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3,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建立信徒之鑰(上) – 林前精讀(第一講) – 陳鴻講師

語音(廣東話): 主題:建立信徒之鑰(上) – 哥林多前書精讀(第一講)
講員:陳鴻講師 (明道社特約講員)

簡介:
哥林多前後書共二十九章,比較保羅書信最長的羅馬書(十六章)不遑多讓。若論保羅談到跟收信 教會的認識和關係,則非哥林多書信莫屬;若論到讀者認識使徒保羅的內心世界和他那有血有肉的感受,則沒有別的書信能及。這兩封書信的內容與現今地方教會所 面對的問題甚為相似,我們可透過歷史文化的資料、拋開對使徒保羅的錯覺,這便更能領悟神的話語對教會被建立的教導與在教會事奉要留意的事。本課程先集中研 讀哥林多前書,剖析書中的結構和中心思想,並掌握箇中的要義應用於生活之中。

講師資料:
陳鴻講師 – 德州農工大學機械工程科學學士、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機械工程科學碩士,82-98年任職於香港政府環保署,曾任該署的助理署長。2001年獲美國三一 神學院文學碩士(主修新約,論文研究哥林多後書第五章),現為該校的哲學博士候選人,論文的範疇是哥林多後書第一章中保羅的安慰。陳鴻講師於 03-09年任三藩市播道會的傳道,2010年1月起為明道社的特約講師。
大家好,可能你們不是覺得有甚麼特別,但對我來說是相當特別。因我昨晚在思想時,我一生兜兜轉轉渡過十一年,主便帶領我與大家分享,我是不認識你,我來到只有認識一位,這就是孫淑義,是從前同一間教會。你們不認識我,但在主的帶領下,竟然叫回港幫明道社教導聖經,這是我人生一向喜愛做的事,我喜愛教導平信徒,因我覺得水漲船高,如果平信徒聖經知識好就不會與牧者爭執,又不會阻礙事工發展,平信徒在社會上地位高、學問高,看不起一些牧師,尤其是上幾代的牧師
是不是?考不到香港大學才去當牧師,其實神的呼召不是用這個角度去看的,我希望哥林多前書更加讓我們明白神的呼召,與神在我們教會裡的心意是怎樣的一回事。

我們用祈禱作開始:親愛的天父!我們為到今天感謝你!每位弟兄姊妹都有日間的工作,可能吃晚飯的時間都沒有,但都來到聽你的說話,神!你應許的,我們尊重你,你必尊我們,求你賜福給弟兄姊妹,不論他們想學甚麼,為著甚麼目的也好,請幫忙他們學習的過程中,對教會有用,可以更加認識你,或許當中他們將來會服侍你的,就你現在開始與他們親自對話,賜福這段時,奉耶穌基督的名字祈求。阿們!

OK,今天我會用盡所有的80分鐘的時間,所以我嘗試讓大家有休息的時間,我也可以休息一下,我按著講義去說,我不太懂得去宣講的,我第一次回港,不知為何鄺炳釗牧師對我這樣有信心,叫我負責,我講道與教主日學是很多,不過我對這程序不是太熟的,有時會過時,按著筆記的大綱,讓我有個規範,首先我想互相認一下,應該是我說多些給你們聽,請問這全部都是港福堂的弟兄姊妹嗎?不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不同的地方來的,非常好!

接著來我介紹我自己,有時間我們可以交談一下,為甚麼要介紹我自己呢?因為我發覺,如果當看聖經時,認識保羅,當你聽那人說話,而又不認識這個人呢?是會有少許障礙。例如你認識陳鴻這個人是貪錢的,接著陳鴻那人說甚麼都沒有用了,所以稍為說一點我的背景是怎樣後,你就會知道我盲點在那裡,「陳鴻是這個的人來啦!做了十幾年公務員,一定會這樣想的,是不是?原則上是可以,但實際上資源分配是有困難。」我是工程出生的,所以你都猜到讀工程的人,會用最平、最簡單、最快完工、三十年後塌橋不關我事,我辭職之後去了讀神學,其實我都不是辭職工後才去讀神學,我在青年的時候,完成工程碩士學位還未回港的時候,我去讀了一年神學,我想說我為何去讀了一年神學,希望可以鼓勵你們。

當時我二十六歲,我覺得作為一個基督徒,像推銷基督似的Sell Jesus,我從前的同學從事推銷行業,公司委派他去訓練幾個月,才可以上任,我當時心裡就想著:「為甚麼基督徒介紹耶穌,講解聖經,只需要撐起胸膛就行。」不需要訓練的,不需要明白的,我當時年少氣盛,而又不知工作艱苦,碩士畢業後,與我太太一起到神學院讀了一年聖經課程,我覺得讀了一年,不知道是否神呼召我,完成了一年課程後,回港服侍弟兄姊妹、傳福音時,都知得清楚些,所以讀完一年才回港工作,做了十幾年工作後,去三一神學院,完成我未完的夢。我可能中年危機,如果我還不去讀書呢?我將來是很有經驗或升多一級、兩級,我說的話會有人聽,但沒有內容,沒有聖經的資格,教不到永恆的價值,當時我很欣賞一位鮑會園牧師,他年紀老邁,但健步如飛,手執聖經,時常都教會講道不需講章,如果我能像鮑牧師七十多歲,仍然被神使用,有多好!但假如七十多歲仍然讓神使用,我四十多歲仍然不學習,應該沒有機會再讀了!所以我毅然去了讀書,讀書讀到沒有錢,便去教會服侍,我不怕與你們,我就是這樣的一種人,用盡了金錢,便在「三藩市播道會」這間教會,當了一位牧者,兜兜轉轉牧會了六年,我就決定回來,這就是我的人生。

接著就是哥林多前書,讀哥林多前書,簡單有a-f 幾點。第一點,我離開了香港十一年,我不了解弟兄姊妹怎樣讀聖經?

