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預防勝於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 (約書亞記9) 1
基遍人的故事相當重要,因為這是以色列人進迦南之前所要跨越的最後障礙。約書亞所率領的軍隊停頓下來,準備迎戰最狡猾的鄰舍。此後,剩下的路就很好走了。在這事件之前和之後,沒有一個人、或支派、或國家能夠忍受得了以色列人的攻擊。這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新的這一代沒有好好倚靠神,而且約書亞在帶領他們的時候跌倒了。
為什麼人會失去防備?什麼因素能使人不斷警惕?我們要如何集中注意力?
要調查真相 (Investigate for Truth)
9:1 約旦河西,住山地、高原,並對著黎巴嫩山沿大海一帶的諸王,就是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諸王,聽見這事,2 就都聚集,同心合意地要與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爭戰。3 基遍的居民聽見約書亞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4 就設詭計,假充使者,拿舊口袋和破裂縫補的舊皮酒袋馱在驢上,5 將補過的舊鞋穿在腳上,把舊衣服穿在身上;他們所帶的餅都是乾的,長了霉了。6 他們到吉甲營中見約書亞,對他和以色列人說:「我們是從遠方來的,現在求你與我們立約。」7 以色列人對這些希未人說:「只怕你們是住在我們中間的;若是這樣,怎能和你們立約呢?」8 他們對約書亞說:「我們是你的僕人。」約書亞問他們說:「你們是甚麼人?是從哪裏來的?」9 他們回答說:「僕人從極遠之地而來,是因聽見耶和華─你 神的名聲和他在埃及所行的一切事,10 並他向約旦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就是希實本王西宏和在亞斯他錄的巴珊王噩一切所行的事。11 我們的長老和我們那地的一切居民對我們說:『你們手裏要帶著路上用的食物去迎接以色列人,對他們說:我們是你們的僕人;現在求你們與我們立約。』12 我們出來要往你們這裏來的日子,從家裏帶出來的這餅還是熱的;看哪,現在都乾了,長了霉了。13 這皮酒袋,我們盛酒的時候還是新的;看哪,現在已經破裂。我們這衣服和鞋,因為道路甚遠,也都穿舊了。」(書9:1-13)
約書亞記第9章開始轉往西邊,很特別的是提到山地、西部丘陵地帶、整個大海沿岸至黎巴嫩的諸王(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等諸王)。「山」和「海岸」在這卷書中首次登場。
基遍人知道他們自己必須做一些事情。事實上,各國諸王團結起來,同心合意(第2節)只能意味著其餘的人很絕望,士氣低落,一蹶不振。他們想出了一個不太可能,但卻有效的計劃。整個事件實在超乎平常,令人意想不到。首先,有一個代表團「假充使者」(第4節),說了一段令約書亞印象極深刻的話,這個詞在聖經中,毫無疑問地僅出現這唯一的一次。這是一個正式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詭計假充」是指詭計 (出21:14) 或靈明 (箴1:4, 8:5, 12),並非直接欺騙。經文中零星重複了一個少見的字「舊」,這章便出現了五次,但其中四次是指「舊口袋」和「舊皮酒袋」(4節),「舊鞋」和「舊衣服」(5節)。問題不在於基遍人,而是因為以色列人從來沒去調查。他們聽信了陌生人所說的話,就給他們好處。這並不是說他們從來不問,其實以色列人有問他們問題,但卻從來沒有費心去仔細調查。
