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8,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92 彼前析讀(4)──成聖之法

彼前析讀IV──成聖之法(彼前 1:13-21)

在新約中『成聖』或『成為聖潔』這詞出現過最少278次,可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但現今的社會『聖潔』這詞似消失無形,社會只提供解決問題方法,卻沒有指出道德問題。只有犯法,沒有犯罪;只承認病態,卻否認內在生命問題,人只有稍微的罪咎感,卻不會直認所犯的罪;可惜今天不少信徒亦漸被同化,教會內外的道德標準亦漸趨下降,常聽到的是用愛心接納、包容而沒有聽到認罪悔改;有醫治而無責備,有勸導而無督責,有認同而無分別,只肯與世界認同而不肯與神認同。

我們要重新注視神對我們的要求。

1. 聖潔的意義
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你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彼前 1:16-17)

我們要聖潔並不是神對聖潔有特別的喜好,故此我們要討其歡心而作出相應行動,也不單在於神對我們有此要求,為我們設定了聖潔的標準,乃是因為神是聖潔,聖潔是神的自身,神既是神,就是聖潔,「因我是神,並非世人」(何 11:9中)

聖潔原來的意思便是分別、與眾不同,我們信主後是屬於神,身份便是聖徒,我們要有強烈意識,我們要「分別」才能「聖潔」,一件物品並稱為「聖物」並不是因為這本身是聖潔或本質起了甚麼變化,乃因它被「分別」出來獻給神,被神徵用,故此分享了神的聖潔。安息日為聖日乃因分別出來敬拜神。我們基督徒被稱為聖徒,絕不是因為我們的行為完美、沒有缺失,乃因我們是屬於神,被揀選、分別出來,我們單屬於基督,而且被聖化,「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求祢用真理使他們成聖;祢的道就是真理。祢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約 17:16-18)

而神並不是憑空抛下某些道德標準予我們學效,而是將自己──聖者神──的兒子道成肉身到世上來,讓我們有學效的對象,學習成聖唯一的含意就是學效基督、跟隨基督。

2. 成聖動力
2.1 怕被審判 (1:17, 4:17; 彼後 2:9-10, 13)
律法乃為犯罪者而設,為防止動盪、維持和平的工具,我們的神不是冷酷無情,給我們足夠機會回轉,但機會不再便要面對審判。請不要忽略,救贖我們的主也是審判我們的神,慈父與君王兩個角色是並存但又不相混淆,神既是公義,同樣也是慈愛,祂以慈愛來彰顯祂的公義,又以公義貫徹祂的慈愛,兩者是沒有矛盾,同樣是神的作為。聖經清楚告訴我們審判是從神的家開始(彼前 4:17),今天人失敗乃『輕僈主治』,我們若想到神的嚴厲、祂審判引來的結果是無法承擔,便不會放縱。

不要以為犯罪後求神赦免便可以買保險,因神不單止有末世的審判,更有今生的刑罰,認罪不單為逃避刑罰而作,乃是不想傷害與神關係。

我們當存敬畏的心──尊重及對向神負責。

2.2 面對神愛 (1:13, 19)
若只因怕受審判而過聖潔生活,那只會使我們失去真正的喜樂與平安,『成聖』是一件苦事,很易成為『法利賽人』,真正過聖潔生活乃是來自內心對神的愛、感激──包括了對神的救贖、欣賞與感謝,我們被神重視珍貴又怎可隨便,使神傷心呢?

感恩與敬畏同是基督徒生活的動力,敬畏背後真正的含意仍是感恩──「愛裡沒有懼怕」(約壹 4:18上),這是感恩的懼怕,彼得提到神審判之時即時提到主的救贖「你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 1:17-19)我們怎可輕忽神的恩典呢!。若我們利用神的愛、恩典去傷害神,那是何等卑鄙及可恥呢!我們該重視我們所有的,不要讓 神的愛在我們心中麻木。

3. 成聖方法
3.1 要約束謹慎 (1:13)
彼得一開始便教導我們成聖之法是”約束我們的心”,”約束” ──乃是引用他們傳統衣服一定要束上腰帶才不會妨礙他們的行動。”心” ──包括我們的思維、認知方式,意志與道德的抉擇,其實心是統合整個人的代名詞而已。

“心”是內臟,故此我們很多時偽裝得宜,沒有人會知道不被揭發便使我們繼續犯錯,因自我掩飾、自我放縱、自我開脫、自說自話而使我們繼續陷在罪中。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 4:23)內心受污染,毒素留在內心有一天便會滋長,我們便受損。我們今天要很小心,因我們周遭不少引誘,我們若不拒絕,更易受傷害。當「謹慎自守」(1:13)此兩字意思是避免醉酒及心思穩定,我們不應被酒所害,保持敏銳力,學習講『不』,有堅定立場。

3.2 不效無知者 (1:14)
我們被召脫離世俗的生活,但我們若沒有標準又如何分辨?世界潮流不一定錯,但要有智慧去分析,因此不要作無知之輩,有智慧,不效法無知者,我們要留心不陷入不好的世俗中。同樣我們要小心自己不單不陷入失敗中,更要小心,不要因自己的『不是』使別人失敗──如:我的衣著、服飾會否使別人陷入眼目情慾的失敗中。

3.3 不放縱私慾 (1:15)
『情與慾』不是一件壞事,這也是神所賦予,但我們卻要控制得宜,要克制,否則便會成禍事,未信的人是被私慾所牽引,隨從心中喜好去行,在這講求自由的社會中,我們往往失去不犯罪的自由,因此我們要克制。聖靈所結的果子中的特質乃是──節制、忍耐,這是要操練的,放縱會引來一時之快,但卻會引來無盡的痛苦。

3.4 不因小失大 (1:13)
彼得常常提醒我們用永恆的觀點去看今天的生活(1:3-4),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天上基業、末世救恩(1:13)主末世顯現與審判,我們是暫居,我們不要讓短暫影響永恆,是將來的盼望校正我們現世的方向,我們對永生的確信,改變了我們對今日生活的態度。

※ 願我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1:14)

個人反思或小組討論

清楚列出現今那些書刊、報紙、電視、電影、廣告是『糖衣毒藥』會影響我們過聖潔生活,而我們亦常接觸著的! 若一切都逃避不看,我們是否完全沒有娛樂? 我們可以如何互相監察;提醒(父母如何去體察兒女在道德上可能的失敗?) 談戀愛的過程中如何不會被情慾所困? 已婚者又如何去持守貞潔。 講道內容給我們看到的只是消極的方法──謹慎自守、約束己心、不效無知、不放縱私慾,那麼較積極的方法又如何? 聖潔的標準又如何?怎樣界定那是好與不好的? 分析不同年齡面對的引誘及較易失敗的特點(少年、中學生、大專生、初出社會工作者、已有一定工作年日者、已婚婦女、單親者)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