我覺得對聖經有信心,但持開放態度,我的年代,曾經有段時期,有些人很質疑聖經,甚麼聖經都懷疑,叫CRITIQUE﹙批判﹚,好像不CRITICIZE就是不合理智似的,現在在外國讀聖經,回到過去一樣,覺得CRITICIZE是一件很傻的事,如果你們詳細觀察,新約聖經有的版本﹙即手抄本﹚,是遠超過所有的文獻,如果你們不信有新約聖經的人物呢?就等同於不要信有莎士比亞,就是這樣簡單。所以從學術上的各度來說,沒有人從這個方向去看,特別是信耶穌的人,反而一個潮流,甚至是耶魯大學教授對保羅書信有精闢的介紹,「他形容憑信心看聖經,即是說,你們要相信這段經文,不要理會誰是作者,現在放在你眼前的經文,是神的聖靈感召令到你現在可以看到,你要憑著信心走進這聖經的世界裡面。」不要爭論:「為何是這樣的呢?」你們先要走進聖經的世界裡面,看看聖經想介紹這位神是怎樣?看看聖經怎樣與這位神相處,首先暫時放低廿一世紀的頭腦去爭論,這個世界有一個觀念,帶來一個世界觀,這世界觀會變改大家人生觀,剛才弟兄帶領我們唱詩,宣讀兩篇詩篇,弟兄所讀的兩篇就包含了其人生觀,「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所以你可以進入這個世界,當家庭出現困難,人生有流淚有悲哀的時候,這個世界觀會幫助你支持你,「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所以我鼓勵大家看新約聖經或舊約聖經,嘗試相信這經文是神的說話,有些經文我們暫時不明白,很久都不明白,或是很難明白,將這些不明白,暫時放在一旁,盡量走入這聖經的世界。

我持開放的態度去看,因為在幾十年前,沒有現在的精細研究,牧者的教育程度也沒現在的高,他們所教授的是傳統知識,要暫時放下,相信大家都覺得保羅是一位很威猛的牧者,當教會出現問題,最好能請保羅來,鄺炳釗博士有三百聽眾,但保羅可能就有三千多位聽眾,這些觀念就要放在一旁了,你一定認定當時的信眾很服從保羅,如果你們持有這種觀念,你們就不能理解到當中的意思了。

你看看哥林多後書,當時的信徒不聽從保羅,他們批評保羅其貌不揚、言語粗俗,所寫書信的內容就很精彩,但直接對話時就毫無內容,在哥林多前書的開始就是這樣說的:我是阿波羅的,我是磯法的,我是保羅的。我們應該放下「保羅的使徒一定行的」觀念,慢慢咀嚼他在字裡行間所流的眼淚,看清楚他為何會心痛,便會明白到我也是這樣對待我的牧者的,我也是如此這般的對待我的朋友。

第二點:多讀和快讀。

我不是跟明道社對著幹,明道社是精讀,這是我多年的領會。精讀在乎「細」,多讀和快讀,則在乎「大」和「闊」,精讀當然有它的好處,因為我們粗心大意、不留心去讀是沒有用的,但精讀就像你去旅遊時,是需要帶備地圖的,你到迪士尼樂園的閘前蓋過印後,便會接到一張地圖,你就會跟著地圖去找小飛象……當你精讀聖經時,你就會只集中在某一處,你就不會明白作者並不是一位精讀者,保羅讀聖經是從首至尾的,如果你看保羅書信,從來不讀創世記一至三章,你終會看到保羅會提到男女關係的,那裡有次序,會讀到保羅講申命記、詩篇,所以你們不全面去讀聖經,就不能幫助你去精讀,我鼓勵你們,這對你是很有幫助的,你不用介意是希臘文或是希伯來文,你不要被那些學者嚇倒,隨便去解釋一、兩個單字,單是一個字是沒有意思的,中文有個「好」字,一個女,是甚麼意思?這是騙人的,「好」字很難解釋,在「好」字之後寫個「色」字,就不會讀「好」字了,就會讀「好色」,所以解釋一個字要清楚它的上文下理,你還要理解它的歷史和民族,怎樣用這個字,「車」字也是這樣,有時讀作「車」,有時讀作「車天車地」,粗俗點會讀作「關人車事」,你不要固執地覺得希臘文就是這樣解釋的,我要尊重他,聽從他,但要看上文下理,究竟在第一世紀的人是否這個解釋?