陌生的基遍人也就是希未人,他們從未透露自己是誰,這個問題約書亞有問他們 (第8 節),卻沒有進一步去跟進。雖然約書亞問他們從哪裡來 (7節),但他們卻迴避了這個問題。約書亞沒有想到,他們的回答越來越誇張,越加地可笑,越會改口供,從「遠方」(6節) 講到「極遠」(9節) 和「甚遠」(22節)。不出所料,約書亞失去防備,糊塗了,反覆說他們從「甚遠」(第22節) 的地方來,而不是來自「遠方」(6節)。正如他們所說,人們聽到他們想聽到的。
我的猜測是,他們在新地方被當地的公務員所騙。以色列人非常渴望能與希未人達成協議,這些人可以成為他們戰場上的盟軍 (第1節),因為以色列人聽到他們一直重複「你的僕人」,多達四次 (第8、9、11、24節 )。「我們是你的僕人」(第8節),這實在有夠簡潔。難道這不諷刺嗎?以色列人在埃及作奴隸 (申15:15,16:12,24:18、22),曾在為奴之家 (申5:6,6:12,7:8,8:14,13:5、10)。一個同胞或以色列人,作為一個僕人,也有其限制。它們最多可以作六年的僕人或奴隸,然後就必須得著釋放,並從優補償 (申15:12-14),連外國奴隸也不例外。他們似乎忘記了自己在過去歷史中的痛苦,然後被貪婪所誘惑。這群陌生人還把「非常」、「極」、「甚」這個字,發揮到極致:「極」遠的國家 (第9節)、道路「甚」遠 (第13節)。比希未人意圖瞞騙還要嚴重的,是以色列人的自欺。以色列人匆匆忙忙做決定,就是因為基遍人三次使用「現在」這個詞 (第6、11、12節)。
要求問神旨(Inquire God”s Will)
9:14 以色列人受了他們些食物,並沒有求問耶和華。15 於是約書亞與他們講和,與他們立約,容他們活著;會眾的首領也向他們起誓。16 以色列人與他們立約之後,過了三天才聽見他們是近鄰,住在以色列人中間的。(書9:14-16)
尋求神的旨意並不容易,但是如果不禱告求問神,是不可能明白神的旨意。到底以色列人必須等候多久?三天 (第16節)。聖經裡有三位傑出的人物 – 約瑟、但以理及約書亞。不過約書亞也有人性軟弱的時候。只有在這一章,我們確實可以看到約書亞和摩西不同之處。之前,我讚賞約書亞多過於摩西,但現在,我看到事情發展得有一點不同。有一次我問我的妻子:「妳比較希望作約書亞,帶領以色列進入應許地,還是作摩西,帶領百姓出埃及?」她豪不猶豫地回答:「摩西!」我緊接著問:「為什麼?」她說:「因為摩西與神同行,緊緊連於神,而且他還與神面對面。」第二次我又再問她這個問題時,她說:「摩西比較適合帶領人從痛苦中走出去。」
約書亞與神的關係不如他的導師摩西與神的關係。摩西連很小的事情也要帶到神的面前(出19:23,17:4,33:12,民11:2,12:3,16:15,27:5、15),這就是摩西向著神的生活模式。而約書亞呢?大部分都是神主動向約書亞說話 (書3:7,4:15,5:2、9、15,6:2、27,7:10,8:1、18,10:8,11:6),只有一處例外,就是約書亞在亞干犯罪之後,他向神發怨言(書7:8);還有就是當他禱告要日頭停下來的時候 (書10:12)。這一次,當事情最要緊,又似乎從容、不急的時候,約書亞和同伴們都沒有尋求神,也不求問神 (第14節)。
唯一讓約書亞碰壁的就是因為他官僚、行為導向、務實又專業的毛病。最嚴重的是他甚至「起誓」,在這段經文中,「起誓」這個字很明顯地重覆了四次(15、18、19、20節),這是約書亞失敗之處。然而,他們都不能反悔,違背自己的誓言,尤其是人命關天。另一件愚昧的事情,就是主事的首領,這些首領第一次在約書亞記中出現,他們做最後的決定。以色列這個民族的領袖很快地由神來膏立,轉變成首領(15、18、19、21節) 和皇室,他們的出現帶來壓力,而且大多是如此。問題不在於他們是否求問,或者他們求問什麼問題,而在於求問的對象是誰;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問神。
要為人調解 (Intercede for Others)
