冀望社會有公平的判斷及制度,故他只說想作他們審判官而非作王。
其實知易行難,批判容易,實踐困難,人往往會對當時的政權有不滿,批判者是很容易指出當時的弊病,甚至承諾會有能力解決,但到頭來又如何呢!
押沙龍隨即自薦自己有愛心、熱誠及有能力為他們解決問題,這種踐踏別人高抬自己的舉動是我們常見到的政治技倆,「若有人近前來要拜押沙龍,押沙龍就伸手拉住他,與他親嘴。」(撒下 15:5),而且他更虛懷若谷似的,當人到前來要拜他他卻”拉住”他──這字是指很有力地拉著對方,阻止那人的叩拜,或將已伏在地上的子民用力扶起來。那種紆尊降貴親民表現確使人民愛戴、信任他。
押沙龍真的很勤力,鍥而不捨、不斷地挑動子民對現政府不滿,另一方面又為自己製造親民、有能力執行仁政,結果他有回報,「這樣,押沙龍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撒下 15:6下)。「暗中得了」原文的意思是「偷竊」之意,「偷竊」即用不正當手段達到目的的意思。押沙龍實在是欺騙、愚弄了百姓的感情──聖經學者Conroy在此評論:「這裡有一個賊,在大庭廣眾面前大言不慚地宣傳公義」*──這情況我們是否覺很熟悉呢?
1.3 策動叛變 (撒下 15:7-12)
押沙龍處心積慮地活動了四年,當時機成熟後他便採取行動策動叛變。
他向大衛申請往希伯崙還他向神所許的願(撒下 15:7),他指出當他流亡海外居於基述時曾向耶和華許願,若他能回耶路撒冷便會好好事奉神(撒下 15:8),故請大衛批准他前往。其實還願可以在耶路撒冷,因是約櫃所在地,又或可在基述因在那裡許願。他揀選希伯崙因他是在那裡出生(撒下 3:2-3),相信當中有更多的支持者,同樣大衛亦在此被膏立為猶大以色列王之城市(撒下 2:4)。
押沙龍不單自己前往,更邀請了200人一同前往(撒下 15:11),這些人大多是貴族、有力人士,但他們均是「誠誠實實去的,並不知道其中的真情」(撒下 15:11下),他們很單純被蒙在鼓裡,卻為成「幫兇」,可見押沙龍的厲害,他在耶城活動了四年,但所有人──包括大衛──也不能察覺到其狼子之心,其實他只是故技重施,正如昔日殺暗嫩的鴻門夜宴般,可惜大衛未察覺到兒子之野心,便批准他前往(撒下 15:9)。
押沙龍部署叛變的範圍很廣,不單在耶路撒冷,更擴散至以色列全地。他一早已安插自己的親信、部屬於不同地方、不同支派中,當他們收到信息、角聲便即時一呼百應地散播、宣告押沙龍作王,「押沙龍打發探子走遍以色列各支派,說:『你們一聽見角聲就說:「押沙龍在希伯崙作王了!」』」(撒下 15:10),吹號角是君王登基禮其中一個儀式(王上 1:34)。這些信息很快會在整個民族中傳開,民眾以為這已是事實,而他們又接受了那”虛假”的押沙龍;而大衛亦因其過去的犯錯,神雖饒恕但子民仍有一定程度不願接受,故有求變心的人隨即接受,結果這些呼喊雖是虛假宣告,卻最終成為事實,押沙龍的叛變成功了!
押沙龍真的有獻祭(撒下 15:12),這不一定是如其所說向神還願,反是登基作王的一種宣示,正如昔日掃羅曾獻祭(撒上 13:8-15),大衛迎接約櫃時也有獻祭(撒下 6:13-19),日後亞多尼雅欲作王時也有獻祭(王上 1:9-25),所羅門登基時也在基遍獻祭(王上 3:4-15)。故此押沙龍藉此宣告自己為王亦表示脫離耶路撒冷的王室體系。
「押沙龍獻祭的時候,打發人去將大衛的謀士、基羅人亞希多弗從他本城請了來。於是叛逆的勢派甚大;因為隨從押沙龍的人民,日漸增多。」(撒下 15:12),押沙龍更邀請了大衛的謀士亞希多弗幫助他,謀士即「諮詢顧問」給王意見,而亞希多弗憑其政治智慧判斷而靠攏押沙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即大衛的支持者也轉軚,使人民更相信押沙龍的能力。
2. 敗寇(撒下 15:13-18)
成王敗寇,大衛知道押沙龍叛變,他無法阻止群眾對他的支持,雖然到那刻是不流血政變,但他預見押沙龍一定會帶兵回耶路撒冷對他不利,血腥廝殺在所難免,故只有落荒而逃,「大衛就對耶路撒冷跟隨他的臣僕說:『我們要起來逃走,不然都不能躲避押沙龍了;要速速地去,恐怕他忽然來到,加害於我們,用刀殺盡合城的人。』」(撒下 15:14),大衛倉卒地安排在耶城跟隨他的臣僕(撒下 15:14-15),再安排家人(撒下 15:16),最後是城內子民(撒下 15:17)逃亡。他的逃亡路線是耶路撒冷(撒下 15:15)逃往伯墨哈(撒下 15:17),通過汲淪溪(撒下 15:23)再到橄欖山(撒下 15:30),及後往巴戶琳(撒下 16:5),最後另一個地方((撒下 16:14),在其逃亡過程中他經歷了人情冷暖,當中有忠心誓死跟隨者、有趁機欺騙圖利的小人、也有打落水狗的敵人,這給我們看到世態炎涼。
小結
押沙龍叛變的事並不能抽離作單一事件研讀,這乃是大衛犯罪引來的一連串惡果之一,罪的影響是無法抹滅,往往會帶來一連串的災難,故此我們要看重罪的可怕。
這經文給我們看到一個原本生疏但此刻卻竟是熟悉的情景,我們看到政治人物的虛偽,我們應有智慧面對當前的政治形勢。
押沙龍是一個很深潛內歛、喜怒不形於色,但卻善於作表面功夫的攻於心計者,他虛情假意地關心民眾,針對當權者之缺失,批評當時的領導者無能,忽視民間疾苦,使人民不滿情緒高漲下促成對現政權不滿的心,幫助他叛變,他其實利用百姓作踏腳石,以達私利,這情況豈不是同樣活現在眼前嗎?
他更卑鄙地利用宗教作掩飾,他知道父親大衛敬畏神,用向神獻祭還願作藉口擺脫大衛的勢力,策動叛變,他利用「屬靈的口號」掩蓋其詭詐心態,亦因此日後被神刑罰。
同樣可悲的是押沙龍有不少人在其左右,但他卻沒有交心好友,他不單利用群眾,同樣亦利用其”朋友”200人,每個人均是他棋盤上的棋子,圍繞他的人均被他利用,甚至懵然不知,可見押沙龍的可怕。雖然他有俊美的外表,但卻有其人格缺陷,以自我為中心、利用他人達其目的、無親情、無友情、虛偽、撒謊,這類人在歷史中不斷出現,我們不得不慎防呢!
而同樣我們也該反省我們會否同樣陷入押沙龍的錯謬中,特別我們在工作間會否有很多”辦公室政治”,同樣面善心惡,虛假待人,我們是神的兒女,同樣需真誠待人。
──────────────────────
*Conroy, Abselom, Absalom I, p. 105, n. 35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