我們會看到第二個例子:就是「教會」。教會的希臘文是「4:30」,我曾聽過有學者將「4:3」拆為兩個字,就是「4:37」的「4:38」出來的,「4:42」就是呼喚你出來的意思。從分別出來的意思,說得很傳統,後來有一位老師教我把「Butterfly」拆開來看,「butter」怎樣「fly」?為何變了了牛油,原來「4:59」不是這樣拆的,尤其是神的教會「5:02」,這正是保羅抄舊約「神的大會」或是「神的會眾」。神的大會,保羅用「5:15」在希臘文翻譯的版本,這群信耶穌的人,無論是希臘人、猶太人、為奴為婢的,或是男男女女的的,當他們聚在一起去呼求耶穌的,就是享受或相等於在舊約時,聽摩西傳十誡的會眾,神愛惜昔日的百姓,在今天也同樣愛惜你們,神要他們成為聖潔,神也要你們成為聖潔,不過轉捩點就不在那兩塊石版上,它的轉捩點就在基督裡,這就是保羅的看法了。

所以我鼓勵大,家多讀和快讀,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就算你不懂英文,或是沒有時間,只要回到家,下定決心,就算從我這裡學不到甚麼,你若領受到這點,就終身受用了。從今年開始,由新約馬太福音開始去讀直到啟示錄,再大膽挑戰自己,由創世記讀到啟示錄,不管它有多難,難讀或不明就要快讀,如果你能在一年內,看完新約和舊約二至三次,我深信會增加你讀其他聖經的吸引力,你的靈命也會增長。

你會看到一幅大圖畫,看到神怎樣處理人,要多讀和快讀,跟著是怎樣去認識保羅看他的書信,我們找不到保羅自傳,很少是關於保羅的,只有是書信,就看書信如何描寫他。例如看看哥林多前書的開始首三節,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保羅寫羅馬書的首三節,不是這樣寫的,他寫得較長,你便認識保羅,你清楚知道他在開始時是一些附加資料,目的是看在乎收信人的情況,羅馬書是講福音的,假若他心情不佳,他就不會多寫句子,在加拉太書裡,他一開口就是責罵了,你去認識作者,己提過要多讀新舊約,第二是讀經的藝術,這是一本書的名字,有沒有讀過這一本書,明道社的弟兄有沒有讀過,沒有人讀過這本書,不是講查經法嗎?這是一本翻譯的書,英文作者是「8:18 哥頓」,這本書已幾十年沒有出版了!覺得寫查經法最好的一本書了,雖然已是一本歷史悠久的書,所寫的上一代是比較頑固的,沒有持開放的態度,他的中文翻譯是「讀經的藝術」,我相信他採用這個名字是因為作者哥頓曾經說過,讀經就是「科學與藝術」,你如果認為解釋聖經,是按著程序去解釋的話,那麼聖經就只是科學,但亦需要藝術,需要從「軟」方面去理解的,大家去看看這本書,但已不知道可在哪裡買到,可能不是明道社出版的,特別看看它的書信,哥頓是福音派作者,他尚在人間,他是上一代最為人熟識的哥林多前書的作者,雖然不是所有資料是合乎現代的,但已是很好的了。

最後一點:先認識部分,再組織大綱。

這是我的方法,不知道你們是否適應,每次我上第一課時,老師就跟我說出大綱,我真想大聲叫出來,我還不明整本書的內容,不過他說大綱,就任由他說吧!你要分第三章十五節,還是三章十六節,就任由他分吧!但我是不明白的,我則喜歡一邊看,一邊細心想在哪裡分段,才是最適當的,我想如果你也這樣做,你會對那卷書的認識更深刻,因為那是你自己分的,並不是老師替你分的,老師替你分的好處是,給你界定方向,讓你不會混亂,在教導的角度來看是可行的,但在學習的角度來看,先慢慢咀嚼一部分,跟著讓自己慢慢的去找出分段之處,我深信如果大家繼續來上課,一定會學懂在哪裡分段。

在哥林多後書會更明顯,但如果你回去翻開釋經書:
1. 二頁便是了
2. 如果你喜歡用這方式
我也沒辦法,現在看看哥林多前書,鄺博士和黃儀章博士,吩咐我不用多講導論,你知道甚麼是導論嗎?不用多提作者和時間,所以我會刪略那部份,如果大家想了解詳情,可以去找些好的釋經書去看,首頁就是導論,你能看完這一章就算本事了。是很沉悶的,中文是「導論」或是「概論」,有些說這卷哥林書多不是他作的,有些人說這不是寫哥林多的,大概是這些論點,鄺博士和黃博士不想我在精讀團契入講太多這些論點,他們提議我多講經文,所以不是我躲懶,乃是他們的要求。但我也要給你們一些概念,究竟哥林多前書大致是關於甚麼?哥林多前書在傳統上是前書,不是第一本書,這封不是保羅寫給哥林多的第一封信,因在哥林多前書的第五章九節曾說過: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不可與淫亂相交。