9:16 以色列人與他們立約之後,過了三天才聽見他們是近鄰,住在以色列人中間的。17 以色列人起行,第三天到了他們的城邑,就是基遍、基非拉、比錄、基列‧耶琳。18 因為會眾的首領已經指著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向他們起誓,所以以色列人不擊殺他們;全會眾就向首領發怨言。19 眾首領對全會眾說:「我們已經指著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向他們起誓,現在我們不能害他們。20 我們要如此待他們,容他們活著,免得有忿怒因我們所起的誓臨到我們身上。」21 首領又對會眾說:「要容他們活著。」於是他們為全會眾作了劈柴挑水的人,正如首領對他們所說的話。22 約書亞召了他們來,對他們說:「為甚麼欺哄我們說『我們離你們甚遠』呢?其實你們是住在我們中間。23 現在你們是被咒詛的!你們中間的人必斷不了作奴僕,為我 神的殿作劈柴挑水的人。」24 他們回答約書亞說:「因為有人實在告訴你的僕人,耶和華─你的 神曾吩咐他的僕人摩西,把這全地賜給你們,並在你們面前滅絕這地的一切居民,所以我們為你們的緣故甚怕喪命,就行了這事。25 現在我們在你手中,你以怎樣待我們為善為正,就怎樣做吧!」26 於是約書亞這樣待他們,救他們脫離以色列人的手,以色列人就沒有殺他們。27 當日約書亞使他們在耶和華所要選擇的地方,為會眾和耶和華的壇作劈柴挑水的人,直到今日。(書9:16-27)
即使當約書亞之前因為急躁、漫不經心、又無知,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是當他代表基遍人介入、交涉事情的時候,他實在是偉大的領袖。約書亞之前是問題的一部分,後來他成為解決方案的一份子。基遍人很特別地在神的面前事奉(27節),不論是在流亡之前及被擄之後的百姓面前,都是如此。
「活著」這個字在第9章也很突出 (15、20、21節),比約書亞記其他各章都還要明顯,很可能是因為這卷書也為生命而歡慶。為什麼基遍人可以活下來?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是敵人。亞摩利人在下一章會出現,他們才是真正的仇敵 (書7:8,10:13)。基遍人從未被這樣稱呼過。給他們一點功勞吧!他們是第一批懼怕以色列的非以色列人,而且他們不只是普通的怕而已,他們「甚怕」(24節)。外邦人表現出類似正面的態度的,還有亞伯拉罕時代的亞比米勒 (創20:8) 。
基遍這個地方或基遍這個民族在未來以色列的歷史中,佔有特殊的地位。以色列重要的君王如大衛 (代上16:39-40) 和所羅門 (王上3:4),都曾在基遍獻祭,因改為敬畏神的基遍那裡有一個極大的邱壇 (王上3:4)。耶和華的帳幕也在基遍 (代上16:39-40)。被擄之後,基遍人隨同尼希米回去重建耶路撒冷城牆(尼3:7)。後來,將近有五萬人流亡歸返 (尼7:66),有超過800人 (尼7:25、29) 是從基遍和他們的城邑來的 (書9:17)
以色列人也並非全盤皆輸,他們用困難的方式學了功課,也只不過付出了一點代價。奇怪的是,他們用奇特又不尋常的方式通過了這次考驗。是的,他們「發怨言」(18節),就像他們的祖先那樣 (出15:24,16:2、3、7,民14:2、27、29、36,16:11、41,17:5),不過他們倒不是持續發怨言,這一點不像他們的祖先(17:5)。這新一代雖發怨言,但絕沒有反覆抱怨、也不帶著魯莽或忿忿不平的心態。不像與摩西同一世代的人那樣,這群以色列人沒有大聲喧嚷,在夜裡哭號 (民14:1),他們也沒有威脅說要回埃及(民14:4),或者威脅要用石頭打死他們的領袖(民14:10)。還有,他們是不滿首領 (18節),而不是不滿約書亞。
結語:領袖不是不會犯錯,而是在錯誤中學習。你是否相信自己的判斷?你是一個善於調解的人嗎?人們是否信任你?你能處理失敗、挫折和障礙嗎?也要作一個好的聆聽者,並殷勤學習吧!
──────────────
1 本篇由汪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