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奇妙的創造)Living Fossil 活化石

南非海岸漁民在1938年捕獲一條從未見過的大魚交給當地的科學家檢查,以為是一新品種(右下圖),但經過詳細解剖之後,發現它並非新品種,它和博物館內的腔棘魚化石標本一樣,估計生存於三至四億年前的晚白堊紀時代。科學家以為這些動物早已和恐龍一樣,400萬年前絕種了,因為它和今天所有的魚類大不相同,它有葉狀鰭,而它的鱗像鐵甲。隨後在世界各地陸續發現更多的所謂活化石生物,它們非但沒有進化,更保存了史前動物的特徵,有人稱這些為拉撒路物種(聖經中的拉撒路從死裡復活)。

根據生物進化理論,生物自45億年前開始至今,它們不斷進化,以適應環境的改變,使它們可以在逆境中不斷繁衍。雖然科學家今天在熱帶雨林和海底發現新品種,但據估計,今天我們所看見的生物,是所有生物的1%,其餘99%早已絕種。其中有些留下了化石作為證據,但大多已失去蹤影。現存的物種很難會出現在化石中,例如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百合花、兔、貓、豹等都沒有化石的記錄。

按照進化論,這些「活化石」生物應該早已絕種,不可能到今天仍然存在,因為地球在過去數百萬或億年有多次劇變,亦有多次「滅絕現象」,例如恐龍曾經生存在二億三千萬年至六千萬年前之間,今天已沒有它們的蹤影。但這些「活化石」不單沒有滅絕,而且更加適應任何環境,完全沒有改變,反而生養眾多,到今天仍然生存。其中一個我們很熟悉的植物是銀杏(俗稱白果),它屬松柏的棵子植物,若以它和今天的植物相比,它生長得極為緩慢,長到十米高才分枝,又沒有與它相近的同類植物(不像松柏有不少品種);它在二億七千萬年前的化石的特徵和今天的一樣,即使經歷無數次大規模滅絕,仍然絲毫無損,圪立不倒;它在遠古時代分佈於世界各地。1691年德國植物學家首先在中國東部發現這些樹,到了1771年被植物學之父林奈命名,它在中國多個地方都有種植,因為不單可以食用,更有藥用價值。除了銀杏之外,其它生物包括澳洲的樹熊、鴨咀獸、南美的食蟻獸、常見的蟑螂、蘇鐵和馬尾松等都屬於活化石。

另一個活化石的例子是生長在非洲納米比亞沙漠的百歲葉WELWITSCHIA,它被譽為最奇特的植物,最初在1860年,由奧地利科學家F.WELWITSCH發現,在茫茫一大片、寸草不生乾旱的沙漠中,竟然有這些貌似一堆雜亂無章的植物(見封面圖)。它沒有花,但和松樹類植物一樣,有雌和雄球果,可結種子。但最奇怪的是它只有兩片葉子,革質,發芽不久可以看見兩片葉子,但葉子繼續生長,由於不斷受沙漠的風沙吹襲,導致尖端破裂和扭曲。沒有人知道這些植物多少歲,估計有一千歲以上。它是現今獨一無二的品種,植物學者根據出土的化石資料,發現它和一億一百萬年前的植物一模一樣,科學家以為這植物早已絕種,因為它和史前的恐龍等動物是同時期的生物,為何它能生存到今天,至今仍是個謎。科學家在全球各地發現它的花粉化石,相信它曾經在這些地區生長,但今天它只能夠在納米比亞沙漠倖存。另一奇特的地方是它的葉子,一般沙漠植物的葉子多呈針狀,如仙人掌,以防止因蒸發過度而缺水,但此植物卻有寬闊的葉子,因它能利用晚間的露水貯藏水份。

在化石中發現的蜻蜓、狗、獅、豬、熊、虎等動物並非今天所見的種類,它們可以是說是「歌利亞」型的。例如今天只有在印尼的科莫島巨蜥,在蜥蝪中是最大的,三米長,但它和數以十米長的恐龍相比實在是大巫見小巫。

活化石曾被進化論者和創造論者用作支持他們不同的意見,前者說這些生物只是罕見的例外,因為按照理論,它們理應早已絕種,被其它更「先進」、更能適應環境的生物取代,但由於它們生長在較為穩定的環境,例如深海床或洞穴,即使外面發生任何劇變都不會影響它們。另一個解釋是物種的進化各異,有些較快,有些較慢,但很難解釋生長在同一環境的其它生物卻慘遭絕種的命運。

另一方面,創造論者認為活化石是否定進化論的一個強烈明證,因為即使經過多少年日,它們非但沒有絕種,更孳孳生息,完全沒有改變。由於這些過去曾發生的事件沒有目擊證人,現代人只好靠著發掘的石塊找出蛛絲馬跡,而加以推論,同一樣物證可以被對方各取所需。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