不知道保羅曾寫過多少封信,基督徒要坦白,不知就說不知,在考古或在任何文獻,也不曾說過這封信是第一封信,我也不知道羅到了哪裡?也不知哥林多後書是否緊貼哥林多前書,遲些說到哥林多後書會更加複雜,只知道這封信是在哥林多後書之前,這是根據福音派的說法。在保羅的眾書信中,這封信是特別要交給哥林多教會的,在哪裡寫的,在哥林多前書十六章透露了一些頭緒,他是在以弗所寫的。如果你相信聖經的話,就會知道保羅是在以弗所寫這封信的,何時寫的,但不大準確,如果要讓我們準確知道,就會讓我們知道,如果不需要知道,那只知道大概便行了。大概在公元五十五年,在公元五十一至五十二年,有個較準確的石碑,寫著當時的巡撫是迦流,這是眾多研究保羅的學者公認,是唯一一個可以將保羅,無論在使徒行傳或其他的書信中,保羅的人生歷史和非基督教會的歷史掛勾的一點,明白嗎?即是指保羅在哪時去了羅馬……這是在使徒行傳中提到的,如果 我們撇開聖經的說法,那究竟誰人可以跟聖經所提過和保羅相交過的?就是迦流,這位迦流就是在公元五十一至五十二年作巡撫,後來的三年他在以弗所,所以大概是在公元五十五年,保羅和這間教會有何關係,很明顯的就是你教會的建堂牧者,就是宣教士建立教的時候,他就是那位建立者,所以他可以誇口說:我栽種了、阿波羅只負責澆水。跟著他還說:我是你父親。在四章十五節,基督耶穌用福音生了你們,所以是他建立的,花了一年六個月的時間。

所以大家想想,一位建堂牧者,不受薪的,晝夜辛勞地工作了一年六個月,信徒轉過來造反,他流淚地寫了很多信,你開始要反省,是否每一個人都聽從保羅,不是每個人都肯聽的!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你們不明白保羅內心的痛苦,不明白牧者的心腸。

這一封信要處理很多的地方,很容易的去查經,分段得很清晰,首先是保羅要處理革來氏家裡的人帶來的口訊,在一章十一節:因為革朲氏家裡的人,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說你們有紛爭。詳細的資料己列在後面章節中,當你按著這卷書來看,看到「有關這個問題」,或「論到……」,便開始轉換題目了。雖然我們不明白,為何將這幾個題目放在一起?看聖經就會這樣問,但如果你精讀,就會遺漏了這個問題了,為何要把淫亂放在這裡呢?為何他會這樣處理呢?就要我們去思考了。

跟著保羅要回應哥林多教會給他的信,可能是司提反帶來的信,特別在十六章十七節,司提反和福徒拿都,跟著是七章一節:論到你們信上所提的事。論到這群人帶信來問保羅,從這角度可猜想到,哥林多教會眾人的立場,不是一致的。假定你的教會有問題,從前有一位創會牧者離開後,一位新牧者到職,而會眾到創會牧者處向他匯報,不是全數人同意,也不是全數人反對保羅,應該找保羅來壓陣,如果持開放態度去猜測,會較有趣味的,除了可明白他的意思,談談哥林多。

哥林多很像現今的香港,首先以海港維生,他有兩個海港,另外一個海港,有一位執事名叫非比,如果看羅馬書十六章,你就會清楚了。我們閱讀聖經,通常會把首尾刪略,像到市場買魚,只要中間部分,其實在首尾包含了很多資料,特別在羅馬書十六章,如果明年有機會講解羅馬書,哥林多有兩個海港,所以那裡很繁榮,像香港般擁有一個海港,以致非常富有繁榮,海港多,會帶來很多海員,不是開罪於海員,以前的海員脾氣很差,灣仔最旺盛的是甚麼?以往的海員到了外地,就像在休假中,甚至他們的道德也在休假中,弟兄姊妹若到內地就要小心點,你以為你在休假中,你的道德也在休假,那裡是非常興旺的,他們又富有,又容易賺取金錢,又不介意,沒有人會介意,因為他們在這裡逗留兩個月便離開,船一離開別人就管不到我了,因為那裡靠海,香港也同樣情況發生。天后誕在香港最為興盛,是不是?長洲的天后誕最興盛的,靠海地方就會很多人去敬拜海神,歷史書記載著哥林多的地方,雖然不是太準確,因為已是數百年前,差不多在每個轉角處就有一個神位,神龕也隨處可見,隨處都是神位、神龕,難怪保羅會說:你們是神的殿。因為隨處都是,難怪保羅會說:你們的支體破爛了。因為在祭神的殿裡有求醫的,他們的腳壞了,就給他們造一隻新腿,希望能治好他,若手出現了問題,就給他們造一隻手,求神給他們治理,殿裡有很多破爛的瓷器,或瓦器的四肢,難怪保羅會說:你們分裂了。背景就是這樣了,我覺得只講了這些背景就是足夠了,至於其他的就要你們自己去參詳了!

