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17, 2025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信息)始勝終敗看基甸

香港 吳少利

人生會走過不同的階段,曾經來過教會的,有的已經不見了蹤影;當下在教會的,將來還會在嗎?聖經中的領袖、偉人,他們最初跟隨神,蒙神喜悅。經歷了得勝,經歷了風光,有些人就跌倒了,譬如掃羅、大衛等等,真是可惜呢!士師基甸也是如此。

基 甸 之 勝

「耶和華觀看基甸,說:你靠著你這能力去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嗎?基甸說: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耶和華對他說:我與你同在,你就必擊打米甸人,如擊打一人一樣。」(士師記六章 14-16 節)

以色列人背離神,被敵人壓制虐待,只能呼求:神啊,搭救我們吧!百姓願意回轉了,神就為他們興起領袖,與敵人爭戰。

基甸對神存有疑惑:神不是放棄我們了嗎?我們受這七年的苦、是不是神不夠能力幫助我們?基甸對自己也缺乏信心:神選我?我沒有強大的家族勢力,每個人都比我強,我哪有能力去拯救以色列人呢?神對基甸說:你為何這麼介意自己的能力呢?是我差你去的,我就必與你同在,你必得勝!

神要基甸拆除他父親的偶像。神在這裏不是讓基甸去跟父親商量。而是直接吩咐:你要如此行。弟兄姊妹,如果是你,有膽量服從嗎?基甸不敢。他不敢招惹父親,也不敢違背神。等到天黑,所有人都休息了,他才敢找人跟他一起完成神的吩咐。

士師時期橫跨三百多年,以色列人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百姓迷戀偶像,不以耶和華為王,不以耶和華為神,人人放緃自己。基甸的父親竟然是外邦偶像的祭司,祭拜假神。所以,基甸拆偶像,簡直就是不要命了。果然,群情激憤:誰拆的?大膽狂徒,找出來殺了他!當然,有神奇妙的保守,基甸沒有被殺。基甸也曾多次反覆向神求印證,如此一個多疑又膽小的人,神命令他作甚麼,他也願意服從,神的作為是不是很奇妙呢?神只用基甸的三百人,就打敗了敵人十三萬五千人。神特意用這個方式,讓基甸和以色列人知道,偉大和成功,不是出於人,只能出於神。

基 甸 之 敗

「以色列人對基甸說:你既救我們脫離米甸人的手,願你和你的兒孫管理我們。基甸說:我不管理你們,我的兒子也不管理你們,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基甸又對他們說:我有一件事求你們:請你們各人將所奪的耳環給我。………基甸以此製造了一個以弗得,設立在本城俄弗拉。後來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網羅。」(士八 22-24,27)

勝利之後,以色列人來到一個轉捩點,要進入另一個階段了,要享受勝利了。於是,百姓開始有新的想法,基甸也有自己的意見,這原屬正常,但在對話中,似乎又有些不正常。由起初哀求神,到神率領打勝仗,整個過程以色列人都清清楚楚,沒有神,就沒有如今的太平和強盛。現在,百姓竟然不是繼續認定耶和華為王,反而走去求基甸作王。整個士師時期,都是不尋常的。神的子民,一次又一次,背棄與他們同在的神,忘記當初他們是何等地需要神。然後,去到某個階段,或者想要的得到了,神就不再重要了。領袖如此,百姓也如此,同樣的錯一次次重犯,苦難的循環一次次重啟,怎不令人唏噓?!弟兄姊妹,看看我們自己、看看信徒群體,有沒有犯類似的錯呢?求聖靈光照!

百姓要擁立基甸作王,基甸似乎也一如過往般保持謙卑,我和兒子都不會作你們的王。事實上,基甸即使作王又有何不可呢?為何他要拒絕呢?過往的勝利證明了神才是以色列人的王!現在,基甸只聽到人的呼聲、神沒再對他說話,基甸不確定神的心意,於是拒絕了百姓的要求。這樣看來,基甸似乎並不貪慕權位。但他真的不想作王嗎?請留意,拒絕的同時,基甸提出了要求:要百姓將戰利品中的金耳環(約六十幾公斤黃金)全部交給他用來打造以弗得。基甸好像也沒貪財,做的是屬靈的事呢。

