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使徒系列:活得像基督

活得像基督 (馬太福音20:17-28)
~ 使徒雅各和約翰 ~
整理:陳國弘

門徒首次在加利利聽說耶穌會被出賣的時候 (前三章),他們「大大的憂愁」(太17:22-23)。現在當耶穌邁向耶路撒冷的時候 (17節),他們的利益衝突更大。之前,耶穌告訴他們人子將要被賣、被殺害 (太17:22-23);現在,祂透露更多,但是收穫更少:祂說「他們要定他死罪…將他戲弄、鞭打、『釘在十字架上』」(18-19節)。另外,希臘文的「釘在十字架上」第一次出現在聖經中。

不管耶穌是如何迫切,門徒都抱著無所謂及不在乎的態度,甚或更難看的反應。門徒不但不憂愁,他們當中的兩位甚至心中另有謀算與企圖。他們前往耶路撒冷的目的是獲取政權、拿到好處,與拉攏關係。

為何權力如此吸引人們?為何有人想要更多的權力? 為什麼人們趕著去填補權力的真空?什麼是權力與野心之外的另外選擇?

活得單純不誇張 (Live a Life of Simplicity,Not Show)
20 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他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 21 耶穌說、你要甚麼呢。他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太20:20-21)

西庇太媽媽是值得我們研究的有趣人物。她是從加利利跟隨耶穌來服事祂的婦女之一 (太27:55-56),所以她跟其他門徒一樣,也清楚知道耶穌要往耶路撒冷去,並曉得現在是最好向耶穌提出要求的機會。這位猶太人母親是一位感到驕傲的母親,她是重量級的對手,強硬的談判代表,一位耶穌根本沒有需要應付的人。她可算是母親中的上上之選,已經打好算盤,知道耶穌的左右邊是容不下彼得、雅各和約翰三人,而坐在耶穌前或後面都是很無禮、不適合,並且尷尬的事情。而且,他們一家三口比任何家庭為耶穌的需要和事奉作了更大的貢獻,因此她該獲更多好處。

西庇太夫人主動伸出一臂之力,發表她的意見和聲量,她不為自己或耶穌,而為兒子們說話。這位媽媽不羞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實話直說地說出傷了別人感情的話。她更添加了戲劇性奧斯卡級的表演:在向主耶穌要寵之前先下跪敬拜。「跪」(proskunueo) (20節) 是希臘文最傳統的「敬拜」或「崇拜」字眼。我常說,馬太福音是「崇拜」的福音;「崇拜」在此福音書中出現了13次,比兩次出現在路加福音,兩次出現在馬可福音,11次出現在約翰福音更多。新約中比馬太福音更多使用此字的乃是啟示錄。你可知西庇太媽媽比門徒更早「拜」耶穌?門徒首次「拜」耶穌是在祂復活之後 (太28:9,28:17)。

耶穌並沒有因她古怪、傳奇、人為的表現而氣憤;祂從頭到尾沒有責備她的態度,因為她正確地明白耶穌要往耶路撒冷成立祂的天國並完成神的救恩計劃;她只不過藉此良機來替她兩個兒子贖回雙倍贈卷 (Double Coupons)。她的絕頂表現和情詞迫切的懇求感動了耶穌,讓耶穌問她請求的是什麼。但是耶穌也驚訝她竟大膽要求一些她不知道成本的東西。 「叫」(21節)一字是個重要、深刻和施壓的命令語氣。

活得無私不爭權 (Live a Life of Selflessness,Not Strife)
22 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麼.他們說、我們能。 23 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我父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 24 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太 20:22-24)