開始講第十七節,由於今次是第一次,沒有機會給大家討論,希望大家能忍耐一點,在一至三節是提到誰寫給誰和問安的,其實是很公式化的,像寫成「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你們好!我也好!沒有甚麼重點可言,然後再寫著「學期到了,請給我支付學費」,這個就是重點了。研究保羅書信的學者發覺,他在前提在他要跟那群人說話時,是有所暗示的,他不會完全說明,他會在以後要講的事上留下伏線: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蒙召」這個詞在一、二、九節也有出現,就是神的呼召,在開始時是奉神的旨意,那個起點在於神,給你讀出一句聖經,你們就體會到,為何保羅在開始時就這樣寫。

哥林多前書四章七節: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

哥林多人最大的問題是:自己比別人本事,而別人又比其他人好。保羅說:你知道你的源頭從哪裡來?你有甚麼本事?你的恩賜可能比別人強,令很多人受惠,這又如何?你的恩賜從何而來?豈不是同一個聖靈而來,所以在開始時他說,奉神旨意蒙召……包括他自己,「旨意」這個詞稍後會再出現的。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向你們問安,寫信給哥林多甚麼教會?神的教會。神的教會」意思是,舊約所說的「神的大會」,像昔日摩西帶領過紅海的那群百姓,你們就是那群百姓了,而且是神把們領出來的。

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同一句說話出現兩個「聖」字。在信裡提到耶和華是「聖」的,所以祂的子民也要「聖」,你們既然是哥林多神的教會,神的子民當然要「聖」。並不是說你們全都是潔淨,這個角度不是這樣的,彷彿神這樣說:我是這樣的神,所以你就是這樣的民。在福音書內提到天父是這樣,他們也要這樣,請你不要誤解他的意思,遲些我們會發現,這哥林多人做了許多不聖潔的事,提醒他們是神的子民,在行為上要潔淨,後半句: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這裡比較特別,「我們的主」是在中文翻譯聖經附加上去的,雖然有意思,但不定是保羅所寫的「主」,保羅的重點是基督,是他們的,又是我們的,在這裡便是保羅所留的伏線,你們不要有那麼大的分裂,你們不要那麼自大,以為是全香港最有本事的教會,別以為你才是純正的耶穌教會,不是的!基督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所有一切求告耶穌之名的人,都是神的教會。保羅在起初的說話裡,已經清楚寫出,他們就是如此這般的人,再看下面幾節,就更呼之欲出了。

第四至九節有很多學者,都認為下面幾節經文,它的格式詞語「感謝」,是所有書信的寫信人,準備在信內詳細地一一說明,是他們研究出來的結果,前段是保羅寫信給誰,在前言中,他就緊張地告訴他們,教會的情況,在「感謝狀」會逐一去處理問題,怎樣處理呢?要跟大家說說背景,凡事富足,又因你們在他裡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口才」和「知識」的希臘文讀作「4:01」,知識像「knowledge」,但它有一個「知」字,「口才」和「知識」都全備,是當時演講學常用的字眼,凡事富足,就是當時的「演講者」,或暫時解作「智慧人」。所以只看字的解釋是很危險的,你要知道「智慧」這個詞,遲些鄺博士所講的「智慧」,跟保羅所講的「智慧」是不一樣的,保羅在第一章的最後所講的,在完全當中我們也講智慧,你只一成不變的去解釋一個字是很危險的,所以要清楚上文下理,清楚它的用法,智慧人或演溝者是從「5:13」出來的。

我告訴你們一些背景,演講者(智慧人)有點像我們這類人,聽的人要留意,我很聰明,我來到這城市,衣著光鮮、樣子出眾、聲音響亮、動作吸引、口才和知識全備。以我的口才,可代替你們去大帝面前爭取好處,以後我們互惠互利的關係,你付錢給我、供養我,我會為你吸引多些人,到你的城市和聽你,我亦替你在王帝面前,說好話和替你寫信,你不信我的口才,讓我在你面前試試,你想我怎樣說,試試我吧,事前沒有準備的,你說吧,講道德,好吧,我就講道德,今次是有準備的,我學以前的亞理士多德和蘇格拉底的演講法,我全可以背出來,台詞一樣,就像再世蘇格拉底一樣,演講時像演講家和歌唱家,要觀眾哭就哭,站立就站立,要拍手就拍手,跟著就會說我的講道內容或講學多有能力。

所以留意「能力」這個詞,保羅在開始時就說你們是富足,口才和知識全備,不過請不要誤會,不是你們這個時代,所追求的那種口才和知識,如果你們只跟著潮流去找這些人,便是叫十字架倒空,事實乃是如此,是值得反省的。雖然保羅是在二千年前,但風氣並沒有改變,在任何一間教會裡,總是有地位的人,有話事權的或是能說服人的,所講任何說話都是對的,屬靈可放在一旁。真正的刻苦困難,要共同度過的,就不必多提了,眾教會的圈子也有同情況出現。

我剛從美國回來,美國最出名的總統奧巴馬,他只須在演講中提提:經濟衰退,停止戰爭,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當有甚麼問題出現時,就會在全國發表演講,情況就像如此了,無可否認,說話可以鼓勵人心,保羅故意就著哥林多教會的背景情況。說:我來你們那裡傳福音,我就故意不用此方法,為甚麽要織棚?我就是故意不像那些要酬勞的人,因我不想作那群智慧人,不想你把我看作智慧人,把我所傳的十字架,看為那群智慧人所傳的,喜歡時就說「正」,不喜歡時就說「負」,因為他們像律師般去爭辯,他口才出眾,懂得取悅人,講道學開始時就說:我從前也是在港福堂的,重臨此地就像回來自己的家,我們是一家人,你信我吧!但保羅不是如此的,我來只為傳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如果你們信,不是因我的口才令你信,乃是聖靈大能的明證,真是聖靈令你信的。