若照出埃及記二十八章的描述,打造以弗得用不了二十公斤的黃金,用這麼多的黃金,究竟打造出甚麼東西呢?經文說:百姓都去拜這個以弗得。可見,基甸打造的並不是大祭司的聖衣,可能是一個偶像。有人認為,基甸的作法與當初亞倫打造金牛犢是一樣的。打造金牛犢,是百姓主動向領袖亞倫要求的,亞倫順從了民意,卻得罪了神。打造以弗得,是基甸主動提出來的,百姓順從了領袖的心意,卻沒有探究一下:神喜悅嗎?寧願得罪神、也不願得罪人?亞倫放縱百姓的過犯,基甸放縱自己的私心。

以弗得是大祭司專有的聖衣,以示在神面前分別為聖,故以弗得是一個特殊的宗教標記。基甸卻借以弗得暗示自己是神的代表,標記自己的崇高,以弗得是基甸為自己的功績和輝煌樹立的一個紀念碑。這是基甸隱藏的虛榮的私心。基甸起初單純,樂意順從配合神,但過了約但河之後,就不再那麼合神的心意了。他追殺兩個米甸王,真正的動機是為自己的家族報私仇,甚至連家人也不肯放過,屠殺了毘努伊勒的以色列男丁,只因他們曾經質疑過基甸的能力。這是基甸隱藏的報復的私心。基甸有七十個兒子,另有一個兒子是妾所生,名叫亞比米勒,意思是「我的父親是王」。口是心非,反而顯出了基甸隱藏的戀權的私心。

「耶穌說: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十二 2)或許基甸也想藉著以弗得尋求神的旨意,但他隱藏的雜念卻污穢了聖工,以弗得成為偶像,令其全家、乃至整個以色列族群最終傾頹。基甸死後,亞比米勒暗中遊說、串通族人,爭取到支持後,七十個親生兄弟趕盡殺絕,自己作王了。

基甸雖然消滅了米甸王,以色列人卻立起另一個新王~亞比米勒,這個新王並非神選立的,新王將整個以色列民族帶進禍亂。基甸雖然拆除了他父親的偶像,卻又親手為以色列人立起另一個偶像~敬拜以弗得,將整個以色列民族重新帶回偶像的敬拜。基甸之後,以色列人再沒有「國中太平」。基甸看似得勝,終究失敗。相較於其他士師,基甸對百姓造成的遺害是最大的。

由盛轉衰、似勝終敗

起初基甸:弱~卻完全依靠;弱~卻敏銳聖靈;弱~卻順服神旨。

後來基甸:強~卻失去單純;強~卻戀慕權勢;強~卻放縱私心由好變壞,可以說基甸就是問題所在,百姓就是問題所在!

弟兄姊妹,我們需要敏銳,當我們自以為在解決問題,可能我們正在製造新的問題!慾壑難填!我們需要留意是否每一個慾望都是健康的?好的慾望可以善用,不好的慾望就特別需要克制。

由盛轉衰,非一人之錯。起初在苦難中各人都仰賴神,有好日子過了,就開始倚重人了,甚至美化、聖化生命裡隱藏的罪。基甸只是士師時期以色列人的一個縮影,敗壞的並不只是基甸一個人,整個族群都擁抱世俗、背離神。是哪些人提出基甸作王呢?是百姓。是哪些人去拜以弗得呢?也是百姓。始勝終敗,由於群體信仰的偏差與個人靈性的衰落。

以色列人對神忘恩負義,對基甸家同樣背信棄義。基甸死後,亞比米勒殘暴殺害基甸七十個兒子,百姓袖手旁觀,沒有人勸阻,甚至暗中支持。百姓表面支持亞比米勒,背後仍用詭詐待他,最後,亞比米勒被以色列人殺死。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祢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求祢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詩十九 12-13)



相關(靈修文章):


# TAG

EN English MONDAY MANNA 中國成語 以色列 以色列新聞 你累了嗎 保捷 信仰見證 出埃及記 利未記 創世記 劉國偉 原文解經 國度禾場KHM 天人之聲 天堂 奇妙的創造 妥拉 妥拉人生 家庭 市井心靈 張哈拿牧師 愛情 敬拜 智慧 梁永善牧師 歳首到年終 民數記 清晨妥拉 漫畫事件簿 為以色列代禱 琴與爐 申命記 真理 知識 研經課程 箴言 考門夫人 聖經 荒漠甘泉 見證 週一嗎哪 靈修 靈修文章

53

1
2
1