你知道跟隨耶穌對雅各與約翰有什麼代價,尤其是雅各?他20次跟約翰名字一起列出時,除了一次之外 (路9:28) 都是他領先。雅各是第一名殉道的使徒,當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時,他死於他的刀下 (徒12:1-2)。耶穌說地位、年資,和優勢在祂的國度裏不是任憑我們去要求或選擇的。神是公正、客觀、公義、智慧,和通達的。不過,十個門徒的反應就沒有那麼友善。他們聽見就惱怒、發火,及氣餒。希臘文「惱怒」(24節) 只在聖經中出現七次,其中兩次形容這事件 (可10:41)。當耶穌看見門徒便責備那些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的人,祂就「惱怒」(可10:14);這字也形容祭司長和文士看見耶穌治好了瞎子、瘸子,與見小孩子在殿裡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就甚惱怒 (太21:14-15);另一次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也令他們惱怒 (路13:14)。

馬太和馬可福音 (10:41) 都記載「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同樣的「惱怒」原文字亦陳述門徒對那把貴重的香膏澆在耶穌頭上的女人的「不喜悅」(太26:8) 和「生氣」(可14:4)。 他們「惱怒」那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然而,這是第一次門徒彼此互相攻擊─-他們終於感受到給人「惱怒」的滋味。

門徒之間膚淺的團結即將被打破。他們的合一變為不合,善待變成虐待,同心變為異心。他們無法相信雅各和約翰會變得那麼無恥奸詐多端,竟然帶了媽媽去見耶穌,尤其在旁人眼中他們是最完美地捨了船,別了父親來跟從耶穌 (馬太4:22)。最令他們感到氣憤的是他們回答耶穌 「我們能。」他們應該對媽媽說:「哎呀,媽媽,這樣做很尷尬哦」,「請不要干擾我們的事」,「我的臉要擺到哪裡去了?」他們的回答就表明這計畫不是完全媽媽一人的想法和責任。他們已然包藏了很久沒說出的野心。「我們能」這回答顯示他們都預先知道,表示贊同,同坐一條船,參與有份,且腆然不知恥。

活得謙卑不搶位 (Live a Life of Service,Not Supremacy)
25 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 26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27 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28 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太20:25-28)

什麼是耶穌將要喝的杯? 當耶穌來到客西馬尼園,祂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並兩次祈求父神叫這「杯」離開他 (太26:39、42,可14:36, 路22:42)。著名解經家史德邁 (Ray Stedman) 說此杯是「極度痛苦和與神可怕的分離之杯。」

耶穌並沒有要我們否定我們的個性或背棄所愛的人,而是背對特權、權力,和聲望。我們必須與外邦人的君王及大臣有所分別,他們懂得「治理」(kata-kurieuo) 和「管束」(kat-exousiazo) 下屬的方法 (太20:25) -─ 這兩個希臘文動詞擁有「下/對kata」的介詞,也是聖經首次出現。相反地,耶穌捨命作多人的贖價。「贖價」一字是聖經特定形容耶穌的字,只在馬可福音同一描述中重覆一次 (可10:45)。門徒們要求一份管理的職位,耶穌給他們一生事奉的崗位;他們求榮譽,耶穌給謙卑;他們謀高位,耶穌論降服;他們追求尊榮與偉大,耶穌尋求真誠和善良。

耶穌的言語強硬又率直。希臘文記載:「你們中間誰願為大 (megas),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diakonos/ servant)。誰願為首 (protos,參prototype原型),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doulos/slave)。」由此可見,耶穌由「大megas」前進到「首 protos」,從「用人」(diakonos/ servant) 降到「僕人 (奴僕)」(doulos/slave)。世界有許多「大人」或「大人物」,但是只有一個「首」,如果你的願望是當「首」,你必要從「用人」(diakonos/ servant) 降到「僕人 (奴僕)」(doulos/slave) 的身分。僕人不像用人,比他們更低下。奴隸不但做最卑賤、卑微的事情,他被人擁有且沒有權利。「用人」雖然低下,但奴隸什麼都不是,的價值操縱在主人的手裏。

結語:
你要在世人眼中,還是神的眼中看為偉大?權力應伴隨著責任、謙卑,及愛心。你是否願意跟隨耶穌走犧牲、捨己,甚至受苦的道路,而不是追逐成功與功名? 你是否無條件、無保留地跟隨祂?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