如果我們有偶像,有超級明星、有大人物,大人物以前不信主,現在他信了主,他一呼百應,很多人跟他信主,那是大人物的能力,還是福音的能力呢?大人物有很多用處,神大大使用這一間教會,但你要留心,要警醒,如果你或你的親友,是在這樣情況下信主,那就要重回十字架下,有時說得很漂亮,信主後會令你感滿足,所以演講學都會這樣說,會满足你的人生,令你人生有方向、有意義 ,甚至相信主會令你富足,解決你的難題,是很吸引的,很容易令你跟他信主的。

在第二章二節 保羅說: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 (這並不足夠) ,並祂釘十字架。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的「並」字,在希臘文解釋「他釘十字架」,我並不只是說他釘十架那麼簡單,我說耶穌基督釘十字架。以在一章四至九節,在他的伏筆裡,他有口才、知識全備,沒有不及人之處,還有是恩賜,稍後讀到十二、十三及十四章,就會看到他所提到的恩賜了,正正是這個「恩賜」了。你們有各樣的恩賜,沒有一樣是不及別人的,所以你不用自卑,不用跟別人比較,也不用認為自己不及別人,或想要勝過別人,不需要這樣來分別的,因你們在神裡,口才和知識都全備,凡事都豐足,而且凡事都有恩賜,為甚麼要弄到如此地步?要跟隨風氣,用社會的角度方法,去過教會的生活,弄至彼此不和,他就是這樣的意思了。

跟著是主耶穌基督的顯現,主耶穌基督的日子,同樣是兩個詞語的意念是一樣的,當你讀到十五章,你就會找到,十五章是全本新約聖經,所提的復活是最詳盡的,講到將來耶穌基督怎樣得國?怎樣把國交給神?不過別誤會保羅在講神學,他只是一位宣教士、創辦教會、是一位牧者,以一位牧者的心腸流淚,寫信或去探訪他們,是以一位牧者實際地去寫,如果你看哥了多前書十五章,你看不到五十八節,就浪費了保羅的血了,十五章有五十七節是理論,但保羅說:主還未有回來,你們便要竭力忠心作主工,要耐心等候,竭力作主工,主回來時,就不會白費了,所以我鼓勵你們。讀保羅書信時,甚至是羅馬書,拋開以往別人的觀念,保羅說神學觀真偉大,偉大的神學,保羅說他不介意,他並不想作神學家,他只想栽培教會,在他的書信裡充滿了教會論,他認為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他寧願為教會受苦,去填補基督肉身的缺陷,他的一生也是這樣的,所以從牧者的角度去讀保羅的書信,實用價值大於從理論角度去讀的。

還有是「好與他的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份」,我己講得太多,而你亦感煩悶了,教會四分五裂,而教友又各自為大,恩賜也各自為大,你作「手」那部分,我不走路,就是這樣。保羅教訓他們:在末日的時候,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得份。如果你回到教會,現在的敎會跟從前很不一樣,從前每區只有一間教會,現在卻在同一座樓宇,就會有多間教會,我也很難解釋,這是甚麼教會論?但無論如何,你常到同一間教會聚會、崇拜,就是該教會的會友,你就要好好珍惜和愛惜你身邊的弟兄姊妹,我不喜歡用「冥冥之中……」這句話,這不是基督徒說的,應該是神的旨意,把我們放在一起,好與祂的兒子耶穌基督一同得份,我知道彼此投契的會多溝通,不投契的就會保持距離,但不致於河水不犯井水,亦不致要劃清界線,勢不兩立,這是不應該的,我不是講道,但當牧師多年,不經意的就會講道了,雖然你們不屬於我的敎會。

十節至十六節,剛看完第四節九節的感恩部份,讓我們重温感恩。作者通常將準備要說的話,先在感恩部分寫出來的,保羅要處理哥林多教會,所面對智慧者的文化,智慧文化接近香港的偶像、巨星勁歌文化,保羅說他刻意在建立教會時,也不採取他們的方法,他覺得十字架的信息太重要,他要將他分開,甚至他自己賺錢,智慧人到達某城被接納時,會有很多學生供養他,他一定不要親手作工,親手作工會被人取笑的,下星期會分享保羅,到來的時候情況如何,在十章十六節開始處理一個問題:革來氏家人告訴我,你們中間有紛爭。紛爭不一定是你討厭我,我又不喜歡你,這裡的紛爭可能是,我離港多年,以前很多人喜歡劉德”華、張學友,現在時代改變,他們見到自己的偶像比別人強,就會很熱情、興奮,不一定是討厭其他的,總覺自己的偶像比別人好。所以有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阿波羅,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

為何要提阿波羅呢?因他口才佳,在使徒行傳提過,他善於辯論,據說他是從亞歷大而來的,亞歷山大在埃及是一個很大的城市,當時最大的圖書館就在亞歷山大,為何要將舊約聖經的希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呢?就是要找來一個懂得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人,把它譯成七十士本,讓這宏偉的圖書館,能擁有一套全世界的名著,埃及出名於植物,結果來造書,所以他們很富有,亞歷山大是出名的文學中心,亞波羅口才佳,像當時的演講家,他很受歡迎,當保羅離開後,哥林多人就想再請阿波羅來,但阿波羅拒絶了,在十六章十二節:至於兄弟阿波羅,我再三的勸他,同弟兄們到你們那裡去,但這時他決不願意去,幾時有了機會他必去。可能有些人很喜歡阿波羅的演講法,保羅離開後,他們便想再請亞波羅,阿波羅留心到教會的情況,所以便暫時不回去了,不過只是從釋經家的推論來,並沒有實據的,我建議大家不要當作真理來看,嘗試持著開放態度來猜測,不要肯定他就是這樣,慢慢去把它拼湊,拼湊出上文下理,可能會讓我們更明白箇中道理,這裡很特別:我是屬…… 我是屬…… 原來在當時的哥林多人是這樣說的:我是屬這位神的,我是屬那位神的,包括阿波羅,包括酒神,包括性神,我是屬他… 我是屬他… 我們不明白,但哥林多人就明白,原來他是這樣責罵我們,我們就變成不是神的教會了,變為那些追拜偶像的人,保羅就是這樣責罵他們,遲些保羅會勸勉他們,不要說自己屬這些,屬於那些,應該說我們屬於你,基督也屬於你,保羅要我們在信仰上帝弄清楚,我們不是世俗派,只跟隨有本事的人,我們作神僕的,不應像他們。我是屬於你們的,我是為你們作工的,我為你們流淚,為你們禱告,我自己作工,不成為你們的負累,我就是這類的人,盼望教會裡的牧者能像保羅,不要說這是陳雄的教會,這不是陳雄的教會,教會不屬個人的,這些就像哥林多人智慧者的說法,一位牧者就是屬於你們的,雖然我是受薪的,但我的人生、時間是屬於你們的,我為你們作工、事奉你們。

我在年青時,沒有教會背景,我在美國時,就在查經班成長,查經班沒有甚麼規限,沒有教會背景,沒有權威觀念,回港後,就到了一間獨立教會,也沒有宗派觀念,在我的印象中,大部分的弟兄姊妹很尊敬牧師,甚至有時覺得過份的尊重,後來我作了牧者,也教他們尊敬牧者,用愛心對待他們,尊重他們,支持他們所推動的事工,不要跟他們對抗,就算有所不滿,也只可私下跟他交談,不要踐踏他們,如果覺得他在某方面有缺點,也不需要將他顯示給別人,要尊敬他們,敬重他們,但不需要把他當作偶像,特別在他成功的時候,這對牧者來說是很危險的。

前兩年美國有一位牧者,他在地牢創辦了一間教會,開始時只有二十人,現在的人數已有一萬多人,但後來他被揭發,他去召男妓,他是美國福音派聯會主席,初期他是很好的,在開程中他也是很好的,Somewhere along the line,他就離開了,如果我們要鞏固培植牧者,要給他適當的尊敬,但切勿崇拜追捧他,別說那位牧師也是這樣,牧者也是人,也會信心軟弱的時候,要愛護他,中秋節時送他一盒低糖少油的月餅,送一些禮物給他的兒女,牧者沒有能力給兒女買禮物,愛惜他的兒女,愛惜他的兒女,尊敬師母,比奉承他為好,就像奉承阿波羅一樣,不知牧師會否聽回這卷帶,他會很失望。

保羅用兩個方法去辯駁這個問題。第一:他說:我感謝神,基督是分開的麼?保羅為你釘十字架麼?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麼?通常連續問多個問題,就是在修辭學上開始,將感情推到膨脹,連續發出多個問題的情形,遲些在哥林多後書會出現,在羅馬書也會出現:是高處麼?是低處麼?是別的受造物,都不能叫我與基督的愛隔絶。在這裡他問:基督是分開的麼?保羅為你釘十字架麼?你們奉保羅的名受洗麼?特別在後面的兩個在禮儀裡,追捧偶像,特別是牧師,用這個角度去看,你就會明白保羅的說話了,通常受洗的時候,會說奉誰的名受洗的,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受洗,不應該說是「奉」,希臘文是解作「受洗歸入祢的名」,你們受洗不是歸入我保羅的名,即是在我保羅的禮儀,我為你們受洗時,都說你們是歸入基督的,保羅也甚少為人受洗,你們要特別留心,我到哥林多之前,已經知道哥林多人的性格,哥林多的風氣是如此的,誰領你信主,誰主持福音班領你們信主,誰領你受洗,保羅說他只為過二、三個人受洗,其他的我也不願作,教會洗禮時,牧者會問:你認罪嗎?奉聖父聖子聖靈歸入基督的名,這是三一的講法。何時會說歸入我的名,我釘十架嗎?基督可以被分為不同部分嗎?可以屬這個嗎?可以屬那個嗎?保羅用理論的層面跟他們說,當你受洗加入教會的時候,你可以受洗加入教會乃是,因為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你是歸入基督的名下,不是我為你施洗,就算我為過少數人施洗,也從來不是歸入我的名下。

最後保羅在十七節,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請注意這句,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空,我至今還在掙扎,如何能做得到像保羅所說的事,講道的時候會令人覺得沉悶,不用智慧的言語,「智慧」在此出現了,「智慧者」認為用甚麼方法也可講出真理,哪一面的真理也可以,你請他講甚麼也可以的,像「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的真理」,就不可以正反也說,是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就是耶穌基督釘十字架,我不可以昨天說這些,今天又說那些,這就是耶穌基督的吩咐,我想保羅大概想起,他在使徒行傳遇見基督,在那時基督沒有吩咐我,為人施洗,只叫我傳揚基督,我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架落空,下一節就解釋他為何用了智慧的言語。

人們信了主,就會看輕十字架,下一次會解釋,今次就在這裡停下來,但在一章一至十七節出現了幾個字眼,不知釋經家有沒有為你們作解釋,你們要留意英文就有解釋,但中文就沒有了,智慧、言語、能力和知識,這些全是演講學常用的字眼,全都是第一世紀,演講家的重要詞語,包括稍後出現的「信心」,「信心」在智慧文學,不是鄺博士所講的「智慧」,而是智慧人在第一世紀,在雅典、哥林多最流行的,他們所講的不是「信心」,而是「證明」,他們講道時會盡用邏輯,口才去證明,保羅說我們的信心不在乎這些,我的掙扎是如何在傳福音時,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宇架落空,一方面只講十字架會令人沉悶,甚至不會再來聽,我至今還在掙扎,不過大致上是這樣的 。

我覺得保羅提到智慧人,在第一世紀裡有一套理論,那套理論是相當精彩的,他到來時衣著光鮮,令人羨慕,跟著在講道時,就會表揚自己的過去和性格,令人對他的人格有信心,他所講的會接近群眾,慫恿群眾,使他們覺得是同一類的,甚至是與他們同感性的,但在內容方面就會很飄忽不定,我嘗試掙扎的是:我可以在講道時很感性,衣著光鮮的出席教會聚會,但講神的說話時,就不容許說話飄忽,亦不可以輕佻,更不可以在這間教會說這些,在那間教會就說那些,大家要接受我在聖經方面,是一面摸索,一面去學習明白,因為我不是全懂的,我嘗試盡我所知的,特別在實際上我在作牧者時是不斷掙扎。

在第一堂給大家挑戰,剛才有會眾問怎樣去讀哥林多書,怎樣去讀保羅的書信,但我想大家留意,我嘗試用神學角度去回應弟兄姊妹的要求,但我想大家留意,我們不用跟別人爭辯,或跟自己爭辯,聖經明明是這樣的記載,聖經是這樣寫的,聖經是這樣講的,真是天壤之別,聖經是這樣寫的,究竟它想說甚麼呢?聖經所說的,跟第一世紀所說的,和我們所說的又有很大的分別,在坐各位姊妹,有沒有戴帽子或蒙頭返教會的,實際上告訴我們,不能真接將它用出來的,要明白聖經實際想告訴我們甚麼?

查經法( 觀察、解釋和應用 ),能幫助我們有層次地去做,但不是萬試萬靈的,如果試過就明白了,是很難於解釋的,又看不到那麼多,又不熟識釋經書,再去應用時就更加難了,觀察部分就較容易了,只要你肯花時間,可以 sharpen up ,「解釋」和「應用」,就不容易了。我建議大家讀聖經時,想想保羅教哥林多人,究竟與我們有甚麼關係呢?在第一章,他說:不可紛爭,要大家彼此相合,他的意思不是要大家說話一致,意思是要他們不要分了,請聽他說,但我又不敢肯定,如果你用少許想像力,一位牧者站在你面前,叫你們不要爭了,讓我向你們解釋,究竟是否你教會有紛爭?你不要看完哥林多前書,就回教會看看有沒有紛爭,找一些問問題去應用,他是要對付紛爭的問題,不一定要教會有紛爭,才去讀哥林多前書的,明白我想挑戰你們甚麼?難道教會沒有紛爭,就不用理會哥林多前書嗎?聖經就沒有用了嗎?他寫紛爭的背後已告訴我們,教會的本質是甚麼?教會是屬於誰的?我們又是屬於誰的?他寫紛爭的背後是要告訴我們,當年智慧人的風氣導致,有這種情況出現,在二十一世紀我們的社會,怎樣應付這個情況呢?如果我們要應用時,就是應用了聖經的教導,聖經說了些甚麼?而不是聖經印了甚麼?希望你們明白,因我會繼續的說下去,首先要熟識第一世紀的人說些甚麼,然後再想想保羅處理紛爭的原則,背後對教會觀念是這樣的,教會是這樣彼此相處?不是互相比較的,當我在敎會與這位姊妹相處,一同作主工的時候,便知道原則是甚麼了。教會沒紛爭,沒分派,但你看哥林多前書,就領會到神要你如何在敎會生活了,神要我們在現今社會風氣的基督徒,怎樣突出真正基督十字架基督徒的生活,盼望大家不要只看到聖經印了甚麼?任誰都看到,不是聖經跟哥林多人說了甚麼話?而是嘗試問問如果在這情形下,教會的本質與自己看教會的本質,就有所不同了。

在崇拜時我不願意跟坐在我旁邊的朋友握手,甚至有時覺得某人在教會沒有頁獻,甚麼事奉也沒有參予,這種看法又有些不同,相反地,看我崇拜的牧師,那看法也有點不同,就是這樣了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